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列颠人在罗马人到来之前信仰异教,罗马不列颠时期基督教在民间缓慢传播,在罗马人撤离后迁移到威尔士和爱尔兰的凯尔特人依旧保有一定程度上的基督教信仰。盎格鲁-萨克逊人占领不列颠时,仍信仰日耳曼原始诸神。罗马教宗格里高利向英格兰派遣主教,在圣奥古斯丁的影响下使得南部英格兰部分王国初次改信了基督教。7世纪初,爱尔兰的基督徒来到英格兰北部诺森伯利亚建立修道院,传播基督教。经历了6-7世纪的传教和数次异教起复的改信过程,不列颠大部分地区都接受了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在我省苗族地区流传甚广,在苗族聚居的许多村寨中,人们由信仰传统的原始宗教转而信仰基督教,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与基督教传入贵州时,贵州苗族地区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和风俗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基督教传入贵州始于一八七七年(清光绪三年),当时到贵州传教的为基督教  相似文献   

3.
黄璜 《黑龙江史志》2013,(13):153-154
基督教信仰从产生到今天已有两千年之久。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从一个关注犹太民族得救的狭隘信仰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教,其信徒也从一个弱小民族中的少数人群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基督教信仰作为一种独立的声音一直对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不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4.
传统民间信仰和基督教是当前农村的主要信仰形式。不同区域农民对传统民间信仰的不同态度、认知与信仰模式,会影响他们对基督教的态度与选择,进而影响农村宗教的分布状态。北方农村功能性、多神论的信仰基础,使当地农民将基督教当做功能强大的神祇予以选择,为基督教快速传播铺平道路。中部地区农民不信"鬼神",对基督教既不排斥也不选择,基督教在当地发展缓慢。南方农村以"祖先崇拜"为中心的信仰体系相对完整,能够满足农民的信仰需求,同时又与基督教一神论相抵触,因而当地农民对基督教有拒斥心理,使基督教难以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垣基督教信仰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贤 《史学月刊》2006,24(10):83-91
关于陈垣是否宗教徒,此前学界一直未有定论。从教会档案、民国期刊以及胡适的回忆等各种资料可以佐证,陈垣是北京缸瓦市教会基督教徒。在缸瓦市教会他是一位威望甚高的教友,对教会管理事务有一定参与;在基督教界他对中国基督教教会的改造和本色化均有关注,也有亲身参与,但主要是以授课或者演讲的方式间接参与。从陈垣的散佚文章和著作的部分早期版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信仰的表达、他的宗教经验及有关于“罪”的信仰告白等,这些也进一步印证了他的基督教信仰。  相似文献   

6.
张黎明 《黑龙江史志》2012,(3):45-46,63
基督教产生于公元一世纪中期古罗马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基督教反抗罗马帝国的传统,是受犹太民族被罗马帝国压迫的影响并在其一神教教义下得到深化。一世纪末二世纪初以后,由于社会成分构成以及神学思想的转变和教会组织的发展,基督教对罗马帝国渐渐由反抗到服从。在四世纪君士坦丁将基督教合法化后,基督教最终与罗马帝国合流并成为其的统治工具。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BBC历史》/2014年5月刊伊丽莎白一世被誉为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但并非所有人都愿意受她统治。她在位期间,罗马天主教被禁止,任何聆听天主教弼撒的人都将被罚重金或监禁。任何同罗马教廷的交往都被视为叛国。凡是在她上台(1558年)后接受罗马教职、并且居住在英国的人,都被自动视为叛国罪,面临死刑。欧洲当时普遍信仰天  相似文献   

8.
祆教,又称拜火教,玛兹达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波斯东部的大夏(巴克特里亚)。由于受到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支持,大流士一世在位时(公元前522—486年)将其定为国教,故很快流行于全波斯并传播至中亚。当亚历山大东征、灭波斯帝国(公元前330年)后,为推行希腊化政策而使祆教受到沉重打击。然而,祆教之火并没因此而熄灭,在一些地方它作为民族信仰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9.
论文在梳理北美和东南亚华人基督教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分析阐述了海外华人基督教的一些特征。受多元异质文化的影响,海外华人宗教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形态。不仅中国传统宗教和民间信仰得以在海外传播和发展,西方基督教文化也在深刻影响着华人社会,华人基督教由此得到发展,尤其在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以基督教文化为主流文化,华人基督教发展最盛;东南亚华人主要信仰中国传统宗教,但基督教的跨族群传播能力使其能够在华人社会中广泛传播。因此,华人基督教的发展程度受所在国宗教特性和政策的影响、华人基督徒教育水平相对较高、海外华人基督教信仰的社会服务功能在传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明代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文化效应黄启臣天主教(Sacerdotes)、正教、新教并称为基督教(Christianty)的三大教派。而基督教传入中国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唐贞观九年(635年),由基督教聂斯脱里派(Nsetorian)主教、叙利亚人阿罗本...  相似文献   

