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黑龙江省作为国家早期重点投资的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工业建设和发展曾经有过不寻常的辉煌时期,据《黑龙江省志》中的有关资料统计,从1949年至1985年,我省的工业产品在全国创造了35个第一,是老一辈黑龙江人用智慧和汗水换来的发明创造,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为了让广大读者详细了解,现按时间顺序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张伯英,作为黑龙江人都应该知道。这是因为,记载黑龙江省清朝以前历史的《黑龙江志稿》,是由他主持编纂完成的。黑龙江省的首次历史编  相似文献   

3.
<正>我军于1955年第一次实行军衔制,至1965年10年间,共有1613名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南征北战,英勇奋斗,为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创建和发展,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被授予将帅军衔。在其中1359名少将中,有5人是黑龙江人,他们是(以出生时间为序):  相似文献   

4.
研究龙江地域文化,不能不研究龙江地域的语言风格,地域的语言风格是地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黑龙江地域语言风格折射了黑龙江地域文化的丰富内涵。由于独特的地域、历史、人口因素的交互作用,黑龙江地域形成了兼收并蓄的语言风格。这种语言风格成为认识黑龙江人的重要标识之一,是黑龙江地情的一个重要内容。深刻认识和挖掘这些内容对促进黑龙江地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精神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还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可是,长期以来,人们对她的认识并不全面。我们黑龙江人常常喜欢自谦地称这块地方是“北大荒”。这就给人一个印象,黑龙江似乎没有历史、没有文化、没有文物,只是莽莽草原,深山密林,只有獐狍野鹿出没其间。这是和历史事实不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6.
图片报道     
《黑龙江史志》2011,(16):I0034-I0034
呼兰区地方志工作成果显著,首轮修志编纂完成《呼兰县志》,199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全书共164万字,上限起至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0年。该书出版后,相继获市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佳作奖。二轮修志续编完成《呼兰县志》(1991-2003),2008年由黑龙江人...  相似文献   

7.
对凤林古城之为挹娄说、橐离说作考察辨正,并根据《晋史》,指出直至西晋时,黑龙江地区民族古国方被纳入正史,方为人知。据此,凤林古城古国应是《晋书》中的寇莫汗国,《魏书》中的豆莫娄国,直至公元8世纪方并入渤海国。其主体民族为夫余族,古城址群,呈现出多元文化特点,构成古城古国——城邦文明形态。古代黑龙江人创造了牧业文明、狩猎文明、城邦文明、玉器文明、渔猎文明,这不仅需要重写黑龙江文明史,而且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史。  相似文献   

8.
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包括国家的起源、国家的本质、国家的形式、国家的解体。国家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也要承担一定的义务;共有三种国家形式,君主专制是最好的国家形式;国家的解体主要是内部失调的结果。这些内容构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奠定了霍布斯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以民间宗教活动中的"打猖"为例,基于治理的视角,论证了民间宗教"隐喻的隐喻"背后,其实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复制"。这种"复制"具体表现为:在治理背景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治乱兴衰和由乱至治;在治理空间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行政区划与权力空间设置;在治理目的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的民本思想;在治理手段上,民间宗教"复制"了"社会"的流动机制和"国家"的惩戒机制;在治理合法性上,民间宗教"复制"了"国家"与"社会"的双重授权模式。中国的民间宗教并不等同于"社会",也不等同于"国家",而是由"国家"与"社会"共同"合谋"而"互构"出来的"第三域",是"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缓冲地带。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和处理全球化与民族国家的关系是当下每个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认为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种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不仅要认识到全球化对民族国家驾驭本国经济发展的能力、维护国家主权保障国家安全的力量、主导本国文化发展的技巧等方面提出的严峻挑战,也要认识到全球化为民族国家的产生与发展提供的机遇,全球化不仅孕育和产生了民族国家,还为民族国家发展经济提供物质条件和技术基础,加强了民族国家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只有充分利用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民族国家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反映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事业,在各历史时期发展的遗产,这些遗产,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体现了国家的辉煌历程,记载着民族的勤劳和智慧。这些遗产,激励后人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和爱国热情。这就是我们的国家文物,国家之宝;这是前人给后人留下的无价  相似文献   

