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年佛教疑伪经研究略述——以经录为中心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淼 《敦煌学辑刊》2008,1(1):122-133
历代佛教经录中都有佛教疑伪经的记载,这类经典往往不能入藏而散佚,在敦煌出土佛教文献中,保存了一定数量经录中记载的佛教疑伪经,从20世纪初开始,人们对敦煌的诸种佛教文献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就佛教疑伪经的研究状况而言,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总体来说,对这类经典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房山石经的刊刻与佛教末法思想密切相关,已是学界公论,但房山石经事业的信仰根基,又不仅限于末法思想。静琬是在承认隋末唐初已入"末法"的前提下开窟刻经,但其主要目的并非为防备世间帝王未来的"灭法"运动,而是要留存经本给"末法万年"结束以后的人们。从其后继弟子开始,"末法"意识对房山石经刊刻所起的作用逐渐下降。历代参与刻经的各阶层人士,主要是为求得个人功德果报,离静琬刻经初衷越来越远。房山石经并非忠实贯彻静琬刻经理念的结果,而是由不同时代、信仰参差的各界僧俗,按照不同信仰需求,自发构成一个信仰实践共同体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3.
《文献》2017,(1)
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一百多种疑伪经,绝大多数都不载于清以前的藏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但其中不少都是残卷(片),给整理研究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提谓波利经》、《像法决疑经》、《普贤菩萨说证明经》、《首罗比丘经》、《救护身命经》、《救疾经》是六朝隋唐五代宋初时较为流行的六种疑伪经。本文通过对这六部疑伪经在敦煌文献中现存面貌的考察,弄清其所存卷号、完整或残缺的情况;并从内容接续、残字拼合、行款相同、字迹书风相近等角度的比较分析,将这六经中的25号残卷(片)缀合为12组。通过缀合,使这些原本分裂的残卷得以团聚一处;借助于缀接后的写本显示的较为完整的信息,不仅可给这些残卷(片)作出准确的定名,还可对其形制、内容与性质作出更为客观、可靠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文献》2020,(4)
丰坊是明代造作伪书的代表人物,其遍伪群经的行为受到明中叶文化和学术氛围的直接影响:丰坊在"大礼议"后欲通过作伪重振四明丰氏的声望,故他在虚构伪经的接受情况时有家族、地域和政治的考量;丰坊的伪经吸收和落实了明中叶经学家的疑经、改经观点;《鲁诗世学》的成书过程体现了明中叶作伪与辨伪的互动;丰坊造作的伪"古文"字形等,迎合了明中叶文化界由好古到作古的风气。从疑经、改经到丰坊的伪经,体现了宋以后中国经学史和书籍史中一种独特的"改写"传统,这一传统在丰坊处走向了极端和异端。  相似文献   

5.
国家图书馆藏有邓之诚先生旧藏照片凡597种,其单张照片5180张,相册51本。在相册中有一本邓先生在抗日战争前20世纪20-30年代考察北京房山云居寺与石经山时的摄影集,令人瞩目。北京房山云居寺与石经山因塔及石经而闻名,1961年即被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千余年历史的云居寺与石经山寺院建筑宏伟,是华北地区有名的古刹禅林,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日军的轰炸、焚烧毁于战火被夷为废墟。战争的创伤以及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在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给人们留下的只有那伤痕累累的几座唐、辽时期的佛塔,以及散仆在遗址上各个历史时期的  相似文献   

6.
《文物》1979,(1)
房山石刻《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唐三藏法师玄奘译,大中七年(853年)幽州大都督张允伸施造。此经秘藏房山石室已历一千百有余年,是现存此经石刻最古的一种版本。这部石经藏于石经山第九洞。经文环刻于经碑正背及两侧,书法道丽,略兼行楷,是晚唐房山石刻佛经中希有的代表性遗物。  相似文献   

7.
专栏导言     
《文献》2019,(6)
<正>中国古代自从有了书籍,就是"写本",无论是写在简册、缣帛还是纸上,总是用中国文字写在一定的载体上。而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已出现了刻石,东汉的"熹平石经",三国时期的"正始石经",始于隋代的"房山石经",都是刻在石头上的书。唐代发明了印刷术,但到了五代时期才用来刻印国家最重视的书籍"九经"。北宋时期国子监继续雕版印刷经史要籍,校勘编辑工作都是  相似文献   

8.
《八阳经》为托名唐代义净或玄奘所译的疑伪经,清代以前中国历代藏经均未收载。经普查,现已整理刊布的敦煌文献中共存该经写卷三百零一号,除首尾完整者八号外,其余均为残卷或残片,其中不乏本为同一写卷而被撕裂为数号者。本文通过内容、行款、书风、书迹等不同角度的比较分析,将其中的六十六号缀合为二十四组。  相似文献   

9.
<正> 房山地处北京西南,面积2019平方公里,人口83万,区政府良乡距北京城22公里,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特点突出,品位高雅。房山是北京的根祖。50万年前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北京人的发祥地";3000多年前的西周燕都遗址是北京城的发源地;1400年的佛教圣地云居寺享有"石经长城"的美誉。房山是溶洞的王国。银狐洞、石花洞、仙栖洞等组成中国北方最大的  相似文献   

