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改霞 《神州》2012,(15):386-387
依据教育家的观点,惩罚学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方法,一般不鼓励使用。但是,只要不是任性“发挥”,惩罚在教育中还是有它一定的行为约束功能的。得当的惩罚可以使人在一罚之间警醒,将惩罚视为动力,继而成功。但在教育中如何恰当地应用积极惩罚,就成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袁富洪 《神州》2011,(9S):25-25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小学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待学生我们主张多鼓励少埋怨、多表扬少批评,这股风甚至已蔓延到了课堂,在公共场合大家都忌谈批评惩罚,总觉得这样的说法和做法不太符合当今教育思想的主流。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对犯错误的学生难免不用到批评这种教育方法。因此,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讲求批评的艺术,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朱春凤 《神州》2013,(2):115-115
一、问题的提出 据《中小学班级管理现状的调查研究》一文提供的资料,在班级管理的方法中,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占59%,以情感沟通为主的占19%,以实践锻炼法为主的占14.3%,以心理疏导法为主的占7.6%。可见在教育方法上,使用最多的仍是批评教育。多数教师爱用批评、讽刺乃至惩罚这种显性效果最明显的教育方法,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明显的:有的一味批评惩罚,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相似文献   

4.
正岁月匆匆,不知不觉间工作已有十年了,班主任也做了十年了。在这十年的班主任工作生涯中,对于班主任工作也积累了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那么在诸多的班级管理手段中,我认为对于学生进行适当的惩罚也不失为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教育中对学生的一种爱吧。提起惩罚很多人会把它与体罚联系到一起,其实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因为长期以来,惩罚作为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一种有效手段,一直没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中的惩罚教育是教师为了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而对其不良行为给予否定评价或相应的处罚,以制止幼儿与学校目标不一致行为的一种教育行为。实施惩罚教育,必须把握好尺度,注重灵活性、时效性,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同时必须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尤其应该与说理、赏识等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另外,惩罚者的态度、方法等直接影响着惩罚教育的效果,加强教师个人素养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徐云 《神州》2013,(10):129
在这个崇尚个性的时代,年轻人的渴求被认知心理导致他们唯恐别人不认为他们张扬,循规蹈矩的好学生被越来越多的同龄人嗤之以鼻,听很多老师感叹:"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诚然?否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没有朽木不可雕的说法,那是源于教导者的放弃。"打是亲,骂是爱。"既然古来就有这样的俗语,我们又为什么不能进行教育惩罚呢?这只是教者爱护学生的另一种诠释。惩罚是门学问,更是  相似文献   

7.
李爱玲  赵连闵 《神州》2011,(8S):144-144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奖励与赏识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行、性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希望得到肯定、得到表扬也是学生们的正常心理,这说明学生有上进心。对学生恰当地、积极地使用奖励比消极的批评、惩罚,其教育效果要好得多。但对孩子的表扬和赏识也并非是多多益善,它也有使用的禁忌规则等。所以,教师对待学生和父母对待孩子的表扬一定要适中,一定要掌握好“火候”,把握好轻重。表扬要讲究技巧,要有艺术,做到顺其自然,让听者觉得舒服,而说者也是发自内心,不虚伪。  相似文献   

8.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华裔教授蔡美儿(虎妈)成了美国最具争议的人物。她出版的新书《虎妈战歌》回顾了自己"惩罚加辱骂"的极端教育方式,在被美国媒体摘录后,中美教育差别成为全美各家餐桌上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顾淑芳 《神州》2013,(10):90
教育仅仅靠赏识是不够的,表扬批评奖励惩罚兼而有之的教育才完整,在教育中合理运用好惩罚,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贵群 《神州》2012,(22):209-209
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是教育的核心!不管哪一学科的教育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的体育课更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满腔的爱与热情。  相似文献   

11.
张雪风 《神州》2012,(36):112-112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应该是爱孩子。无论他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应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学生信服。因此班主任首先必须具备爱心,细心,耐心;其次还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李峰 《神州》2011,(7X):234-235
所谓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影响是其它任何教育手段无法替代的,它不仅表现为一种教育能力,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因此,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教育靠学校单枪匹马是不可行的,或者说是要费周折的。笔者担任班主任,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没有少花力气,但有时就是不能得心应手,究其根源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时得不到家长的支持,也就是说没有得到家长的配合。从表面看是家长未能配合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但从实质上  相似文献   

14.
袁月梅 《神州》2011,(6X):77-78
教书育人,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书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教书育人是指学校全部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都是为国家和人民培育人才;狭义的教书育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又要育人。教书是指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分类的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人是指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进行的思想教育,以身示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15.
贾志文 《丝绸之路》2011,(24):106-108
素养教育和理想主义因崇真、求美、向善而契合。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用理想主义者的胸襟和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着学生的公民素养,努力将学生培养成新社会的合格公民。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必须首先明确的是,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践者,教师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应将教育提炼成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和精神去影响学生、点化生命,这是培育学生公民素养之必需。  相似文献   

16.
刘伊 《神州》2012,(14):76-76
高职院校党史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学生党建团建工作、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方式。高职院校应当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党史教育,拓宽网络教育途径,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把高职学生塑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相似文献   

17.
孟德莉 《神州》2013,(35):111-111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美术课是义务教育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邓同兵 《神州》2013,(5):144-144
近年来,时常可以看到有关青少年学生自杀和杀人的报道,一幕幕惨剧令人触目惊心,生命教育迫在眉睫。"文以载道",生命教育是个严肃而现实的问题,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韩春军 《神州》2012,(12):295-295
1音乐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具有特殊意义1.1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是通过培养对音响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感觉教育”。大量地、广泛地音乐作品,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以歌唱、器乐、欣赏等方式,增进了学生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鉴赏、创造的能力。丰富多彩地教学形式、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觉,从而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情感升华、心灵净化,这样获得的音乐教育要比任何说教来得自然与真实。在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人了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20.
邹雨育 《神州》2014,(18):135-135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良好的个性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进步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本文在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个性培养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个性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个性培养的对策,希望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