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嘉峪关魏晋古墓的彩绘砖画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尤其是训练鹰犬追逐猎物更为生动.它对我们研究古代墓葬礼制、生死观念、狩猎方法、弓箭使用和训鹰狩猎的文化内涵等,提供了珍贵的参考资料.从而提出了在敦煌文化和礼仪环境中理解定型化狩猎图像的意义.本文引用考古资料和文献资料对魏晋古墓彩绘砖画中的训鹰狩猎图像进行了研究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2.
嘉峪关魏晋墓的彩绘砖画鹰猎图真实再现了河西地区当时的物质生产活动,对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人们的狩猎方法提供了珍贵的图像资料。本文运用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对嘉峪关魏晋墓砖画中的鹰猎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春梅 《丝绸之路》2012,(20):104-106
2004年,嘉峪关文物部门抢救性发掘了峪泉镇一座魏晋画像砖墓,是嘉峪关境内自20世纪70年代发掘的嘉峪关新城魏晋13座画像砖墓之后的又一座画像砖墓。该墓共出土71块画像砖及彩绘造型雕砖,本文对此作了详尽介绍,就画像砖在墓葬内和出土后的保存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结合当前的保存状况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13日,静宁县新店村发现古墓葬一座,甘肃省博物馆参与了随后的考察与修复论证工作。根据相关考古资料,结合彩绘砖所绘画面内容,确定新店村发现墓葬为宋代墓葬。从调查结果看,因墓葬坍塌及多次渗水影响,彩绘砖胎体残损、断裂严重,因覆盖淤泥致使画面漫漶不清;加之发掘现场环境温度较低,致使出土彩绘砖严重冰冻,造成部分砖胎体结构边缘脱落、裂隙,引起表面彩绘的剥落、脱落。此外,恶劣、开放的保存环境,随着温、湿度的不断波动变化,将会频繁地加重胎体腐蚀病害的发作,所以急需实施科学、合理的修复和保护处理。针对彩绘砖保存现状,专业修复人员制定了合理的保护方案,提出了科学的修复方案与保护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嘉峪关魏晋墓壁画色彩的保护,把魏晋墓18座已发掘墓葬中现阶段能参观的4座砖壁画墓划分为未开发组、研究性半开放组和完全性开放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砖壁画色彩褪变的主要原因是游客参观时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水汽及人体产生的未知名气体等因素的影响,且水汽是最大的媒体介质。从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砖壁画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魏晋墓壁画砖以生动、鲜明的墓室壁画,表现了魏晋时期的美学概念,是魏晋时期艺术的重要载体,也是研究魏晋时期美学的重要依据.文章从果园墓群魏晋墓壁画砖形成的文化环境为切入点,研究魏晋时期酒泉地区附近河西走廊的文化环境及墓室壁画形成的原因,深入分析了果园墓群为祭墓壁画砖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稀世罕见的地下画廊宋廷华在嘉峪关市东二十公里处新城乡的茫茫戈壁滩上,有一个方圆十公里、散布着1800多座坟的魏晋古墓葬群。在发掘的13座墓中有8座古墓壁上有700多幅新颖独特的彩绘砖壁画,被中外专家、学者称誉为稀世罕见的"地下画廊"。这些彩绘砖壁画是...  相似文献   

8.
山东临淄大武村元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7月,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临淄市大武村发掘了一座元代墓葬。墓葬为仿本结构的圆形单室,采用砖雕与壁画相结合的装饰方法。砖雕以单砖拼砌为主,雕刻为辅,并配以彩绘,主要内容有歇山顶式建筑、家具和灯檠等。壁画是在砖面上薄施白灰,再用来、黑、黄彩绘制。墓内有“至正十七年”和“至正二十四年”的墨书题记。此墓为研究元代末期的墓葬形制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东魏、北齐时期墓葬壁画中的莲花纹进行了初步探讨。文中的壁画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拼镶砖壁画等壁面装饰。内容主要从墓道壁画、墓门壁画和墓室壁画三个部分对莲花纹做了初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东魏、北齐墓葬壁画中莲花纹图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嘉峪关市魏晋砖壁画墓位于距离市区18公里的新城乡,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戈壁滩,在这戈壁滩上坐落着千余座古墓葬,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魏晋砖壁画墓发现于1972年,1972-1973年,共发掘古墓18座,所发掘的这些墓葬,结构多为三室叠造砖墓,且装饰有三至五层,或  相似文献   

