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县石泓寺石窟现存十个洞窟,残存历代题记四十余条。其中第2窟规模最大,造像和题记保存较完整,金代题记主要集中在该窟。石泓寺石窟历代题记为研究陕北石窟寺的建造和佛教造像等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料,尤其是第2窟造像可作为研究金代佛教造像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河南荥阳大海寺出土的石刻造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80,(3)
1976年3月,河南省工业局在荣阳县人民广场举办农业机械展览,在场南平整场地时,发现了一批石刻造像,我馆与县文化馆即对该处作了调查和试掘,并将石刻造像运回我馆妥善保管。现将情况简报于后:  相似文献   

3.
1976年3月,郑州市博物馆在大海寺内遗址中发掘出一批北魏至唐长庆年间的佛像和菩萨像40余尊。其中除一块北魏造像碑外,多数为唐代密宗菩萨像。现将其具代表性者分别介绍如下。 1.大海寺北魏造像碑该碑为扁立方体,高1.35、宽0.98、厚0.44米。正面为主龛,瓮内有一交脚弥勒坐于长方形座上,脚  相似文献   

4.
王锋钧 《文博》2011,(2):62-68
西魏时期国都长安(今西安)是北方西部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立寺造像活动兴盛。西安地区考古发掘出土此期石刻造像主要有背屏式造像、造像塔、扁体造像碑、塔式造像碑、龛式造像和圆雕造像六种类型。佛龛普遍宽大,多见一铺多身的组合形式。佛和菩萨均呈献出母性与智性,与当时皇家的麦积山石窟造像风格一致。已发现西魏时的长安石刻造像多数形制规整、雕琢精细,这与当时本地为国都且寺院规格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以“石秀”名闻蜀中的安岳,有丰富的古代摩崖造像。卧佛院的唐代释迦涅槃像,堪称国宝;昆卢洞精美绝纶的北宋紫竹观音,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安岳石刻与邻近的大足石刻有密切联系,在艺术上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笔者就安岳石刻造像的数量与始造年代,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安岳石刻的造像数量问题安岳石刻,确切地说,应是安岳摩崖造像,从广义上讲,它还应当包括圆雕造像、岩墓雕刻及其它石雕品。  相似文献   

6.
王景荃主编《河南佛教石刻造像》,网罗式地收录诸多河南佛教单体造像,为学界提供了丰富、详实的参考资料。笔者认为,其中刊布的荥阳大海寺遗址出土二十余件唐代石刻菩萨像,属于武周至晚唐各个阶段遗物。这组菩萨像很可能基于《维摩诘所说经》卷1《佛国品》制作,旨在于建立一个由菩萨行而成就的佛国净士,劝化并饶益一切众生。  相似文献   

7.
大足石刻是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敦煌石窟齐名的佛教石窟,始建于初唐,兴于两宋,明清仍有余绪。造像以佛教为主,兼有儒、道题材,其工程量之庞大浩荡,所有石刻造像共计五万余尊、铭文十余万言。在这些石刻造像当中,以观音造像的数量、题材最为丰富。她们多出自于宋代,雕刻精美、姿态各异、体态娴雅、眉目慈善,璎珞、衣饰、佛冠等各不一致,宗教性和艺术性兼备,给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是不可多得的佛教文化艺术瑰宝。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大足石刻的认识研究,首先简单分析了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建成条件,然后主要对大足石刻宋代观音造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足石篆山、妙高山两处举世罕见的木刻儒、样、道三教合一造像.在我国石窟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自民国三十四年大足石刻考察团以来.对其研究者甚众,温因诸多因素.至今无一人将其如实地全面著录。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这两处造像.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书于其后,请分家教正。-。石篆山、妙高山造像的内容石篆山、妙高山摩岩造像(国见封二、三).内容丰富.刻艺精美.是我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三教合一造像。其中.佛教造像居多一儒、道造像次之、在佛教造像中.凡佛(除毗卢佛头戴毗卢冠.冠下无螺譬外…  相似文献   

9.
(二)妙高山摩岩造像该造像刻于南宋,位于大足季家妙高山,占岩高615、宽2580厘米,共8号,第1号龛向东,其余向北,1992年列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第1号龛(图12,见封二),龛残,龛内立阿弥陀佛像,面身向东,面刻胡须,双手于胸前结印,下半身风化剥落严重,身高440、肩宽137、胸厚30厘米。第2号三教窟,平顶,高275、宽252、深333厘米。窟内正壁(囹13,见封二)中刻释塑佛,面身向北结枷跃坐于皤龙环绕的须弥山上的莲台上,左手抚左膝,右手于胸前结说法印,手残,身后饰双层火焰形光,身高11O、肩宽50、胸厚27、莲台高42、直径12…  相似文献   

