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八月、石柳邓、石三保等人领导的乾嘉苗民起义,开始于乾隆六十年(1795)正月,失败于嘉庆元年(1797)十二月,前后达两年之久。起义以贵州松桃、湘西的花桓、凤凰、吉首为中心,涉及范围包括湘西以及黔东北和川东南的苗区。这是苗族历史上一次大规模起义。本文准备探讨起义前后湘西一带苗区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分析这次起义在苗族厉史上的重要意义。清初的“改土归流”,对于苗区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政府以礼部侍郎席尔达和湖南巡抚赵申乔、提督俞益漠等统大军进攻湘镇筸地区苗族,  相似文献   

2.
一、为什么苗民起义? 太平天国时代貴州苗民起义,是当时各族人民起义的一部分。本来貴州各族人民起义軍中任何一支都有苗民参加;特称为苗民起义,因为在这支軍队中,基本以苗族人民为骨干。乾隆元年以后侵夺苗民土地的三种方式苗族自乾隆元年(1736)被清朝统治者征服之后,苗族土地被滿汉地主猛烈的兼并。兼并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屯田,用政权力量强占。清政府設置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民族政策,有清一代,无疑是比较成功的。西和蒙藏,南抚群族,完成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使命。然而,从雍正开始,南方的苗族却“三十年一小反,六十年一大反”,从某种意义上说,清代中后期的衰落与苗民起义亦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对清代苗民起义的原因及苗族社会变迁问题的探索,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轰轰烈烈的「咸同十八年反正」「咸同十八年反正」——贵州苗族人民这样称呼自己这一次历时十八年之久、持续了咸丰、同治两代王朝的革命。由于这一次苗民大起义规模巨大、内容丰富,并且和汉族人民的白莲教大起义有着极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连系,所以我们尽可以用「咸同十八年反正」来概括这一次整个苗、教大起义的内容。起义爆发后,立刻得到苗民普遍的向应,所有的青壮年苗民都投入了残酷的战斗——为了土地,为了生存!在青壮年苗民当中,渐渐流传开来一首悲壮的歌曲,歌唱着青年男子向自己的爱人告别:  相似文献   

5.
清初,清一王朝为厂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在西南地区推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结束了少数民族地区土司上目的大封建领主割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清廷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统治,仍保留了大批士官及其顿地。采取“废土司,存上目”,达到“以仲制件”的目的,1797年贵州西南地区的“南笼起义”,敲响了少数民族地区封建领主制及其经济基础彻底崩溃的丧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正月初五,贵州西南地区布依族人民在王囊仙、韦朝元的领导下,爆发了‘南笼起义”。义军火攻普坪,围攻坝弄…  相似文献   

6.
“边墙”是明清两代对长城的普遍称谓.明代修筑南长城的背景,是在“动分彼此”的情况下,为了消极地对付湘黔川三省边境苗族人民的起义斗争,封固疆围,更有效地做到“来则致截,去则不追”.清代南长城的修复最先由铜仁的松桃开始.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在湘黔边境大修边墙、广设碉卡,企图“遏苗之来,截苗之归”.南长城虽然是封建统治者隔绝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联系的一个硬件设施,同时也是汉族人民和苗族人民源远流长的民族融洽史的一个历史铁证.  相似文献   

7.
杨芳,字诚村,贵州松桃人,生于一七七0年(乾隆三十五年),卒于一八四六年(道光二十六年)。他曾应童生试未被录取,都司孙清元见他精明可用,收为书办,因他能与苗族通话,饬其侦查苗情。杨芳在清军中,经历50年南征北战,官至一等果勇侯。一八四三年(道光二十三年)告老还乡。越三年病逝,终年七十六岁。兹对其生平事迹试作评述。一、镇压各族人民起义,维护封建统治一七九五年(乾隆六十年)春,贵州松桃及湖南乾州(今吉首)、永绥(今花垣)、凤凰四厅苗族人民,在石柳邓、吴八月、石三保、吴半生等人领导下,爆发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起义斗争。杨芳于苗民起义前夕,潜入石柳邓寨中侦察情况,被揪驱  相似文献   

