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武汉的这30年,我主要做了三件事。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在武汉的整个发展过程,实际上可以说是见证了内陆特大中心城市武汉30年来的巨大变化。30年前来汉,30万起家成立汉港合资公司我应该是来内地做贸易比较早的一批香港人。早在1984年,我就已开始从事一些把香港的建筑材料卖到内地的贸易。当时内  相似文献   

2.
<正>武汉是我梦想开启的地方,这座中国中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特别大气,特别令我敬佩的是百多年前,正是在这个城市,打响了举世震惊的首义"第一枪",使千年帝制轰然倒塌。武汉有"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赛马梦"。看好在武汉投资前景我从小在香港长大,在来武汉之前,我对武汉的印象仅仅停留在"是一个重工业城市,与沈阳很像"。我也听说过"大武汉"  相似文献   

3.
<正>我最初来武汉是2004年,当时是为了参与武汉市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月湖公园的设计,也是从那时起,我多了一个身份——武汉市政协委员。这十几年来,我和我的团队——香港泛亚环境国际控股公司的同仁们,见证并参与武汉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这令我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我的工作是做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十几年前,在我印象中,武汉的环境仍停留在  相似文献   

4.
1949年3月初,中共中央南方局负责人钱瑛通知我到香港去学习城市接管政策。我当时对武汉工商界宣称是去重庆总行开会。我由重庆转到香港,在香港住了两个星期,关起门来看文件。钱大姐每天来和我谈武汉的情况,研究如何接管城市问题,并介绍我会见许涤新同志,由他向我介绍了天津接管金融单位和工厂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一1 938年日本侵略者疯狂轰炸武汉 ,我的长辈们为安全起见 ,送我们到香港去避乱。当时广州也被日机轰炸得厉害 ,广州大学在香港设了分教处 ,学校大部分的图书仪器都已运往香港分教处 ,主要教授多半也在香港。这年秋天 ,广州大学分教处在香港招生 ,我便赶紧报了名。因为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愿望 (我父亲曹云阶是一个纯粹的商人 ,他不太愿意让我读书 ,而要我继承他的“事业” ,我为此颇感抑郁 ) ,现在有了到香港上大学的机会 ,我怎能轻易放过 ?通过考试 ,我进了广州大学政治系。二当时的香港是许多民主革命前辈、进步文人学者集中的地方。柳亚子…  相似文献   

6.
<正>价值认同感让我与武汉结缘199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开春之际,邓小平从武昌到深圳一路南巡。武汉随即被批准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这意味着,武汉站到了中国第二轮改革的潮头。这一年,香港新世界集团董事局主席郑裕彤先生北上武汉,放眼张公堤外的荒野说"可以在这里建一座新城",从此开启了汉港深度合作的先河。这一年,我加入了新世界集团,并因此  相似文献   

7.
我在武汉生活整整43年了.武汉的山山水水、一木一草都会引起我的回忆.武汉成了我第二故乡.1953年我从日本回国到武汉.对我来说武汉是陌生的异乡客地.武汉是一座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辛亥革命首发于武昌、国民革命军北伐和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抗战初期的武汉会战等,这给我某种神秘感和莫名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正>武汉,这么近,那么远!我于1963年出生,籍贯广东中山,现任职一家互联网公司主席及一所推动内地走向"智慧制造"为本的公司顾问,曾获英国De Montfort大学公共行政学学士学位,及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对香港人来说,武汉——武昌、汉阳、汉口,应该说是无人不识的一座历史名城。每名香港人如有读历史的,都应该知道武汉的重要性。武汉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在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前,我对于武汉的印象也多停留于  相似文献   

9.
迁居北京多年后,姚雪垠在一篇题为《我的心仍在武汉》的文章中还深情地写道:“我这一生住过好多地方,但住得最久的地方是武汉.我在武汉的年月大大超过我在故乡的年月.武汉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武汉受过教育,得到了锻炼,经了风,见了雨,也在风雨中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如果在我所有的作品后面写上创作地点,武汉和湖北占有突出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姚雪垠在武汉历数十年之久,含辛茹苦创作了彪炳当代文坛的多卷本长篇小说《李自成》,但他与武汉的情缘却远  相似文献   

10.
武汉的重要性,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或军事上来看,都是很显然的.关于这点不需要我在这里多说,有好多论文中都已指出来了.敌将松井在攻下南京后即大言不惭地说要抢夺武汉.日本帝国主义在其吞灭整个中国的计划中,把夺取武汉看作是一个坚决的步骤.如果有人幻想着日寇不会急于来侵犯武汉,事实很快的就会击破这种幻想.也有人以为日寇横竖是要夺取武汉的,我  相似文献   

