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马祖道一门下三大士之一的南泉普愿是洪州宗的重要人物,他在继承与弘扬马祖道一"平常心是道"思想上不遗余力,贡献最大.他提出的"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向异类行"、"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拟向即乖"等思想具有从祖师禅向分灯禅过渡的特点,从佛性论、修养论等方面拉开了中国禅宗由前期向后期转型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洪綿綿 《中华文史论丛》2023,(1):25-49+400-401
義熙八年,慧遠立佛影臺,次年撰《佛影銘》,謝靈運亦有同題之作。義熙十四年覺賢譯出六卷《泥洹經》,道生因説闡提成佛,後出四十卷《涅槃經》亦説闡提成佛,靈運銘文云“闡提獲自拔之路”,或謂所據即此説,但靈運撰文實在道生創説之前。事實上,銘文的經典依據爲六卷《泥洹經》“闡提”概念,般若經論、覺賢譯《觀佛三昧海經》等觀想經典關於觀想的内容。義熙九年,靈運與覺賢由荆州還建康,法顯南下向都,此即靈運關於“闡提”概念、《觀佛三昧海經》“前文本”的聞法因緣。  相似文献   

3.
冯新宇 《黑龙江史志》2012,(11):55-56,59
简述禅宗的发展演变,认为禅宗思想的中国化是惠能等人改造实现,中国化的禅宗思想的核心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明心见性,顿悟成佛,在此基础上提出要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必须不断进行理论的创新,满足大众的需要和丰富传播的手段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孙家驹 《南方文物》2001,(2):88-89,83
佛教于两汉之际由印度传入中国,东晋前的主要活动为译经,东晋出现佛教学派,标志中国佛教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研孕至唐,名僧辈出,开宗创派,高潮迭起,天台、三论、唯识、华严、净土、禅、律、密八宗风行,盛极一时;唐代后期,禅宗之南宗异军突起,席卷南北,几乎垄断了佛坛。此后,禅宗、净土宗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并远传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以至欧美,至今影响很大。禅宗是中国独创的宗派,分南北二宗,北宗衰微,南宗独盛,禅宗5家7宗的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5家亦称5宗及北宋时由临济宗衍分出的黄龙、杨歧2宗均出自南宗…  相似文献   

5.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是仅存于敦煌石窟的一种早期佛本生故事经典,唐代以后国内无传本。经过考察发现,明清宝卷中的《金牛宝卷》也讲述着同样的佛本生故事,二者内容性质、情节结构十分相近。此文依据中、韩所存相关文献与壁画材料,考察了《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与《金牛宝卷》的关系,认为《金牛宝卷》与韩国存《释迦如来十地修行记·第七地》都是承接唐代《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而来,是该典籍在中国民间通俗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敦煌遗书中新发,晃的《佛性经》残片为佛教化摩尼教典籍,或是以摩尼教思想为核心,掺杂佛教因素的具有混合性质的经典。该《佛性经》即《开元录》卷一八所载伪经《弥勒摩尼佛说开悟佛性经》。本文并就《佛性经》第八品残文所表现的摩尼教解脱观和轮回观进行了梳理研究。  相似文献   

7.
陈曙雯 《古籍研究》2001,(3):67-69,122
禅宗六祖慧能共有三碑。先天二年(713年)慧能圆寂,王维受其弟子神会之请作碑文,此时北宗正处于鼎盛期,神龙二年(706)神秀卒时,诏赐大通禅师,而慧能则未能享此荣典。此后由于荷泽宗的兴盛和洪州禅的崛起,慧能一脉地位上升。贞元十二年(796),朝廷出面确定禅宗传法旁正,立神会为七祖。元和十年(815),因南海经略使马总之请,宪宗赐慧能大鉴禅师号,是为柳碑之缘起。三年后,刘禹锡又因道琳之请再作一碑。’  相似文献   

8.
林昉 《岭南文史》2005,(1):22-24
熟悉中华佛教禅宗史的人都知道,一代高僧、佛禅第六代祖、广东惠能,以八阅月求佛于黄梅东山寺得其师五祖弘忍所传衣钵,即夙夜过江越岭南返隐遁于百粤大地间,时过十数年后才露真面目于广州法性寺剃度出家,坐正其位而大开“顿悟”法门、广弘“心即是佛”之法,最终成为百世之师,最近更有人尊惠能为珠江文化哲圣,  相似文献   

9.
六祖慧能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是中国思想史上影响最大的佛教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10.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校录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校录补正李丹禾《佛说孝顺子修行成佛经》,又名《孝顺子应变破恶业修行经》、《银蹄金角犊子经》,印度佛教初期密教所撰佛本生故事。该经最早见录于隋仁寿二年所撰《众经目录》卷四,因被判为疑伪经,故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早已亡佚。值得庆幸...  相似文献   

