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尉 《收藏家》2000,(1):22-22
汉代的玉器历史上十分著名,工艺水平高超,被后世称作“汉玉”,奉为效法的圭臬。汉代玉器制作规模很大,产品颇丰,出土和传世的遗品无以计数。但在文献记载中,尚未见有明确指出其琢玉机构为何处及其名称的。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汉代玉剑上的兽面云纹玉璏,其上的铭文则为我们解开此一问题提供了直接的依据。玉璏是镶附在剑鞘上半部的饰物。此璏长11.2厘米,宽2.7厘米,系用一块新疆  相似文献   

2.
徐春苓 《收藏家》2010,(6):74-76
推荐词:黄明辉,台湾玉器收藏家。曾在天津博物馆举办《山水堂藏玉特展》,共展出225件唐代至清代玉器精品,尤其辽金时期玉器的收藏享誉极高。天津博物馆2005年曾举办“海峡两岸玉缘——山水堂藏玉特展”,展品出自台湾著名收藏家黄明辉先生。此次展览共展出225件唐宋辽金元明清玉玩,每件展品无论是工艺、质量或收藏题材,  相似文献   

3.
《逸周书·克段解》记载,周武王在商郊牧野召开誓师大会,大举伐纣,商纣王见大势已去,登上鹿台,以玉缠身,点火自焚。《逸周书·世浮解》进而解释说,商纣王此举烧掉4千余件玉器;据考古发掘,在安阳殷墟的一座商代著名将领“妇好”墓中随葬的玉器达750件;汉王刘胜,硬是要等穿好了金缕玉衣才肯进棺材。这些例子都可说明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在古人看来,玉不仅有保护灵魂和肉体的功能,还常常是等级、权力的象征物,同时玉还代表着美好的德行,(札记)上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焉。”虽然严格的用玉等级制…  相似文献   

4.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为主体的中国古典玉器,在东汉末年基本上结束了,此后的中国玉器逐渐进入以装饰用玉和观赏用玉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时期。探讨汉代礼仪用玉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对了解中国古典玉器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论的礼仪用玉,包括古代贵族阶层祭祀、朝聘以及其他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礼玉”(或称“祭玉”)、“瑞玉”及仪仗用玉等。 一  相似文献   

5.
仿古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仿古玉是指以模仿古代玉器为手段、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而加工碾琢的玉器,诸如仿汉玉、仿宋玉等等,也包括仿三代古玉以及仿名家玉器。仿古玉是我国古代玉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研究古代玉器,尤其是研究近代玉器,对仿古玉是不能忽视的。一仿古玉的沿革仿古玉的产生、发展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我国封建时代皇家贵族、达官显宦和文人墨客玩赏古玩之风盛行时出现的,是仿古文玩中的一种。仿古玉见于文献记载的时间比较晚。  相似文献   

6.
中国素有“金有价,玉无价”之说,汉代则是中国古代玉雕艺术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奠定了中国玉石化的基本格局。1969年在河北定州东汉中山穆王刘畅墓中出土的两件玉器绝品——青玉龙螭衔环谷纹璧和透雕神仙故事玉座屏,充分体现了汉代玉石化风格和死的身份地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古玩玉器     
一、玉器的功能和价值 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之说。后世流行的“宝”字就是家与玉的组合,可见玉的价值之高,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对玉器进行价值评估,首先必须了解其原材料——玉的质量和价值,然后判断玉器的文物、艺术和实用价值,三者综合评估才能准确得出玉器的价值。衡量古玉器价值还要看其时代特征,雕琢工艺,  相似文献   

8.
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玉器中的绝大多数没有做过科学测试,本次研究对其中6件崧泽玉器和478件良渚玉器进行了显微放大观察和红外光谱(FTIR)、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拉曼光谱(Raman)无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福泉山遗址出土崧泽玉器材质含透闪石玉、蛇纹石玉、萤石3类;良渚玉器材质含透闪石玉、蛇纹石玉、石英质玉、云母质玉、萤石、滑石质玉、绿松石7类。确认部分透闪石玉样品为含石墨包裹体的青花玉品种,所有透闪石玉样品的Sr含量都小于50 μg/g,与已知江苏小梅岭透闪石玉不符。揭示福泉山遗址所用透闪石玉和蛇纹石玉均存在超基性岩型、大理岩型两种成因类型,有多产地来源的特点,为从玉料使用角度全面认识南方史前文明化进程提供了新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9.
《文博》2016,(4)
1972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镇刘家村发掘了西周丰姬墓,出土铜器16件、铅器3件,最为耀眼的是墓中出土了精美的玉器,主要是装饰品和葬玉两大类,其中包括一套组玉佩、一对鹦鹉佩、玉鱼等。由于此墓没有发掘报告,玉器在墓中摆放位置不明,文章对丰姬墓出土玉器介绍的同时,结合西周其它墓葬发掘情况,对墓中出土玉器的用途、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丰姬墓是一座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玉器质量高,为研究西周玉器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张皛雨 《丝绸之路》2011,(14):14-16
齐家玉器文化是齐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玉器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解读甘肃省会宁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半成品琮形器,探讨了齐家玉器的来源、材质、制作工艺和用玉观念。  相似文献   

