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博文 《神州》2011,(4):58-59
随着中国电视业的迅速发展,电视谈话类节目将会有着更大的舞台。在谈话节目中,作为一名主持人,在嘉宾的牵引和推荐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节目的收视率和品牌塑造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嘉宾的选择方面也是谈话节日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系统的分析了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嘉宾的类型,以及应该如何的做出选择,现将简要的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鹏召 《丝绸之路》2010,(20):36-37
谈话类节目侧重于主持人与嘉宾或观众的互动交流。主持人只有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才能更好地和嘉宾、受众交流,其节目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基于笔者主持节目的实践探索,阐述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具有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3.
陈姝睿 《神州》2012,(32):194-195
一、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主持人采访的特点 人们常说,采访就是战斗,其实采访又何尝不是一门艺术呢?同样是采访,广播电视的传播手段有别于报刊传媒,电视访谈类节目的表现形式又有别于电视新闻采访,所以由于传播媒介、表现形式的不同,必然会产生差异。中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特点又不同于其他节目形式的采访。  相似文献   

4.
王朝阳 《神州》2013,(26):203-204
伴随《壹周立波秀》《郭得秀》等国内无脚本脱口秀节目的日益增多,探讨如何策划发展这一谈话类节目形式成为必要。本文将以策划的角度,从选题、主持人、节目流程、节目包装策划等方面对2012年十一期间央视财经频道播放的《小崔说立波秀》展开论述。,以期从这样一档创新形式的脱口秀节目中获得启示,对我国谈话类节目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侯韬 《神州》2012,(18):45-46
如今,相亲类节目活跃于电视荧屏,节目收视率居高不下,成为备受观众关注的电视节目之一。面对高收视率和强社会影响力,媒体更应该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电视相亲类节目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该类电视节目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提出其社会贲任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赵婷 《丝绸之路》2015,(2):52-55
2013年中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基于悬念和相关这两个特点,受众对于法制类节目的喜爱节节攀升。本文以创办14年长盛不衰的新闻节目《今日说法》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法制新闻类节目《普法栏目剧》为例,分析当前中国法制新闻类电视节目的模式创新。可以说,《普法栏目剧》这一类法制新闻类节目的故事化、悬念化叙述手法更加符合受众喜好。  相似文献   

7.
刘慧敏 《神州》2013,(5):240-240
电视时政新闻是电视新闻节目报道的核心的内容,同时也是当前主流媒体发展理念的体现形式。在民生新闻不断涌现的今天,电视时政新闻类节目要想获得受众和关注,必须走民生化道路。但这并非让电视时政新闻节目专门报道民生方面的内容。而是要求其从理念、语态以及思路等方面,积极探索民生化创作之路。本文将对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创作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反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相似文献   

9.
<正>多元化的电视节目满足了各层次观众的需求,但掩盖不了当今中国电视普遍存在的理性缺失的现象。尤其是娱乐类节目,盲目追风仿效,缺乏原创,同质化现象非常突出。很多节目仅仅为了满足观众低层次的需求,却将电视的文化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遮蔽  相似文献   

10.
陈中颖 《神州》2014,(9):234-234
<正>引子:随手打开电视,几乎每个频道都有一档养生健康类节目,尤其在晚间时段,养生类节目鳞次栉比,铺天盖地。垄断了整个傍晚档黄金时段,几乎可以与《新闻联播》可“媲美”了。但是从一个观众的角度来看待这钟现象的话,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鱼龙混杂,混淆视听”。一档优秀的健康节目,到底应该具备哪些标准,在如此众多的健康养生类节目的现状下,必将迎来一场“大浪淘沙”的洗礼。最终是什么决定一档节目的存亡?健康节目的未来到  相似文献   

11.
电视旅游节目近年来成为在内容上改变比较大的节目类型之一,本文正是从旅游类节目的突破入手,分析它在选题和类型、内容和创新上的变化,最终得出旅游节目除了节目固有的娱乐功能外,还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提供许多服务。  相似文献   