11.
1938年夏,我奉贺耀组电召,从上海经香港飞抵武汉。贺耀组原在南京政府主持参谋本部工作,抗战初期曾出任赴苏联特使,1938年转任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他是蒋介石嫡系的留日派老军人,与何应钦、朱绍良、谷正伦等同时入日本士官学校。他是我的湖南同乡,比我大19岁,我们相识于南京。他所以电召我到武汉,是因为军委会已经知道外交部玩弄的戏法,我与阎宝航等四人被困在上海不能去苏联赴任,而恰好他需要我协助他办一件首创的大事,于是急切地电召我到武汉。这是一件绝密的有冒险性的工作,即首次建立不属于外交范畴的军事情报交换。我这个尚未赴任的…  相似文献   

12.
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传日机要轰炸香港.港英当局亦为之惶恐不安.为安全之计,刘骥带着我乘海船躲过日寇数次轰炸,到了上海,住进租界内的马斯南路,那儿有我们的一幢房子.  相似文献   

13.
负债总额高达8000多万元的武汉第二印染厂与香港鸿大行(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组建武汉荣泽印染实业有限公司,“嫁接”仅半年就恢复了生机,焕发了活力,一跃成为武汉市的出口创汇大户,两年后跨入湖北省工交企业纺织行业50强的行列.武汉市人民政府市长赵宝江曾题词盛赞:“嫁接之花盛开”.这就是香港女强人张盼总经理“嫁接”改造一个濒临倒闭的国有老企业的回天力作.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6月6日,武汉市政协主席胡曙光率市政协赴港澳访问团专程来看望了我,向我颁发了武汉市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证书,我格外高兴。我从1986年开始在武汉投资,先后组建了武汉金源米业有限公司、金源世界房屋建筑开发有限公司、源兴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昌隆米业有限公司等多家实业,累计在汉投资达1.6亿元。1984年10月,我们几位香港企业家在  相似文献   

15.
韩绍初 《世纪》2022,(5):30-34
<正>1931年,我出生在湖北省黄陂县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我的祖父韩惠安是民国时期武汉商界巨子、湖北商会会长、盐业首富。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逼近武汉,我祖父决心不为敌伪做事,隐姓埋名避战乱,迁到上海租界隐居。我少年时期就与父母分开,随祖父生活。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正随着祖父在香港,在南华中学念书。1951年8月,我由香港回到了武汉。当时大学高考期已过,偶逢武汉大学补招税务专业的大学生,我就应试考入了武大,确定了以税为业,一辈子为党干好税务工作的夙愿。从意气风发的专业税务工作者到中学教师1953年8月,因国家急需人才,我从武大提前毕业,因成绩名列前茅,又是共青团员,被组织选派到了当时税务工作的国家最高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作。我作为国家培养的第一批税务专业的大学生,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重用。  相似文献   

16.
我说我是陈伯华的“陈派” 香港的好景不长。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日寇得寸进尺,步步南侵。武汉、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又逼近广州。大炮的轰鸣在港九一带隐约可闻。社会上盛传日机要轰炸香港。港英当局亦为之惶恐不安。为安全计,刘骥带着我乘船躲过日寇数次轰炸,到了上海,住进租界内的马斯南路,那儿有我们的一幢房子。  相似文献   

17.
<正>武汉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商都。商业是这座城市的骨髓。武汉的千年历史,是一部武汉商业的发展繁荣史,靠的是武汉南船北马的商业巨埠地位,靠的是一代代名商巨贾的运筹帏幄,在这千年的滔滔巨流里面,我有幸参与其中,成为这道巨流的微小点滴,为武汉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每当想到这里,我就心有感激,感激武汉这座城市给予我平台,也感激这座城市赋予我人生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一、孤身一人闯香港我做香港永久居民马上30年了。这30年来我们与香港这座城市一起成长,见证了香港30年来的历史。80年代初,祖国大陆刚刚改革开放,为了改变自身的命运,我想到了去香港发展。1982年,我带着我5岁的女儿到过香港一次,当时就想留在香港。但想到一个人在外打拼,还要照顾女儿,在香港很难生存下去,就把女儿送回内地我母亲家。1984年,我又重新申请,再次来到香港,当时还是个年轻的  相似文献   

19.
1929年12月28日,我出生在台湾省桃园县(日本统治时期叫桃园郡),我上小学五年级时,父亲从东北口,把我带到长春.日本投降后,我到东北人民解放军东线卫生技术学校学习,1948年在四野第二十八后方医院当护士.从1949年5月到1988年12月,由于工作的变动与调迁,我六次进出武汉.这一辈子我和武汉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期间我所见所闻的楚都,是日新月异,旧貌变新颜,用俗话:“女大十八变”,愈变愈美、愈成熟来形容,绝不为过.  相似文献   

20.
武汉百货业的历史悠久源长,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后期.当时号称广货业,通过辗转流年演变,称之为百货业的萌芽时期.它的发展史是一部爱国主义史料教材.1982年,我纂写武汉《商业志》时,调查了这方面的史料.这对考证武汉商业百年发展轨迹,有所裨益.所谓百货业,商家所经营品种都是人民大众日用生活品,如衣食住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