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相传,在四百多年前,高黎贡山出了两个了不起的崩龙族英雄,一个叫王大,一个叫姚二。王大身高六尺,力大无穷,从坝子背上六十箩谷子,爬上高黎贡山不歇气。姚二虽然身材瘦小,但有一身好武艺,往地上一站,就象铁树生根,十来个粗壮汉子也晃他不动。王大和姚二都是潞江土司的佃户,家里很穷,但偷盗抢劫的坏事从来不做,只靠卖工挣点钱来,养活老婆孩子。他们很讲义气,如果乡亲寨邻、穷朋友遇到急难,他们总是  相似文献   

2.
新平县建新乡有个坝子叫曼秀坝子,四周群山环抱,清清的曼秀河从坝子中间婉蜒流过。曼秀坝子四边的半山腰上,那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卡多山寨,一个寨与一个寨之间相隔两三里,把整个坝子团团围住。坝子中间耸立着四座巨大的青石,象是曼秀这朵山茶花的花蕊。卡多人中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漠沙一个坝, 曼秀一朵花。漠沙甘庶甜掉牙, 曼秀糯米香破鼻。流不尽的漠沙江水哟,  相似文献   

3.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为巩固华夏边陲和笼络边疆少数民族,在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以夷治夷”、“以蛮治蛮”的政策,土司制度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实施土司制度的少数民族地区有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及中南地区等。土司按其民族的不同有土族土司、彝族土司、土家族土司、苗族土司、壮族土司等。研究少数民族土司制度,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鉴往知来,借古鉴今。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云南西部边地土司经历了"内外"分际的历史过程。有的土司留在王朝国家的版图,成为"内",有的土司离开了王朝国家的版图,成为"外",明朝确立的"三宣三慰"土司整体政治格局变为了分属不同政治共同体"内外"土司,最终在清缅战争中因官方提出"内地土司"的概念而得以确认,展现了明清以来云南西部边疆从有疆无界的整体土司区变为"尔疆我界"的中缅边界的过程,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疆域变迁及边疆发展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影响到东南亚世界历史政治格局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及清初 ,鄂西南土家族地区民族分布存在土蛮集中分布的土司区和汉蛮杂居区两大区域 ;土司区内民族构成中土蛮占绝大多数 ,汉蛮杂居区内汉人、土蛮间比例几乎相等。清代改土归流后 ,由于大量流民的涌入 ,形成土蛮大分散小聚居分布 ,汉、苗等兄弟民族插花般镶嵌分布的格局 ;民族构成转变为以汉族人居多、以土蛮为少数民族主体的构成格局。明清时期导致该地区民族分布与构成及其变化的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 ,自然因素提供变化的可能 ,人为因素决定变化的方向。当前该地区的发展还得多从人文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雍正二年(1724年)至雍正五年(1727年)间,贵州长寨地区(今贵州长顺县长寨镇)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史学界,对这次事件性质的评议分歧较大。有的同志认为,长寨事件是中央王朝通过对土司的战争,废除了野蛮的土司制度,取消了土司对少数民族的压迫和剥削,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速贵州  相似文献   

7.
乾隆年问“云南边外土司”建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乾隆三十年冬初至乾隆三十四年底,中缅双方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清军四次攻入临边一带缅甸实际控制的区域。在战争进程中,该区域内的众多土司头人降附清王朝,清廷遂将其接纳并授予土职,称为“边外土司”,从而改变了战争的目的。虽说设置“边外土司”是恢复元明统治规模,但此地久为缅甸占据,此举无异于一次复土开疆。但在付出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耗费巨额财物后,最终却未得尺寸之地,对此后中缅关系以及清王朝治滇治策,均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杨秀鸿 《文史天地》2012,(10):F0004-F0004
玉龙金盆位于贵州省开阳县禾丰乡马头土司古寨前,是开阳十里画廊的主要景观之一。马头土司古寨距今已有700余年的历史,唐宋时期属蛮州宋氏土司辖地。是一个以布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至今保存着明清时期的乡村建筑,是一个以水东土司文化为主要特征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龚玉贤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著名的傣族老歌手,他的原藉是梁河县遮岛镇,于一九一一年出生在一户贫民的家庭里,十二岁时,因父母相继亡故,生活无着,就进缅寺当了和尚。四年后,因那时的梁河土司和佛爷见他自当和尚以来,用心攻读经文,就把他送到缅甸的曼德勒缅寺学习缅文和佛教经典。由于他勤奋学习,六年后就熟练缅语缅文和精通佛教经典而被提前晋升为召长(佛教中根长派的最高职称)。为了进一步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他又到仰光、八莫……等地的许多缅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研究了明代后期和清代困扰中缅关系的中国部分边境土司给缅甸王朝送“花马礼”的问题 ,认为花马礼起源于 16世纪后期缅甸东吁王朝的扩张 ,到清代 ,送花马礼的土司主要是车里和孟连 ;花马礼之废 ,则在缅甸雍籍牙王朝灭亡时。从清王朝和土司的态度来说 ,花马礼主要是中央王朝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不严和缅甸王朝对中国边疆土司事务的干涉而沿袭下来的 ,但花马礼的存在 ,并不意味着边境部分土司的“两属” ,而是反映了清代国家观念和周边国家传统观念的不一致所产生的主权争端。  相似文献   

11.
序歌我不赞美皎洁的月亮, 也不赞美缅桂花的幽香。大家坐在宽敞的竹楼上, 听我把阿暖和他的弓箭来歌唱。背(?)的小伙子, 不要再把琴弦拨响; 约会情人的姑娘, 也请安静地坐在我的身旁。坝子里密密麻麻的树木, 要数大青树根深枝干壮; 会飞善跑的禽兽, 要数大白象勇猛顽强。万卷经书记载过多少英雄, 都没有阿暖那样令人赞扬。听啊——弓弦嘣嘣作响; 看啊——离弦箭凌空飞扬。  相似文献   

