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炎 《神州》2011,(29):178
"一身之戏在于脸,脸上之戏在于眼"。在表演中,眼睛是刻划人物,表达思想感的重要器官。演员在展示其高超技艺和美妙身段动作的同时,要"手眼通心""心到、手到、眼到"眼不到动作就是机械的组合,没有神韵,没有美感。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字,以“流行文化”为话题作文: 日本没有帕瓦罗蒂级的人物,却发明了卡拉OK;没有迈克尔·杰克逊级的人物,却发明了跳舞毯;没有斯皮尔伯格级的人物,却发明了青春偶像剧;没有毕加索级的人物,却发明了卡通画;没有比尔·益茨级的人物,却发明了电子鸡;没有黑格尔级的人物,却发明了“脑筋急转弯”……这些浅薄的流行文化恐怕只有日本人才能创造出来,而且也才会流行起来。日本的流行文化轻而易举地征服了中  相似文献   

3.
巡回演出《二度梅》 1957年,我们剧团决定去南京、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我带什么戏呢?除了《宇宙锋》《柜中缘》这些已经较成熟的剧目外,还有什么新戏呢?有人劝我与其匆匆忙忙赶排新戏.不如加工提高老戏,既讨好又省力。我没有接受这善意的劝告,却执意要排一出新戏。我想,对老戏的加工提高随时随地都要进行,而只有不断排演新戏,才能展开新的思维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出现新的技巧。当然,排演新戏是艰苦些,但乐也在其中。没有艰苦也就没有乐趣,创造本身就是最大的乐趣。  相似文献   

4.
刘小朵 《风景名胜》2016,(5):142-145
四川被单戏主要分布在川西平原的成都以及川南、川北的部分地区.清道光丙午年,民间画师钱廉成所绘成都市井人物绢画《尘间之艺》有一幅被单戏在小巷演出图.清宣统年间《成都通览》中刊有被单戏演出图,注文:“每演必有一段《打老虎》,小儿多乐观之.”清末民国初极盛,老成都街头常有围观被单戏的情景.“掌上舞弄千军万马,足下鼓动八锤之音.”在四川老一辈的记忆中应该还有自己幼年时挤在街头巷尾观看被单戏的情景.  相似文献   

5.
湘西的背篓     
朱定邦  赵燕平 《旅游》2000,(5):41-41
“湘西没有路.只有背篓”。一位湘西的朋友这么对我说时.眼腈里闪着异样的光芒.那目光是复杂的激动、崇敬.怜悯兼而有之。  相似文献   

6.
琦玖 《中华遗产》2023,(7):150-151
中国国家图书馆出了一组钥匙扣文创:正面是版的戏曲人物,背面则刻着人物名和四个小字“庆赏昇平”。康来,这些人物都出自国图所藏的一部清代画册《庆赏昇平》。这是清宫戏曲演出的“标准定妆照”,演员可以按照画册来化妆。钥匙扣上,有三个形象(状元、孙悟空、哪吒)出自同一出戏一《泗州城》。戏里说泗州城附近有个女妖水母娘娘,爱上了太守之子、状元时廷芳,欲强行与之成亲。  相似文献   

7.
黄梅戏的传统艺术积累极为丰富,在表演艺术上角色分行,也较有特色。前辈艺人根据所演的不同角色类型及其表演艺术上的特点而逐渐划分,形成了黄梅戏的行当。黄梅戏的行当,是由一行(小旦)唱“独角色”,到增加了小丑的“两小戏”,而“三小”戏的产生,又增加了小生。随着正本戏的出现,行当分工就较为细致和规范了,虽然不象汉剧分一末到十杂,京剧生、旦、净、末、丑那么严格,但它根据黄梅戏传统剧目的演出需要分为“上四角”和“下四角”。上下角是从剧中人的年龄来划分的,35岁以上的人物(不包括正旦),由“上四角”来扮演,35岁…  相似文献   

8.
“强语录”1.2004年12月,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任志强说,“地产商只盖最好的房子,并且只有把这些房子高价卖给富人,政府才能把更多的土地出让金转移到低收入者的住房保障中去,从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穷人的住房问题。”2.在“2005年宏观经济引导力”论坛上,任志强说:“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要先满足最富的人。”  相似文献   

