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父亲不是总书记的日子1938年10月六届六中全会以后,父亲还是总书记,应当主持中央工作,但是他把精力已经转到宣传教育方面去了。为了不影响毛泽东的工作,父亲退得比较彻底。为了彻底让权,他提出来下乡搞中国农村  相似文献   

2.
魔法鹅卵石     
那年我16岁。一天,我告诉父亲自己不想上学了,问父亲能不能给我找一个工作?父亲问我为什么不想上学?“太累人了,整天学习,你看很多人都在外打工挣钱,谁还上学呀!”我满不在乎地说。于是,父亲没有说什么,就带着我到了一个职介中心。我填了一张履历表,交给了工作人员。这位工作人员看了看,告诉我和父亲回家等消息。可是一个月过去了,职介中心始终没有打电话来。怎么了?这个工作的要求不太高呀!难道履历表上没有联系电话吗?我多次问父亲。父亲看看备存的一份履历表,一句话也没有说。吃饭时,父亲问我还知道职介中心为什么不打电话来?我说:“不知…  相似文献   

3.
从小就爱问父亲,为什么我叫雅丹呢?父亲总是忙着自己的事,笑而不答。于是,只好去问妈妈,妈妈轻声说:"那是一些丘陵,是父亲工作过的地方。"长大了去翻父亲的书才知道:雅丹,位于罗布泊地区。1929年,我的父亲——年仅31岁的陈宗器,被派到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作为瑞典科学家霍涅尔的助手,从事经纬度测量与地形测定等工作,父亲正是从这里起步,后来成为中国地磁界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  相似文献   

4.
吴晗(字辰伯)是父亲在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昆明就认识的朋友。当时吴晗叔叔任教于西南联大的历史系,父亲则在云南大学任文史系主任,与吴晗是同行;抗日战争胜利前夕,父亲和吴晗又担任民盟云南省支部的领导工作,吴晗负责联系青年学生的工作,两人又成了同志,父亲称呼吴晗为“辰伯”,吴晗则称呼父亲为“图南”,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到新中国建国以后。  相似文献   

5.
林爽爽  刘畅 《环球人物》2013,(18):48-51
父亲1991年离开我们,转眼20多年过去了。6月20日是父亲的诞辰,在这一天缅怀父亲,心中更加崇敬。我退休前曾任昆明市的副市长,和平年代单纯做行政工作,与父亲在战争年代、经济建设年代所面对的艰辛和挑战简直没法比,因此,更加感到父亲那一代人精神的可贵。从爱国主义到信仰共产主义我的父亲程子华,1905年出生在山西运城解州县,这里是"武圣人"关羽的故乡。父亲本姓苏,由于他的姨妈没  相似文献   

6.
何嗣珈 《纵横》2010,(9):20-22
抗战前夕,时任私立北平中国大学代理校长的父亲何其巩曾应蒋介石之邀赴杭州会晤蒋介石。父亲谢绝了留在南京做官的邀请,决定留在北平继续办学。抗战爆发后,杨秀峰向父亲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建议中国大学在北平继续办下去,希望父亲留在沦陷区为人民做些工作。父亲临危受命,承担了坚持地下斗争的重担,并当即请杨秀峰向中共中央表示“义不容辞”。  相似文献   

7.
王琪 《文史博览》2009,(12):52-53
朝鲜战争爆发时,父亲还不到15岁,是个大男孩。两年后,在县里工作的大哥的支持下,父亲瞒着爷爷奶奶虚报了年龄,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列,来到了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朝鲜前线。  相似文献   

