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4 毫秒
1.
绘画艺术反映人们的主观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时代不同,其绘画语言绝不相同。汉代用“忠”、“孝”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以忠孝伦理思想维系着封建统治,这点从两汉遗留下来的绘画作品中显现出来。我们的学者,特别是美术史论研究者,一定不可忽视绘画艺术的这一显性。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众多的研究已经将西方国家种族偏见的限度展现无余……然而,种族观念①在欧美以外的社会也同样兴盛,这一点就鲜为人知了。”冯客先生所著《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②“前言”第1页中的这段话,我认为有一定的根据。③在我们这里,尽管清末革命派曾大谈“种族革命”,但研究者一般都将之纳入“民族主义”范畴。其实,不只是今天的研究者,在清末民初,我们的前辈就往往将国家(国族)与种族混同起来。冯客指出,在20世纪初的留日学生那里,“种”与“国”是重叠的:“‘国’和‘种’在成组的短语如‘爱种爱国’或‘国界种界’中经常并置,这也对…  相似文献   

3.
一、读(观)后感重在拟题读过一篇文章或一部名著,看过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剧,总会引发自己的一些感触,把这种感触写出来,便是读(观)后感。要写好这类文章,拟一个恰当的题目是关键。如何拟题,出路是在作品中找到“感点”。“感点”何求?一是从作品的主题理解中找答案;二是从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找答案。譬如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我们既可以通过对作品“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磨难’、‘齐心协力’、‘毫不动摇’取回真经”等情节及主题的分析,拟出《历经磨难方能取回“真经”》、《一个都不能少》、《不朽的信念》等  相似文献   

4.
海瑞,明代嘉靖万历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海南琼山人。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为民伸冤,深受百姓拥戴,被誉为“海青天”。海瑞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活动,尽管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一面,但就其内容与客观效果,仍是值得肯定的。本文就此问题拟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欧阳修词“雅俗并存”的特点看宋朝士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贝妮 《神州民俗》2007,(10):68-70
欧阳修作为一代文人,创作了不少词作,其词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欧阳修词“雅俗并存”特点的形成跟当时宋朝的社会条件和士风是紧密相关的,所以,通过对欧词“雅俗并存”这个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宋朝士风。  相似文献   

6.
达摩 《南方人物周刊》2010,(45):126-126
“今天的‘新星星’与30年前的‘星星’时代已经截然不同,但我们却可以比较他们与我们处理艺术与现实关系的方法和技巧的能力。严格讲,我们也不需要把自己的作品与那些‘天王’、‘金刚’艺术家们的作品做风格层面的比较。你在风格上像上述的任何一个人。那你本质上已经死定了。”艺术家徐冰这样评价“新星星”们的艺术出路。“看到自己作品中哪怕并不成熟、却带有种子性质的部分,这部分比那些已符号化的伟大艺术都珍贵。能看到就会珍惜它,它就会生长出来。”  相似文献   

7.
有一部在国内外流传很广、被人誉为“研究话本的百科全书”的著作,在评论“二拍”时认为:“从《二拍》的全部作品来看,思想倾向是反动的。作者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替封建统治者进行说教。满纸淫词烂调,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8.
《地狱变相》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狱”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名词。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地狱观念”对中国民众的规范、抑制是非常强烈的。正因很多人怕死后堕入“地狱”,其反抗压迫的勇气大都被逆来顺受、委屈求全所代替了。封建王朝因为有“地狱”,使得其统治得以延长,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因为有“地狱”而被消除了大半,尽管有时我们还可看到“地狱”带有劝善戒恶、鞭挞丑恶一面,但其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所起的主要作用还是消极的。那么,“地狱”到底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并用什么手段来影响人们的思想?本文试图用敦煌所出的资料及佛教石刻中的《地狱变相》来说明之。  相似文献   

