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凡 《湖南文史》2010,(9):66-66
说起中国的皇帝,人们总会联想到皇帝的老婆多。而在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还真有只娶了一个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祜樘。  相似文献   

2.
一凡 《文史博览》2010,(9):66-66
<正>说起中国的皇帝,人们总会联想到皇帝的老婆多。而在中国的几百位皇帝中,还真有只娶了一个老婆的皇帝,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中国皇帝全书》第2694页记载:"张皇后,都督同知张峦的女儿,成化二十三年  相似文献   

3.
自古以来,皇帝一直是至高无上的,为所欲为是他的权力,而唯命是从则是臣民的义务。在其淫威之下,无数文人士大夫竞相折腰,争先恐后地阿谀、逢迎皇帝。然而,明朝正德、嘉靖之际,却有这么一位大臣,为了自己的信念,敢于跟皇帝对着干,不但不主动巴结皇帝,反而严词拒绝了皇帝赤裸裸的贿赂。这位大臣就是毛澄。  相似文献   

4.
"皇帝"这一政治名号,是中国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持续使用了两千多年。而在名号不变的背后,"皇帝"名号的含义却非一成不变。中古时期人们对"皇帝"名号以及皇帝形象的理解,并非秦汉之际"皇帝"号成立的初始含义,而是来源于后来学者和政治人物在谶纬思想和"三皇五帝"史统下对"皇帝"名号含义进行的重构,此外,也与汉代由旁支入奉大统的皇帝"尊父为皇"的历史事实有关。  相似文献   

5.
眭达明 《湖南文史》2013,(10):38-39
古代的臣子,尤其是皇帝的秘书,对皇帝不阿谀奉迎,曲意讨好,就已难得,而只认理不认人,事事为国为民着想,连皇帝老子都敢得罪的,确实少见。但是在北魏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叫古弼,这个人很正直,只认理不认人,连皇帝都敢得罪。  相似文献   

6.
正161年,罗马帝国有两个皇帝同时登上皇位。当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身披紫袍、头戴檞叶金冠、手执象牙鹰杖而被宣布为帝国皇帝之后,他提议元老院也将卢修斯·维鲁斯(Lucius Verus)加冕为皇帝。这是罗马帝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两个皇帝共享皇权,后来最多同时出现过四个皇帝,不过是分疆而治。一、出类拔萃天才得志以中国古代"天无二日"的观念,很难想  相似文献   

7.
从夏启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共有过67个王朝、446位帝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和农民起义政权未计)。从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开始,皇帝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社稷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皇帝与普通臣民不同,臣民可以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而皇帝的唯一职责就是使国家繁荣昌盛,使人民安居乐业。皇帝若置  相似文献   

8.
"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5000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  相似文献   

9.
董铁柱 《文史天地》2022,(10):58-62
<正>一、清谈以识才短短一百零三年的东晋,前后共有十一位皇帝。他们的平均任期不长,而其中任期最短的一位,则只做了八个月的皇帝。他就是东晋最“短命”的皇帝简文帝司马昱(320—372)。作为东晋的第八位皇帝,简文帝尽管政绩平平,却可能是东晋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人送外号“清谈皇帝”。这个外号听起来多少有一点贬义色彩,让人觉得他似乎不务正业,  相似文献   

10.
北魏时期,皇帝经常举行以赏赐为目的的宴飨活动。尽管这些宴飨的类别不同,但涉及的社会群体是很广泛的。皇帝宴飨群臣,主要遵循君臣之礼,而皇帝宴飨宗室,则按家人之礼进行。皇帝赐酺宴,则以显示恩德为目的,通过下达诏令,使全体编户民都参与的聚饮活动。这些赐宴活动,都不同程度与皇帝的施政方略联系在一起,因而也就产生比较明显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起"直谏"一词,大多数人的脑海里,首先会闪现出唐朝的魏征来。事实上,早在十六国时期的汉国,就有一个敢于直谏的大臣。皇帝修建宫殿,他冒死进谏;皇帝并立三后,他冒死进谏;皇帝诛杀贤臣,他依然冒死进谏。可惜的是,魏征遇到了历史上最善于纳谏的唐太宗李世民,而他却遇到了荒淫昏暴的汉国皇帝刘聪。  相似文献   

