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煜 《古籍研究》2002,(4):128-130
庐山释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荷兰学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中,称他在“诸多方面均成了启动下一个阶段中国佛教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一阶段中国佛教的最为彻底的终结”。这并不是夸大其辞。慧远所处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佛陀跋陀罗是东晋(十六国)时期来华传教的西域僧人中十分重要的一位。在后秦长安时,他与鸠摩罗什的矛盾,很重要的方面是对于传教理念的差别。佛陀跋陀罗保持着与统治者的疏离,而鸠摩罗什选择依附于姚秦宫廷。他的这种态度受到致力于佛教独立化的庐山慧远的赞赏,并且在南方佛教界也备受尊敬。作为南朝佛教史家,相比于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皎在《高僧传》中也不掩饰对佛陀跋陀罗的推崇,这一切正是南朝时期中国佛教界的一些代表人物积极寻求精神独立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释慧远是东晋后期南方佛教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是继道安之后推动佛教流行于南方,并对东晋以来我国佛教及其思想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佛教高僧。因此,对他本人及其佛教思想的研究,是探索中国佛教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前辈学者已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研究〖1〗,本文仅从慧远佛教本土化的角度重新考察慧远对中国佛教的贡献。一释慧远,本姓贾,山西雁门楼烦人。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穆帝永和元年(346)离家随舅父令狐氏南适豫州颖川之许昌、洛州之洛阳游学,主要学习儒家“六经”和老、庄著作;永和十年(354)至太行、恒山,从著名僧人释道安…  相似文献   

4.
慧远在北方战乱,社会文化和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和六朝南方佛教逐渐勃兴的大背景下,以期生净土的为旗帜,广弘佛法,力图把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糅合起来,在佛教中国化道路上作出了较早的、也是较成功的尝试,以致被后世尊为净土始祖,与他卓然的佛事活动相关联,慧远还留下了许多堪称经典的著述,并在组织参与译事,义解经籍,文学唱和等方面都有建树.  相似文献   

5.
“净上宗”机庭——庐山东林寺,自慧远开基以来,名闻遐迩。现今东南亚一带流传的“东南稽首,献心庐岳。”就是对它的最好评价。唐宋以后,随着佛教在国内逐渐为大众所接受,加之“净上”教义,是以一种极简单的念佛方法,仙妇孺黔首都可以学佛修行,到达西方“净上”之地。东林寺便成了虔诚膜拜者的向往之地,东晋向朝时,成为我国南方的佛学中心,也是我国两大佛学研习中心之一。历代文人骚客、名士贤达为具纷纷投咏,留下了无数诗章词赋。随着东林寺声名不断远扬,关于祖师慧远的传说、遗闻也随之愈烈。具中最为著名的是“虎溪三笑”之说。  相似文献   

6.
正东林书院,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理学家杨时创建。杨时,学者称龟山先生,是理学大师程颢、程颐的高足,在中国思想史上,以南传其师说而著称。东林就是其弘扬师说,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他居院讲学十八年,成就众多人材。其学传至朱熹,终于集大成而成为影响古代中国社会数百年的官方哲学。因此,东林书院也就因承接程朱而有"洛闽中枢"之称。东林书院位于无锡城东门。据史志记载,杨时"素爱庐山之胜",曾在佛教净土宗始祖慧远和尚聚众评  相似文献   

7.
姚欣 《南方文物》2015,(1):207-210
<正>在中国的名山中,庐山始终是一座显眼的坐标,耸立在世人的视线。明太祖朱元璋敕封庐山为"庐岳",位尊天下。东晋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吟出了这座山峰的恬淡诗意……进入20世纪,庐山成为中国五光十色的政治舞台,与中国现代政治的关系紧密相连。近代,庐山曾是国民政府"夏都",南京政府之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解放后,伟人毛泽东于1959年、1961年、1970年3次登上庐山,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故里何在?史传、地理着作、陶氏宗谱的说法皆不一致,江西九江、星子、宜丰人士亦至今争论不休。沈约《宋书·隐逸传》等称陶渊明为“寻阳柴桑人”,而乐史《太平寰宇记》引《图经》说:“渊明始家宜丰,后徙柴桑。”近二十多年来,江西宜丰人士多方论证渊明“始家宜丰”。然证以史传、颜延之《陶徵士诛》,尤其是陶渊明诗文,此说矛盾之处很多,实不足取信。  相似文献   

