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程勇 《文物世界》2014,(3):44-47,66
<正>一、沁河流域的概念沁河是黄河左岸三门峡以下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南麓的二郎神沟。干流流经山西省的沁源、安泽、沁水、阳城、泽州等县,穿越太行山于河南省济源市的五龙口出山谷进入平原,流经济源市、沁阳市、博爱县、温县、武陟县,于武陟县方陵村汇入黄河。干流全长485.5公里,其中山西省晋城市境内全长197.6公里。丹河是沁河的最大支流,干流总  相似文献   

2.
《山海经》云:“谒戾之山,沁水出焉。”沁河,古称洎水,发源于山西省沁源县,全长460公里,是山西省东南部的一条主要河流。沁河,蜿转于太岳、太行的群山之中,在晋城市境内的沁水、阳城接壤处留下了一片沃土,造就了一方富庶。在众多历史遗存中,沁河流域的堡寨建筑构成了该地区传统  相似文献   

3.
续修《沁水县志》于2006年6月28日正式出版发行。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张铁锁副院长、马并生主任、郝世文副主任,晋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秦海轩主任莅临首发仪式,中共沁水县委书记常国荣、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潘庆云、县人民政府县长常广智、县政协主席马刘勤出席会议,兄弟县区史志办领导到会祝贺,各乡镇乡镇长、县直各单位领导、全体修志人员欢聚一堂,场面之隆重,气氛之热烈,令人激动不已。作为主编,望着一摞摞红绸捆扎、鲜花拂面、装祯精美的续志,禁不住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沁水位于山西东南部,地处太行、太岳、中条山三大山系衔接处,历史悠久,人杰地…  相似文献   

4.
赵辉  孙晓洁  张清洋 《文物》2022,(11):4-11+2
<正>八里坪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郑庄镇八里村与庙坡村之间,西距沁水县城约25公里。遗址地处沁河东岸台地上,西、南为沁河环绕,东北部至庙坡村西,东南以沁河支流水泉沟为界,分布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图一)。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94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过复查。2020年,八里坪遗址被列入“考古中国·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项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开始对遗址进行系统调查、钻探。  相似文献   

5.
胡成芳 《考古与文物》2007,(1):38-38,F0003
2003年5月,为配合济源市沁北电厂西窑头工地的施工,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济源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该工地进行了发掘,其中M10出土了一批精美的汉代釉陶俑。现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阜新蒙古贞地区是胡尔沁及胡尔沁说书艺术的发源地,蒙古贞少数民族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特别是民歌、安代舞、好来宝、胡尔沁说书艺术等历史悠久,素有"歌的海洋"、"故事之乡"的美称。我们在憧憬蒙古贞地区胡尔沁说书艺术再度复兴和繁荣前景的同时,也要加以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沁河最早见载于战国时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山海经·北山经》:“谒戾之山,……沁水出焉,南流注于河”。记载虽简略,但却说出它的流向和入汇于黄河。班固的《汉书·地理志》:“沁水,东南至荥阳入河”。《汉志》的记载,略胜于《山海经》,它不仅述及流向和流入黄河,且说明入河地点。汉荥阳县在今荥阳县北(旧荥泽县西南),在黄河南岸,因此,《汉志》所载沁水入河处系指荥阳县对岸,此点可以桑钦的《水经》所载得到证明。《水经》:“沁水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主要河流流量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一发源于黄土高原的主要河流黄土高原有巍峨的高山和广漠的原野,山原之间还有纵横的河流。这些河流主要有渭水、汾水,还有沁水。黄河贯穿黄土高原,渭水、汾水和沁水都是黄河的主要支流,另外还有一些河流  相似文献   

9.
沁水,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依偎在古老黄河之臂弯,栖息于巍巍太行之怀抱,因沁河贯穿南北而得名。古为端氏地,春秋属晋,战国属韩,汉别置沁水县。隋开皇十八年(598年)复县,移县治于今址,距今已有1417年的历史。2014年10月20日,在民政部第18次"千年古县"专家评定会上,沁水县顺利通过评审,被确认为"千年古县",成为山西省继安泽、长子、襄垣和交城之后,第五个被命名"千年古县"的县城。而体现沁水千年古县的史前文化、虞舜文化、遗产文化、古堡文化、名人文化、煤都文化更具有沁水文化特质的唯一性。  相似文献   

