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綖文辑录     
张綖是明代中期重要的词论家,著述甚丰,如《杜诗通》《杜律本义》《诗余图谱》等著作影响深远。其诗词作品收录在《张南湖先生诗集》,但散文未能都为一集,多已散佚,诚为憾事。现从多种传世文献中辑出张文计11篇,略加考证,以说明其出处、题旨和作意。这11篇文章多为序、跋、记文,较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社会观、人生观和文学观,对进一步研究其生平、思想、交游和文学创作有着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元草堂诗余》的接受过程中,最为研究者接受的观点,一是认为它是宋遗民词的结集,一是认为它是江西词人群的结集,本文认为《元草堂诗采》是宋金遗民词作的结集,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初以宋金遗民为主将的词坛状况。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6,(4)
汤显祖《批评花间集》四卷,一直被认为是汤学研究、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但其中的署名汤显祖序,有摘编前人词论文字的嫌疑;正文中的汤显祖评语,涉及名物、词源、本事、典故等部分,亦多袭自杨慎《词品》、王世贞《艺苑卮言》。结合学界对杨慎评点《草堂诗馀》、汤显祖评点《艳异编》的辨伪情况,可知明万历闵映璧套印本中的评点造假颇为普遍,其作者应为闵映璧或其友人。  相似文献   

4.
明代是《花间集》接受史的高峰,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词选家重视其词学价值,尊为正统典范,并通过重编、增删、评点、序跋等批评方式在修订过程中丰富其词学内涵。针对明人增修《花间集》的研究,首先在梳理系列词选的版本体系,其次在分析增修内容的词学思想。词学思想可归纳为:一,溯源探流,复古尊体;二,重视词调,辨析格律;三,崇雅抑俗,提倡本色。  相似文献   

5.
王兆鹏 《文献》1999,(1):279-281
今存最早的明人词选专集,当为明万历四十二年甲寅(1614)长洲钱允治编选、陈仁锡笺释的《类编笺释国朝诗余》五卷(稍后沈际飞据钱氏原编删补,题作《国朝诗余新集》,刻入《古香岑草堂诗余四集》中),其次则为顾璟芳、李葵生、胡应宸合选的《兰皋诗余汇选》八卷.  相似文献   

6.
任轲 《文献》2022,(2):159-177+2
清代吴中词派的后期代表人物潘钟瑞留下了丰富的词学文献。其中藏于国家图书馆的七卷本《百不如人室词草》稿本不仅保存了潘氏早期词学创作的本来面貌,其附带的序跋、题词、评点更呈现了词作被阅读和修改的痕迹。《词草》的阅读者众多,至少有十位读者留下了评点。这些评点多着眼于词序的繁简、文字的雅驯、词律的精稳。而潘氏在结合个人喜好和评点意见的基础上,对于稿本的词作篇目有所遴选,文字有所修改,最后形成了刻本《香禅词》的文本面貌。将潘氏词集的稿本和刻本对读,不仅能够明晰其词集文本凝定的过程,亦可一窥咸同时期吴中词坛的词学风貌。  相似文献   

7.
李婷 《神州》2013,(20):88-88
自明代张涎在《诗余图谱》中将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辛弃疾词更常被列为豪放一派。豪放派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题材,使词的柔美纤美变为刚美宏美,为词坛注入一股阳刚之气。豪放词风的创始人是苏轼,但豪放派是由辛弃疾确立的,他以广阔的视野、壮阔的意境、深沉激越的情感抒发自己建功力业的抱负,开辟了词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相继整理了明代著名学者朗陵(河南确山县)陈耀文编辑的大型类书《天中记》及大型词选集《花草粹编》(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通过整理陈著的工作,我们接触了一些有关陈氏的生平材料,以及与《花》书同类型的其它著名词选集,如万树的《词律》、朱彝尊的《词综》、沈辰垣的《历代诗余》等,分析比较,发现陈耀文编选《花草粹编》的指导思想及其《花草粹编》确有不少特色,至今尚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自面世四百多年来,虽被词界所注意,但并无深入研究,亦无专论文字。本文略陈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杨万里 《文献》1999,(3):273-275
《草堂诗余》是宋人编选的一部词集.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九考证,此书出现在南宋庆元年间以前.它对元明词坛影响极大.然而,今通行的本子,署名则颇为混乱:有署名"宋武陵逸史辑"的,有署名"宋何士信辑"的,有署"宋何士信辑,顾从敬编次"的,有署名"宋武陵逸史辑,明顾从敬编次"的,有的则说明"不著编撰者名字".不一而足,其中不少是错误署名,不可不加辨析.  相似文献   

