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拉法格曾经有过专文,论述了民歌中所反映的各种婚俗制度。按照摩尔根的分类,由于家族与婚姻形态紧密相连,故其分为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父权制家族、专偶制家族。这五种婚姻是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产物,基本符合人类婚姻史的实际状况。在人类刚刚脱离动物界而成为直立行走的人时,还在许多方面依然保持动物的习性,例如婚姻史上的乱伦关系,即是其中之一。所谓乱伦,即不分老幼、同宗等因素进行群体之间的性交行动。这在人类的早年十  相似文献   

2.
<正>古籍中有关"婚姻"的词义学解释,大约有三:一是指夫妻的称谓,《礼记·经解》郑玄注:"婿曰婚,妻曰姻。"二是指嫁娶的仪式,《诗经·郑风》孔颖达疏:"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好合之际谓之婚姻。嫁娶婚姻,其事是一。故云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也。"三是指亲家关系,《说文解字》释"婚"和"姻"说到:"婚,妇家也";"姻,婿家也"。《艺文  相似文献   

3.
15世纪英国帕斯顿等三大乡绅家族的书信,是研究经济社会史的重要史料。以1469年玛杰里·帕斯顿的婚姻个案为切入点,并以中世纪基督教的婚姻同意原则为大背景,对15世纪英国乡绅的婚姻观念与实践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关于同意原则对于基督大众的规训和支配作用,不宜作过度解读;同样,对于同意原则下婚姻所突显的自主、自由和爱情等现代性特征,不宜过分强调。乡绅书信为我们描绘出充满画面感的日常婚姻,其中偶有如玛杰里"爱情和自主"婚姻的另类点缀,但就乡绅的日常婚姻而言,仍然是土地财产和身份地位等传统要素在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婚姻是人类繁衍自己后代的明形式,是构成家庭、产生宗族的基础。早期满族的婚姻形态处处渗透了宗法的色彩和内容,以宗族家族利益为目的,财产作为婚嫁中介,严门第等原则成为制约满族婚姻缔结的宗法性因素;包办婚、收继婚、早婚、一夫多妻等婚姻习俗.反映了宗法的族权、父权、夫权在满族家庭婚姻生活中起着决定作用,体现了浓厚的宗法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自进入封建社会特别是唐朝以来,男女婚姻,“俨同贸易”,并有卖婚、换婚等婚姻形式的出现。由于潮汕特殊的地理环境,其婚姻之守旧,“则竟有甚焉,婚姻腐败,痼疾莫疗。”“父母主婚,媒妁之言”盛行。自由恋爱,被视为大逆不道。在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下,社会及家庭均是以男人为中心,女人处于从属地位。婚姻讲求门当户对,“门第奁聘之观念日炽”。  相似文献   

6.
戴雷 《神州》2012,(30):161+163-161,163
1994年2月1日《结婚登记管理条例》施行后,我国逐渐开始不再承认事实婚的效力,但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现实生活中男女双方未经结婚登记而同居的现象已比较普遍,这实质上也就是我国已不再承认的事实婚姻状态。同时,我国《刑法》有关于重婚罪的规定,但《刑法》规定的重婚情节只包括了两个婚姻都是法律婚和前婚是法律婚而后婚是事实婚的情形——尚需注意的是我国刑法依然采用事实婚的概念一显然没有包括的两个婚姻都是事实婚和前婚为事实婚而后婚为法律婚的情形,这样规定个人觉得将不利于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权益的维护。而我国目前的婚姻采取的是登记生效主义的立场,即只有经过了合法登记形成的婚姻关系才具有法律效力,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样的立场显然不会保护事实上形成的婚姻关系。本文中,作者试从借鉴物权法中登记的对抗要件主义理论的立场论述.适当的修正结婚登记的作用,赋予事实婚姻适当的法律拘束力。以期能更好的贯彻和实现婚姻法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原则和民法上意思自治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宋立永 《沧桑》2008,(1):8-9
赘婿,在传统社会一直处于被贱视的地位,人们万不得已是不会选择这种婚姻形式的。但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明清江南地区,赘婿婚却普遍流行,特别是一种称为"卷帐回门"式的赘婿婚在这一区域流行,具有特别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文即对其婚礼仪式、流行区域、社会经济原因进行较为细致的考辨,揭示传统婚姻多元化形态。  相似文献   

