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筷子的历史     
正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君主,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我国已出现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在民间,筷子被视为吉祥之物,出现在各民族的婚庆礼仪中。成双成对的筷子意喻"和和气气","和睦相处","快快乐乐",缺一不可;齐头并进、相互协助的精神,更是对中国传统爱情天长地久、矢志不渝的体现。从最早  相似文献   

2.
丫米  林川  余荣培 《中华遗产》2009,(7):96-109
“莫吉筷箸小,日日伴君餐,千年甘苦史,尽在双筷间。”中国人游刃有余使用的筷子,在西方人的手里却难以驾驭,而西方人惯的刀叉,其最早诞生地却是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神州民俗》2006,(12):18-19
中国人使用筷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的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编按]  相似文献   

4.
收藏筷著15年,在北京、上海、长沙、南京、北戴河等地办过展览,中央电视台《神州风采》等节目也介绍过我的千双名贵藏筷。但知道我集藏筷笼者甚少。 筷笼,山东称“箸笼”,江南称“筷筒”,这是一种装筷的容器。对我这个藏筷爱好者来说,它好似刀之鞘、箭之囊。我每次外出,总忘不了寻筷求笼。前几年我独自去天台国清寺旅游,在长途汽车上和身边老农攀谈。当他知道我在搜集筷笼时,即告知村上有不少老古董可供选  相似文献   

5.
刺绣收藏家张英俊 山西闻喜县博物馆馆长张英俊是一位享誉收藏界的刺绣收藏家。张英俊受父亲的影响,自幼就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渐渐地迷上了线条夸张、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民间刺绣。1971年,他以收藏河东民间刺绣为发端,从此一发不可  相似文献   

6.
《丝绸之路》2008,(6):79-79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一台别开生面的西安博物院“首届民间收藏精品展”正式面向游人开放。据悉,该展览以“百家藏珍”为主题,展出了19位收藏家的藏品180多件(组),吸引了民间众多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7.
筷子古俗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筷子是中国民俗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世界上,大约有16亿人在使用筷子,风行欧、亚、澳、美洲.筷子是生命的拐杖,饮食的桥梁,最方便的搬运工具.筷子的原地是在中国.它在中国有漫长的流变史,故而衍化出丰富多彩的筷子文化、筷子风俗、筷子传说,研究筷子民俗文化具有特殊的价值与现实的意义.本文以清代以前的文献为依据,对中国筷子的起源、发展、演变作初步探索.一、先秦汉魏晋南北朝筷子古俗中国筷子最早见到的时代是在商代,称“箸”(Zhù音著).《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云:  相似文献   

8.
筷子的故事     
蓝翔  松茂 《华夏人文地理》2004,(10):120-129
世界上每天有十多亿人一日三餐筷不离手,正因为餐餐用筷、日日用筷、年年用筷、人人用筷,所以反而对筷箸习以为常,视若无睹。其实,我们的祖先以箸进餐大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或许远不止这三千年。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在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首府举办的一个藏族民俗文化收藏展览会上,我认识了尼玛江才,他面庞黝黑,身材敦实,为人纯朴热忱,是位有知识的本土年轻藏族后生。他,也是这个藏民俗收藏展的主创人。民俗文化展的藏品丰富,图片精美,吸引了众多中外观众的目光,这正是尼玛江才10年努力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市场资讯     
《收藏家》2016,(2)
正共赏民生收藏重温往日情怀"天与民藏—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亮相首博"天与民藏—京津冀民间收藏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展。本次展览由首都博物馆主办,北京收藏家协会、天津市收藏家协会、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天津市文博学会民间收藏专业委员会、张家口市民间收藏协会协办,旨在通过衣、食、住、行、乐五大方面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印记的民间收藏品,再现清末民初老北京、老天津、老燕赵人民生活的历史画卷。关乎民生核  相似文献   

11.
明代私人收藏家百例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间收藏历史悠久,但直到明清时期才出现了集中的收藏家名录。本文结合资料,将107位明代私人收藏家的年代、籍贯、功名行状等基本情况列表分析,以期对明代收藏家的分布及组成特点等有一个比较客观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12.
1999年3月6日,河北省博物馆、中国工商银行河北省分行营业部、河北省博物馆学会民间收藏委员会联合在河北省博物馆举办了“99双跃民俗文化收藏展”及“社建文物与民间收藏研讨会”。上午10点,首先在河北省博物馆举行了“99双跃民俗文化收藏展”剪彩开幕式,...  相似文献   