9.
黄菲 《神州》2014,(12):19-20
多丽丝·莱辛在其代表作《金色笔记》中所描述的“自由女性”的形象十分立体、生动,并以独特的视角为人们呈现出女性敢于挣脱束缚、勇于追求理想生活的一面。该书中的主人公安娜很鄙夷她的首部小说作品“自由女性”,她认为这类畅销作品歪曲且粉饰了现实生活中的真相,把有关种族压迫的残酷性与生活中卑劣的一面用老式感伤浪漫故事叙述出来,这样的“自由女性”作品很具有讽刺意味。而且,私下里的“自由女性”们也面临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多丽丝·莱辛在其作品中用独特的创作基调将女性细腻的内心世界呈现给世人,给作品中的“自由女性”留下了足够的思考空间,也带给读者以思索。本文就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品《金色笔记》进行论述,剖析作者在其中探索的女性“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史学月刋在1959年9月号刋载了万繩楠同志所写的“论隋煬帝”一文,阅读以后,感到对隋煬帝这个人物,也像封建统治阶极中其他帝王将相一样,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但我们重新来认识历史上这些统治阶级中的人物,目的是为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公正的评价他们的功过,确定其在历史上应当给予的地位,以便使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我国历史发展的全部真实面貌。而不是要把中国历史上所有被否定了的人物全部翻案,都替他们找出应当肯定的理由。我认为万同志的文章就犯有这种错误,对隋煬帝的评价偏高,不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况。仅就文章中较大的几方面,提出我们的意见,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的乡治理想与洪武年间的乡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对广袤的乡村进行统治,这是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不敢忽视的问题,明初,朱元璋对此曾作过认真的思考并在其施政中体现出来。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粗线条的描述,藉以说明这位颇具代表性的封建皇帝究竟想在他统治的基层社会建立一种怎样的“秩序”,以及这一“秩序”的特色、影响和其本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已经七十周年了。毛泽东同志指出:“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要先造成舆论,总要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在这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年君主制度的革命斗争中,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样十分重视宣传舆论工作。和整个辛亥革命进程一样,河南革命党人也经历了从舆论时期到发动起义。《河南》杂志作为辛亥革命前,宣传革命理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进步刊物,在历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回顾和研究《河南》杂志的创刊发行及其影响,对于我们认识辛亥革命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必。  相似文献   

13.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告诉我们,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会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害。在我们今天为肃清林彪、“四人帮”蓄意制造的“现代迷信”的流毒而努力的时候,更有必要从理论上阐明这个问题。这就使我们自然地想起了普列汉诺夫。这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这个问题有许多论述,还专门写了《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间题》的论文(1898年),至今读来还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14.
一些著名人物的遗嘱往往成为后人政治斗争的工具,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不幸的是,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剥削阶级中间。恩格斯写于1895年的《1848—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尚未正式发表就被歪曲引用,而在他逝世之后,伯恩斯坦一面称这篇文章为恩格斯的“政治遗嘱”,一面又把完整的未经删节的原稿藏匿了几十年之久,对恩格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开始编纂,我是军事人物分支学科的副主编。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对待林彪这个人物。首先是林彪能不能列条目上书?经过反复讨论,我们认为,林彪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有严重罪行,在历史上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但在我国军事历史上他毕竟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  相似文献   

16.
赵春霞 《收藏家》2012,(4):77-80
只要提起铜香炉,人们总会联想到“宣德炉”。在各种古器物的藏品中,有三种东西被允许名不副实.可以冒名顶替:一是子冈牌,二是景泰蓝,三是宣德炉。子冈牌相传是明代晚期的陆子冈的经典作品,传世作品稀奇稀少,几乎就没有人见过真品,但是从清代以来,人们把一面绘画一面书法的长方形玉牌子部称为“子冈牌”。  相似文献   

17.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秋瑾以一介女子,能在中国封建统治最黑暗、最腐朽的时期,抛头颅、洒热血,为反清革命事业杀身成仁,真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满江红》),是周总理所指出的中国妇女正面形象中“很好的一个”,是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崇敬的。秋瑾就义后,其同志、家人、亲友和其他正义之士,为其作传写文章的不少;但述其就义情形的则不多,文字既简略,内容又大有出入。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彻底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北洋封建军阀而奋斗终身。他领导革命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迄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孙中山又吸收了新的革命思潮,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把旧的三民主义发展为新的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孙中山为革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自述是“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事业,必然“有志竟成”。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19.
孙荣耒 《民俗研究》2006,(2):166-174
明刘宗周《人谱类记》有一则:“王曾之父生平见字纸遗弃,必拾而以香汤洗之,然后焚化。一夕梦至圣抚其背曰:‘汝何敬重吾字之勤也。恨汝老矣,无可成就,当遣曾参来生汝家。’未几生一男,即沂公也。三元及第,为宋名相。”王曾的父亲“见字纸遗弃,必拾而以香汤洗之,然后焚化”的行为,叫做“敬惜字纸”。宋代三元状元、状元宰相王曾的故事在历史上广为流传,成为家喻户晓的敬惜字纸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俘虏记》是日本战后文学中具有广泛影响的反映日本侵略战争的作品之一。小说中,作家以主人公“我”没有向美国士兵开枪为主要情节,说明作为侵略士兵的“我”是“善良的”和“有人性的”。这显然是在为日本士兵的侵略罪行辩解。通读作品,我们会发现,主人公“我”之所以没有开枪,是因为想不被追击的美军发现,保全自己的生命。显然,作家在这里偷换了概念,其用心是为了掩盖日本侵略军的野蛮行径。因此,对这篇小说的错误战争认知理念。我们应当以批判的态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