10.
1965年温州市白象塔清理出一些宋代彩塑造像,这些造像不仅有佛教神祇,也有道教神像。结合两宋时期"三教合流"社会背景及历史潮流的影响,考察造像的放置方式、供奉情况,笔者蠡测,白象寺、塔在宋代可能与摩尼教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以四处唐代新样文殊造像为基础,对新样文殊造像的形成过程做了梳理。然后利用传世史料及相关题记等资料,分析了此类造像所蕴藏的社会、政治、宗教内涵。最后得出唐代新样文殊造像是安史之乱后,唐中央权威重构过程中产物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1957年,广东省海康县(现易名雷州市)雷城西湖墓葬出土1件青釉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随后类似器物常在当地墓葬出土,人们视为磁州窑产品。直到1983年至1984年的文物普查,在雷州半岛的海康、遂溪、廉江三县发现了113处宋元窑址,其中有17处采集到青釉褐彩瓷标本,与雷城西湖墓葬出土物相同,才证实这些青釉褐彩系本地窑生产。由于宋元时期海康、遂溪同属雷州①,且青釉褐彩瓷遍布整个雷州半岛,徐闻、海康、遂溪、廉江都有出土,海康、遂溪均有窑址分布,故统称为“雷州窑”。雷州窑青釉褐彩瓷的纹饰特征,迄今未见有人…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90年代新都市小说的诗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新都市小说的出现有着特定的历史、社会和化背景。特殊的化语境孕育了新都市小说的诗学特征。它不仅展示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多元化景观,而且传递出对都市价值属性的新的评价,在叙事策略方面虽也致力于写实,但特殊的都市化语境又使之作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考古学报》2022,(3):285-304,中插1-中插4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代,徽商以其雄厚的财力,建立起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并体现其自身的价值观和美学观的商人文化。徽州商人文化熔铸理学并杂糅宗族文化和通俗文化,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举凡科技、艺术以至饮食、建筑等,无不包罗其中。本文拟结合徽州商人文化的内涵探讨其基本特征,并略评其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王玲秀 《丝绸之路》2011,(24):26-27
关羽是三国时的蜀汉名将,死后受民间和历代朝廷尊崇褒封,逐渐位居神列,后被佛、道二教分别吸收。在炳灵寺明清时期的佛教壁画中,共出现了四组关公与其二侍从关平、周仓为题材的画像及一帧关公三尊唐卡。本文试从关公题材的造型特征及其与窟内其他绘画题材的组合关系等入手,分析炳灵寺在大兴藏传佛教的同时也融合和吸收了民间道教、民间神祗中的信仰元素,形成佛、道、儒三教交融合流共同发展的多元化佛教特征。  相似文献   

17.
袁征 《世界历史》2002,4(1):35-42
整个20世纪,美国国会一共有2次重大的委员会体制改革。第一次是在1946年,第2次是在70年代。如果说1946年国会的改革标志着现代国会制度的最终确立,那么70年代的变革则是在此基础上试图进一步完善国会制度的一次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8.
佛、菩萨、缘觉和声闻是佛教的四圣,龟兹石窟中有许多的相关图像,这些图像中包含着丰富的佛学思想,它们的演变反映出了龟兹佛教的变迁。龟兹石窟早期奉行唯礼释迦的观念,菩萨是佛修行阶段的身份,声闻是佛的弟子,辟支佛是自证成道的修行者。佛的十八不共法是菩萨、缘觉和声闻不具备的。公元7世纪以后,汉传大乘佛教传入龟兹,龟兹石窟中,反映多佛、十方佛以及菩萨代佛传法度人等大乘观念图像流行。  相似文献   

19.
《孝经》一书,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用来阐述和宣扬孝道的经典。汉代以来,一些儒家学者为抬高《孝经》的地位,宣称《孝经》为孔子所作。其实,《孝经》本是战国儒家论《礼》丛书的组成部分之一,于战国末年由孟、荀学派的儒者编著成专书,即所谓《古文孝经》。所谓《今文孝经》,实成书于西汉初年。而今本《孝经》,则是《古文孝经》和《今文孝经》的合编本,成书于汉成帝时期的刘向之手。  相似文献   

20.
再论郑州商城的年代、性质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州商城为商代前期王都 ,始建于二里岗下层一期晚段 ,距今约 35 0 0年 ,后为仲丁之都。偃师商城为商灭夏之后所建最早之都城 ,始建于二里头文化四期 ,距今约 36 0 0年 ,为汤都西亳 ,亦为夏商文化分界惟一的界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