13.
崔荣荣  牛犁 《民俗研究》2011,(2):129-135
我国民间“乞子”习俗源远流长,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乞子”风俗在我国民间很是普遍,乞子的敬物和纹饰也特别多。江南大学丰富的服饰收藏,为归纳、分析民间纺织服饰中有关“乞子”主题提供了各类素材,从中可以总结民间服饰纹饰中从情爱到求子、生子、多子、繁衍不息的系列生殖表现过程,洞悉其背后隐合的深刻民俗意蕴。  相似文献   

14.
《神州》2014,(7):1-1
<正>"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习俗,由此形成的民俗文化是我们丰富多彩生活的构成细胞。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民俗传统的国家,在我国境内土生土长的各民族中,都有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各类民俗文化,代代传承。民俗不仅丰富着我们的生活,还增强着民族凝聚力。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如今,民俗文化已经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  相似文献   

15.
正《韩非子·喻老》说:"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商纣时的贤臣)怖。"这是所能看到的使用筷子的最早记载。纣是商朝的末代君主,距今3000多年,他已使用精美的象牙筷子(象箸),可见筷子的产生早有年头。从"箸"(又写作"筯")的字形看,早期的筷子是由竹木做的。纤细的竹木筷子要保存下来不容易,所以发掘古墓,已经找不到太早的竹木筷子实物。在被誉为"1993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江苏高邮龙虬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出42  相似文献   

16.
朱赞卿是近代著名的收藏家,其收藏并非囿于古籍,还包括书画、碑帖乃至器物,在当时宁波地区藏家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以朱赞卿亲手收藏整理的金石小品集《金石垖》为例,探寻其对金石的收藏、整理及研究,并结合当时的收藏环境考察其对宁波地区金石收藏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张明生 《文物世界》2004,(6):62-62,48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刚起步,它应当怎样发展和运作,这是大众所关注的。笔者以为:刚起步的山西民俗博物馆,不仅要保护、收藏、展示民俗文化,更要有一种义务和使命感,把山西的民间艺术保护好,把山西的民间手工艺从濒临失传与消亡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使它们得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 民间手工艺是无形文化遗产的重要表现,它的制作方法、技艺、流程等均具有非物质属性,其载体是民间艺人,若没有人去继承,民间手工艺人作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就会随之消亡。另一方面,民间手工艺的直接产出物——艺术品,又是一种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传统手工艺的艺术物质…  相似文献   

18.
浙江宁绍十里红妆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白木类民间家具及器物的收藏,正被业内人士渐渐看好。这些原来不被重视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民俗物品,得到了越为来越多收藏爱好者的青睐,开始登堂入室,成为一些有品味的家居陈设新宠。宁海东园雅集何晓道先生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沉迷于这些民间物件的收藏,如华美的门窗槅扇、雅致的木刻腰板,还有热烈的宁绍朱漆嫁妆器具等。最近,何晓道先生在他的上千件嫁妆器具中精选了数百件朱金漆器,在杭州举办《中国宁绍  相似文献   

19.
潘深亮 《收藏家》2006,(6):57-60
我国的书法和绘画收藏,具有悠久的历史,如从已出土的汉代缯书和帛画算起,至今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经济的兴衰时起时落。到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间书画收藏,由于受经济发展和文化导向的影响,一度坠入低谷,但国家博物馆系统的收藏却空前高涨,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以后,书画艺术品的收藏,步入了新阶段,走上了正常的发展道路。一、空前的收藏热1.收藏家、“好事者”和收藏机构大增在我国艺术市场,沉寂了多年的民间书画收藏活动已经复苏,并在短短十几年中迅速得到发展,收藏家、“好事者”以及群众自发组织…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民族的民间民俗文化浩如烟海,如婚丧嫁娶、雕塑、皮影、碑刻、剪纸、民歌、祭祀、礼仪、民间信仰、年节习俗、民间文学、民俗钱币等等,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银链,闪耀着独特的光辉。我国历代题材丰富、版别浩繁的民俗钱币(花钱),是民俗文化的珍贵遗产,也是钱币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三十余年来,泉界对民俗钱币的收集和整理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民俗钱币的时段性、区域性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深入研究还很不够。本文仅就"照破四眼"(或"四眼照破")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