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晏新志 《文博》2004,(3):38-43
1985年,陕西省长武县枣园乡郭村发现了一座唐代带墓道的砖室墓,墓主人为唐泉州刺史张臣合,而在1980年,距张臣合墓5米处曾发现过唐张智慧墓,从墓志文可知,二者为父子关系(张臣合为父,张智慧系其第三子),故此墓地为家族墓地。《文物》2004年2期发表了对两座墓葬的清理简报,为我们全面了解认识和研究墓中随葬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2.
杨洁 《四川文物》2009,(5):37-42
唐代镇墓天王俑是佛教因素影响丧葬习俗的体现之一.夜叉出现在镇墓俑的足下,其造型根源是对佛教天王图像的整体模仿.镇墓俑冠饰中鸟的原型应为佛教造像中的"金翅鸟",而非本土文化中的"鹖冠".而洛阳、长安两地的"金翅鸟"又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3.
李阿能 《文博》2011,(6):38-43
唐代墓葬中镇墓四神俑形象多有出现,目前学术界虽多有论述,但其具体名称及在墓中所起作用尚不十分明确。本文试就唐章怀太子基所出镇墓四神俑展开讨论,指出两镇墓天王俑其学名或称当圹、当野,在墓中用以驱鬼辟邪保护基主肉身及灵魂不被侵犯;其脚踏之小鬼或为天王眷属,又因其得进食太牢者而被视作善的对立面。两镇墓兽或为"祖思"、"祖明",在墓中起着镇慑恫吓、驱除鬼怪"守护"死者亡魂及墓内随葬器物不被侵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993年11月,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巩义食品厂清理两座唐墓,所出器物较为丰富,且两墓年代十分接近,器物有明显的递承关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5.
据文献记载,铜钹这一外来乐器来到中原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350年前后.隋代九部乐中五部乐都有铜钹.唐代,铜钹也广泛用于诸乐中.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乐舞图中多次出现铜钹的形象.本文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探讨并结合故宫博物院及国家博物馆藏唐代铜钹,认为唐代铜钹有大小两种形制,及《乐书》所记载的正铜钹、和铜钹.  相似文献   

6.
湖北浠水胡油铺唐墓位于浠水县散花镇胡油铺村,为单室画像砖墓.2007年为配合大广高速公路建设,浠水县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发掘.墓葬保存完整,画像砖土要为花草、人物画像,出土唐代青瓷器若十件.该墓是鄂东乃全湖北地区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唐代画像砖墓之一,为研究隋唐时期长江流域历史文化、丧葬风俗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1995年4月,巩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巩义市铝厂清理出一座唐墓,墓中出土器物19件,有陶器、瓷器、铁器、铜钱等,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瑾 《文博》2011,(3):35-44
唐墓壁画中出现的胡人形象包括蕃将与文职官员、使臣或朝贡者、胡商、宗教人士、译语人、胡人马夫驼夫车夫、歌舞伎、仆从、驯兽师及其他类别,他们是生活在唐朝不计其数胡人群体中的一部分,在唐朝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自由,对唐朝社会生活各方面有所贡献,但也受到唐朝主流社会的歧视、偏见与排斥。  相似文献   

9.
程旭 《文博》2011,(3):73-79
唐代在墓室中绘制壁画,不但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而且反映着当代人们的宗教取向。唐代佛教昌盛,华夏民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也深受影响,在表现形式上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随葬明器大量减少,代之以墓室壁画和隐藏其中的佛教因素为主,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2年7月在南阳市地税局新征地发掘一座保存完整的唐代砖室墓,出土随葬品30余件。该墓的发掘丰富了南阳唐代考古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1.
巩义涉村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巩义涉村镇发掘一座唐墓,这座唐墓出土器物以三彩器居多,其中镇墓兽、武士俑等形体高大,对研究盛唐时期郑州地区的唐墓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3~4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为配合郑州市绿都置业有限公司工程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7座,只有M7残存有陶俑等文物.较完整的随葬器物有28件,时代大致在720年.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5月,因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廊涿干渠建设施工,在河北省涿州市林家屯镇西管头村发现大量古代墓葬,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今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涿州市文物保管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30座,包括汉墓11座,唐墓11座,辽墓6座,清墓2座,出土陶器、瓷器、铜器、料器等各类遗物289件及铜钱627枚。其中,唐代和辽代的17座墓葬虽然均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多样的墓葬形制和相对丰富的随葬品,补充了涿州地区古代墓葬的基础资料,为研究该地区不同时期墓葬的形制结构、葬俗葬制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14年6月,朝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南部文明路发掘清理了四座唐代墓葬,出土了墓志、陶器、瓷器、铜器等遗物。这一区域属于朝阳市公布的中山营子古墓保护区,曾发掘三燕、唐、辽等各时代墓葬数十座。M2出土的墓志为研究朝阳(唐代营州)地区的历史又增添了一个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5.
郑州古荥师家河唐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9年12月1日,郑州市西北郊古荥镇师家河村村民在该村西取土时发现一些陶俑、镇墓兽、铜镜等物,遂上交正在附近小双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经初步判断,这些都为唐代文物,应出自一唐代墓葬。考古人员随即前往文物出土点进行了调查,并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图一) 墓葬位于村西一高出地面约3米的台地上。西部100余米有引黄人郑灌渠通过,南部200米左右为索须河河道,河南岸则为郑州小双桥遗址。在西南部有后庄王遗址,北部即著名的荥阳城遗址。据当地农民介绍,该处原为高出现今地面丈余…  相似文献   

16.
河南巩义市老城砖厂唐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位于巩义市站街镇老城砖厂的2座唐墓进行了发掘。其中M2年代较早,器物组合完整,器形丰富,以三彩器为多,对于研究唐三彩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江汉考古》2006,(3):37-49,F0002,F0003
2001年4月至10月间,我们在西安市南郊马腾空清理了15座唐代墓葬。所有墓葬皆为南北向,单室墓室,墓道在南,墓室居北。墓葬形制可分为A、B、C三型。可以看清的几例葬具、葬式皆为单棺单人,仰身直肢。随葬品以陶俑最为丰富,计有镇墓俑、男俑、女俑、动物俑等,其中男俑、女俑的中的半身俑时代特征明显,女俑的发式新颖奇特,造型生动,在隋唐考古中较为少见。加之又出土了四盒墓志,具有明确的纪年,可以作为判断其年代的标形器。这批墓葬的发掘为关中地区唐墓谱系的建立增加了新资料,同时对其它地区唐墓的研究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梁勉 《文博》2010,(3):86-91
本文以西安地区出土的唐墓壁画中的乐舞图入手,指出不同时期乐舞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郑言午 《丝绸之路》2013,(18):11-12
吴忠西郊唐墓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市新区,唐朝属于灵州所辖,灵州在历史上有"塞北重镇"、"历代粮仓"的称谓,其重要性不可忽视。2003年,考古发现前后共清理出唐代砖石墓120座,其中包括18具未成年(小于15岁)个体,为研究唐代下层阶级儿童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20.
为配合城镇基建,偃师市文物管理局先后抢救性发掘了三座唐代墓葬.共出土文物156件,其中M1~M2出土的俑类服饰、发髻已接近盛唐时期形式;M3已不见陶质随葬俑群,取而代之的是制作粗犷的铁质动物.同时三方墓志的出土,为界定豫西地区隋唐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