8.
1851年(清咸丰元年)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农民大起义,短短数年间起义烈火燃遍大江南北。贵州以张秀眉为首的苗族人民也于1855年揭竿而起,与其他各族人民一起向没落的清王朝开展了长达十八年的英勇斗争。起义军攻城夺池,几乎占领了半个贵州,影响遍及湘、桂、川、滇,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在中国近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清初,贵州在疆域和经济上曾发生较大变化:其一,雍正五年,清廷决定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府及其所辖的遵义、正安、绥阳、桐样、仁怀划归贵州,将原属贵州的永宁县隶属四川,贵州增加了一大片较富庶的地区;其二,雍正、乾隆年间,清廷在贵州进行改土归流,并发动开辟苗疆的战争。战后,在苗疆大兴屯田,参与屯田的军士有许多是外省人,又吸收邻省的部分汉民耕种苗民“绝产”,他们把外省较先进的农耕技术带进贵州,贵州粮食产量曾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三,乾隆初年.贵州布政使陈德荣倡导兴修水利、垦荒造林和养蚕造丝,并举荐陈玉蟹为遵义知…  相似文献   

10.
陈峥 《广西文史》2008,(2):26-29
苏元春(1844—1908),字子熙,广西永安州(今蒙山县)人,是清末广西重要历史人物之一。同治二年(1863),投湘军席宝田部,走上军旅生涯。同治六年(1867),随席宝田赴黔东“剿苗”,因镇压苗民起义有功,被授予广西提督,领头品顶戴。光绪十年(1884),中法战争爆发,苏元春作战勇猛,战功赫赫,被清廷任命为广西关外军事帮办,时年40岁。  相似文献   

11.
明代,贵州民族教育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下,极为重视土司子弟教育,使之成为“安边”的重要举措。由官府在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创办若干“司学”。清代则用“义学”实施民族教育。其对象由土司子弟扩展到一般“苗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养”教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义学在民族杂居区推广的成效较大,而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新辟苗疆”的措施不力。  相似文献   

12.
寻访南长城     
笔者从湖南一家杂志上看到湖南史学者贾昶先生以《苗乡古长城》为题发表文章,说“塞外的万里长城早已是名震中外了,然而湘西还有一座叫‘边墙’的内地长城,知者不多。它就是明万历年间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封锁苗区而修筑的,西起湘西凤凰县与贵州铜仁交界的亭子关,东南达乾城(今吉首市)喜雀营,绵亘360余里。风风雨雨几百年,今只在凤凰县的黄丝桥还残存着一座古老的城堡……”。  相似文献   

13.
吴忠才同志在《百色起义的特点和意义》一文中写道:百色起义发生在“地处边陲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广西左右江地区”,龙州起义是“百色起义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龙州起义所处的地理位置(左江地区)及其特点和意义均附从于百色起义。这是  相似文献   

14.
范文瀾著中國近代史上册第九版(最近版)100頁有这么一段記載: “1854年(鹹豐四年)苗民受太平軍的影响,推張秀眉为首领,起义反抗清朝,攻取城池。1855年,出境攻湖南边境。1856年,官吏派兵屠殺無辜,起义軍势力更甚。清朝調湘軍、川軍、桂軍以助贵州,苗民也联合漢民协力抵抗。漢民有贵州廣  相似文献   

15.
最近,笔者在毕节市青场镇群众的帮助和指引下,对猪拱箐苗族起义遗址进行为期五天的实地考察。早在20世纪50年代,贵州省相关部门曾经确定两个苗民起义重点研究项目:一是黔东南张秀眉,一是黔西北陶新春。黔东南起步较早,省地县三家十分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2001年农历3月15日,  相似文献   

