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中晚期、商末周初。  相似文献   

2.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县沙岗乡青墩村,东距黄海60公里,南离长江80公里。总面积7万平方米。 1973年8月,当地居民为建居民点,在墩西开挖一条青墩新河。开挖过程中,意外发现大量陶、石、骨器和鹿角、兽骨以及古井等遗物。后经南通博物苑派员调查和试探性挖掘以及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期良渚文化与青莲岗文化时期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及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陶斧、陶纺轮、鹿角刻纹与"干栏式"建筑的发现,还有可以与河姆渡遗址相提并论的稻作遗迹,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和易学研究者。江海文化的文明史从2000多年前推前到5000多年之前。 为了让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江淮平原远古先民的生存状态与璀璨文化,我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记述青墩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和分析研究青墩遗址出土文物的文章,使大家能够认识青墩文化这位江淮地区原始文化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3.
昙石山文化,是中国东南滨海地区新石器时代的一类典型文化遗存,以本世纪50年代发现的福建闽侯昙石山遗址而命名.该遗址已先后发掘七次.类似的遗存,先后又在福清东张遗址、闽侯溪头遗址、闽侯庄边山遗址等处得到科学发掘,资料益见丰富.对于昙石山文化的诸多历史问题,学术界曾经进行过不少的探讨和论述,但迄今尚缺乏较全面系统的认识,本文拟进行再研究.  相似文献   

4.
河南新乡李大召遗址战国两汉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大召遗址位于河南省新乡市西南约7公里的大召营镇李大召村北(图一),是一处包含从仰韶文化到汉代遗存在内的重要文化遗址,其主要遗存集中于龙山与夏商时期。2002年秋,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包括居住遗址与汉代墓葬在内的一批重要遗存,获得了大量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5.
一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西南约0.5公里处.坐落于西拉木伦河北岸阶地西荒山的东坡上.1988、1989、1991年度,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吉林大学考古学系先后三次对其进行田野发掘,累计发掘面积约7264平方米[1].出土文化遗存分别归属于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等几种不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其中二期乙类遗存[2]即兴隆洼文化(bc 6400~52003)遗存是该遗址的主体性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6.
“乱石滩文化”这一文化命名的提出始于乱石滩遗址发掘报告ill。乱石滩遗址位于鄂西北均县城东75公里处,坐落在汉江北岸香炉碗小山南麓缝被上。遗址残存面积600平方米。1958年11月至1959年4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队对之进行了三次小规模发掘,发掘面积】46平方米。主要发现仰韶和乱石滩上层两个时期的文化遗存,该发掘报告注意到乱石滩上层与下王岗遗址晚二期遗存间相近;晚于且不同于青龙泉遗址三期遗存I3邯p石家河文化青龙泉三期类型14h;与中原地区龙山时代诸文化遗存也有本质区别;有自己的文化地域。基于以上认识,依照考古学…  相似文献   

7.
2006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松花江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对位于宾县满井镇卜家口子屯东北约1公里处的索离沟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房址3座,获得了一批重要文物。本文认为索离沟遗址与已知的庆华遗址的文化内涵基本相同,属一种新的考古文化,年代相当于战国~西汉时期;并认为,索离沟及庆华遗存就是古索离人的遗存,而索离沟之地名与索离沟文化遗存之属性完全相合,是古索离人的"化石"地名。  相似文献   

8.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1999年度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家坝遗址位于宣汉县城北约46公里处,1999年文物部门对该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共清理墓葬6座、灰坑19座、房屋基址1座,出土各类文物及标本100多件,主要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与东周时期遗存.  相似文献   

9.
谭家岭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天门县石河镇西北1.5公里处,总面积约十五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2—3米。一九八二年上半年,湖北省博物馆会同天门县文化馆对谭家岭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一百三十七平方米,发现红陶系文化遗存、屈家岭文化遗存、石家河文化遗存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并揭露出残房基墓遗迹二座,墓葬(包括瓮棺葬)十八座,灰坑十个,出土大量陶、石器。现简要报导如下:红陶系遗存为早期堆积,文化层极薄,  相似文献   

10.
<正> 近几年来,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推向了高潮,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多,对探索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早期新石器遗存,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考古工作中,已经露出了线索,但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却很少,因而,对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分布与特点,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七十年代前后,对早期遗存的发掘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新的资料充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十几年的工作证明,我国的早期遗存,较多的分布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尤以渭水、汉水及关中平原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已有几十处,比较重要的材料主要见以下几处遗址。  相似文献   