11.
杨营墓群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镇杨营村5组,2007~2008年,湖北省咸宁市博物馆对该墓群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清理魏晋、南朝、唐代、清代墓葬共38座,本文主要报道了魏晋、南朝墓葬的清理情况。墓葬分土坑和土圹砖室两种形制,出土了一批陶器、瓷器、铜器、银器、铁器等。杨营墓群的发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淅川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状况,同时也反映了丹江中游地区社会文化以及人地关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2.
郭永利 《四川文物》2007,(1):60-67,90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葬画中,墓葬的中室、后室大量地绘“矩形”、“圆圈”图像,本文对其进行了考释,并讨论了此类图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甘肃酒泉西沟村魏晋墓发掘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8~11月,甘肃省文物工作者在酒泉西沟村发掘了魏晋时期的墓葬7座,其中较大型的墓葬3座、中型2座、小型1座。较大型墓葬均为多室砖墓,有长墓道和高大的砖砌照墙。其中2座墓内绘有壁画,内容包括树林、飞鸟、穹庐、房舍、牛耕、耙地、扬场、晒粮、炊厨、抬水、交谈、歌舞以及仪仗、鼓史、童等,非常丰富。本期刊发了发掘报告,为研究河西地区魏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河西魏晋十六国壁葬画中,墓葬的中室、后室大量地绘“矩形”、“圆圈”图像,本文对其进行了考释,并讨论了此类图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岳玲 《大众考古》2022,(7):40-46
<正>墓葬悬镜是一种在墓室顶部悬挂铜镜的葬俗,铜镜背面多带钮或穿孔以钩挂于顶部的墓砖之上。这类墓顶悬镜的墓葬,墓室结构复杂且装饰繁复,多以模制砖或雕刻砖仿木构建筑,并饰以彩绘壁画。墓室壁面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人的世俗生活和对理想家宅的祈愿,悬镜也蕴含着当时民间的丧葬礼仪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详细论述了酒泉果园墓群的形成、发现以及历年来考古发掘情况,通过对墓群内数十座魏晋壁画墓、唐墓葬形制、结构、发展演变以及出土文物、壁画、壁画砖综合研究,清晰展现了魏晋至唐(220~907)酒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1977年,武威西郊林场西夏墓出土了31块彩绘木板画,木板画的出土为研究西夏绘画艺术、丧葬习俗以及服饰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学术界一般认为武威出土的这批西夏木板画是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真实写照。文章通过对汉、魏、唐、宋墓葬文献及随葬品的对比,认为这批木板画是西夏对中原墓葬习俗中墓室壁画或者随葬陶俑等明器的另一种变体和创新,其真正的内涵是代表镇墓辟邪的墓葬神煞。  相似文献   

18.
范晓东 《丝绸之路》2014,(24):23-24
文章详细论述了甘肃酒泉小土山墓葬发现以及考古调查发掘情况,通过对小土山墓葬形制、结构、砖雕画、壁画砖以及邻近墓葬出土文物进行综合分析,为确定小土山墓葬墓主人身份提拱了真实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的墓主既有麴氏高昌国和唐西州的豪门显贵,也有来自五湖四海聚居于此的各族商贾。有汉人,也有"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彩绘木鸭在巴达木墓地龟兹白姓人和康国康姓人(昭武九姓)墓中的出现,所反映的是一种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现象。彩绘木鸭的"原形"来自于内地战国时期至唐代墓葬随葬品中的"鸭俑"。内地墓葬出土鸭俑的地方几乎覆盖了华中、华北、华东、华南、华西各个地区。从造型上看,彩绘木鸭完全是内地汉唐时期墓葬中"彩绘陶鸭"的翻版。吐鲁番三大墓地随葬"彩绘木鸭"的用途和意义,虽然有汉人"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成分,但在此它并不具有象征财富的作用和意义。即并非像汉代墓葬随葬的家畜家禽类动物俑可视为是对当时社会一般家庭生活真实的反映。而更大程度上显示的仅只为满足死者对曾经有过的美好生活的留念和追忆。  相似文献   

20.
王煜 《南方文物》2022,(4):169-171
南京东晋墓中出土的“虎啸山丘”砖画不是传统的龙、虎画像题材,而与该时代特别流行的高士隐逸文化有关。从东汉张衡将“虎啸山丘”作为隐逸的比类后,虎啸就与隐逸产生了联系,而魏晋高士文化中流行的啸也与虎啸有着紧密的联系和类比关系。“虎啸山丘”砖画的内涵其实与之后的竹林七贤和荣启期砖画一脉相承,不仅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拼镶砖画,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关于高士隐逸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