9.
郭子章《豫章诗话》以地域性著称,一直以来很少有人注意到其中鲜明的佛道意识。《豫章诗话》中的佛教意识主要体现在:记录了很多与佛教相关的诗作和诗人故实,诗僧轶事和有关诗作,以及渗透了佛教思想或借用佛语的评述和诗文;其道教意识主要体现在:记录了很多与道教相关的诗文和掌故,神仙、道人的轶事和有关诗作,以及渗透了道教思想的诗文。《豫章诗话》有如此鲜明的佛道色彩,主要缘于明中叶佛教、道教的复兴,江西佛道文化的深厚根植,以及郭子章个人的相关经历。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虽然产生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的印度,而其鼎盛时期却出现在中国的大唐王朝。六世纪末到八世纪末即隋朝到唐朝前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繁荣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恰好亦到了顶峰,即鼎盛期。安史之乱后,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佛教自身的发展亦由顶峰而走向停滞和衰落,经过九世纪中叶武宗会昌毁佛的致命打击,传统佛教从此也一蹶不振,步入衰亡期(当然,作为中国佛教的特产——禅宗在晚唐五代还红极一时,但它毕竟不能代表整个中国佛教。本文“中国佛教”只指“汉地佛教”,不包括后来的“藏地佛教”)。可见,皇帝对佛教的态度与影响作用甚大。  相似文献   

11.
郭锐 《北方文物》2011,(1):87-90
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背景的推动,金代文学家王寂身上体现出浓厚的佛教情结。他畅游佛寺,结交高僧大德,具有较高的佛学修为。同时,佛教对其交往视野、诗文创作、生活态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一切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文人与佛教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自十九世纪末陶渊明被译入英语世界,陶渊明其人其诗文的研究始终是汉学界研究热点,本文在前人系统梳理英语世界陶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译著、研究专著两方面对国内学界遗漏的相关研究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瞻仰陶渊明遗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稻已经收割,农夫正忙着冬种,窄叶林还是那样郁郁葱葱,而阔叶林则普遍染上了红色,红绿相间,野菊遍地,群雁掠过长空,农舍鸡犬相闻,这就是鄱阳湖畔陶渊明家乡的秀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秋高气爽、艳阳和煦的时节,迎来了老人节,时而又想起了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陶渊明,想起了白鹿洞书院“忠节祠”中曾立有陶渊明的遗像,趁此佳节我们二三人前往瞻仰陶渊明在庐山附近的遗迹。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诗文喜用菊、松、柳等托物寄情,然在《桃花源记》一文中,却为何舍熟就辟,取桃与桃花意象来命题立意?对此,学术界讨论较少。本文将从民俗信仰和文学的比兴手法两大角度来讨论该问题。  相似文献   

15.
邹西礼 《古籍研究》2000,(4):5-7,56
佛教自两汉之交传入中国,经过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地碰撞、融合,至尔晋时,逐渐植根于此土文化,取得独立之地位:尔后造极于有唐之世,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今观唐代士大夫文化,其日常生活、思想观念及至诗文创作,或多或少都带有受佛教影响的印记。这在以王维为代表的清远诗派的创作中,表现尤为突山。韦应物是唐代大历时期诗运转关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学术界将其列入清远一派。他的一生,受佛教的影响至为明显。本文拟通过对应物其人其诗的考察,论述他与佛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历经了数百年之久,才逐渐融入中国文化。在其东渐和向中原发展的过程中,西北边地的敦煌深受熏染,宗教氛围十分浓郁,成为中古时期著名的佛教圣地,孕育了无数饮誉域内外的高僧大德,而净影慧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亲历北齐、北周、杨隋三代,穷其...  相似文献   

17.
岑其画庐山     
岑其 《收藏家》2006,(11):I0007-I0010
庐山为天下美景,避暑胜地,而最能让我神往的是她所包容的文化,从陶潜到李白、白居易、朱熹、苏东坡,再有朱元璋、唐伯虎等都与庐山结下不解之缘。他们所留下的诗篇已成为庐山最美丽的风景线,亦是最诱人的名片,称之为"中国第一文化名山"实不为过也。  相似文献   

18.
五凉政权之一的北凉沮渠氏最为崇佛,其时佛教亦 最盛,代表了佛教东传的一个关键阶段。其石塔的风格具体地反映了 佛教这一外来宗教和中国传统宗教融合,逐渐中国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一)先秦——尚书(略去“选译”二字,下同)、山海经、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论语、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楚辞、礼记.(二)两汉——贾谊文、司马相如文、东方朔文、扬雄文、张衡文、说苑新序、越绝书、吴越春秋、淮南子、盐铁论、论衡.(三)魏晋南北朝——稽康诗文、陶渊明诗文、谢灵运谢跳诗、鲍照诗文、六朝骈文、六朝志怪小说、文心雕龙、水经注、洛阳伽蓝记、宋书、晋书、北史、南北朝乐府.  相似文献   

20.
时兰兰 《丝绸之路》2011,(14):73-75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他超凡的人格,造就了他诗文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平淡之中见绮丽,尤其是其将平常的田园生活写进诗歌,创造出一种与内容相适应的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在中国诗歌史上开创了田园诗派。本文拟就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