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9 毫秒
1.
基于空间再生产视角的西方城市空间更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0年代西方开启了向新自由主义的转型过程,城市空间的更新变迁都打上了资本积累、资本增殖的烙印。文章将西方的城市更新历程归纳为三个阶段,以空间再生产的视角揭示了城市更新的本质,指出1980年代以来鼓励公共-私人部门共同参与空间再开发成为城市更新的基本特征。文章归纳了西方城市更新的三种模式,并对其经济社会绩效进行了评估,深度解读了其动力机制。最后,文章提出了对中国城市更新的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2.
从城市地理学角度论国外城市更新历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涛方  彭震  方澜 《人文地理》2001,16(3):41-43,20
西方城市更新的历程演变在建筑学、城市规划学中已有一定程度的探讨。本文从城市地理学的角度对城市更新历程加以归纳和总结:(1)近代城市本身物质空间结构的更新(工业革命-19世纪末);(2)城市在"城市-区域"系统上的更新(19世纪末-1970'S);(3)"内城(中心城)"更新复兴阶段(1970'S-)。通过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李威 《区域治理》2022,(11):205-208
城市更新是对当前城市中已建成空间的改造再开发,随着城市发展与城市更新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国的城市更新已从"大拆大建"阶段进入到"规模化更新"阶段,其中土地的功能转变、空间结构变化以及土地产权变更是城市更新的核心与焦点.因此需要结合城市更新中出现的实际矛盾,概括中国城市更新发展历程,探讨当今时代下的城市更新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4.
季节性移民聚居现象受到西方学术界的极大关注,而我国鲜有研究。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巴马盘阳河流域"一地多类"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的形成过程、类型特征与作用机理进行归纳与揭示。研究表明:①季节性移民社区演变历经萌芽、快速参与和转型发展三个阶段,社区人口结构、聚居空间、经济业态、景观设施及人文氛围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征;②季节性移民社区形态存在差异,可以归类为交融性社区、优势性社区,共享性社区,纯粹性社区。③季节性移民社区是差异化的"美好生活"需求、独特的长寿资源及乡村生活环境、外来商业资本、地方政府调控和利益共生等"五力驱动"的结果,不同发展阶段其主导动力和作用方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本文主要对社区参与旅游中最密切的利益相关者—政府、企业、社区居民以及媒体与非政府组织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政府与企业层面应该推动社区参与旅游的动力机制设计,对于社区居民而言应该从社区参与旅游中获取收益的启示。西方学者最初在2 0世纪6 0年代给出了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Theory)的定义:对企业来说存在这样一批利益群体,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就无法生存。80年代,人们逐渐意识到经济学家早期从"是否影响企业生存"角度对利益  相似文献   

6.
社区参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4  
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旅游地问题日益突出,促使人们重视旅游与社区关系问题的研究,从社区的角度思考和寻求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目前,我国旅游学界对社区参与的研究方兴未艾,但仍然缺乏社区参与的历史演化进程的纵向分析和归纳研究。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个别参与、组织参与、大众参与和全面参与,并描述了"近S形"的总体发展曲线;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为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防止旅游地衰落和旅游地社区解体,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旅游业发展过程;当前,社区参与需要在旅游规划、旅游地环境保护、旅游地社区文化维护等三个方面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7.
古都西安历史上的城市更新模式与新世纪城市更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简要回顾古都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阶段的基础上 ,研究分析了西安建城30 0 0多年来城市更新的主要模式 ,认为古都西安的城市过程中曾先后出现过旧城和新城脱开 (新旧分制 )类型、新城在旧城一侧或几侧发展类型、新城围绕旧城发展类型、缩小旧城类型、拓展旧城类型和因袭旧城改造更新类型等六种城市更新模式 ,比当代城市学者根据国内外城市更新现状所总结的城市更新模式要复杂一些 ,而西周丰京、秦都咸阳、西汉长安城和隋大兴城均采取了旧城和新城脱开的城市更新模式。论文还对抗战时期三种城市更新方案进行了比较研究 ,最后结合当前古都西安保护与发展的新形势 ,提出新旧分制是新世纪西安城市更新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8.
西方社区旅游概念:误读与反思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西方社区旅游概念在中国的4种误读进行了梳理,包括社区尺度模糊导致参与范围的变形、社区旅游是产品还是理念、参与的目的是否局限于经济利益、受益方应该主要是社区成员还是地方政府.如果中国学者要在社区旅游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既要排除以上种种误读的负面影响,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西方社区旅游本身在实施过程、适用范围、评价指标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社区参与旅游规划可以把握实体,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可行途径,也是控制旅游发展,分享旅游发展,强调社区居民有效参与旅游的效益。它能够推动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进程。但是在旅游规划中,社区的主体地位常常被忽视,对社区居民考虑不够,社区参与旅游规划缺乏对社区的全盘思考,不但严重的阻碍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使旅游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阻碍旅游经营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正以2005年6月"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被列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为标志,我国开始了系统性、活态性、动态性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并经过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推动、科技驱动、企业带动、社区主动、社会联动"的"五位一体"多方参与机制。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利用经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生态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都市圈整合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董雯  张小雷 《人文地理》2006,21(4):44-47
都市圈整合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发挥都市圈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有效整合乌鲁木齐都市圈对新疆和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文章通过对乌鲁木齐都市圈整合的必要性的分析,提出了通过观念、产业、行政区划等具体整合措施,消除都市圈目前发展中的主要障碍,更好的促进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文章的最后,结合现实状况指出了乌鲁木齐和昌吉将率先实现一体化发展,经济区将逐步形成以及圈内基础设施将日益完善等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中产阶层化研究进展回顾及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中西方中产阶层化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中产阶层化的基本特征,强调中产阶层化具有周期性及时空性,从古典经济学角度、城市文化以及全球化角度对中产阶层化的理论流派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中产阶层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中产阶层化的界定、中产阶层化的形成机理、过程、影响以及政府作用的研究,对中国中产阶层化研究未来进行展望,率先明确中国存在中产阶层化时空共轭性;中产阶层第一波普遍性等假设,并指出第二波的中国中产阶层化只有可能发生在某些特大城市中;在中国中产阶层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原住居民的动迁问题及后续的空间隔离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产阶层化是一个多元、复杂、变化的社会空间重构现象。作为我国大城市中产阶层化的主流模态,新建中产阶层化是由政府和资本力量主导,通过拆建实现的社区建成环境改善和社会结构跃升现象。以南京内城为例,分别从政府经营城市、资本循环增值和资源非均衡配置逻辑解读新建中产阶层化的驱动机理,进而从城市空间嬗变、社会阶层分化和被置换群体利益剥夺等方面探讨新建中产阶层化的多重效应,随后在分析中产阶层化模式将由“拆建型”向“侵替型”演进的趋势下,提出未来中产阶层化研究应更多强调供给与需求等多视角的互补与融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中产阶层化理论模型,并引导中产阶层化社会空间实践走向更加公平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traces recent trends in cultural policy concerning “cities of culture” in South Korea. The paper is a case study of the city of Gwangju, known as the birthplace of modern democracy in Korea. Currently, public input from below into the urban regeneration project for Gwangju is almost nonexistent, while most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from the top by elites who enjoy exhibiting their performances through constructing massive edifices rather than encouraging the preservation of such intangibles as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rough cultural participation from below. The government’s policy of promoting Gwangju as the “city of culture” in order to make it a hub of Asian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 the global economy is closely allied to its policy of economic reductionism of culture.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Gwangju and its unique heritage would instead benefit from an urban regeneration policy aimed at establishing it as the city of art and culture for 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and as part of a collaborative network with the heritage initiatives of international bodies.  相似文献   

