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处理2001年上海宝山明墓出土的古书选用了乙醇作消毒剂。这批出土古书,书页之间相互粘连,散发出恶臭,这与书中粘着物有关。实验证明,用70%-75%乙醇处理2小时能杀灭书中的细菌和霉菌,而且能同时去除部分黏附在书页上的腐败物。但醇的溶解度有限,即使用无水乙醇粘连的书页亦无法分开。采用脂溶性的丙酮,经多次丙酮的洗涤去除了古书上黏附的全部有机类腐败物,书被逐页揭开,丙酮不但去除了部附的杂物,消除了其中的臭气,而且随着雨酮的最后挥发,也完成了古书脱水和脱水后书页的平整。  相似文献   

2.
明墓出土的历书,粘连固结成块,脆硬易于折断。通过实验分析研究,探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木质素选择性地吸附的钙铁离子与蛋白质的分解物形成复杂物质,沉积在纸上,渗入书内所致。故揭取该历书的关键是去除钙离子,EDTA二钢,碱性过氧化氢、气相二氧化硅等的分步处理,使脆硬的纸张软化,再逐页分离揭取,然后再去除色素沉淀物,终于恢复了书的原貌。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四川绵阳出土的西汉饱水漆木器,使用脱水定型法对20件物进行了保护。选用甲醇脱水,十八烷醇加固定型的方法,继而作旧,封护。结果表明,经保护处理的物,其弦向平均收缩率为8%左右,径向平均收缩率为1%左右,说明保护处理是成功的。实验说明,甲醇一十八烷醇脱水定型法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4.
TEOS在饱水木材脱水应用中的情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67个木材样品进行了脱水,随后用TEOS进行保护处理,样品包括12种不同系列材种,样品的年代,从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后1300年。用特丁醇和丙酮脱水,脱水后木材含水量在4%-23%,然后将它们浸入TEOS浴中2至9天,结果表明,用TEOS可稳定地保护针叶材,但在某些情况下会使阔叶林变坏。  相似文献   

5.
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陕西省考古所)发掘凤翔雍城秦公一号大墓期间出土的一件饱水糟朽残破漆盂,无法用其他方法对其脱水定型。而沙堆自然干燥法"也只适于处理含水量低(50%左右,最高不超过100%)、木胎质地保存较好的漆器,而不适于处理饱水糟朽漆器。为此,对此方法做了技术上的改进和实验研究。采用乳香胶丙酮溶液加固一沙堆自然干燥法对饱水糟朽残破漆盂脱水定型和修复加固。结果表明,漆盂最大长度的收缩率为零,最大宽度的收缩率为1.3%,绝对含水率为180%;漆盂无变形,彩绘色泽光亮饱满,效果满意。脱水定型机理为用乳香胶丙酮溶液加固、沙堆严格控制脱水速度和用沙堆束缚固定变形应力三重措施抵制消除了饱水糟朽漆盂脱水定型过程中的变形应力,使其脱水定型获得成功。结果提示,本方法打破了"沙堆自然干燥法只能处理含水量低,木胎质地好器物的条件限制,而可对饱水糟朽漆器脱水定型,它比原方法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采用乙醇-乙醚脱水、甲基丙烯酸甲酯渗透加固和霉敌防腐剂(自制)防腐对陕西临潼贵妃池地下管道碎木进行了处理。处理后,木质品保持了出土时的原貌,其机械强度、耐腐蚀性能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薄荷醇作为新兴的考古出土脆弱文物提取用临时固型材料,在越来越多的考古现场得到了应用,涉及文物材质不断增多,但是文物提取到室内之后薄荷醇如何快速、安全脱除成为后期处理时面临的实际难题。最常用的去除方法是让薄荷醇自然挥发,但是薄荷醇挥发的同时,水分也会挥发;随着水分的挥发,对失水敏感的饱水有机质文物将会出现干缩等问题。为研究薄荷醇在饱水木质文物上的安全脱除技术,本研究以“南海Ⅰ号”沉船出水的饱水树皮和糟朽散木为对象,探讨自然挥发、补水挥发、乙醇去除、乙醇去除+补水、加热+补水5种不同的脱除方法,通过评估不同方法处理前后树皮和散木的外观形态、质量损失和尺寸稳定性,优选出适合饱水木质文物上薄荷醇的安全脱除方法。结果显示:树皮脱除薄荷醇需要补水,散木脱除薄荷醇需要乙醇快速去除。综合效果来看,乙醇去除或者乙醇去除+补水相结合的方式是饱水木质文物最佳的薄荷醇安全去除方法。本研究将为考古和文物保护人员在使用薄荷醇提取饱水木质文物后期处理上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湖州康山明墓出土了53件木质家具明器。这些出土明器颜色深黑,部分器物表面附着一层厚厚的黄白色硬结物。通过XRD物相分析和ICP元素分析,黄白色硬结物的主要成分为CaCO_3,器物本体木材基质内Ca元素和Fe元素的含量也较高。本研究选取4件小木碟进行定形保护的预研究,其中3件木碟在40℃水浴中用30mmol/L的复合脱盐脱色剂(Ryt)进行脱盐脱色处理,然后分别采用乙醇—乙醚—松香/乳香胶法、乙醇—高级醇法、聚乙二醇(PEG)4000—真空冷冻干燥法进行定形处理,对照试样为去离子水—真空冷冻干燥法。研究结果表明:Ryt脱盐脱色与乙醇—乙醚—松香/乳香胶法联用处理的明器具有最好的保护效果。该保护工艺适合于康山明墓出土明器的科学保护。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出土饱水漆木器脱水定型的效率,采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进行了脱水定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状态下丙烯酸树脂对饱水漆木器的脱水效果。结果表明:使用水溶性丙烯酸树脂作为脱水定型材料,其脱水速率与相同浓度的PEG600相比提高了61%;脱水后器物外观尺寸最大收缩率为1.9%;抗吸湿性能提高了29.8%;脱水后器物的强度提高明显。  相似文献   

