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2013年10月至12月,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麦地龙乡中铺子村下铺子组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石棺葬13座。墓葬形制多样,尤其是墓上积石现象较为罕见,为研究雅砻江中游地区的石棺葬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
201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日本九州大学等单位联合对雅砻江雅江段进行了广泛的考古调查,调查共发现9处石棺葬墓地,并对雅江县呷拉乡本家地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灰坑4个、房址3座、墓葬1座。本次调查和发掘对了解雅砻江中游地区的石棺葬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巧家县小东门墓地发现了石棺葬与土坑墓,考古人员进行了清理发掘,出土有石器、陶器等文物。为研究早期石棺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1988年4月中旬,阿坝州文物管理所,派人对理县桃坪乡东山村二组村民姚云武建房时发现的一座大石墓(见图一),进行了考古调查清理。该墓位于杂谷脑河南岸的佳山脚下,东距姚坪乡政府驻地500米,同1984年理县佳山石棺葬考古发掘第四发掘区处于同一墓地,东距84LTSIVM_3、M_430米。现将调查清理情况简报如下。一、墓葬形制墓向北偏西20°,头向山下,墓已残毁,墓室用片石以双面砌法砌筑两侧墙体,两端以薄石板封头,与1984年佳山石棺葬  相似文献   

5.
什邡荥经船棺葬墓地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最近出版了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辑的《四川考古报告集》①,其中发表了《什邡市城关战国秦汉墓发掘报告》和《荥经同心村巴蜀船棺葬发掘报告》,另外还有《涪陵小田溪9号墓发掘简报》和《广元市昭化宝轮院船棺葬发掘简报》。在小田溪以往曾发掘过两批7座墓葬②,此次发掘的9号墓从各方面看与“前两次发掘的一样”。其为巴文化墓葬已无疑问。昭化宝轮院共清理9座墓,“与1954年所出船棺葬处在同一个墓葬区域”。出土器物也“都与该地过去发现的船棺葬所出器物相似”。1954发掘的船棺葬属巴文化③,所以此次发掘的船棺葬属巴…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11月,作为"中日共同开展西南地区北方谱系青铜器及石棺葬研究合作"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本九州大学考古学系等单位在四川炉霍县宴尔龙石棺葬墓地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50平方米。清理石棺葬13座、建筑基址1处,出土铜器、石器、骨器等器物。本次发掘发现了川西高原上目前为止最早的石棺葬,为研究川西高原石棺葬与北方谱系青铜器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7.
1979年7月13日,辽宁省朝阳县台子乡馒头营子公社商家沟大队在村委会南侧平整土地时,发现一座辽代墓葬。经朝阳县文化局文物科清理发掘,葬墓所用建筑材料和形制与1977年发掘的商家沟辽代1号墓葬形制一致,且葬具相似,又有相同形制的随葬品,两墓距离仅5米,故编号商家沟辽代2号墓(M2) 。墓葬形制为砖筑单墓室,葬具有棺帐、石棺和草木结构假人,葬式为头西脚东,出土遗物有木器、瓷器、铜器和干果。商家沟辽代2号墓为研究朝阳地区辽代中期的历史文化和葬俗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8.
陕西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线刻石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位于陕西省潼关县高桥乡税村,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05年3月至12月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内出土的线刻石棺,是隋唐考古和美术考古史上的又一重要发现。该石棺体量之大、图像之繁复、制作之精美,在南北朝、隋唐考古史上可谓"扛鼎之作"。为了使学术界能够更好地了解该画像石棺的全貌,特别将石棺单独介绍。墓葬发掘简报刊布于《文物》2008年第5期。  相似文献   

9.
浅论岷江上游“石棺葬”之族属罗进勇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期,岷江上游的“石棺葬”就引起学者们的注意,它是分布在眠江上游河谷地带的一种古代墓葬。是用天然页岩石板,竖砌而成的无底石棺(墓制详况参看《文物丛刊》1984年7期)。这种墓葬其文化构成有着独特的性...  相似文献   

10.
西夏木板画     
1977年以来甘肃省武威上县西郊林场发现了几座西夏墓葬,出土了一批重要的西夏文物。其中葬于西夏天庆七年(公元1200年)的二号墓出土了二十九块木板画。1-7,封三1-5),三号墓清理出二块木板画,(图8、9),更为珍贵,是西夏绘画艺术的珍品,是研究西夏社会生活和绘画艺术的重要资料,在西夏考古工作中尚属罕见。  相似文献   

11.
四川宝兴陇东东汉墓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82年春,宝兴县文化馆在县城西北20公里的陇东乡老场村发现东汉墓群,第一次清理了5座(编号:M1—M5),编写了清理简报。为配合乡镇规划,四川省文管会和宝兴县文化馆组成联合调查考古队,开展了全面调查和发掘工作。1985年3—5月,清理墓葬103座(编号:M6—M108)(图一)。其中101座在桥碑东侧,有尸骨113具,M97是唐代土坑墓;在距桥碑北面约100米的探点1处,清理土坑木棺墓1座(M67),瓮棺墓  相似文献   