10.
敦煌遗书中,《降魔变文》一段文字完全根据《佛说如来成道经》改编而成,为我们研究疑伪经与变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例证。《降魔变文》对《佛说如来成道经》文字的沿袭和改造,突出了叙述的故事性。疑伪经与变文之间所以会有这样的改造,是为了适应接受人群即世俗民众的需求。也是在这种适应的过程中,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走向了世俗化,变文则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民间曲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为杂糅佛教翻译佛典并汲取中外思想观念撰造而成的疑伪佛经,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地区颇为流行。本文通过围绕房山石经本进行文本对勘,针对刻经题记展开历史调查,挖掘该经的流传及刊镌细节。展现了佛教净土信仰与礼忏思想在中土的碰撞与交汇,及中古时期北方僧俗信徒对于疑伪经的容受态度,体现了中土伪撰佛典在佛教义理及文献方面的价值,为考察幽州乃至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的世俗化与中国化进程提供丰富及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文献》2021,(4)
汉石经《鲁诗·大雅》诸篇的诗次是近代以来石经研究者与经学研究者所共同关心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前辈学者的努力下,随着石经残石的渐次出土,《鲁诗·大雅》中《生民之什》的碑版与篇次已愈发清晰。而通过对《鲁诗》校记残石的缀合,则可进一步复原出汉石经《鲁诗·大雅》"第三什"的篇目与诗次,整个《鲁诗·大雅》的分什情况亦因之而基本明了。在此基础上,结合汉石经碑图复原的阶段与历史,可以发现,上海博物馆藏《鲁诗·大雅》残石在碑版上与新出土汉石经残字相矛盾,观其行款,基本确定此石当为张国淦《汉石经碑图》面世后据其碑图排列所作的伪刻。  相似文献   

13.
1958年,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石经地穴中出土一具辽代释迦佛舍利石函。石函外壁铭文记载,函中装有银净瓶、鍮石香炉等物。据此可知两点:一是以净瓶作为佛舍利容器,这是以往所不见的;二是首次发现确切的鍮石制品,弥补了考古发现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赵里萌 《北方文物》2020,(5):98-100
2014年,辽上京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块残碑,通过辨识可知其所刻字句应出自《大般涅槃经》,结合地层关系可以判定其为辽太祖神册三年(918年)之前所刻石经,该石经被人为破坏、焚烧,可能与"诸弟之乱"中神速姑劫掠西楼有关,其或许是"明王楼"中所设之物。  相似文献   

15.
《文献》2021,(4)
北宋庆历至嘉祐年间,朝廷于国子监刊立石经,然不为当世所重,后又因战乱、水患等原因,石经逐渐沦亡,罕有残石、拓本传世。清代以后,残碑时有出土,学者为之著录、题跋,略述其碑式、行款、文字。今据已知残碑拓片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所藏剪裱本,考证其形制与布局方式,并尝试复原部分经碑。再结合熹平石经"骈罗相接"的布局方式、开成石经的"跨书"现象以及广政石经所体现的"帖式刻石",揭示北宋石经对于汉、唐、蜀三朝石经在布局、形制上之继承。  相似文献   

16.
吕澂是当代著名佛学家,致力于佛学研究几十年。他在参与佛典的编校工作中,积累了关于佛教典籍的丰富知识,在佛教目录学的研究上取得了许多独特的成就,这些成就主要体现在对藏经目录的还原、对大乘经的分类以及对疑伪经的简别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21,(4)
唐石经碑式改变了汉魏石经"一行直下"的形式,而采用"分层横刻"这一类似于后世刻帖的经文排列形式。结合中古书册制度,碑刻书丹、镌刻流程以及唐石经前身"壁本"形制等影响唐石经碑式形成的诸要素,可以推测唐石经采用"分层横刻",是为了在不改变传统碑石形制基础上,最大程度保留当时经籍写卷形式,减少书丹和阅读的疲累,是在长幅的中古写卷与直立的碑刻之间作出的折衷,客观上利于拓印后的装裱与流传。同时,始自大历五经壁本的"壁经"传统,可能使得唐石经在安排经文书刻形式时将连成一体的碑石视作整个宽广的平面,不受单个碑宽的限制,更多考虑经文底本的构成形式,从而采用了以卷为中心,而非以碑为中心的排列方式,因此在"分层横刻"碑式基础上伴生了"跨书"这一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18.
成都百花潭锦江河道出土石经为五代至北宋时期比丘尼正仪所造。石经上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咒、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根本真言、文殊菩萨五字真言等三种佛教咒语。其独特之处在于经文雕刻于石板的正面和顶面,而且"安于江中"。本文认为"破地狱"和"疾证菩提"思想在川渝地区的传播是这三种真言被糅合在同一石经上的信仰依据。  相似文献   

19.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校录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校录补正李丹禾《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又名《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银蹄金角犊子经》,印度佛教初期密教所撰佛本生故事。该经最早见录于隋仁寿二年所撰《众经目录》卷四,因被判为疑伪经,故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早已亡佚。值得庆幸...  相似文献   

20.
一、研究古代货币要排除几种干扰研究古代货币应该文献、实物、社会经济发展史互相补充发明,而非互相抵触干扰,然而后一种情况往往有之。以本人之体会似有如下几种:一是“伪经论”的干扰,旧时儒家今文经学派为争夺儒家正宗地位,常用“伪经”“伪撰”、“伪窜”、“依托”等大帽子攻击古文经学。后人不察,把那些带着特殊思想感情作出的“考证”以及治学方法作为前人研究成果接受下来。这是不利于古代货币考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