16.
一、名称的由来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与华夏族有着共同的起源。燕宝所著《苗族族源探》认为.操川黔滇方言的苗族,是量尤的摘系。贵州丹寨的西部地区.自古被苗民称之为“尤人居住之地”〕。他们以农历十一月第一个牛日为岁首.称之为“吃尤”或过太年。传说.尤这个人是苗族的祖先.苗年十日祭祖就是祭尤。民族史家亦认为被苗族代代祭记的这个苗族先民尤,就是传说远古时与黄帝逐鹿中原的、长着两p牛角的量尤。在苗族古歌、神话和传说中.尤其是苗语称为“贾”的苗族文化史诗《道理书》中.多载有为生存需要而由苗族先民嘎里、嘎对等人…  相似文献   

17.
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由林清、李文成、冯克善领导的反清起义,规模虽然不大(只在直、鲁、豫三省交界的几个地区)、坚持的时间也很短(仅三个多月),但是,它却给清政府造成极大的震惊。清仁宗为此下了“罪己诏”,惊呼这次起义“釀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思及此,实不忍再言矣!”他还深为痛惜地说:“我大清以前何等强盛,今乃致有此事!”可见这次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正如有人所说:“自是之后,清廷纲纪之弛废,臣僚之冗劣,人心之不附,兵力之已衰,悉暴无遗……故是  相似文献   

18.
《广西地方志》2002,(5):77-79,62
嘉庆二年 (1797年 )六月 两广总督吉庆与广西提督彭承尧兵分两路 ,镇压西隆苗寨起义。闰六月十九日 清廷缓征承办兵差的苍梧、藤县、桂平等 1 4个州县及果化等 4土州、白山等 4土司本年额赋。十一月十六日 清廷准许增设西隆州学苗民学领 2名。随后又设龙胜厅、罗城县学、怀远县学苗民学额各 2名。嘉庆三年 (1798年 )六月初一日 广西省仓谷亏缺 ,两广总督吉庆、广西巡抚台布及以下各府州县官员数十人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 (1799年 )是年 设于桂林的秀峰书院获嘉庆帝赐书千卷。△ 桂林南乡清真寺建成。是为广西建筑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嘉…  相似文献   

19.
为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贵州申报小组的一员,我兴冲冲走进了开阳县马头寨。开阳有四个“马头寨”,这与历史上用“马头”作行政单位统治“仲苗”有关。何谓“仲苗”?有人认为,“仲苗”是苗族的一个分支。其实不对。“仲苗”古代又称“仲家”,是对今布依族先民的称呼。为什么要将布依称之为“仲苗”?原因出在古人将居住在今贵州境内的所有少数民族统统称为“苗”。为便于区分,复将其分为“仲苗”、“洞苗”、“水家苗”、“仡佬苗”等等。对于真正的苗族,又分别按其住地或服饰分为“水边苗”,“高坡苗”,“鸦雀苗”、“大花苗”、“小花苗”等等。这都是他称,苗族多不爱听。解放后,进行民族识别,给少数民族正名,将不属于苗族的侗族、水族、仡佬族、布依族等从“苗”中分出来,将“苗”单独作为苗族的专称。而对苗族内部的不同支系,或者用住地加以区别,或者用方言加以区分,不再沿用不受苗族同胞喜欢的称谓了。若将历史再往上推,居住在今贵州甚至整个中国南方的各族人民,笼笼统统地被称为“蛮”。不过,“蛮”与“苗”倒是有点音近,故苗族又被统称为“苗蛮”。由于苗族支系太多,古人在给苗族作画时,取名《百苗图》。“百苗”当中的“仲苗”及“仲家”,就是今天的布依...  相似文献   

20.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鸦片输入更加严重,加上巨额的战争赔款,以及大量外国工业品的倾销,使得中国封建社会固有的主要矛盾——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了。在此基础上相继爆发的广东凌十八起义、广西金田起义绝不是偶然的。 1.两广地区是鸦片战争后受害最深的地区 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首当其冲,成为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