12.
阴历四月,孟定坝子里烈日炎炎,没有一样东西不低着头,渴望着水。听说傣家人在大太阳下是不到河里洗澡的,许是泼水节刚过去不久,谁也不愿叫人看见他第一个去玷污坝子里吉祥的圣水,我可是忍不下去了,独自来到南汀河边。当我正准备雄鹰展翅式跳入河中的时候,眼前有一团,不,是一片火舌似的东西,透过芭蕉林从一座竹篱笆院中红彤彤地冒了出来,象个英姿勃发的傣家小伙,老远就使人感到一种血气方刚的青春活力。啊,凤凰花!我被这一发现喜得差点叫出声来。凤凰花,她在孟定坝子里是老住户了,每年  相似文献   

13.
在宋、元、明、清很长的时期里,偏僻闭塞的东兰一直置于“图岁”即韦氏土司的统治。从宋仁宗皇枯五年(1053年)至清雍正八年(173年)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止,韦氏土司在东兰的统治历经四朝共677年。而韦氏土司的寿终正寝则推迟到民国七年。也就是说,凤山一带受韦氏土司的统治后延89年,长达866年。根据现有的地情资料,可以认定:东兰韦氏土司始于宋,兴于明,衰于清,终于民国。一、狄青南征是韦氏称官东兰的开始宏仁宗皇伤四年(1052年),各地农民起义蜂起,广源州也发生了以依智高为首的“蛮农”起义,他们反叛宋朝,占据南宁、横州。…  相似文献   

14.
雍正帝即位之初,承袭了康熙帝在土司地区安静为主避免生事的政策。后来雍正帝为了追求良好的社会治安与社会秩序,对于土司看法发生转变,在推行保甲制度的过程中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同时,清朝以汛塘划地设点,扼制道路,形成治安网络。在推行保甲、汛塘以控制地方社会的过程中,雍正君臣将未能直接控制的湖广、云贵等南方地区土司作为严重问题提出,土司所在地区的争杀抢掠显现出来,成为清政府缉盗的对象,雍正君臣还将改土归流作为处置土司的有力措施。雍正三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贵州省贵阳府广顺州仲家族村寨建立营房,长寨的建房增置防汛引起土司抵抗,长寨事件是引起后来改土归流的导火索。改土归流后行保甲、设汛塘可证其初衷在此,清朝通过设置保甲、汛塘,有效地控制了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15.
傣族民间乐器(竹必)朗岛的演奏有着迷人的魔力,它那优美而柔和的声音,象是对你讲述着自己动人的故事……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在云南的德宏地区,大盈江和槟榔江交界的地方,有一个繁荣的摆场。每逢赶摆的日子,人们就象搬家的蚂蚁一样奔忙不停。坝子里的傣家人和汉人,山里的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民族兄弟都来了,熙熙攘攘,非常热闹。摆场上只有你想不到的东西,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为了人们渡江赶摆,江边撑竹筏、荡独木舟的人也忙得脚手不停。这岸还没渡完,那岸又在呼唤。槟榔江边有一个勐拉土司,他财大势大,过着优裕的生活。他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玉罕。玉罕长得非常美丽,皮肤比缅  相似文献   

16.
彝山土司要敲阿索的竹竿。一天,土司要阿索到他家来。阿索进了门,土司就指着虎皮垫椅要阿索坐。阿索刚刚坐下,吓得马上站起来说:“糟糕,坐死小猫啦!”土司假装惊讶,说:“哇,你咋不瞧瞧,把我的宝贝心肝给坐死啦,这该咋办!”阿索懵懵懂懂,不知所措。土司嗔着脸说:“坐死我的猫儿一只虎,要赔银子五百五,若是三天赔不出,要打五百个烂屁股!”阿索不知是计,忧心忡忡地回家去了。其实,这只小猫儿是昨天死的,土  相似文献   

17.
红河畔的元阳县有一座雄伟的观音山,观音山麓有一对巨大的石头,两块石头相距四十来华里,都有十余丈高,七八丈宽,傲然屹立在苍翠的树林之中。在三合寨后山上的那块叫母石头,在漫远坡寨后山的那块叫公石头。这对公母石在这边城也算一大名胜,特别是那块母石头,过去土司称它做青狮岭,在上面盖了房子,每逢盛夏就到上面避暑。这一来,名声就更大了。说起这对公母石,当地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说不清是哪年哪月的事,漫远坡寨子里  相似文献   

18.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考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御制平定金川勒铭噶喇依之碑是清朝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役后的史事纪念碑,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金川县安宁乡炭厂沟原大金川土司噶喇依官寨旧址上,是乾隆金川之役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9.
勐遮坝有一对穷苦的夫妇,年轻时候到处漂泊,全靠帮工吃饭。到了晚年才在曼根寨盖了一间小竹楼,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岩拉。这岩拉从小就很聪明,碰到不懂的事总爱问个明白。他七岁开始给人放牛,那些牛群一出门就往山箐里跑,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问他阿爹,他阿爹叹了口气,说:“孩子,坝子没有水,牛要找水吃啊。”听了阿爹的回答,小岩拉心想:要是坝子里有一潭清水那多好呀!  相似文献   

20.
位于贵阳市开阳县永丰布依族苗族乡的马头寨古建筑群,是布依族文化与汉文化互相交融的典型,也是水东宋氏土司统治黔中布依族聚居杂居区达千余年的历史见证。本文通过对马头寨直接有关的几处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的考察、研究,力图挖掘马头寨深刻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