10.
大浪淘沙     
李国文 《文史天地》2002,(11):30-31
《三国演义》开篇,有一首《临江仙》,“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卷首词,为明代嘉靖朝翰林学士杨慎所作,但一直被认为是小说作者罗贯中所写。最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本)是没有这卷首词的。直到毛宗岗父子校订评点这部小说时,才加了这首词,《三国演义》大普及,产生大影响以后,遂误讹为真。  相似文献   

11.
《全明散曲》是目前为止搜辑明代散曲最多之集,对保存一代散曲文献意义重大,嘉惠学林,功德无量。由于明代文献资料浩若烟海,遗漏之作不可避免,笔者偶然所见《洗心亭诗余》,发现其中散曲,现作整理辑出,以备将来修订时采择之需。  相似文献   

12.
金圣叹(1608~1661)原姓张,名采,字若采,后改姓金,名喟,明亡后改名人瑞,圣叹是他的法号和笔名,他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无意功名。 作为一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的文学理论和评论业绩,在我国丈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经史子集,还是稗官野史,他都爱评点,其文艺思想散见于各书的评点中,经他评点的名著有《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记》,合称“六才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择傅山的评点学典型例之一,通览其评点方法,归结其评点优劣,一可有助集部评点学之参考,二可提示新文选学走向以“阅读作品”为中心的新研究法,此即申论傅山评点学的价值所在。其中包括揭示傅山“主客兼顾”的评点学方法,乃注重阅读作品的“性灵感受”,并加入知识的印证;而其常用的“互见法”,每能见人所未见处,提出重要之见解,有助於《文选》的解读;同时兼用理校法,调和了李善注“释事”与五臣注“释义”的特点。整体而言,傅氏是把《文选》当作文章解读品赏《文选》作品,回归到萧统选文“事出沉思,义归翰藻”的文学标准,符合入选作品的性质。总之,傅山的《文选》研究法是以“评点”形式呈现。但又兼取“注疏学”的特点,故而傅山的评点代表《文选》评点学的里程碑,可视作文选学从“注疏”到“评点”的一次转折关键,启导明末清初文选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文献》2014,(1)
<正>新城王氏是明清时期山左地区的文学世家,自明后期至清初文人辈出,尤以王士禄、王士禛为代表,在清初诗坛上有重要影响。士禄、士禛兄弟二人早年同上公车,与海内文人论交,有"二王"之誉,又先后游于江南山水间,与遗民俊彦酬唱。士禄有《十笏草堂诗选》、《十笏草堂辛甲集》、《十笏草堂上浮集》、《炊闻词》等;士禛一生著述等身,诗、文、词杂著多达百种,其诗集常见者有《渔洋诗集》、《渔洋续诗集》、《蚕尾诗集》、《蚕尾续诗集》等,词则有《衍  相似文献   