12.
临沂的西汉瓮棺、砖棺、石棺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毅  冯沂 《文物》1988,(10)
山东临沂在西汉时已相当繁荣。这里近年曾发现过大批土坑竖穴木椁墓,其中有著名的银雀山竹简和金雀山帛画墓(见《文物》1974年第2期及1977年第11期);也发现过有金缕玉衣的石椁墓(见《文物》1980年第2期)和大小不等的画像石墓。本文要介绍的是另外三种墓葬形制,即瓮棺墓、砖棺墓和石棺墓。一、陈白庄瓮棺墓陈白庄位于临沂城南6公里处。该村因烧窑取土发现一批瓮棺墓葬,计有8座以上,其中大部分已被破坏。1981年1月,我馆结合文物普查,在此清理了两座瓮棺墓。由于墓圹已被破坏,只能记录葬具的形制。 M1:葬具由一罐一瓮对口套接,罐口套入瓮口。罐西瓮东,平置墓内。罐为夹砂灰陶,浅口无沿,鼓腹,圜底。通体饰绳纹。  相似文献   

13.
川西南大石墓的调查与清理,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西南考古的一大收获,它对于我国古代西南民族史的研究——特别是东汉前的“邛都文化”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十年来,学术界对这种墓葬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族属上,相反对于它与周围大体同时的考古学文化的关系问题(诸如:与巴蜀文化、滇文化和石棺葬等文化的关系),却很少论及。笔者下面将讨论大石墓与巴蜀文化之比较。提出大石墓与巴蜀文化的关系问题,最早可追溯到本世纪40年代,当时就有学者把在冕宁城南三分屯首次发现的大石墓列入  相似文献   

14.
白光 《文物春秋》2008,(1):23-33
丰宁县境内的早期墓葬以土坑墓和石棺墓为主,从其葬制、葬具及随葬器物分析,应为山戎文化的遗存。本文就历次文物普查中抢救性发掘的早期墓葬资料,分别对皮匠沟、牛圈子梁、火焰驹梁、东沟道下、四、五道沟门等墓群的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做了综合性整理与介绍。  相似文献   

15.
墓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日隆镇。2005年6~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文物管理所、小金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石棺葬41座。墓葬排列密集有序,墓圹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具为石棺,平面多呈梯形或长方形。随葬器物主要放置在头端或龛内,包括陶、铜、铁、玉、石、骨器等。从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综合判断,墓葬年代为西汉中晚期至东汉中晚期。日隆石棺葬处于羌人西进的关键节点上,墓地的发掘为研究西南地区石棺葬的文化内涵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往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证实了在江南的广大区域内(主要是苏南、浙江及皖南等地)有一种独具特色的墓葬形式——土墩墓。这一墓葬形制在广阔的江南地区一流行就是两千多年。本期发表的《镇江大港双墩2号墩发掘报告》内容总体上属上述范畴,由于2号土墩墓(D2)历次被盗,所出遗物绝大部分来自地层,这对我们想通过随葬器物组合来研究D2的埋葬的规格、文化面貌带来了很大不便,该文的可取之处在发掘者通过逐层清理,对D2营造过程进行了还原,并通过与相距50米距离的D1进行比较,得出了D2属中原葬制与江南土墩墓相结合形制的结论,为江南土墩墓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1998年3月,宝兴县文物管理所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赴海拔约1600米的五龙乡厄尔山西北坡调查一处古墓葬遗址。该处有时代较早的土坑墓,也有汉代的砖室墓,并清理了一座因当地村民修建猪圈而暴露的墓葬。墓葬为小型竖穴土坑墓,未见葬具,墓底尚存未朽尽的墓主残骸。由于破坏扰乱严重,墓葬规格和葬式不详。出土器物有巴蜀符号印及青铜器,现将出土器物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梳理,可以将迄今为止已发掘清理的9座晚唐五代时期钱氏家族墓葬划分为以吴越建国为界的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以水邱氏墓为代表,后一阶段以马氏墓(康陵)为代表。前后两个阶段的墓葬形制有明显的发展变化,在随葬品的种类及组合方面也有差别。总体上,钱氏家族墓葬以秘色瓷为主要随葬品,特别是在墓内绘刻天文星象图,在同时期墓葬中具有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理县佳山石棺葬墓群是岷江上游较早发现的石棺葬墓群之一,本文主要简单探讨了其墓葬群的年代与分期,并在此基础上从随葬品的变化来观察这一地区的汉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与雅砻江流域两地都有着数量较为丰富的石棺葬遗址分布。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渐深入,愈来愈多的石棺葬遗址被发掘,各种遗物相继出土。从两地石棺葬墓葬形制方面以及遗址出土的陶器、铜器、铁器看,它们都存在着不小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