12.
国家秩序是国体与政体的合一。国体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政体反映了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二者的合一构成了国家秩序的具体形态。社会秩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秩序包括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在内的各种社会群体的组织形式;狭义的社会秩序则是指由血缘、地域、经济、宗教、文化等因素构成的特殊社会群体组织形式。社会秩序与国家秩序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社会秩序既是国家秩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可能构成不依赖于国家行政组织而独立存在于社会之中的一种民间秩序。本文即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并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为线索来简要探讨国家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刘以林 《旅游》2007,(8):10-11
要说哪个国家最好,在周游世界之后,我说是瑞士。我不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这些国家,这些国家都太“老牌”了,我也不说美国或跟着美国跑的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些国家都有点以为自己的国家才是国家,别的国家都不像是国家;当然,我也不说蒙古、尼泊尔、以色列、埃及这样的国家,这样的国家不是太穷困,就是在一种难言的困境里。  相似文献   

14.
吴传毅 《攀登》2007,26(2):121-123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更多的是从一国法律体系和法律效力方面来明确的。全面认识宪法,还应包括更多的内容: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授权政府的一份授权委托书,因而,宪法既是控制公共权力的控权法,同时又是保护人民权利的保权法;宪法是国家活动的总章程,因而,宪法明确了国家的组织原则和管理方式;宪法调整的是国家的重大社会关系,因而宪法在内容上有别于其他普通法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因而制宪和修宪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  相似文献   

15.
正20世纪以来,"大战略"(grand strategy)概念渐受重视。一般而言,"战略"在传统上即指"军事战略",适用范围是战争,所用的是军事手段,所追求的是胜利。与战略的观念和解释限制在战争领域不同,大战略认为,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不仅在战时,也在平时;威胁来源不仅是其他国家的武装力量,一国所制定和采取的经济、外交、科技等政策措施,均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安全;捍卫国家安全和实现国家目标,不仅是军队和政府的事情、需要采用军事手段,而且要综合运用多种国家资源。美国战略  相似文献   

16.
陈红 《黑龙江史志》2014,(3):145+149
<正>国家秘密的秘密性是指国家秘密具有严格的、确定的知悉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的所有人员无权知悉。这一属性是国家秘密区别于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事项的重要标志。我国对国家秘密的定义,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在建国伊始的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公布的《保守国家机密暂行条例》,将国家秘密定义为"一切未经决定或虽经决定尚未公布的国家事务"。绝密档案  相似文献   

17.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有6项安排在洛阳,洛阳成为新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洛阳工业基地的建立,既是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具体举措,也对国家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国家机械工业的布局,带动了地方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同时,洛阳工业基地的建设也有重要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中央主导下的经济开发对落后地区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是事业成功的保障;党员干部和工人的团结与艰苦创业的主人翁精神是事业成功之本;学习模仿、消化吸收是自力更生和改革创新的基础;干部、科技人员的培养和职工培训是工业建设的必要因素;重视生态文明与社会和谐才能造福当代、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一代领导人认为当今的国际社会的主流是和平、发展、合作;中国的国家定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当前最主要的国家利益是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国家战略目标是“和平崛起”。中国外交政策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表现为强调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表现为主张世界各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剑桥学派代表人物昆廷·斯金纳充分意识到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理论在整个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霍布斯的国家理论和自由理论,对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的两大概念——"国家"和"自由"——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斯金纳认为,霍布斯在阐述他的国家理论时,把国家的权威与国家行为主体的权威明确区别开来,这一论断使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趋向成熟,并得以延续至今。霍布斯把臣民的自由称为法律的沉默,自由只取决于法律的数量,而与国家的政治体制没有任何关联。在斯金纳看来,霍布斯的这种自由理论显然是一种消极自由概念,这种消极自由概念在当代的政治哲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张林  高安刚 《人文地理》2013,28(4):96-102
回顾了国外和国内关于国家竞争力研究的讲展,继波特的国家竞争力之后,国外相关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表现为三种趋势:对波特竞争力模型的补充与质疑;寻找有效衡量竞争力的指标;研究影响国家竞争力的因素。为国家或区域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服务,以便有效的提高国家竞争力,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但国内研究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理论模型的创新上。受波特"钻石模型"的启发,基于系统论,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国家竞争力的理论模型——"S"模型。"S"模型中竞争力主要由"功能"来体现,并建立了"要素一结构一环境一功能"竞争力分析框架,以期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功能)提供现实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