10.
夏璐 《江汉考古》2013,(1):113-116,2
出土饱水木质文物的保护是文保中的难点,本文探讨用可溶性淀粉、助溶剂等组成的脱水加固定型材料对出土饱水木质文物进行处理。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等对处理前后的木质文物的各项收缩率、裂隙、扭曲及变形等外观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种脱水加固定型材料与出土饱水木质文物具有很好的相容性,处理后的木质文物保持了器物的原形及木质原有的色泽、质感。  相似文献   

11.
利用出土文献校订传世文献讹误,其方法论值得提倡。古书形近讹误甚多,有些讹误如果没有出土文献,不易被发现和解决。但用出土文献订古书的前提是,古文字考释必须正确。如果考释站不住脚,校订古书的科学可靠性便无从谈起。古文字"引"与"弘"形近易讹,学者利用其校订古书,有成功也有失误。本文结合"引""弘"讹混字例,来说明形近易讹字研究对于古文献校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出土饱水竹木器脱水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PEG一真空冷冻干燥法处理出土饱水竹木器的脱水原理,冷冻干燥中冷冻和升华条件,为了防止器物在冷冻过程中出现开裂,首先把器物用一定浓度的PEG水溶液含浸处理,然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使饱水木质文物脱水以达到稳定状态。同时对用PEG溶液含浸木器会使木器色泽加深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程浩 《历史研究》2016,(4):132-143,192
近年来,出土简帛书籍的大量发现为重新审视古书成书与流传的过程提供了许多新认识。通过将清华简中的"书"类文献与《尚书》、《逸周书》的流传进行对比,可以明显地体会到我们对古书成书复杂程度的估计严重不足,对其在流传过程中的未知因素了解还是太少。如果要对古书的成书年代进行准确把握,就必须首先了解古书"层累"作成的过程,并深入开展文本中每一处篇章字句来源与时代的考察。在考虑古书文本的流变时,还应适当考虑书写载体对文本演变起到的作用,而汉代人的古书整理工作对传世文本产生的影响也是考虑古书流传问题时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古菱角的实验室保护方法,选用PEG 4000法、山梨醇法、乙醇-十八醇法对其进行试验,并以空白样品为参照,分别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古菱角样品进行多方面分析,以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处理方法。经过处理的古菱角尺寸干缩率明显下降,基本密度大幅提高,菱壳强度增加,并能保持成分基本不变。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加固材料的填充能有效支撑菱壳的细胞壁,使古菱角保持稳定的状态。乙醇-十八醇法通过乙醇置换脱水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使十八醇渗透菱角进行加固,处理后的样品表面色泽与冻干的空白样品最为接近,且久置后状态稳定,在三种方案中最佳。  相似文献   

