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不仅十分注重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协调,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崇尚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其中心思想就是“天人合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批判地继承这种和谐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高校的建设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本文就“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正>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28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针,也为和谐龙江,诚信龙江,平安龙江建设指明了方向。民主法治既体现了宪法精神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平台,又为我省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法律保障。民主法治  相似文献   

4.
中央提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对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5.
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主要代表之一。他的思想对当代社会仍有不可低估的影响。首先看孟子思想与经济的关系。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当今社会,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独立于世。只有在经济上相互依存,在文化上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发展。闭关自守,固步自封,与当今开放的世界是格格不入的。在世界趋于一体化,地球已成为一个“村”的今天,人与人,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地区与地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本人、本地、本国的发展。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性,要求我们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需要“人和”。人不和则心不齐,心不齐则事难成。其次看孟子思想与文化的关系。经济决定文化,文化也可以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中华民  相似文献   

6.
贯彻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高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和谐高校的建设是全面树立和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在学校的具体体现。本文就"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赖以道德支撑的社会,公民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谐社会”的道德内涵包括人自身各方面、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培育公民道德行为是社会团结和谐的重要纽带,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内涵十分丰富。文章从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原则、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在解决矛盾中实现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与建设"三个文明"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探讨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张洪勋 《沧桑》2008,(3):83-84
本文从法治层面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进行探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各种社会关系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法治为基础。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基本价值是公平正义;和谐法治的基本内容应以权利为本位;和谐法治的实现机制——立法、执法和司法。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公安机关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文章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意义、渊源和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进行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冀骋 《沧桑》2009,(1):69-70
主张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和价值取向,“和谐”思想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过程,渗透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以倡导和谐理念为前提,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价值观,以坚持“以人为本”为根本要求,以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标杆。  相似文献   

12.
徐建兵 《沧桑》2012,(6):144-147
薛宝钗的形象通篇贯穿着"和谐"这一特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构建和谐社会所必备的要素。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实现人际和谐基础上实现文化和谐。  相似文献   

13.
《福建史志》2005,(5):3-4
9月27日.省方志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剑珍为委全体工作人员上了一堂题为《努力构建和谐机关推动方志事业发展》的党课。他首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三个方面,阐释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地方志工作实际,强调我委在构建和谐机关、推动方志事业发展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和把握卢展工书记提出的“推进福建新一轮发展,关键在‘活’、关键在‘和’、关键在‘实’、关键在‘人’”指示精神,努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构建和谐机关。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党内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洁 《攀登》2007,26(1):51-53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并且提出了“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创新思路,使“党内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重要议题。本文就“党内和谐”的内涵、价值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央提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走向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图书馆是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与构建和谐社会是息息相关的。本文分析了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图书馆对促进和谐社会与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些举措。  相似文献   

16.
梁代生 《攀登》2007,26(4):5-7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必须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党内和谐不断促进民族地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7.
《神州》2005,(10)
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集体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的核心。构建和谐社会,其内涵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所阐述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不是偶然的,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同时,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复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校正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校要营造"民主平等、相互尊重、培养情趣、自我完善"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多方共赢,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学校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张兴玲 《丝绸之路》2012,(2):122-12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命题,也是时代精神在当代最生动的体现,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武圣强 《黑龙江史志》2009,(6):35-36,46
陈立夫的人理重心说是在孟子性善论的基础上对宋明理学尤其是对“即物穷理”、“致良知”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理学思想对当前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精神、构建和谐文化的讨论也有一定的文化借鉴意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