12.
现在的电视荧屏上,不单单是电视剧、文艺晚会等娱乐、教育类节目的片尾会出现"策划"二字,在新闻性栏目及大型专题新闻报道节目中也有这一职能分工.那么,新闻节目策划究竟是什么?该如何界定它的含义?又该如何把握策划的时机和环节呢?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娟 《环球人物》2020,(9):96-99
曹可凡曾两次采访张国荣,都是在1993年。第一次是在夏天,电影《霸王别姬》得了戛纳金棕榈奖,到上海光明电影院首映。当时,曹可凡刚开始做谈话类节目《名家专列》,得知要采访张国荣,有些紧张。好在张国荣颇放松,一上来就坦承“我很自恋”,两人很快热络起来。“我几乎是由着性子问他。”  相似文献   

14.
王晓斌  张欣一  郑珣 《神州》2020,(1):268-268
对于真相的探究是人类心理学上带有共性的一种追溯行为。电视栏目《大揭秘》在主流媒体平台上,用客观真实权威的事实,为广大观众揭开一个又一个事实真相。节目扫描整个历史切面上能够引起电视观众兴趣的事件点或者特殊人物,用电视手段,采用“剥笋式”推进叙述,构建了一个时间、事件、人物和真相相互交织的观众探寻平台。从节目的制作来看,无论策划、选题还是录制、包装,充分考虑了电视媒体的特殊性,发挥优势,有了值得借鉴和研究的经验。本文着重从《大揭秘》节目的电视化呈现进行探讨,从环节设置、资料运用、语态选取等多方面对栏目进行梳理,进而为此类节目的理论发展增添实践总结。  相似文献   

15.
《湖南文史》2013,(12):49-49
华盛顿消息:美国新闻署署长默罗四日在一次电视谈话中说,苏联从六月十九日起,已经停止对美国官方电台“美国之音”的干扰。  相似文献   

16.
胡游元 《神州》2013,(18):227-227
在现今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电视专题类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现今的电视专题片不再是一尘不变的形式而是广泛收取,集广播电视各种手法、技法之大成。是当今荧屏电视节目中的主要节目形态之一。纵观当今的电视专题片我们可以看到电视专题片中的音乐音响所带来的艺术影响力的比重越来越大。就电视专题类节目的音乐制作方式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演播室录制,另一种是外采或内外景结合制作,后期编配音乐完成的节目。本文在分析20世纪和21世纪的电视专题片时,分别以《难圆绿色梦》、《实话实说》以及《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对两个世纪的电视专题片里的音乐音响中的艺术表现力进行探讨和研究,期望能为今后的研究尽一丝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7.
长者黎澍     
李小丁 《炎黄春秋》2011,(12):81-83
一整整五十年过去,我依然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黎澍,是1961年7月,时值中共建党四十周年,《红旗谱》作为献礼电影在电视里播映。恰巧黎澍家里,有一台当时很少见的电视,于是那天父亲带我到他家后,他们在书房谈话,我和他的孩子们在另一个房间看这部电影。谈话结束,他们也到这个房间来看,当演到春兰穿上一件胸前绣着"革命"二字的大襟袄时,所有的人都忍不住哄堂大笑。黎澍伯伯的笑声格外爽朗,我看到他的目光里,带着些许讥讽。我家和黎澍一家的交情,比半个世纪更久长。黎澍夫人徐滨伯母和母亲于川是中学同学,  相似文献   

18.
肖智铭 《神州》2020,(1):27-27
当下,在电视节目内容严监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进入大众视野,成为行业制作的标杆。本文通过研究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以求探索文化类节目如何“去粗取精”,以更加优质的内容和精良的制作,吸引更多的观众。  相似文献   

19.
高志宏 《沧桑》2013,(3):211-213
传播是评书艺术的重要运动方式和存在方式,没有传播,评书艺术的生命力会大大减弱。在媒介化社会中,评书艺术的传承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现代传媒为评书艺术的传承提供了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对评书艺术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本文以电视评书说案类节目为例,从表现形式、表现内容、表现思想、传播手段等方面阐述了评书艺术在现代传媒背景下的新发展,并指出评书艺术新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探求诸如评书之类的民间说唱艺术在当今传媒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笔者近日读到毛泽东1964年2月13日与中央其他领导人谈话的一则档案资料[1],这次谈话主要涉及的是教育问题,毛泽东谈话的部分内容以《关于教育革命的谈话》[2]为题在《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以下简称《文稿》)中发表。谈话的语言平实、生动,内容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包括学制改革,也包括学生减负,同时还关涉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