8.
<正>耿超博士《性别视角下的商周婚姻、家族与政治》一书,是在她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增补而成的专著。与以往研究商周婚姻、家族的著述相比,这是一部不同凡响的著作。该书所强调的"性别视角",所借鉴的"社会性别理论",是把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引入历史研究的学术创新。这是对历史的重新审视,它改变了以往习惯于以男性为社会活动中心来看问题的倾向。我们知道,无论以往的这种倾向是从社会阶层来看社会地位,还是以此解释社会现象,都忽视了两性关系在历史进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封建婚姻以“婚姻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为信念。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在欧风美雨影响下的戊戌变法首先对旧式婚姻进行批判,传播西方文化思潮,风气渐开,旧式婚姻向文明婚姻转变。继之而后的辛亥革命更加大张旗鼓地抨击封建婚姻。代之以自由、民主的新式文明婚姻。五四运动更是对旧礼教旧婚姻的当头棒喝,给予了婚姻文明化发展更大的空间。本文通过这一时期的婚姻制度、婚姻观念和婚礼婚仪等方面的变化反映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特殊的婚姻形式。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义利观念的根本转变,导致婚姻关系中的门第婚让位于财婚,婚姻论财成为一种颇具时代特征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促成遍及社会各个阶层的厚嫁风气,这不仅仅体现出宋代社会对女子的爱护,更为当时妇女在家庭以及社会上提供了一定的经济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1.
以歙县虹源王氏为中心看明清徽州宗族的婚姻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陈瑞 《安徽史学》2004,(6):68-76
明清徽州宗族婚姻圈有以下特征:第一,婚姻缔结以县境地域范围内特别是周边邻近宗族为主要对象;第二,徽州境外的婚姻缔结与徽商的迁徙和经营地域圈的扩大有关,长期经商外地甚或侨寓外地的徽州商人在商业经营或土著化进程中与当地人士结成婚姻;第三,徽州宗族的婚姻缔结以几个大的宗族为主要对象,相互之间结成世婚之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世婚制在徽州的盛行;第四,较多以业儒仕宦为背景的宗族相互结成婚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婚姻背后文化上门当户对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赘婚是传统的中国男权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婚配形式。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制中,婚姻发生的方式是男聘娶女,女人嫁去男人家与公婆叔伯姑一起生活;赘婚则相反,男人“嫁”去女人家生活。这种婚姻形式起源何时,至今无人考证。应该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就存在这种婚姻,西汉贾谊作文:“秦人家贫,子壮而出赘。”①战国时《孟子》载:“帝馆甥于贰室”②。都可以为证。  相似文献   

13.
赘婿婚是元代社会婚姻结构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原汉族传统的婚姻方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赘婿婚制的剖析,以揭示蒙古入主中原的近一个世纪社会婚姻制度的某些特点。一关于赘婿婚制的源流赘婿婚制是男子入妇家的一种婚姻形式,它和一般婚姻关系中男子娶妇入家的特点不同。妇入夫家称娶,男落妇家则称赘,这里显然反映了男子在婚姻关系中地位的降低。赘婿婚制尽管仍然是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结构,但由于男子出赘妇家,在男权中心的社会里这无疑象征着出赘男子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的低落。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作为新疆的主体民族,具着特色的婚姻习俗,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发生着变化。本文章主要讲解特克县婚姻习俗的基本情况及伊犁特克斯县地区在婚姻习俗上长期以来存在的"私奔婚"的改变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男女嫁娶,结为夫妇,称为婚姻"。《礼记》第四十四篇《昏义》对"昏礼"的意义作了经典性的论述: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近代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在《生育制度》中也指出:"人类生活的目的之一就是延续他们的种族,而人类的婚姻行为恰恰是种族延续的保障。"由此可见,婚姻不仅是关乎个人幸福的终身大事,在家族兴旺、社会延续上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婚姻如此重要,择偶更应谨慎。那么,从古至今,人们的择偶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相似文献   

16.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士族盛行门第婚,但在山东等士族门第婚盛行的唐代初期社会中却淡化了传统婚姻观念,走上务实进取的风格。这应该是在政坛上渐渐活跃的江南士族的适应性努力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杨沛沛 《沧桑》2012,(3):97-99
婚内协议,已经作为一种维护婚姻稳定,未雨绸缪地保障自身权利的工具日益为人们了解和采用。本文从"婚内协议"的性质、效力、存在条件以及立法缺失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将公平、自愿的契约精神融入婚姻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社会,影响文人的前途和命运的最大因素是仕宦与婚姻。魏晋以前,"婚姻重门第",世族和庶族之间极少通婚;自唐末五代以后,实行了科举取士制度,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婚姻重进士"的观念。金朝灭北宋后,亦实行科举制度,进士受到社会的普遍尊崇,在婚姻观念上,也延续了唐宋时期"婚姻重进士"的风习。进士与官宦联姻,会给男女双方都带来实际的利益。一方面,举子攀龙附凤,借助于权贵的力量,能在仕途上得到更好的发展。另一方面,官宦之家"榜下择婿",有利于巩固家族的利益。金代文人也有一些风流韵事,但为数较少,且受到时人的疵议,这与唐代文人对此类艳情故事津津乐道、大肆宣扬形成了明显的对照。可见,与唐代社会相比,金代的世俗风气已不那么开放和宽容了。  相似文献   

19.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在以家族为本位的中国,婚姻有着重要意义,围绕着婚姻也产生了一系列礼俗,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随着辛亥革命狂飙席卷全国,剪辫易服废缠足……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风俗的变革,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同样受到了冲击,新的婚姻价值观念和新式婚俗逐步流行起来,从而使辛亥革命后、民国初期的婚姻礼俗,呈现出"新旧对抗"的局...  相似文献   

20.
西周是华夏制度文明建设的滥觞时期,"周礼"被视为华夏制度文明之圭臬。"周礼"中的人伦原则和礼义制度、《周易》哲学信仰和价值系统彰显出当时婚姻伦理"同姓不婚、男尊女卑"的基本原则,同时也奠定了中国传统婚姻伦理产生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