11.
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命名在考古界一直存在不少争议,有“青莲岗文化”、“龙虬庄文化”等。青墩遗址的发掘是20世纪70年代江淮东部最大的一次并具有典型遗迹的考古发现,由于该发掘报告晚了10年发表,使它错过了独立文化命名的良机。但是,青墩遗址仍属于最早发现并能概括和代表江淮东部原始文化的稳定的基本内涵、特征和性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之后,穆棱河上游地区(主要是现穆棱市域)已发现120余处各时代遗址、遗迹,本文介绍的16处遗址,2处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14处属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从发现的遗物看,应该是山地原始农业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3.
正新砦遗址位于河南省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主要遗存为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文化早期。1979年3至4月、1999年、2000年分别对新砦遗址进行发掘,取得了新砦期文化确认的学术成果~((1))。2002年至2005年10月,对遗址继续发掘,已初步确定新砦遗址是一处设有外壕、城壕、内壕共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建有大型城址的重要遗址~((2))。目前已知,新砦早段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870-1790年,新砦晚段年代约为公元前  相似文献   

14.
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300余万平方米,是一处重要的以龙山文化遗存为主的史前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1978~1984年进行了大规模发掘,  相似文献   

15.
浙江余姚田螺山新石器时代遗址2004年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螺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地处姚江谷地北侧低丘环绕的小盆地中部,西南距河姆渡遗址约7公里。2004年2~7月,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为300平方米。根据土色、土质、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器物的形制,将该遗址分为早晚紧密衔接且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三个阶段。发掘和钻探情况表明,该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条件最好、地下遗存比较完整的一处依山傍水式的古村落遗址,具有与河姆渡遗址相近的聚落规模和至少相似的年代跨度,对于研究河姆渡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2014年对葫芦山遗址的再次发掘,初步揭露出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的聚落址.第一期遗存的陶窑(Y1)形制保存较为完整,年代距今约5000年,是我国东南地区大致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中罕见的完整陶窑.第二期遗存发现了大量的灰坑、灰沟与柱洞,存在较为复杂的打破关系,还发现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本次发掘为研究闽北地区崇阳溪流域古代文化与古代生业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夏寒 《南方文物》2005,213(1):54-60,34
青墩遗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城沙岗镇青墩新村,地处长江北岸,其所属的沙岗乡即扬通古江堤。这一带处于里下河地区的南部,地势低洼,平均海拔3米,遗址四面环水,面积约2万平方米,在江淮东部属于中等规模。70年代末南京博物院在青墩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和文化遗物。  相似文献   

18.
宝山遗址位于陕西城固县宝山镇宝山村,1990年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调查时发现该遗址,并于1998年对其进行了发掘[1].宝山遗址发掘所获以商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报道者将该类遗存命名为"宝山文化"[2].本文从考古报告出发,拟以宝山遗址商时期遗存的陶器为基本研究对象,对该类遗存的年代、源流及其与周邻文化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江苏地方志》2005,(1):35-38
青墩遗址位于海安县沙岗乡青墩村,东距黄海60公里,南离长江80公里。总面积7万平方米。1973年8月,当地居民为建居民点,在墩西开挖一条青墩新河。开挖过程中,意外发现大量陶、石、骨器和鹿角、兽骨以及古井等遗物。后经南通博物苑派员调查和试探性挖掘以及南京博物院两次发掘,出土了新石器时期良渚化与青莲岗化时期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及大量动植物化石。其中,陶斧、陶纺轮、鹿角刻纹与“干栏式”建筑的发现,还有可以与河姆渡遗址相提并论的稻作遗迹,震惊了中国考古界和易学研究。江海化的明史从2000多年前推前到5000多年之前。为了让读全面系统地了解江淮平原远古先民的生存状态与璀璨化,我刊从本期起,将连续刊登记述青墩化遗址的发掘过程和分析研究青墩遗址出土物的章,使大家能够认识青墩化这位江淮地区原始化的“领跑”。  相似文献   

20.
陶寺居民人类学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法军 《文物春秋》2001,(4):8-16,53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襄汾县,其发掘工作始于1978年春季。根据遗址主要内涵所反映的文化面貌,初步认为是中原龙山文化的一个地域性变体,定名为“陶寺类型”。遗址还包括了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战国、汉代以及金元时期的遗存。经C14断代校正,“陶寺类型”遗存的年代为B.C.2500—2000年。陶寺墓地位于遗址东南隅,根据目前勘察,面积在3万平方米以上。这处墓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78年秋季开始发掘,至1980年底,已进行了五个季度的田野发掘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