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怀艺 《攀登》2004,23(3):9-12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一本质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实现形式才能表现出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必须重视探索和丰富社会主义民主的有效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孙娇 《沧桑》2014,(2):118-119
近年来随着土耳其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也随之增加,但是由于国内油气资源匮乏,土耳其对进口能源的依赖也不断增加。而决定土耳其能源政策的关键要素是国内的能源需求和供应之间的差距。土耳其的能源政策(包括对内和对外政策)是否可以有效解决国内能源需求以及土耳其能源政策所面临的挑战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晓红 《攀登》2008,27(2):24-27
认识和看待民主社会主义,应本着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把民主社会主义置于欧洲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中去考察,了解民主社会主义存在的历史合理性,以避免主观偏颇;把民主社会主义置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去考察,把握民主社会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以划清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避免是非不清;把民主社会主义置于中国现实国情背景中去考察,明确不能走此发展道路的缘由,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避免信念动摇。  相似文献   

4.
刘晓博 《神州》2013,(3):244-244
民主社会主义是由20世纪社会民主主义逐步演变而来的。在漫长的起伏沉浮过程中,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民主社会主义有了发展。它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欧美发达国家的范围,逐步向亚非拉第三世界扩展。在探讨民主社会主义产生、战后发展的原因的基础上,得出其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从而使我们更加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5.
正如本文作者所言,“认识历史思想,思考社会思潮的交锋,是我们理解历史的一把钥匙”。本文作者在《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一书中,评述了从1978年到2008年这30年间大陆的八种思潮。部分章节为了理清脉络,在时间的前后节点上有所突破延伸,但也以这30年起伏变化为主。本刊从2012年第6期起,逐一向大家介绍这八种思潮.  相似文献   

6.
民主是社会主史的题中乏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1979年3月,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刚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邓小平就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深刻论断,为现代化建设确立了民主目标.邓小平一贯强调,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是把中国变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关键所在,为现代化的实现探寻了民主化道路.他还指出,发扬民主有利于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获得了民主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民主社会主义作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一种潮流,一种运动,是当今世界政治舞台上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对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利于认清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丰富和完善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清  高文动 《神州》2011,(4):87-87
民主共和制政体在经历了古老而久远的发展历程之后,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要求实现共和之后得到了普遍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并结合中国实际而创立的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并将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而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9.
高度重视基层民主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龙 《攀登》2006,25(2):51-54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基层民主建设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依然存在着制度不健全、执法不严、渠道不畅、民主意识淡漠等问题。以人为本,广开门路,建立健全民主制度,更为注重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解决好基层民主建设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和探索:致力于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出了民主化的口号;大力宣传培育民主精神;参与建立基本的民主制度,推动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系统建立,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重大作用;倡导民主建设必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重点,确保人民民主权利;注意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结合,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民主运行机制,要求扩大政治参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11.
胡洪彬 《攀登》2011,30(1):27-31
参政议政的科学化是民主党派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是各民主党派从完善党派的参政方式和提升参政能力的角度出发、在不断总结自身参政经验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实现科学而有效地参政议政奠定坚实根基的社会历史过程。当前,民主党派要在坚持执政党领导的前提下,加强自身的思想理论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培育参政议政人才,加强合作与交流,以促进民主党派整体功能的最大发挥。  相似文献   

12.
胡维忠  王明璋 《攀登》2007,26(6):8-13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道路问题事关全局。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书泉 《攀登》2005,24(4):6-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这是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需要,是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是使整个社会充满刨造活力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有序的需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解决弱势群体的途径一是要建立和完善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二是要发挥国家政策导向的作用,建立健全扩大就业再就业的政府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ngs the thought of Giuseppe Mazzini back into the field of nationalism studies, from which it has been largely missing for a half century. It suggests the following: that Mazzini is much more modern and secular than he is usually portrayed; and that his commitment to liberal policies while rejecting liberal principles suggests that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ivic and ethnic nationalism has been misconceived. Nationalism, to Mazzini, was not an end in itself but a means to an end – government of, by and for the people. The demand for such a government was manifested in three popular demands in nineteenth‐century Europe: in the West as democracy, in the East as national sovereignty (the precondition for democracy) and in both East and West as social democracy. Thus nationalism may be instrumental rather than an end in itself, and it may be attributable not to ethnic groups' natural striving for autonomy but to the pursuit of democracy.  相似文献   