15.
清初满族词人数量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这样一些人: 纳兰性德,叶赫纳兰氏,满洲正黄旗人,官至一等侍卫,著有《侧帽词》、《饮水词》。曹寅,满洲正白旗内务府包衣人,由侍卫官江宁织造,后至通政使、两准盐政,着有《楝亭词钞》二卷(一名《西农词》)。岳端,清宗室,由郡王降为贝子,后被革爵,著有《桃坂诗余》、《桃坂填词》。常安,叶赫纳兰氏,满洲镶黄旗人,由举人官至浙江巡抚,著有《受宜堂诗余》三卷。佟国鼎,佟佳氏,满洲正蓝旗人,由佐领官至福建巡抚,著有《闽行小草》附词。佟国玙,佟佳氏,满洲正蓝旗人,江宁驻防,词集名不详,《白山词介》录词三首。阿克敦,章佳氏,满洲正蓝旗人,由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授协办大学士,所著《德荫堂集》附词三首。伊麟,辉发纳兰氏,  相似文献   

16.
《文献》2014,(5)
<正>明人张■编纂的《诗馀图谱》自嘉靖十五年(1536)刊行初刻本以来,对词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明代后期和清代前期词学界理解和讨论词体格律的基准。在《诗馀图谱》版本的流传过程中,万历、崇祯两朝就留下了不下五种刊本~①。各刊本以"增正"、"补遗"、"重刻"为名,反映了晚明词学家普遍认可张■以图谱解说词律的方式,成为普及词体知识的重要书籍,为晚明词学的兴盛提供了文体学支持。有趣的是,《诗馀图谱》的各种明刊本渡海来到日本,引起了日本汉语填词爱好者的注意,在江户时期留下了两种抄本。对于词谱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新世纪以来始有较大发展,而仍存在诸多空白。张  相似文献   

17.
凿钱工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东汉晚期以后的墓葬与古钱窖藏中,时有大量对文钱与綖环钱出土。它们的出土不但可以说明当时货币经济的状况,而且为我们研究当时的凿钱工艺提供了较为可靠的实物依据。1984年我们整理了一批对文钱与綖环钱。其中有21枚对文钱与綖环钱的半成品。这些钱的面或背上都有明显被凿具凿截过的痕迹。根据《洛阳烧沟汉墓》,“綖环钱出现于墓147及墓1035。它的年代应该是在灵帝和献帝时”。  相似文献   

18.
张竹坡与文龙就吴月娘、孟玉楼、沈春梅三个人物形象的驳难,寄寓彼此对时世的慨叹,灌注各自的主体精神。在小说评点学史上,张竹坡、文龙都自觉探讨小说评点的内在规律,促进小说评点学的自我发展。考究张竹坡、文龙二人小说评点话语的歧异,他们所处的小说评点学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各自对评点学内在规律的参透程度当为决定二人评点话语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杨慎《词品》因袭前人著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慎《词品》6卷是明代篇幅最大的一部词话,在词学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本文经过查核比勘,认为杨慎《词品》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因袭前人著述的现象。除了直接称引前人论词文字约50条之外,其不合规范的袭用方式有以下多种:有的是直接抄袭,有的是片段截取,有的变换语序或拼接文献,有的是取其观点而增演词例。这些构成了杨慎《词品》的重要内容或主要内容。因为是大段文字全同,所以这些既不可能是认识偶合,亦不可能是仅凭记忆写出。把这些有思想、有观点的文字著作权剥离之后,杨慎《词品》的学术价值就需大打折扣了。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4,(1)
<正>各种《文选》评点本的出现,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目前可见最早的《文选》评本是万历十年(1582)福建建阳书商余碧泉所刻的《文选纂注》评本~①。此后三百馀年间,孙鑛、钱陆灿、何焯等明清文人均参与到评点活动中。乾隆三十七年(1772),于光华所编《文选集评》问世,并在此基础上继续修订、补充,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刊刻了《重订文选集评》。相比于明清的小说、戏曲评点,《文选》的评点在研究中历来不受重视。其主要原因,盖如骆鸿凯先生在《文选学》中所说,《文选》评本"泛采杂征,编者自矜善本矣,然大都以时文之科臼,绳墨古人"~②。九十年代以后,学者们对《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