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开创史学工作的新局面,把历史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就必须在历史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发展史学工作和坚持唯物史观是一致的。列宁说:“唯物主义历史观始终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词。唯物主义并不象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样,‘多半是科学的历史观’,而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①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整个社会科学的关系,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历史研究中的指导意义,列宁说得十分明确。但是从最近几年的情况看,史学界对唯物史观在历史研究中指导意义的认识上,实际上  相似文献   

2.
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充分具备大工业发展、无产阶级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等一系列客观条件的历史前提下,马克思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结合起来,运用他当时所掌握的各种科学知识,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大约在一八四五年春天,首先发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3.
王秋菊  陈方平 《沧桑》2013,(4):91-93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关怀是立足于现实的、能动的生活过程。正是从"现实的人"出发,才能够科学地理解人类社会和历史,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观的科学体系。"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逻辑主体和价值主体;唯物史观不仅其出发点是现实的人,其目标也是真正个性的人的实现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研究人类社会过去历史的发展,从而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除了原始社会以外,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因此,揭露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首先必须揭露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因素,是物质财富的生产,或者说,是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不承认这一点,就不  相似文献   

5.
李修贵 《沧桑》2009,(6):130-131,134
历史观的演进是一个民族、国家对自身历史发展的体悟过程,是在对历史观的争鸣中展开的。中国古代历史观念十分丰富,有老子的复古史观、阴阳家的循环吏观、韩非朴素的进化吏观、《周易》的变易史观、墨子的圣王史观、孟子的重民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因看,由于其动固有天人之分,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天命吏观、圣王吏观和民众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变化的方向看,中国古代的历史现有循环史观、进化吏观、复古史观等;从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中国古代的历史观有“大一统”史观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和“全球历史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于沛 《史学集刊》2001,1(2):1-9
全球历史观的产生和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球化过程有密切的联系。全球化为历史学家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历史进程的全球视野和宏观历史思维的基础。全球历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这一特定的历史时代的产物。全球历史观所以要强调“全球”,是针对西欧为中心或欧美为中心历史观的“中心”而言的。全球历史观作为一种经久不衰的新的史学思潮,已经并将继续对当代国际史坛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它是时代的产物,必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7.
辩证唯物论认为,因果关系指的是一种现象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本质的联系。承认客观世界(包括社会历史现象)普遍地存在着固有的因果联系、因果规律,就是坚持唯物主义原则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史学领域来说,是否承认历史因果律即历史的客观必然性,是区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一条标准。梁启超是审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创始人,曾就历史因果律发表过一系列见解。对他的有关论述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从一个侧面去了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
库恩以范式为基础,通过反常搭建起了他的科学革命演进的内在逻辑模式;他把科学知识发展看作一个否定之否定的无限循环过程是其独具一格之处,科学知识发展的历史就是范式不断转换的历史,其实质是思维方式的转换,新的范式的建立意味着人类将踏入了一个新的认知领域。  相似文献   

9.
与古代埃及和西亚诸国只留下编年体的历史记载不同,古代以色列民族具有自己鲜明的历史意识;与古代希腊充满人本精神的历史记载也不同,以色列民族历史观的实质是一神论的神权历史观.他们将对耶和华神的信仰融入对民族历史发展的思考和解释之中,其历史书卷的编写几乎持续了一千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以色列历史成为"历史就是耶和华神对以色列民族的救赎史"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观是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历史本身的理论认识。往往影响较大的世界观,会构成某一时代或某一历史时期史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并对史学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翦伯赞的历史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展开的。本文从历史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结构、历史的发展过程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1.
历史观是史学家对客观历史进程和历史本身的理论认识。往往影响较大的世界观,会构成某一时代或某一历史时期史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并对史学的发展起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翦伯赞的历史观是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展开的。本文从历史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的结构、历史的发展过程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2.
正要写人民史必须端正历史观,必须全面准确把握人民史观、群众史观。人民史观、群众史观的基本观点是: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者说主体性力量。在以往、现今、未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主体性力量;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社会领域、每一个社会活动中,人民群众也是主体性力量,同时也不能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贾是一个有杰出建树的史学家。所著《楚汉春秋》虽已亡佚,但曾为后人撰写汉初历史提供了基本材料;《新语》以史论结合为特色,对汉初的政治实践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陆贾主张偃武修文,以无为而治的政策休养民力,治国以仁义为本。陆贾对历史有丰富而深刻的看法,他的历史观中有值得注意的唯物主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史研究》2022,(6):145-145
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是当代中国历史学理论建设努力的目标,包含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这是它的一个突出的创新点。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成就的指导下,努力反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继承性、民族性、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学术性,构建以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及其相关重大专题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结构,并在表现形式上从纵向关注实现古今联系,从横向探索中外互鉴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多样性统一的历史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多样性统一的历史观黄安年“多样性统一”是马克思在141年前提出的。它仅仅是马克思论述经济学方法时说的话,而与历史观与方法论没有关系吗?怎样理解多样性统一观,坚持多样性统一的历史发展观在当今世界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哪里?本文试图就这一主题,发表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研究西方社会和社会历史,并比较研究西方的哲学、法学、经济学和自然科学,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反过来又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探讨人类社会的发展,解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现资本主义的经济秘密——剩余价值,写成《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工人阶级解放提供  相似文献   

17.
论卢梭的社会历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伟大的政治思想家。在近代思想史上,卢梭的思想占有特殊的地位。卢梭的思想极为广泛,包括哲学、政治、社会历史、法律、宗教、伦理、教育、美学诸方面。在卢梭的这些思想中,最能表现其深刻程度的是其社会历史观,他超出了他的同辈,提出了一些接近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独到见解。他把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作是在进步和退步的对抗和矛盾中实现的,他以生产和技术即社会生产力的  相似文献   

18.
日前阅读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经济史》(以下简称《新经史》)一书,由感而发几点议论。首先,《新经史》弥补了史学领域中的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史学界发表的论著基本上是政治史,后来有的学者研究思想史,主要也是研究政治思想史。而对经济史的研究是最为薄弱的,发表的论著也自然较少。究其认识根源,可能是受“人类全部过去的历史,乃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的理论观点的影响。这个理论观点确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一个重要的观点,但它不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全部内容。马克思主义完整的历史观是: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  相似文献   

19.
<正>社会历史是由什么决定的?不同的回答,阐释了不同的历史观。随着启蒙思潮的深入,近代西方世界站在旧哲学的基础上,通过对中世纪"君权神授"历史观的理性化颠倒,产生了近代历史观(本文称之为旧历史观)。这种历史观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根基,把社会理解为孤立个人的集合体。因此,旧历史观关注的主要问题就是个人自由与社会权力的关系问题,并进而形成几种理论表达形式:一是英法思想家以"祛魅"(对非理性的祛除)的方式对世界进行理性分  相似文献   

20.
历史观念是历史学家(当然亦包括哲学家)对人类社会历史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诸如它包括了对历史进程及其动因的认识。历史观是史学的灵魂和核心,在史学研究中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判断一个时代或一个时期的史学有无质变,主要以历史观的变革与否为标志。19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