15.
李澜 《文博》2012,(3):89-92
本文介绍了对襄阳文物考古研究所105件出土饱水木漆器进行脱水保护、修复处理的技术路线及其基本方法,所有文物经脱水保护及修复处理均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16.
乙二醛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彩漆主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中行  程丽臻  李澜 《文博》2009,(6):463-467
采用湖北省博物馆陈中行研究员发明的乙二醛复合液法脱水加固定型曾侯乙墓和包山楚墓出土的彩绘漆棺,漆棺脱水处理后色泽正常,保持了脱水前的色彩,未发生开裂变形,强度与脱水前相比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饱水物的脱水加固是物保护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克服干燥应力引起的物结构的收缩和塌隐,传统脱水方法中常采用加填充剂浸渍等方法,从而使物处理周期延长。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利用气体在临界温度以上论加多大压力都不能液化的特性,控制饱和水物内部的液体在临界点之上,使气/液界面消失,在无液相表面张力情况下进行的干燥过程,本工作在回顾传统饱和水物脱水加固的常用方法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液体表面张力与温度的关系,从理论上解释超临流体干燥技术用于干燥饱水物具有能消除干燥应力的特点,介绍了国外学利用该技术实际处理饱水物时采用的实验装置,操作条件和干燥效果,与传统脱水方法对,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还具有能缩短物处理周期,干燥过程中同时杀菌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木质文物作为有机质文物的一种,一直面临出土量大、腐烂严重、后续保护不完善等问题。特别是饱水木质文物,看似保存良好,实则腐败严重,一旦脱水操作不慎,就会导致文物变形、开裂,造成严重后果。文章整理了2001年至2016年间国外有关出土木质文物的木材结构、降解机理、脱水加固方法、保存环境和现场发掘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与国内木质文物保护研究的对比讨论,为今后饱水木质文物的研究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安徽天长汉墓出土了一批精美的饱水漆木器,安徽博物院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了脱水处理。但此次脱水不够彻底,造成部分漆器在修复后发生了漆膜起泡、开裂等现象,亟须重新脱水处理。2012年安徽博物院在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的指导下,尝试1%表面活性剂+40%乙二醛溶液浸泡方式重新处理这批漆器,取得了较好的脱水效果。实践说明,表面活性剂能有效提高饱水漆木器的渗透性,尤其对于需要重新脱水的漆木器具有较好的作用。本次采用的脱水方法为饱水漆木器脱水保护提供了新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20.
2010年福泉山遗址出土具重要考古价值的象牙器,腐朽状况十分严重,为了能妥善保存这批珍贵的文物,采用扫描电镜、X衍射、红外光谱、X荧光分析,对其微观形貌、物相、分子结构、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出土象牙器主要成分为碳羟磷灰石,其内部有机成分已完全流失,微观结构中存在的主要多孔道直径因长期受地下各类盐的侵蚀变大,直径范围0.33 ~ 3.6μm.象牙器组成除了Ca,P外,还含有其它多种元素成分.这些元素成分来源于象牙长期地下埋葬环境中各种盐类的侵蚀所致.它干扰羟磷灰石结晶,使其结晶程度降低、晶格稳定性变差.因此,采用B72乙醇/丙酮(1/1,V/V)溶液,对两件象牙权仗、一件象牙权仗柄进行了脱水加固保护,经加固的象牙器强度明显增加,颜色自然.为了对后续出土象牙器的更好保护,研究在B72加固液中复配分子粒径分布较宽的可逆性树脂聚乙烯醇缩丁醛(PVE),以有利于加固液渗透进入象牙内部细小孔道.经检测复配PVE的B72加固液成膜后透光率、膜强度等性能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