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及地域文化命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昭庆 《攀登》2006,25(5):53-57
目前学术界就青海地域文化的命名共提出“江河源文化”、“青藏文化”等9种文化命名,本文认为青海地域文化命名多样化产生原因首先是由青海历史文化的多元性造成的,而政区和文化区范围界定的不匹配、青海所处特殊地理环境和地理位置以及历史时期移民活动则是注定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借鉴其他省份地域文化命名的规律的基础上,建议把青海地域文化命名为“青海文化”,因为“青海”既是历史地名,又是自然实体名,符合已有地域文化命名的规律。文章最后特别指出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命名和历史文化定位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地域文化名称如人的姓名,只是一种识别符号,所以不可能也没必要全面反映一个地区的文化特点,后者是历史文化定位的内容。针对青海历史文化多元性,建议以分层的方式来解决青海历史文化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彦 《民俗研究》2002,(2):100-108
作为特殊词汇的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地貌、行政区域或居民点所起的特有名称。地名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内涵,它们往往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显示出相当的地域特征,这种地域特征有时跟方言分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新华 《攀登》2008,27(1):138-139
青海幅员辽阔,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在漫长的岁月中,各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共同构筑起青海多民族文化包容共进的辉煌历史,凸现多元文化地域特色的人文内涵和精神魅力。对这些民间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充分的发掘,对促进青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韩强 《岭南文史》2012,(3):8-11
地域文化主概念的形成有一个长期的历史积淀过程,其基本线索是:地域名称——地域文化概念——地域文化主概念。本地域名称包括三类:自然-人文名称、种族性名称、政制区划名称。自然-人文名称是以自然空间为表征,人文为内涵的命名,是生态系统与地域内人们的历史实践及其人文成果相结合的名称。其中能最终发展为地域文化主概念的名称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来自其长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浏览集成不同版本的《山海经》,爱不释手,徜徉书中,觉得如同享受一道奇丽诡异、博物达观的精神大餐。尤其反复阅读了王红旗所著的《山海经·十日谈》,发现了《山海经》与青海地域文化光灿炫目新信息,试图探讨《山海经》与青海地域文化学术价值和历史影响并寻找古文明所遗留下的文化轨迹。  相似文献   

6.
青海文明,源源流长。黄河长江源头哺育了代代青海各族儿女;岩岩昆仑山,青藏高原铸就了青海民族文化精神。青海高原,多民族聚居。在青海这样一个特殊、复杂、严酷的自然环境和多民族聚居的人文环境中生活、工作,了解青海地域性文化总体特征,了解各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了解其横贯于各种历史文化传统中的基本精神、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社会文化心理,了解其历臾沿革与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会孕育与之相适应的一种新的富有时代性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必然会遇到…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位于中国西部腹地,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江河源”之称,是我国古文化、古文明的发祥地之。青海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地域文化和奇特的自然风貌,成为中国西部旅游胜地,其旅游业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成为青海一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青海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青海旅游资源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丰富奇特的自然资源;二是浓厚博大的独特人文资源。 丰富奇特的自然资源。青海高原作  相似文献   

8.
"花儿"广泛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及新疆一带,其流行地域之广、曲调之丰富、文化蕴涵之深,在中外民歌中极为罕见.尤其是青海"花儿"不但形成独特的表现形式,还形成独具特色的音乐现象.只有把"花儿"与时代发展结合起来、与旅游景区结合起来,为旅游胜地赋予艺术色彩和文化品质,才能深挖"花儿"丰富内涵,体现时代气息和整合作用.才能...  相似文献   

9.
马清华 《攀登》2011,30(5):98-10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出包括地域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是新时期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河湟文化作为青海东部黄河河谷地区和湟水流域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域文化,在青海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中非常重要。研究河湟文化资源及其特点,做好河湟文化传承弘扬创新工作,是发展具有青海地域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王岗 《北京文史》2009,(1):14-18
北京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影响极其广泛,在中国地域文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元代以来,北京成为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以后,这里的地域文化更是有了极大的发展。因此,对北京地域文化的研究就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丁柏峰 《攀登》2011,30(6):66-70
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起来的青海地方文化,凝聚着高原各族人民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对于推动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探寻青海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对青海区域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明确解决其正式冠名问题,已经成为青海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崔永红 《攀登》2006,25(5):50-52
准确的文化定位,对于一个地区文化历史渊源的追溯、文化内涵的发掘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通过对西羌文化在青海大地上的发展历程的论述,认为西羌文化更能反映青海文化的产生以及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发展演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谢热 《攀登》2010,29(4):90-94
“平安寺院”建设作为构建和谐青海、“平安青海”的一项重要工作,领导重视、宗教界积极响应,成效十分显著。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在对青海省开展这一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功经验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青海省开展建设“平安寺院”活动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皓然 《攀登》2009,28(1):85-87
中共青海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品牌兴省、品牌强省”战略,将青海省自主品牌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青海省品牌发展阶段、品牌管理的相关主体、品牌动态管理模型设置和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对青海省“品牌战略”的贯彻和落实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5.
梁玉金 《攀登》2009,28(6):119-122
戏剧自元代以来,三起三落,每一次衰落的主要原因都是它从“俗”走向“雅”的过程中形成的“贵族”气息,致使戏剧脱离了趣味凡俗的大众。但在牡丹凋谢的时候,民间的苔花却在遍地开放。在青海民间,“此花落彼花开”的艺术规律也非常明显,秦腔大戏在青海退潮之后,河湟曲艺欣欣向荣。  相似文献   

16.
李葶 《攀登》2008,27(6):81-84
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是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将其视为“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及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从青海实际情况来看,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与产成品销售“两头在外”,应更加注重现代物流业发展。本文针对青海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向明 《攀登》2011,30(5):18-25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证。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建设的目标,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全体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丁悦 《攀登》2008,27(5):89-91
“青海现象”特指青海省近些年通过举办中国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和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三大国际体育赛事,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象。“青海现象”特征鲜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青海高原山脉地理格局与地域文化的空间分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期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作用是发生在相对隔离的种群与自然环境之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主要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由于交通、经济、科技等的高速发展,文化的交融和渗透十分普遍。青藏高原相对独立、封闭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青海高原内部由于高大山脉的阻隔和屏障作用,文化的空间分异相对清晰,文化的交融和渗透还不十分广泛,在现代文化中保留有早期文化的特质。青海高原山脉分布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不同的山地文化,在祁连山与昆仑山之间的湖盆地区产生了昆仑山文化,两山交汇处为昆仑文化的核心区;祁连山西北段为多民族融和的山地文化区,东南段的河湟谷地,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文化,将其命名为唐古拉山文化,其内部以巴颜喀拉山为界分为康巴文化和安多文化两个副区。本文通过对青海山脉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文化的空间分异作初步探讨,旨在揭示青海多民族环境中形成的文化体系,为青海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相似文献   

20.
青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伦顺成 《攀登》2011,30(5):105-109
青海民营企业的发展在青海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在不断提升,其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成为促进青海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青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为青海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