11.
张君梅  许外芳 《古籍研究》2001,(3):70-74,134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的一个宗派,自唐初兴起之后,便以其燎原之势遍及南北,六祖慧能以后,标榜为南方宗旨的南宗禅逐渐成为禅法的主流。柳宗元在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撰《赐谥大鉴禅师碑并序》称:“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然而,曹溪禅之盛行并不表明其他禅法已完全销声匿迹,至少在柳宗元生活的时代,还流传着曹溪之外的其他禅法。即便是柳宗元本人,其禅观主要也不来源于当时盛行的禅宗。弄清楚柳宗元的禅观及其渊源,有助于我们对中国禅学的全面认识,同时又可从中窥得佛学对柳宗元思想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丁万华  黄平 《丝绸之路》2009,(18):20-22
《法华经》是《妙法莲华经》的简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最流行的经典之一。它在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译本,其中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最受欢迎。《法华经》认为大乘是佛教的惟一法门,强调众生通过自己的觉悟而获得佛性,并指出了许多方便法门,任何人只要护持、诵读、书写《法华经》就可能成佛。因此,《法华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具体体现为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为题材的作品在石窟中普遍出现。炳灵寺石窟第169窟、184窟有释迦、多宝题材壁画,第2窟、125窟、126窟、128窟、132窟、144窟有北魏时期释迦、多宝题材的石雕造像。  相似文献   

13.
约公元一世纪起,佛教开始传入我国,外来的佛学与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历经几个朝代的交融到了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点的中国佛教文化。在佛教教理的组织方面,到了唐代已形成了八个主要宗派。它们是:三论宗、天台宗、贤首宗(华严宗)、慈恩宗(法相唯识宗)、律宗、净土宗、禅宗和密宗。这八个宗派创史人或著名弟子讲学或者长  相似文献   

14.
元和十年,嶺南節度使馬總奏請朝廷褒揚禪宗六祖慧能,詔賜"大鑒禪師"師號、"靈照之塔"塔號,請時任柳州刺史的柳宗元撰寫《曹溪第六祖賜謚大鑒禪師碑》。柳文沒有對禪宗宗義加以闡發,而是一方面基於"統合儒釋"立場,强調慧能禅宗思想"其教人,始以性善,終以性善"的教化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大力表揚馬總的功績。按一般歷史記述,中晚唐時期禪宗洪州一派形勢大盛,籠蓋諸宗。而《大鑒禪師碑》則揭示了當時嶺南地方統治者支持禪宗"統合儒釋"、"以教輔政"的發展態勢。柳宗元的碑文作爲禪宗史和文化史的重要文獻,對於全面認識中晚唐禪宗乃至佛教的整體狀況具有重要價值。  相似文献   

15.
陈利民 《中原文物》2016,(4):100-105
禅宗在唐代始发展成为中国佛教的一个重要流派。五祖弘忍传法神秀、慧能等诸多弟子,传播南北,由隐至显,形成多元的传法世系及南北宗之争。本文对嵩山地区现存及文献著录的唐代佛教碑刻资料做了较全面考察,钩沉出禅宗高僧法如、道安、普寂、净藏等在少林寺、会善寺、嵩岳寺等处传法的一批重要史料,弥补了《五灯会元》等史籍关于禅宗早期历史的疏漏及不足。  相似文献   

16.
元末明初的闽中地区,被认为是有明一代宗唐诗学观念与诗风播迁的一大策源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里曾经诞生了以林鸿、高棅为首,所谓“闽中十子”的倡鸣唐诗之诗派,尤其自高棅《唐诗品集》、《唐诗正声》出,史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厥后李梦阳、何景明等,摹拟盛唐,名为崛起,其胚胎实兆於此”。  相似文献   

17.
明栋 《广东史志》2002,(2):62-65
坐落在广东省曲江县马坝7公里外的南华禅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由西域高僧智药三藏尊肇建,至今已有1500周年历史。期间有中国佛教禅宗南宗始祖之尊的慧能和尚在此弘法达数十年之久,此后南华禅寺有“中国禅宗洙泗”之誉,香火兴盛。宋以后,南华禅寺逐渐衰弱。到明代,憨山德清和尚主持法席,南华禅寺一度中兴。  相似文献   

18.
赤松的启示     
赤松禅师开黔灵山,建弘福寺,到2002年是330周年纪念。按《锦江禅灯》排列佛家禅宗传承次序,初祖达摩、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慧能第三十七世传人中有赤松。  相似文献   

19.
安大伟 《岭南文史》2023,(3):82-87+74
<正>岭南地区具有深厚的禅宗文化传统,佛教是岭南传播最为久远和广泛的宗教。汉代岭南地区便有佛教活动。南朝梁天监年间,禺峡山始建峡山寺。唐代岭南山林佛教兴盛,禅宗六祖慧能创禅宗南宗,将岭南佛教推向全国。清初江南和岭南佛教最为兴盛,与其时遗民逃禅集中在此二区域密不可分。“明末清初士人逃禅成风,大批文人士绅的皈依,也使得清初岭南释儒交融愈甚,  相似文献   

20.
龙门石窟地藏菩萨及其有关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藏,是大乘佛教中的大菩萨。唐玄奘译《地藏十轮经》称他是“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名“地藏”。该经认为他象大地一样,含藏着无量善根种子。地藏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灭度以后,弥勒下生之前,“于二佛中间无间佛世界教化六道众生”,并誓必尽度六道(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有情,始愿成佛。关于地藏的身世,说法不一。唐实叉难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地藏的前身在过去久远劫中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于是长者子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