9.
总算没有砸锅 建院后,除了继续演出汉剧的优秀传统戏,我就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要演好新编历史戏,是有一定同难的。创造起来比较艰苦,要付出更多的才智和汗水。当然,因为是历史戏,一般是古装的,传统中的许多技艺都可以继承和借鉴。但毕竟是新编的,内容和人物都是新的.这不是有先例可依循的,除了在人物刻画上要发挥更大的创造力,在表演技巧上也需要更多的新的创造,有很多东西不是传统能给予和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皮影     
《文史月刊》2008,(4):F0004-F0004
皮影俗称“灯影戏”,又称羊皮戏、人头戏、影子戏,有“电影始祖”之美称,是中华民族传统戏剧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不断创新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地方志事业也一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不能创新.就不能适应不断演变中的地情与时情.也不能适应变化中的社会和人们的需要。”目前,全国第二轮修志全面开展.如何将创新贯穿于续志编纂工作始终。修出高质量的志书.成为摆在每一位修志工作者面前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戏剧源自大陆,形式、名目繁多,大致上为“人戏”与“傀儡戏”两大类,“人戏”是演员出演的各种戏剧,“傀儡戏”是指布袋戏、皮影戏、竹马戏等。在台湾农村,最受儿童、青少年欢迎的是布袋戏。台湾布袋戏的源头布袋戏又称掌中戏,是由提线木偶戏发展演变的,这种木偶比提线木偶小,以中指套住木偶的头颈部,食指、无名指套入两袖,由主演者舞弄木偶作表演,传统舞台高约2米,深0.4米,如一佛龛,称“彩楼”,戏偶高约0.3米,观赏范围为六七米。由于木偶小,全“戏班”放在一个大布袋中即可,故有“布袋戏”之名。布袋戏的剧…  相似文献   

13.
京剧艺术中,有一个特殊的戏种,叫“红生戏”,特指勾红脸的老生扮演三国戏中的关羽。因此红生戏又叫“关老爷戏”或“老爷戏”。京剧为何独有以关羽~个人物为题材的戏?我遍查史书,追根溯源,以三国进而以关羽为戏曲故事内容的文艺作品,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间,而揭秘人,可谓北宋大文豪苏轼。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是著名的“民族歌舞的海洋”。居住在那里的侗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戏曲——侗戏。侗族,是古代僚人的一支,很早就在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定居下来,所谓“散处于牂牁、潕溪之界”。他们过去原来没有戏曲,由于171年前出了个侗戏师,从此便有了新的一页历史。这个侗戏的创始人,就是黔东南州黎平县腊洞村的歌师吴文彩,人称“疯颠戏祖”。提起这“疯颠戏祖”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人物图册页     
正纵21厘米横32.5厘米纸本设色共12页,分别绘骑驴出行、牧牛及渔、樵、耕、读。写人物运笔简练、形象生动,画动物动感强,逼真。每页均有落款,分别是“后五泉山人晓舟”、“晓舟戏墨”等,钤朱文“小舟之印”。  相似文献   

16.
彩塑神品     
《文物世界》1999,(3):42-43
地处晋中盆地的双林寺.是世界化遗产平遥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物保护单位。全寺由10座殿堂组成,布局紧凑。寺内现存的2000余尊彩塑,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雕塑技法高超。从各种各样的佛教人物到地位低微的供养人像都十分完备。大数米,小的只有几十厘米。根据身份的不同,在性格刻划,外型设计等方面的塑造手法各不相同,人物个性鲜明,艺术感染力极强。这里的菩萨.外形优美,内心世界也刻划得慈悲善良;武士形象生动、逼真,动作刚劲有力,正统而又开放,肃穆却不森严;而罗汉像,更使人有呼之欲出的印象,真有如“观其形如闻其声”“听其声如领其神”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1922年夏秋之交的一天下午。哈尔滨新舞台戏院的台上.京剧名演员赵松樵主演的《路遥知马力》就要演完,下面即将演出的是河北梆子《蝴蝶杯》。按班规,主演这出戏的名角小元元红此时该到后台候场了,可是负责催场的“坐中”(相当于现在剧团里的剧务)没有看见他。有人说,他刚才已经化好妆,在这儿来着。这会儿被人叫到后院化妆室里说事儿去了。  相似文献   

18.
著名语文教育家何永康教授说:“高考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应该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个萤火虫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太阳”、“月亮”、“星星”、“萤火虫”是什么?实质上,就是“亮点”。因为在高考中,受到时间、环境、心理因素等限制,一篇文章要做到让阅卷老师非常满意,无可挑剔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天才才能做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我们的文章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里为之一动,这也许就能让我们的作文与众不同、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境内的傩戏,均由各地掌坛师一代代承袭,表演基本上属于传统方式。主要特点是戏剧人物面具化(一些傩坛小戏的人物脸谱化),语言地方化,表演动作生活化,戏剧内容世俗化。从整体上看,傩戏还未形成严格的行当。一些地区如黄平一带的摊班,由于受川戏、阳戏、花灯戏的影响,演员在念、唱、做、打方面又向戏曲方面靠拢,已有初步的行当概念。和要求。表演在生活化的基础上,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虚拟动作如上马、下马、开门、关门、撞钟、扫地、喂鸡等等。在生、旦行当的划分及表演要求上已有初步的行当要求。黄平摊坛师已将滩戏人物按生…  相似文献   

20.
1957年,我们剧团决定去南京、上海等地巡回演出.我带什么戏呢?除了《宇宙锋》、《柜中缘》这些已经较成熟的剧目外,还有什么新戏呢?有人劝我与其匆匆忙忙赶排新戏,不如加工提高老戏,既讨好又省力.我没有接受这善意的劝告,却执意要排一出新戏.我想,对老戏的加工提高随时随地都要进行,而只有不断排演新戏,才能展开新的思维和想象,创造新的形象,出现新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