12.
李俊方 《史学月刊》2005,(2):21-27,80
汉代最高统治者有“皇帝”、“天子”两个正式称号 ,而正式称号的获得是通过即位礼仪来实现的。因此 ,汉代最高统治者即位就存在“皇帝即位”与“天子即位”的区分。“皇帝即位”是通过读策与授玺来完成 ,而“天子即位”外禅是通过祭天 ,内禅则是通过在柩前即位来完成  相似文献   

13.
梁莹 《黑龙江史志》2013,(17):42+44
庄妃(孝庄文皇后)是清太宗皇太极"五宫后妃"之一,是顺治皇帝生身母亲。按照清代皇帝、皇后丧葬制度,凡是在皇帝身后薨逝的皇后,应在皇帝陵旁修建皇后陵。而庄妃未被归葬沈阳皇太极的清昭陵,却被葬在了河北遵化清东陵孝陵外的昭西陵。本文围绕庄妃未葬昭陵的原因展开论述,以求破解这个史学界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谜团。  相似文献   

14.
固安王龙村经幢一直以来被误定为金代文物,本文认为,金代没有将年号与"皇帝"组合称呼的,而辽代皇帝、皇后多加尊号,"神赞天辅皇帝"为辽圣宗尊号,"齐天彰德皇后"为圣宗皇后萧氏尊号,因此此经幢应修造于辽圣宗后期。  相似文献   

15.
固安王龙村经幢一直以来被误定为金代文物,本文认为,金代没有将年号与“皇帝”组合称呼的,而辽代皇帝、皇后多加尊号,“神赞天辅皇帝”为辽圣宗尊号,“齐天彰德皇后”为圣宗皇后萧氏尊号,因此此经幢应修造于辽圣宗后期。  相似文献   

16.
陈嘉臻 《中华遗产》2017,(3):108-119
曾经雄踞一方,与北宋政权并立的契丹王国,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制度,“四时捺钵”就是其中之一。中原王朝的皇帝,居住在壁垒森严的皇宫中;契丹王国的皇帝,却热衷于一年四季,野营出巡。而这个神秘草原王国的兴衰荣辱,就在皇帝的“捺钵”里,一一上演。  相似文献   

17.
崔建华 《文史天地》2011,(11):43-47
读本文,确实读出了皇室中罕有的亲情。而刘苍"官多反而扰民"的主张,实在值得借鉴。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汉代宗室诸王反叛者有之,以谋反的罪名被杀被削的也是史不绝书。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诸王,很多时候,所谓的谋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皇帝与宗室诸侯王彼此之间缺乏信任,皇帝总觉得诸侯要谋反,而诸侯总担心皇帝要收拾他们,不甘心坐  相似文献   

18.
常强 《文史天地》2009,(7):34-35
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此话不假,正如一山之上不容二虎一样,一个国家是不允许有两个皇帝的,但却有可能出现两个太后同时存在的现象。有人统计,中国古代历史上,真正以嫡子身份继位的皇帝,不足一半。也就是说,那些庶出的皇帝,都不是先皇的正宫娘娘所生。这些庶出皇帝登基后,若嫡母与生母都还在世,就有可能出现两宫太后并尊的现象了。前任皇帝的嫡妻即皇后自然被尊为皇太后,而新皇帝的在世生母,其尊号在历史上却有不同的表达,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皇太后、帝太后与皇太妃。  相似文献   

19.
正最早出现"皇帝"一词,是在战国时期的《尚书·吕刑》中,在这本上古时代的《书》里,曾两次出现"皇帝"一词,一次是"皇帝哀矜庶戮之不辜……",另一次是"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虽然孔传注疏、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和王先谦《孔传参正》等书中对上文中"皇帝"一词解释不一,看法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这里的"皇帝"是对前代帝王的尊称。《庄子·齐物论》也曾有"皇帝"一词出现:"长梧子曰:‘是皇帝之所听荧也,而丘也何足以知之。’"这里的"皇帝"是指三皇五帝中的黄帝。  相似文献   

20.
有关元首政治的问题是古罗马历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而罗马皇帝的释奴和奴隶与元首政治曾有过十分密切而微妙的关系。当代西方著名的古代史学家苇伍认为,在早期罗马帝国社会结构的研究中,奴隶和释奴阶层最为重要和复杂,而皇帝的释奴和奴隶又是他们之中最重要和最高的等级。①本文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罗马皇帝的释奴与奴隶在元首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