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王富俊 《神州》2013,(27):200
建筑是跨越了技术和艺术的一门实用艺术,建筑艺术利用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语言和审美观念,使建筑艺术有机的将建筑形象的审美性和观念、应用、文化结合起来,真正的体现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形式美,以及民族性和时代感。  相似文献   

2.
德格印经院是一座具有藏区建筑特色的密梁平顶土木结构建筑。系德格第十二代土司登巴泽仁于清雍正七年(1729年)创建。整个建筑修建历经四代土司,费时近30年。是一座集德格地区藏族化特色和人民群众智慧于一体的化宝库。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筑上的匾额和楹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民 《南方文物》2003,(3):95-96,89
匾额和楹联是中国文学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常见的是将匾文和联文用木材制作悬挂在建筑上,或者用砖雕石刻镶嵌在建筑上,也有直接雕刻或油漆在建筑上,成为建筑装饰的一部分。从匾额的“额”和楹联的“楹”字看,好像就是建筑的构件,可以称它  相似文献   

4.
刘湘墓沿革     
刘湘陵园(原称刘故主席墓园)古建筑群始建于民国三十年(1942年),为北方官式建筑,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组北方陵园建筑群,为近代陵园建筑的杰作。1981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园采用轴线对称的建筑布局,颇具纪念陵园严谨庄严的气氛。在长达400米的南北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坐落着石桥、牌坊、(甬道)、旌忠  相似文献   

5.
赵浩男 《区域治理》2022,(3):217-220
开平碉楼作为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较为特殊的存在,是特殊的社会背景和移民文化交织的产物.开平碉楼集防洪防涝、居住、抵御外敌于一身,其发展历程,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功能上的逐步优化,而且凝聚了西方建筑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成就,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性.开平碉楼既是中国传统碉楼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又是西方文化与当地文化水乳交融的...  相似文献   

6.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建筑是指民国时期建设的,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物。民国定都南京,从1912年算起是38年,从1927年算起是23年,其中有8年迁都重庆。正是在这二三十年时间里,留下了900多万平方米有特色的建筑,其中有代表性的建筑不下200座,使南京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博物馆”。“汉唐建筑看西安,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已经成为广泛的共识。民国建筑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古戏台作为戏曲艺术的载体,提供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戏曲表现艺术,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建筑形态和建筑艺术。古戏台融造型艺术、雕刻艺术、灰塑艺术、建筑艺术于一体,可谓古建筑之精粹。嵊州古戏台数量之多,形式之美,建筑之精,实属罕见。它们或隐居在穷乡僻壤,或静卧在乡镇集市,或矗立在街间路旁,并以设计巧妙、建筑精良而著称。  相似文献   

8.
文化层次深厚的丁村养正堂民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襄汾丁村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在继丁村遗址1961年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又于1998年率先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精美的雕刻艺术,浓郁的书卷气息,多样化的群体布局,充分体现了明清儒商建筑文化艺术特征。丁村养正堂为二进独立的四合院,面积不大,布局合理,构筑精巧,古朴雅致,情趣盎然,融诗、书、画、文、历史故事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古民居建筑。据建筑题记记载,养正堂于明嘉庆六年孟夏重修,清雍正九年花月望八日竖柱上梁,因此兼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特征。按风水八卦方位要求,养正堂为坐北向南坎宅巽门…  相似文献   

9.
王本祥 《岭南文史》2013,(2):I0001-I0001
<正>建筑是一个民族凝固的历史,以文化纪念碑的形式,将民族的思想和每个历史阶段的独特象征,都刻录下来,是一部反映特定时空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演变历程的百科全书。岭南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充分体现出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人文景观。只有充分了解岭南建筑所凝固的丰富思想文化内涵,才能真正读懂岭南建筑艺术。岭南建筑文化特点鲜明,为适应炎热多雨的气候特征,布局疏朗开阔,  相似文献   