11.
虢国墓地所出商代有铭玉器共3件,本文主要研究其中一件玉瑗上的铭文:“小臣系害”。“小臣系”是晚商的贵族,“害”字当读为“谒”,是“朝见”之义。玉瑗应是古代文献中的“贽”。  相似文献   

12.
目次一兽面玦形玉饰的发现情况二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分析三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演变四兽面玦形玉饰的年代五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的用途七结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曾称为兽形玉、玉猪龙或玉雕龙。以往所称的玉猪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玦形,另一种是C字形。通常认为C字形玉猪龙是由玦形玉猪龙直接演变发展而来,并根据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  相似文献   

13.
汉代是崇尚玉器的社会,流传至今的这四片汉代白玉保留着尚未深加工的原状,反映了汉代制玉工艺的高超.玉片上汉代玉工随手写出的墨书文字,展现了当时通用文字书写的本相,也是我们了解汉代玉器制作流程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4.
金沙遗址玉器的材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金沙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玉器最多的遗址,通过对其中551件玉器材质鉴定的结果发现,最主要的材质类型为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软玉。通过对软玉型玉器的宏观特征、显微特征、玉器和石器的矿物及岩石组合特征研究,以及与四川汶川龙溪玉、新疆和田玉特征的对比,并且采用ICPMS进行主要玉器类型和玉料的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同时结合现代资料和古代史料,认为金沙出土的玉器主要的材质应该来自于汶川的龙溪玉,与新疆和田玉、良渚玉器没有关系,但同时也存在其他地区玉料甚至是玉器交流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鬼”玉考     
“鬼”玉是最近提出的中国古代玉材及玉文化研究中的新课题.是指《禹贡·冀州》所记的冀州属地及其北部包括今俄罗斯贝加尔湖周边地区所产的玉材。在这片广袤土地上游牧、耕作、生活、繁衍的“鬼”部族及其近亲部族曾被载入史册。该地东萨彦岭和外兴安岭维季姆河等玉产地为其玉器制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石峁出土的126件玉器就是龙山文化时期鬼玉的珍贵遗产,其中的黑玉圭、璋等玉器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玉器。鬼玉(即石峁玉器)与所见贝加尔湖西南古文化玉器有着很大的不同.其源头可能不在贝加尔湖周边,而在其附近或距其不太遥远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关于商周青铜爵的用途,有饮酒、温酒(或兼饮酒)、滤酒等说。近年还有人认为爵是祭祀时“浇酒敬神”之用,并将其与商人的玄鸟图腾崇拜相联系。本对以上爵用诸说逐一平议,尤对“滤酒”和“图腾”二说予以详细检讨,并就图腾说下的相关问题与李少龙先生商榷。至于爵的可能的真实用途,拙《爵用新考》已为述(载《中原物》199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17.
车奇凯 《收藏家》2010,(5):53-54
时下在翡翠玉器领域流行着一种"激光注色"的说法,其影响之大已经到了必须澄清的时候了!在翡翠玉器领域但凡提到染色的问题,必有人提到"激光注色"。那么,在翡翠玉器领域到底有没有"激光注色"呢?我们只要简述一下激光发光原理及物体呈色原理,即可对这一问题作出一个基本的推论。  相似文献   

18.
传世文献及后世学者有关晋始封地的记载、论说,观点纷呈,至清际大体上定格于翼城说与晋阳说之争。近代考古学的兴起,为晋始封地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考古材料,天马-曲村遗址、翼城南梁故城遗址、浮山桥北先族墓葬等的发现和发掘,以及甲骨文、《唐子爵》、《文王玉环》、《晋公■》、《叔夨方鼎》、《■公簋》等相关铭文研究的深入,无疑是目前讨论晋始封地的有力素材。  相似文献   

19.
玉器的颜色变化及玉器的染色做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古代玉器,在土中埋藏时会产生颜色变化,人们把它作为判断玉器新旧的一个标准.仿古玉器制造者按照玉器颜色变化的特点进行染玉,这一现象,宋、元、明、清的玉器研究者都非常重视,记录了一些当时的染玉情况,深入了解古代玉器在埋藏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及其与人工染色的区别,是鉴别传世玉器制造年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对子组卜辞《合》21374、21579、21535、21727、21529、21527、21645、21774、21693、21627和《合》21626等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在上举卜辞所讨论的事项中,卜辞命辞中的"开"、"啓"、"戠"皆为动词,非人名。原隶释为"殟、殪"者应为"因"字。"■"、"■"直声,假借为医治之"治"。此中之"商"为"伤"字假借,"屰"也非人名,而是动词,"迎"义。"屰又商"义为"迎接伤者",此伤者盖指方国战俘,"奠又(有)商(伤)"即将战俘"奠"到某地。"子组"家族曾有一次涉及很多人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