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轟轟烈烈的捻軍起义,虽普遍发生于安徽、河南、江苏、山东等省,但它的主要地区,却在安徽北部的毫县、蒙城、宿县、阜阳、太和、颍上、灵璧、怀远一带。现在的渦阳县,便是在捻軍起义后,滑政府为了加强它的統治,划出毫县、蒙城、宿县、阜阳四县的部份地区建置的(見本刊封二所附《渦县設县前四县边界图》)。現在的渦阳县城,便是出名的捻軍发源地——雉河集。捻軍盟主張乐行,是今渦阳县西北12里的張老家人(原屬毫县),許多捻軍領袖也那是皖北各县人。捻軍起义为什么以皖北一带为中心,要找出这中間的原因,我們就得考察一下当时的皖北情况。  相似文献   

2.
由安徽省灵璧县委党史研究室 (灵璧县地方志办公室 )创建的“灵璧史志”网近日已开通并试运行。灵璧史志网域名为“www lbsz net”。网站内容集资料性、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 ,共分 8个板块 :灵璧风貌 ,介绍灵璧基本概况 ;灵璧今日 ,介绍灵璧发展现状 ;四方乡人 ,介绍灵璧籍人在县境外艰苦创业的足迹及成就 ;灵璧史志 ,介绍灵璧党史、地方志工作 ;灵璧奇石、钟馗画 ,介绍灵璧石、钟馗画的产生、发展及网上采购 ;为您服务 ,全方位提供各类信息 ;音像资料 ,通过动态资料介绍灵璧古今 ;工作动态 ,介绍发生在灵璧的即时信息。整个网站主题鲜明 ,…  相似文献   

3.
正王在选,1922年出生于河南太康县,父亲是教书先生。中学毕业后,他于1939年2月参加了新四军,所在部队首长为彭雪枫,部队当时叫豫东抗日游击支队,即后来的新四军第四师的前身之一。抗战时期,王在选是宿东游击支队战士、连指导员。宿东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位于徐州、固镇之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紧靠津浦铁路沿线,是连接路东、路西的交通联络要道,它也被称为淮北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  相似文献   

4.
盂亦奇同志离我们而去已5年了,我们深切怀念他。2003年淮河大水,当时有友人背诵了孟亦奇诗作“涝沱恶雨应无虑,两路扬帆下釜塘”之旬,令我追忆起有关诗作的一段少为人知的历史。据《安徽日报》报道:2003年当淮河蚌埠闸流量达7450m^3/秒时,怀洪新河首次分洪,“分洪后造成固镇、五河境内浍河、  相似文献   

5.
秦末农民大起义2200周年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5月27日至30日在安徽省宿县举行。会议由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共宿县地委宣传部、宿县地区社联、宿县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河南、湖北、宁夏、四川、福建、浙江、安徽的有关专家、学者50余人参加会议。其中20人在大会上作专题发言。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大家各抒己见。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陈胜、吴广起义旧址——宿县大泽乡,宿县地区邮政局还专门举办了“陈胜、吴广起义2200周年邮票新闻发布会”。会议论文25篇。大体上可以分为为下几类:  相似文献   

6.
湮没的古镇     
时学爱 《江淮文史》2012,(1):115-117
“松峰入青州,三水绕山丘。朝晖夕照里,美景一镜收。”无名氏的一首古诗点出了青州古镇曾经的美妙意境。当地老人世代口口相传的青州古镇,地处原萧县、宿县、灵璧三县交界处,西北到徐州、西南到宿州、东南到灵城均约50公里。古镇靠山临水,西、北、东有贡山、张山、苑山可倚,南面是由环绕三山蜿蜒川行的拖尾河、柳须河和黄泥河三条小河汇流而成的湖泊,因镇而名青州湖,  相似文献   

7.
李强 《安徽史学》2016,(4):133-139
临淮关凭借传统交通与商业中心的地位,成为津浦铁路淮河大桥桥址的首选之地,但由于该处地势低洼,不易建桥,桥址最终选定在蚌埠。蚌埠得津浦铁路和淮河水运之利,迅速崛起,成为皖北地区新的交通与商业中心,而临淮关则渐趋衰落,最终成为淮河岸边一个普通小城镇。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桥址变更,引起交通区位优势的转换,蚌埠的交通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铁路与淮河水运在蚌埠的有机结合以及政治因素的助推。  相似文献   

8.
<正> 《元史·食货志二》云:铁在顺德等处者,延祐六年设置“顺德、广平、彰德等处提举司”掌之,“所隶之冶六:曰神德,曰左村,曰丰阳,曰临水,曰沙窝,曰固镇”。除广平路(约当今河北邯郸地区)地界的临水、固镇二冶已见诸《中国历史地图集》外,余皆未详处所。今试以点滴之得补考如下。  相似文献   