10.
北魏平城瓦当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城遗址是中国古代都城史上重要的历史遗迹。北魏王朝从天兴元年“秋七月,迁都平城,始营宫室,建宗庙,立社稷”始,至太和十五年建成明堂,十六年修成太极殿,即迁都洛阳之前还在平城大兴土木。近一百年中,曾在平城筑有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群。平城遗址考古发掘的建筑遗址及一些石质、陶质的建筑构件是我们探寻平城宫殿的重要线索。其中瓦当的装饰艺术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具有标识意义,同时也寓意了一种时代精神和思想意识。本仅就对目前平城遗址出土的主要瓦当类型,并结合其他地区出土的相关资料,对平城瓦当当面纹饰的意义及其演变作一初步考证。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碑,伟大的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城市、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象征物。故宫就是这样的象征物。它不只是宏伟的卉建筑,还包括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它们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与中华文明成就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甘肃古代民居建筑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是甘肃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古民居建筑有明显的西北地域性、民族性和丝路文化特征,现存建筑形制有合院式建筑、堡寨式民宅、窑洞民居、板屋式民居建筑、庄窠院、土司庄园、军阀公馆等,是甘肃古代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明式经典家具中的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勤 《收藏家》2010,(4):43-47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系,有什么样的文化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建筑体系,有什么样的建筑体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家具体系。中国建筑作为世界三大独立的建筑体系之一,自然就会有自己独立的家具体系,这个体系就是明式家具体系。明式经典家具是唐宋元明建筑空间艺术功能化的提炼和结晶,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延续和升华。西式空间讲究的是焦点透视和平  相似文献   

14.
屯堡民居建筑秉承中原江淮建筑的文化内涵,具有军事上和江淮母源地文化的特征,又具有黔中山地特点的表征,创造出木石主体结构的黔中防御性建筑,成为安顺屯堡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景现。本文从历史学、文化地理学的角度对屯堡建筑景观的构成、流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5.
黄娟 《沧桑》2010,(2):160-161
山西运城池神庙建筑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盐神信仰庙宇。该建筑群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宝贵的古代祭祀遗址和传统建筑,这在文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显得极其珍贵。本文试运用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学的相关理论来阐释这一建筑的象征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6.
太原近代学校建筑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英 《文物世界》2003,(4):50-53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东西方化碰撞日益频繁,中国建筑发生了急剧变化,教育也经历了一个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的过程。近代学校建筑的发展变革,同样也是中国建筑在近代社会的一个小小缩影。太原自古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近代太原的历史变革,无不影响着近代教育,乃至近代学校建筑。  相似文献   

17.
李春凤 《文物世界》2012,(6):61-62,39
塔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东方建筑,是探索和了解东方文明的重要媒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源地之一的山西,彰显其内涵的古代塔建筑随处可见。永祚寺双塔作为太原市的标志性建筑,对其特点、建筑结构及其价值进行研究,对了解太原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华 《文物世界》2004,(5):30-33
云冈石窟第9、10窟洞窟的营造,《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1](以下简称《金碑》)所云:“在崇教,小而完,……太和八年建,十三年毕”, 根据《金碑》记载推测认为崇教(福)寺即为云冈第9、10窟,为宠阉钳耳庆时(王遇)主持营造的一组双窟[2]。两窟的宏伟工程开凿于北魏兴盛时期,集中表现了北魏建筑形象的中国化和外来影响,具有造诣巧丽的风格。下面就第9、10窟的北魏建筑形象和它所反映的几个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与探讨。一、建筑(窟体)的主要特征和建造情形此两窟为双窟,位于云冈中部窟群,属佛殿窟。1. 分前后室:两窟的建筑结构相似,均由前室…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建筑文化有着历史悠久和体系独立的特点,再加上封建社会的礼制森严,等级分明,在建筑规制上有充分的体现,因此。广州从秦汉时期建城以后的二千年间,其建筑文化尽管有着本土的特色,但其基本面貌一直受正统文化的制约。建筑型制与全国各地大同小异,无论是城市布局、会馆、学宫、官署、牌坊、民宅。都表现出中华传统建筑体系的主体特色。从明代后期到清代,西方近代文化逐渐传人中国。由于广州在封建王朝的对外贸易中长期是唯一对外通商港口的特殊地位,以及环珠江口的澳门、香港先后为葡、英等西方国家所租占。使广州有条件得风气之先,成为西方建筑文化最早传入中国内地的城市。  相似文献   

20.
阴山  才云 《中华遗产》2006,(3):20-39
透过建筑的阅读,是对历史的追忆和文化的思索。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历来就是一对生死冤家,彼长则此消。当浓墨重彩的现代建筑把浸透卣年沧桑的城市底色彻底覆盖的时候,人们将从何处寻觅曾经的“东方巴黎”和“肚界建筑博览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