15.
As traditional business organizations tha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economy, guilds have faced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in modern times due to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capitalism and the changes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economic structure. It was difficult to maintain the old guild rules, such as limitations on opening new workshops, recruiting new apprentices, etc. Thus, some guilds that insisted on maintaining the old rules fell into decline, while other guilds, either willingly or unwillingly, made reforms in their organization and structural function to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new situations. The latter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the modern trade association. The different fates of traditional guilds proved that guilds had to reform properly and adapt themselves to new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in order to survive in modern time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iangsu Shehui Kexue 江苏社会科学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No.2, 2004  相似文献   

16.
晚清汉学在地域上的扩充,使汉学家成为影响近代社会变迁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其中的重要学者,他们或任职朝廷,或为大吏幕宾,或掌教各地书院,无论在朝在野都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对近代社会风气的转移、新事物的传衍起到程度不同的作用。实际上,汉学家在近代各个领域都有出色表现,不仅没有固执华夷之辨,且领时代潮流之先风,在历次大的社会变革中均有涉足。详究其中原因,首先,这与汉学的治学内容及其治学精神和西学有相通之处不无关系;其次,晚清汉学家重新标举顾炎武的明道救世,提倡经世致用,有利于其投身于社会变迁实践。  相似文献   

17.
Michael Foot had good reasons for resenting Dr David Owen, who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breakaway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SDP) while Foot was Labour's leader. In Loyalists and Loners (1986), a book of political pen‐portraits, Foot duly delivered a blistering attack on Owen, focusing on two charges – that Owen was consumed by personal ambition from an early stage of his career, and that he was an ideological turncoat who had wilfully misused the word ‘socialism’. The present article examines Foot's allegations in the light of various historical sources, including the private papers of both protagonists. It is argued that, though Foot's charges seem devastating at first sight – and have never been refuted by Owen or his admirers – they cannot be sustained after an imparti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 This reappraisal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Owen's remarkable and controversial career at two pivotal stages – his initial rise to ministerial office, and his decision to leave Labour.  相似文献   

18.
张元隆 《安徽史学》2006,(3):97-102
五四时期声名卓著的《新青年》,满腔热情地把国家振兴的希望寄托于青年,构成国家观念更新的新取向;针对民初君主政体的回光返照和共和国家的有名无实,大力播扬"主权在民"的思想,以唤起多数国民之自觉;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实现了国家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这一变革自有其历史的因缘,更体现了先进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患意识和创造"理想之中华"的矢志追求.  相似文献   

19.
赵尔巽的罪犯习艺所主张,其实与其长期在地方开办自新所或称自新习艺所的治理实践密切相关的,而非无根之水,更非效法西制。赵尔巽在任职地方创设的自新所,兼有惩戒、教化与施善的职能,这在某种程度上与西方近代狱制理念有一定的暗合,但是却更多的是对清代中叶很多地方自新所的开办实践的借鉴与改进,不可不谓是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20.
徐光寿 《安徽史学》2003,(6):93-96,74
陈独秀与上海社会联系密切。上海是他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窗口。他的革命生涯从上海开始,一生主要时光在上海度过,革命生涯最辉煌的业绩在上海实现。他对上海社会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和十分复杂的感情,总体上说还是一分为二的。近代上海造就了陈独秀的崇高声望,陈独秀也给上海留下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上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先进、教育发达的中心城市,其作为全国思想文化中心的地位,无疑是从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开始确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