11.
王韬与来华传教士、教会以及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时间上以1850年代为中心,尤其集中在1854—1857年期间,并以麦都思的去世为时间与信仰上的一个转折点。此间王韬不仅接替其父王昌桂协助麦都思等完成《圣经》翻译,而且还近于重新改写翻译了《宗主诗篇》,积极参与宣教站宣教材料的编写及传播事务,同时还向麦都思提交了一份与自己受洗相关的申请书,王韬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至此亦达到顶点。但即便如此,撇开当时的社会文化因素,王韬的不断被自我强化的中国文化立场、世俗与知识理性、比较宗教意识、根深蒂固的文人情怀与生活习气,让他始终陷入到基督教信仰与非基督教信仰的夹缝之间,并最终让他完成了一个晚清民间文人信仰追求、怀疑与自我放逐的思想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所说的“希腊宗教”是指古希腊人从古风时期(公元前776至479年)到基督教胜利之前的宗教。它拥有前希腊宗教、印欧宗教、米诺斯-迈锡尼宗教和近东宗教等多个源头。它是黑暗时代(约公元前1100年至前776年)至古风时代初深刻的社会变革中新老宗教元素融会和革新性重组的产物。到公元前8世纪,希腊宗教成型。一直到基督教最终取代它时,其间它虽经历了持续的发展,但在性质、特征、基本内容和总体框架上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基督教之所以能够取代希腊宗教,并不在于基督教具有优于希腊宗教的天然的优越性,而主要是由于罗马帝国官方基督教化政策对希腊宗教的强行压制和取缔。基督教取代希腊宗教并非一蹴而就,并且遭遇到了来自希腊宗教的抵抗,希腊宗教的若干因素最终仍得以保留并为基督教所吸收,这些也都证实了希腊宗教的“长时段”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原始基督教从其产生到发展成为罗马国教,经历了大约300余年时间,自身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其产生时期,即公元一世纪三十年代至一世纪下半期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4.
回鹘摩尼教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摩尼教是 3世纪在波斯兴起的一种宗教 ,因其创始人为摩尼 ( 2 16— 2 77?)而得名。中国旧译明教、明尊教、二尊教、末尼教、牟尼教等。该教在拜火教的理论基础上 ,吸收了基督教、诺斯替教和佛教等教义思想而形成自己的信仰 ,其主要思想是世上光明与黑暗斗争的二元论。摩尼教在波斯曾盛极一时 ,后来因受波斯王瓦拉姆一世 ( 2 74— 2 77)的残酷迫害 ,教徒流徙四方。其中向东的一支传入河中地区 ,以后逐渐东传进入中国 ,于 76 2 /76 3年再传入回纥。 8- 9世纪时 ,在回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不久便替代了原来盛行的萨满教 ,一跃成为回纥的国教。…  相似文献   

15.
姜焕文 《丝绸之路》2009,(10):48-53
在犹太民族的信念里,他们受到耶和华上帝的特殊眷顾,因此,先知们不断强调以色列的救世主即将降临人世,惩恶扬善,为正直善良的人提供一个和平、公正、仁爱的王国。犹太教不是一体一元信仰,经过传承沿革变得支派众多,基督教是这众多支派中的一支。耶稣基督以救世为使命,与其门徒矢志传教获得信众,基督教自身发扬犹太教教义并接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后来脱离了犹太教演变成世界性宗教。  相似文献   

16.
近代西方医学最初主要是由外国传教士传人中国的,四川近代医院最早也主要是由西方教会——天主教和基督教这两大教派创办起来的。早在明代崇祯十三年(1640年),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利类思(葡)、安文思(意)经剑门关人川。到成都传教,并以金鸡纳霜等药物为教徒治病,由此开创了在四川使用西药的历史。第一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于1877年前后进入四川,由内地会传教士侃莫(英)、马嘉礼(美)等人在四川阆中创办诊所、开设药房,成为基督教在四川创办医疗卫生事业的起点。后来先后有英、美、加、德、澳、  相似文献   

17.
林纾归帆图     
陈根远 《收藏家》2012,(5):64-66
横绝一世的"林译小说" 林纾(1852-1924年),字琴南,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早年曾从塾师薛则柯读欧阳修文及杜甫诗。后借读同邑李宗言家藏书三四万卷,博览精思。工诗,能文,擅画,有狂生之称。光绪八年(1882年)中举人。1901年移居北京,在北京任五城中学国文教员。  相似文献   

18.
周典恩 《民俗研究》2013,(6):136-141
当代江淮地区的乡村基督徒在礼俗文化氛围浓厚的乡土社会中通常会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为人处事。虽然他们形式上仍旧按照当地礼俗行事,但却从基督教的视角对其重新进行诠释,剥离了原先蕴含于其中的民间信仰意涵。当礼俗习惯与基督教的教义教规格格不入时,基督徒为了标识其身份,维护其信仰而又不至于沦为乡民眼中的异类,便对礼俗习惯进行适度调适,创造性地实现了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郝新喜  程光 《文史月刊》2014,(11):30-32
清代末季,西学东渐,新式教育传入内地,富壤晋中得风气之先。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基督教浸礼会在山西阳曲县(今太原)杏花岭开办男书房和女书房,为山西女子受西方教育之始。二十七年(1901年),朝廷颁布《兴学诏书》,令全国各州县书院改办小学堂,小学教育得以普及。二十八年(1902年),基督教会率先在太谷县南关开办贝露女子学校,信教女子走出闺阁,  相似文献   

20.
广州协和神学院(CantonUnionTheologicalcol lege)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广东唯一的一所专门培养基督教高级神职人员的学院 ,在全国10多所与之相类似的神学院中 ,也是较有名气的神学院。一广州协和神学院成立于1914年 ,原名广州基督教高等协和神道学院。设立这一学校的背景是1913年的“穆德会议”。穆德(JohnRaleighMott)是美国人 ,基督教新教国际组织领导人之一 ,毕生致力于基督教各教会教派的合作 ,曾获1946年诺贝尔和平奖。穆德于1913年在上海召开中国基督教全国大会 ,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