9.
淮北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曲折艰辛的道路,一九三八年底,中共山东分局派李浩然率干部到邳睢铜地区成立苏皖特委,又派杨纯等组织皖东北特委。八路军苏鲁豫支队派出主力胡炳云大队到灵璧、宿县、肖县、铜山边境活动。随后,鄂豫皖区党委派江上青、陈国栋、赵敏、宋季文等随同国民政府第六行署专员盛子瑾来皖东北工作。一九三九年七月,新四军游击支队和豫皖苏省委派张爱萍、刘玉柱赴皖东北开展与盛子瑾的统战工作,并在同八路军联系后建立了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接着,由金明、张爱萍、张彦、邵幼和等成立苏皖边区党委,统一领导皖东北,邳睢铜、苏北等地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经盛鸿 《铁军》2022,(8):18-21
<正>南京江北地区,指南京长江北岸的浦口、江浦、六合、盱眙、仪征、高邮、宝应等地,以及安徽的天长、滁县、来安、嘉山、定远、全椒、含山、和县、无为、巢县等地。此地区,南与南京城隔长江相望,东抵大运河,西达津浦铁路以西,北临淮河与洪泽湖,面积广大,多为平原与丘陵,物产丰饶,津浦铁路从此地区穿过,北达蚌埠、徐州、济南、天津,南接南京、芜湖、镇江、苏州、上海。1937年12月南京等苏南各城市与芜湖、扬州等地相继沦陷后,南京江北地区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新四军在此地区进行的艰苦抗战,对沦陷的南京城形成最直接、最迅速、最猛烈的冲击与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娟 《神州》2012,(21):207
灵璧是钟馗画乡,迄今千年历史。《灵璧县志》早有记载:"灵璧古城,画店林立,画家麇集,画商如云,车水马龙,年复如是。"国家文化部2003年予以已正式命名灵璧县为"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灵璧钟馗画起源与钟馗画乡形成灵璧第一幅钟馗画传说出自唐朝画圣吴道子手笔。民间是这样传说:钟馗字正南,灵璧终南山人,其体健聪颖,文章锦绣,大比之年赴京殿试,名中状元,因权势所嫉,方名落中山。愤怒之下,触阶而死。后托梦于唐明皇,梦觉,乃诏画工吴道  相似文献   

12.
赵焰 《江淮文史》2010,(5):158-166
<正>一赤日炎炎的盛夏去灵璧,是因为灵璧石太有魅力了。灵璧石的确很独特——一眼看过去,觉得这种石头很奇怪,它千姿百态,有的如山峦起伏,有的似珍禽异兽,有的像人形兀立,如果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的话,那么,这个说  相似文献   

13.
宿城即宿州,也称宿县,曾是中共宿县地委所在地。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蚌埠地委一分为二,淮河以南划归滁县地委,淮河以北划归宿县地委。我由原蚌埠地委办公室被分配到宿县地委办公室,继续担任抄抄写写的秘书性文字处理工作。虽然我不是什么重要头儿,也没有任何实权,工资待遇更是菲薄得可怜,但领导还算信任我,我的那份差事曾为许多人所倾慕。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着。史无前例的“文革”来了,我那紧张有序而又平静的生活也一下全打乱了。“文革”中,宿县地委机关大批老干部遭到残酷迫害。原地委副书记郭永锡,因不堪屈辱,跳楼自杀;原副专员…  相似文献   

14.
灵璧石为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硬度在4至7之间。灵璧石矿床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晚期,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地理变化过程,距今已经有九亿年的历史。灵璧石在我国历史上开发利用的时间比较早,据今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与太湖石、英石、昆石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  相似文献   

15.
1988年4月中旬,杨在葆同志来宿州,下榻宿县地区烟草宾馆,听到消息,我立即赶去看望。  相似文献   

16.
灵璧石的开采和使用灵壁石为中厚层状灰岩,黑色泥晶结构,主要成分为方解石、白云石,硬度在4至7之间。灵璧石矿床形成于震旦纪四顶山晚期,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地理变化过程,距今已经有九亿年的历史。灵璧石在我国历史上开发利用的时间比较早,据今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了,与太湖石、英石、昆石一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石,并位  相似文献   

17.
朱海 《江淮文史》2021,(6):112-119
1983至1987年任原宿县行署专员的唐震同志,于2021年7月29日在安徽省立医院逝世,享年95岁.唐震同志是江苏盐城人,1945年在家乡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其一生绝大部分时间在安徽工作生活,尤其对宿州市(原宿县地区)充满感情.1985年,我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即得以结识唐震同志,得其诸多言传身教,至今想来,...  相似文献   

18.
河北武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历史上冶铁业发达。本文概述了建国以来武安固镇汉代冶铁遗址、矿山村炼铁炉的发掘、发现及午汲古城铁器的出土情况,介绍了近五年来武安牛头、固镇两处炼铁炉的发掘及固镇古城、固镇棋盘地古墓葬出土铁器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对武安古代冶铁业得出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四年六月、七月间,我省宿县地区及濉溪、宿县、灵壁、泗县文物水利等部门的部分同志,为了向八月中旬即将进入我省考察的中国唐宋运河考察队提供工作上的方便,他们冒着盛夏的酷热,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分别对本地段内的古运河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并将考察结果整理成文字材料,印发给考察队的每一位同志.这些从古文献中查找不到的,通  相似文献   

20.
我和李志坚在一起工作将近30年,对他的德才、为人处事比较了解。李志坚先后跟随蚌埠地委、宿县地委主要领导同志工作,他的德才深受赏识。1966年他被派任宿县县委第一副书记,可他还没来得及赴任,“文革”爆发了,宿县地委主要领导被批为“走资派”,他也没能幸免,被扫地出门,准备下放农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