10.
温县出土的商代铜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温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南临黄河,北濒沁水,县境内地势平坦,间有平缓的丘陵,为豫北盛产药材的地区之一(图一)。 1968年8月,温县城关公社小南张大队(距城东北八里)的社员群众于村东北农田挖药材时,在距地表很浅的土坑内(可能是一个墓葬),发现了一批商代铜器。他们不仅妥善地加以保护,而且立即向温县革命委员会作了报告,随后又主动把这批珍贵的祖  相似文献   

11.
《沧桑》2006,(6)
续修《沁水县志》在中共沁水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与大力支持下,在晋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秦海轩主任的多次指导和热情帮助下,在全县各界仁人志士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全体编纂人员三年的艰辛工作,于2006年6月28正式出版发行。沁水县地方志事业在续修县志工作中,队伍不断壮大,办公条件大大改善,地方志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县志办共有工作人员10名,拥有电脑5台,打印机、速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数码照像机和桑塔纳3000工作用车各一台。全县地方志《电力工业志》《城乡建设志》《沁水民政》《半峪村志》《李庄村志》《梁庄村志》等一批专业志和…  相似文献   

12.
<正>沁水当地关于登国的传说沁水县古称端氏县,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距今2.3万年—1.6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历山(今沁水、阳城、垣曲三县交界处)一带生活,沁水县城西140里有下川遗址。西周初年,周文王十六子原叔受封于原,  相似文献   

13.
晋东南阳城、沁水二县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1994年10月至11月,为配合《文物地图集·山西卷》的编写,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省境东南部晋城市辖区的陵川、阳城、沁水三县进行了考古调查。此次调查除对原发现的各时期遗址和墓葬30余处进行了复查...  相似文献   

14.
喀左蒙古族的来源及喀喇沁左翼旗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蒙古族人的来源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明初从北方南下的兀良哈部的蒙古人,一部分是明末从鄂尔多斯东迁过来的喀喇沁部的蒙古人。他们主要通过联姻的形式融合到一起,沿用喀喇沁之名,后金天聪三年,喀喇沁部归附后金。天聪九年后金将喀喇沁分为左翼和右翼旗,色棱为喀喇沁左翼旗第一任札萨克。从此这里的蒙古人结束了狩猎、游牧和战争、抢掠的生活,开始在喀左地区定居农耕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正在仔细翻检沁河流域的有关文献后,大体可以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即沁河流域的世家大族,不论是将军还是文职官员,不论是饱读诗书之士,亦或家财万贯的富商巨贾,他们开始在沁河流域发迹,并逐渐走向朝堂、走向五湖四海,变得引人注目,其年代大致可以从宋金元时代算  相似文献   

16.
历山自驾游     
2012年7月28~29日,我们全家驾车前往山西沁水,游览了心中向往已久的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从市区出发到景区约三个小时车程。我们一路沿着新修成的阳翼高速享受着风驰电掣般的快感,到沁水县城后一路向西南方向进发,大约行驶30公里就开始进山了,一路上山路蜿蜒盘旋,路边林荫蔽日,树木葱茏,阵阵不知  相似文献   

17.
浪音 《文史月刊》2023,(7):55-58
<正>沁中,即沁县中学。它的前身是1944年5月24日,由沁县、屯留、襄垣三县抗日政府联合成立的沁屯襄耕读师范学校,后改名为山西省沁屯中学,1948年改为省立沁县中学。校址在太岳抗日根据地沁县西南的山上,距屯留、襄垣较近的圪坨村中。沁县解放后迁到了县城内。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学校大多有一支负责宣传抗日主张,传播新文化、  相似文献   

18.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沁河中游。舜帝,又称虞帝,是德政文化的始祖,《尚书》称誉“德自舜明”,《史记》亦誉“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舜耕历山是沁水流传的一个古老传说,以历山舜王坪、舜帝庙为基点,在附近的几个乡镇形成了以舜帝庙为依托的舜帝文化崇拜现象。本文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及舜帝庙现存碑刻为依托,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查整理,主要对沁水现存重要舜帝庙宇的建筑历史、布局形制等进行粗浅研究,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金属工艺在传统工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以其技艺的独特与精湛著称于世。本文系就“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花纹钢及王麻子、张小泉刀剪这三种传统工艺作一简介。一、“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在我国古铜镜中,有一些历经一、二千  相似文献   

20.
河南平顶山应国玉器的分析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3件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玉器残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透闪石玉是应国玉器的主要玉种,不同材质的玉器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风化,其中,蛇纹石玉器普遍受沁严重,较透闪石玉器受沁为深,且受沁严重的透闪石玉器与蛇纹石玉器在外观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所有玉器表面均附着朱砂,可能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朱砂的防虫防腐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