15.
In light of ongoing shrinkage processes affecting a number of cities and regions in Europe and around the world, the planning literature has suggested a need for new planning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or even a new planning paradigm. This paper aims to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by investigating the adap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rban regeneration to shrinkage. Urban regeneration is a common policy in cities fac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cline. However, particularly for inner-city neighbourhoods, it has not been sufficiently documented how urban regeneration responds to challenges related to shrinkage. Looking first at the evolving national policy framework and then at two local case studies, this paper identifies conditions leading to the emergence of new practices of urban regeneration in inner-city neighbourhoods in Eastern Germany. These practice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moderate usage of public subsidies combined with ‘soft’ measures like cooperation with individual property owners and potential investors as well as place marketing.  相似文献   

16.
城市企业主义是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城市空间变迁的重要政治经济视角,在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和住房市场化的背景下,企业化的地方政府,特别是大城市政府,在保障房的建设实践中往往采取偏向性的策略选择。本文着重讨论企业主义视角下大城市政府保障房建设的策略选择及其社会空间后果。研究发现,大城市政府主要通过实施保障房政策的异化和保障房住区的边远化策略,来履行其住房保障职责。然而,这种选择性策略带来的直接的社会空间后果是低收入群体的边缘化,具体表现为外来务工人员等在保障政策上的边缘化,以及保障房居民在社会空间上的边缘化。文章进一步指出,保障房应回归其保障本位,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真实需求。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城市群网络化是城乡之间多种物质的动态流的最高表现形式,也是城市群形成发展过程中理想的城市化模式。本文根据城市流强度值确定长株潭城市群三级网络节点,构建城市网络联系模型来确定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网络联系,从而构建长株潭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处于单核心集聚的城市群演化初级阶段的特征,与发展成为功能互补、水平联系和交互增长的网络城市差距很大,必须通过调整网络各节点产业结构、加强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发展信息网络化、建立政府合作新机制等措施增强城市网络联系,加快长株潭城市群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与区域的互动一直是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论题,并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区域化、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日益复杂化。城市-区域系统理论用单元模型来诠释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方式,用系统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立,并以加权voronio图来确定城市-区域系统单元的边界,从而把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个"一体化地域",由此提出了一个研究地域整合的新视角。在城市-区域系统视域下,中心城市是城市-区域系统的互动核心;城市体系是系统的"骨架"并体现其组织结构;城市群是承担特殊功能的城市-区域系统,须提升其内聚力和外联度,从而达到城市与区域高效互动、综合发展之目的。论文以中原城市群为例,提出了基于核心组织、内聚组织、外联组织和区域支撑四方面的整合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和区域竞争引发了广泛的城市合作实践。城市合作是特定地域空间中城市共生演化的动态过程,城市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行为主体在多种环境因素和历史因素作用下互动博弈的结果。以新近兴起的演化经济学和演化经济地理学为基础,建构了一个城市合作研究的演化分析框架,探讨了城市合作的本质和内容,分析了我国城市合作模式的类别、演化过程和不同模式的有效性。城市合作的本质在于追求包括分享、匹配和学习三大效应的更高层级的集聚经济,演化理论可以为研究城市群的演化过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区域发展实际的城市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