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到傍晚,复旦校园里总有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缓缓走过。6月24日.87岁的谷超豪先行一步,留下夫人胡和生与遥远太空里一颗名叫“谷超豪”的行星。  相似文献   

2.
近期,复旦学生在黄山遇险事件引发了公众的热议.同时也暴露出黄山景区缺乏专业搜救力量的问题。作为一个世界级景区,黄山景区每年接待的游客数量超过百万,建立一定的专业搜救力量本是理所应当的配套。  相似文献   

3.
漫话     
"最后的坦诚。"——在复旦大学毕业典礼后,两名男生在深夜校园里展开"裸奔",并手持"复旦,最后的坦诚"字样条幅在校门、校训墙等处摆姿势拍照。多张赤裸裸的照片被上传到复旦BBS,即刻在网络上如病毒般传播开,引发网友对"复旦裸奔男"的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4.
1932 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前夕为协助军队 “· ” ,抗战上海市学生军联合会组织学生军总队部该总 , 。部即设在江湾复旦里并以复旦为模范队 淞沪 , “ ”。一二八之夜日本侵略军突向上海天通庵车站“· ” ,附近的十九路军第六团进犯全军将士义愤奋起抵 , ,抗复旦学生义勇军英勇地参加戎伍严守北火车站, ,一带的防务深夜12 点光景十九路军各团开到北 。 ,站时要求复旦学生军转守后方军长蔡廷楷将军于 , ,戎马匆忙中非常简要精到地指示…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创始人是民国知名学者马相伯,但真正把复旦大学从私立大学预科学院办成当时国立一流大学的,是马相伯一眼相中的美国耶鲁博士李登辉。这个不识中文的博士在出任复旦校长的二十三年里,把复旦这所濒临倒闭的民办公学,办成了一所中外闻名的一流大学。  相似文献   

6.
旷代草圣于右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仕 《贵阳文史》2007,(6):88-90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陕西三原县人,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从小在私塾读经史,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25岁时中举。1906年在日本会见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在上海创办《神州》、《民呼》、《民吁》、《民立》等报。于右任还是我国历经百年沧桑的著名高等学府复旦大学的创办人之一。“复旦”的校名,是他1905年5月从《卿云歌》“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撷“复旦”两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7.
《南方人物周刊》2014,(37):14-15
在网络世界里,各种声音并存。哪个群体更具有号召力,哪个群体又最招人骂,一直众说纷纭。近日,由复旦特聘教授李良荣领衔的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报告(2014)》.项目负责人桂勇教授介绍,该报告数据收集工作历时8个月,覆盖1800名网络用户。  相似文献   

8.
历史眼光:收集复旦文革资料的缘起我是安徽歙县人,1943年出生,出身工商业兼小土地出租者家庭(父亲是小商人,生活艰辛但还算过得去)。这个家庭成分给我后来的成长带来很大压力。因为喜欢文史,1962年考入复旦历史系。我谈不上有什么远大抱负,庆幸吃上了"皇粮"。复旦的人文熏陶使我有了点历史眼光,具备了初步的研究能力,特别是开始懂得了人生价值,立志要做一个于家于国于民都有用的人,这决定了我的人生走向。文革之初,我即意识到文革可能成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  相似文献   

9.
徐振保,1943年出生,安徽歙县人,上海市中学高级教师。1962-1968年间在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学专业学习;1966年12月成立"史红战斗组"着手整理、编撰大字报等资料,1968年7月告竣;1997年6月将其捐赠复旦大学档案馆;被同学称之为"复旦‘文革’太史公"。一、"隐性"造反者:我成为复旦"文革"忠实记录者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将曾经展读的自八十年代初先后问世的方志学著作比较,笔者以为由复旦大学黄苇先生邀集其复旦同道巴兆祥、孙平、姚金祥、褚赣生诸专家学者共同编著的《方志学》最具特色,乃属大家之作。傅振伦先生序是著,谓其“自成体系”,说其作者“或有称之为复旦学派未谓不当。”黄苇先生于该书前言中则道是著乃“全国普修方志的时代产物。  相似文献   

11.
《南方人物周刊》2013,(13):12-12
名校,室友,投毒,几个相似关键词,使悬浮18年的“清华投毒案”,随着沸沸扬扬的“复旦投毒案”再度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我于1959年进复旦大学历史系就读,自此开始了与这所有百余年历史的名校长达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留下了自己难以泯灭的"复旦生涯".须知,每一个在复旦求学的莘莘学子,都写下了他们生命中浓墨重彩的一章,因为这一章把过去的时光与将来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内在的联系,将会谱写出今后人生的璀璨与辉煌.  相似文献   

13.
从4月案发,到11月庭审,复旦投毒案的犯罪嫌疑人林森浩的心理活动和作案动机.一直是舆论关注的焦点。从法庭审理所披露的信息看,毒物来源、作案手法、到案经过等各方面事实已清晰,但就林森浩其人,世人还是有着太多的不解。人们看不明白,一位意气风发前途大好的年轻医生,为什么会下毒害死另一位跟他几乎相同角色的青年?  相似文献   

14.
对嵇晓华而言,2007年是个转折点。邪一年,他30岁,从复旦实验室里的博士师兄,变成了一个没有单位的自由职业者。  相似文献   

15.
《南方人物周刊》2011,(17):58-59
叶檀 资深财经评论员。复旦人学历史系博士,专攻政治史和经济史。2000年左右做出书斋到报社工作,在国内数家重要媒体开有财经评论专栏。  相似文献   

16.
黄季陆     
黄季陆(1896——1985年)四川省叙永县隆乡人。早年曾在上海复旦公学中学部读书,与吴南轩(抗战时期任复旦大学校长)和罗家伦(曾任中央大学校长)均为同窗好友。1917年毕业于复旦,旋赴日本留学,毕业于庆应大学。1919年复去美国留学,先后获得美国威斯灵大学学士学位,美国俄亥俄大学硕士学位。又任加拿大都郎托大学研究员,并在加拿大办过“醒华日报”。  相似文献   

17.
1902年,12岁的陈寅恪以自费生的身份留学日本。4年后,陈寅恪因脚气病发作回国。1909年,陈寅恪从复旦公学毕业,带着复旦公学文凭(这是他生平唯一的一张文凭)再次登上了游学的轮船。此后,陈寅恪辗转游学13年,先后到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法国巴黎高等政治学校就读。"一战"爆发后,陈寅恪于1914年回国。4年后,1918年7月,陈寅恪得到江西省教育司公费资助,再度出国游学,先在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梵文、巴利  相似文献   

18.
从复旦图书馆馆长任上卸任的葛剑雄,近年来“散书童子”般将他在三地的藏书陆续捐出。电子阅读时代,让他对藏书和阅读部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两回事儿     
C先生:老家山西,性格本分老实,复旦硕士毕业后,又考上公务员,两年后当上了某局长秘书。同时,他追到了大学倾慕3年的女生,没多久就结了婚。  相似文献   

20.
正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序幕,大夏大学开始西迁。最初,大夏、复旦、光华、大同四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准备组成联合大学,后因意见不合,光华、大同两校退出(其后光华大学迁往成都,大同大学留守上海),改由大夏与复旦两校合并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联合大学,迁往江西庐山牯岭。大夏大学首批师生在副校长欧元怀的带领下,携带图书、仪器、档案由上海西站出发,经沪杭铁路、浙赣铁路、南浔铁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