8.
大概是1969年夏天的一天上午,父亲程坦工作的单位介绍一名上访者到我家,要求父亲证明他于1935年加入共产党员的历史。来人50多岁,宽肩膀,鹰钩鼻,身高一米八以上,留着半尺多长的络腮胡子。他是甘肃省南部兴隆镇回民地区某基层单位的领导,“文革”中有人检举他是走资派、假党员、阶级异己分子。问明情况后,我请他进院与父亲见面。他与父亲一见面,犹豫片刻,两人的双手就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好长时间没有分开。来人激动地说:30多年啦,今天总算又见到你了。1935年七八月间,在甘南回民地区,我父亲担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秘书长并负责民运工作,发展了一…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故事     
丁耘 《贵阳文史》2009,(4):62-64
我的父亲丁益智是贵阳市的一名小学教师.祖上是江西人,他出生在贵阳四川巷。他的父亲是一位在江西会馆为贫困孩子们上课的“先生”。由于经济的原因父亲和他的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少之又少.所以当父亲有了自己的小家时他是非常珍惜的。他十分热爱教师的工作。工作起来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父亲宋云鹤出生在四川旺仓县山区的一个乡村。上世纪30年代初,中国红军第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红色政权——苏维埃政府。父亲的许多长辈在苏维埃政府里工作和任职。由于家庭的教育和影响,父亲在十一二岁时就组织起一群孩子成立儿童团,并担任儿童团长。父亲于1933年正式参加了红军,那时他年仅12岁。我问父亲为什么会参加红军,父亲说,当时有偶然和必然。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亲给予我们很多教诲,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忠诚”。父亲当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律师,但他却专门为一个法律事务所工作了很多年。大萧条时期,祖父被诊断患了癌症,父亲没有钱给他治疗。法律事务所的一位老同事知道父亲的困境后,给他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支付医疗费。父亲为了报恩,一直为那个人服务。直到老同事去世,父亲才离开,在华尔街创办了自己的专利和商标法律事务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纪念陈丕显叔叔的回忆文章,我愿意记述他和我父亲胡耀邦在儿童团、共青团、共产党内工作、生活的一些往事。一、初闻尊名1952年7月,我父亲从四川南充川北区党委调北京工作,一行四人,其中有秘书曹令中、警卫员蓝天禄和我。父亲上京时的兴致极高,意气昂扬,真有一股事事争上  相似文献   

13.
金仲华的编辑生涯□金立勤1957年任上海副市长时的金仲华1997年是商务印书馆的100周年纪念,我的父亲金仲华是在20年代末应聘进入商务印书馆的。这是父亲的第一个工作单位,从这里他跨入了社会的大门,开始接触编辑工作,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学者、编辑出版...  相似文献   

14.
何萍 《文史月刊》2007,(5):19-22
我父亲何开文,1935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到达陕北后,在中央局工作, 1942年至1945年在毛主席身边任随从参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3年,时间虽不长,但毛主席崇高的品质以及他为人民利益和革命胜利艰苦奋斗的精神,给了我父亲一生难忘的深刻教育。我把父亲生前多次讲过的事记下来,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5.
这里是按着时间顺序摘录的父亲的日记。父亲当时在东北长白县任县委宣传部长。参加了长白县的土改工作。  相似文献   

16.
夜,慢慢渗透天空。一声叹息缭绕大地。我们一家默默地坐着,萤光灯温柔地抚摸房间里的每一样东西。朦胧中,我看不清父亲的眼睛。父亲喜欢电脑,并对电脑技术造诣颇深,他工作的全部也是一台电脑。可是明天他就要调离这个心爱的岗位,这对他是个巨大打击。父亲突然站了起来,领着我和母亲来到家中的电脑桌旁,自我安慰似地喃喃道:“没关系,这几天还有一台。”我和母亲静静站着,看父亲启动了电脑。“主机运作”声似乎要穿透一切。他打开一个又一个程序,向我们演示工作时怎样操作电脑。那些各式各样的画面、表格依次跳出时,父亲总要很深情  相似文献   

17.
洞穴 1962年我生于拉萨。我父亲是汉族,十八军进藏时,他们是一边修路一边进来的。我父亲当时驻守拉萨,与我母亲认识了,她是藏族。六十年代父亲调到山南琼结县工作,母亲也从林周县调去。我的童年在琼结县度过。  相似文献   

18.
我在整理父亲生平材料时发现,最先揭露南京大屠杀的贝德士信函是经由我父亲传递给国民政府当局的。我的父亲黄溥(1896-1982年)从事教育工作60多年,是教育理论家与实践家。父亲是长沙  相似文献   

19.
李星华 《神州》2008,(3):60-67
1926年"三一八"惨案以后,段祺瑞军政府下令通缉那些领导爱国斗争的所谓"暴徒"。通缉令中,名列第一的就是我的父亲李大钊。从那天以后,父亲便暂时转入地下,住在苏联大使馆的兵营里。他每天还是照旧工作,没有一会儿闲暇的功夫。那时正是北伐大革命的前夕。可是在北洋军阀统治的北京,反动势力仍然十分嚣张。父亲住进苏联大使馆兵营以后过了3个来月,奉系军阀张作霖在日本人的庇护下入关进京。住在苏联大使馆兵营里的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为了应付随时都可能突变的形势,工作也更紧张、更繁忙了。在党的安排下,一部分同  相似文献   

20.
谭白英:永远怀念严厉而慈祥的父亲 父亲谭维四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爱和精神永远留在我们身边. 父亲对我们姐妹俩的爱是藏在心底的,从来不说出来.我们小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抱过我们,因为他没时间,上班下班脑子里全是工作,经常是饭吃了一半,有工作要处理放下碗就走了.他是一个为工作拼命的人,编钟发掘出土后突发脑溢血差点丢了命.外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