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褚馨 《东南文化》2007,(6):88-92
以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所藏祝允明《初唐诗卷》行楷作品为对象,考证其书学渊源,分析其书法特点、艺术特质;并通过同类比较,对祝氏楷书的价值、艺术影响做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2.
袁勤 《东南文化》2001,(12):82-85
有明一代,书家辈出,灿若群星,出现了一些书艺高超、学养深厚、书风垂及后世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祝允明即是这样一位成就卓著的大家。他专精书艺,各体俱佳,尤以草书自成一格,是明代书法艺术史上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祝氏一生创作勤奋,成名又早,书法在当时即受世人赞赏,又因明朝迄今不远,保存、流传下来的祝氏书迹数量相对较多。但书画自古便有作伪造假,祝氏书迹同样难免鱼龙混  相似文献   

3.
古书画鉴定研究成果表明,明代中后期伪作名人书画的风气特盛,尤以吴门书画的表现最为复杂。如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王宠诸人,其传世书画皆是真赝混行,伪作多于真迹。文徵明以其享年最久,门生子弟最多,曾为吴门书画坛领袖数十年,故其“书画遍海内,往往真不能当赝十二”。据徐邦达先生的研究,曾为文氏代笔书画,或者是仿作  相似文献   

4.
祝允明诗文集版本考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些史志目录录祝允明有《祝氏集略》三十卷,《怀星堂集》三十卷。本考查了目前所见此二集的内容及版本,发现二集实为一书,都应称为《祝氏集略》。而《枝山集》虽为历来的史志目录所忽略,但其本身确有相当的版本献价值。  相似文献   

5.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中期最杰出的书法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希哲,号枝指生、枝山道人等。与文徵明、王宠、陈淳并称“吴门四家”,又与徐祯卿、唐寅、文徵明并称“吴中四才子”。有《赤壁赋》、《曹植诗》、《自书诗》等多种法书传世,著有《怀星堂集》。徐州博物馆藏《祝允明行书横幅》一件(图一),书风优雅秀润,洒脱流美,为祝氏行书之精品。  相似文献   

6.
刘九庵先生撰文认为,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稿是“有意作伪的伪物”。本 文依据有关实物和文献,指出此篇是祝允明29岁所书手稿。  相似文献   

7.
刘九庵先生撰认为,祝允明《成化间苏材小纂》稿是“有意作伪的伪物”。本依据有关实物和献,指出此篇是祝允明29岁所书手稿。  相似文献   

8.
定远斋旧藏明祝允明小楷书《成化间苏材小纂》册,近由华宝斋书社影印出版,装潢甚为古朴而精美,并承雅意,惠寄一册,方睹全貌。仔细观摩,对是否为祝允明亲书,颇觉有疑惑处。其一,该册于叙文、各卷卷首各书名款,其中四处款署“祝允”二字(图一),又三处款署“祝允明”(图二),其中“明”字作“明”。向曾见一款署“祝允”的祝允明书作,这是第二  相似文献   

9.
隋静 《中华遗产》2011,(2):15-15
“福”——诸攀皆吉的总称,一遍遍写来总不厌倦。于是历史上有了无数版本的“百福图”,不同的书体、不同的书法风格,演绎不同的祈盼愿景,慢慢成了流传广远的吉祥图案。  相似文献   

10.
金煜 《收藏家》2003,(11):28-30
明代书法承续元人之风,崇尚“二王”与“赵体”,大体上有早、中、晚期之分。其中地域书风似更为突出。明初之“三宋”(宋克、宋璲、宋广)各有千秋:宋克与倪瓒、杨维桢相友善,书有“二王”意,章草尤佳,为“三宋”之首;宋璲兼善诸体,笔法沉雄而挺健;宋广则善草书,笔势连绵,书宗张旭、怀素。“二沈”兄弟(沈度、沈粲)之书风靡朝野,更由于明成祖朱棣将沈度誉为“我朝王羲之”,使“台阁体”逐渐成势,书风严整而婉丽,虽大有可观之处,而于丰富流派,个性竞起之势则不逮中期。而后吴门书派声势浩大,这是由于沈周,李应祯等承宋克(苏州人)余风,传至祝允明、文征明而蓬勃发展起来,其书法骨干亦是画坛精英,这种书画合流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四大民间传奇之一的“梁祝”女主角祝英台“籍贯”,近年来异说纷起。作者通过查考文献记载,认为祝氏“籍贯”在浙江上虞。  相似文献   

12.
一.“正德通宝”花钱 明代铸钱少。1368~1644年间,17帝中仅有9帝铸钱。其中正德年间即未铸钱,由后世所日“天下正德钱仅两枚半”便可见一斑。存世的正德通宝钱,多属民间所铸花钱。此类花钱面书“正德通宝”,背则为双(单)龙戏珠和龙凤等图纹。其径多在40~60mm之间,穿径9~10mm,厚1.5~2.0mm。小平光背者,多为明末清初民间所铸。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大背景中,对甘 肃省博物馆所藏明拓肃府本《淳化阁帖》的来源、特点、 真赝、价值等问题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14.
仁和 《收藏家》2000,(7):8-15
“满洲入关,典章制度,多仍明旧。而于华夏文艺,尤存情宏奖”。这是马宗霍在《书林藻鉴》清代诸家书法评传中的一段导言。典章制度如此,清代初期的宫廷书法同样如此。清代宫廷书法与宫廷绘画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即宫廷书法与绘画都按照宫廷内部自身的发展规律,形成宫廷内特有的风格,与宫廷外书法差别很大。不同之处,即绘画在接受前代绘画遗风的同时,又融进西洋绘画技法,而书法则“多仍明旧”。顺治“以武功定天下”,营造大清帝国。到康熙时开始完善朝纲,同时开拓文化领域,尤其对书法的关注,主要表现为南书房的建立。《康熙起居注》记载,康熙  相似文献   

15.
元揭傒斯所书《真草二体千字文》卷向传为其著名书迹,曾以珂(王罗)版影印并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法书选集》中,又曾入目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二》,迄今尚无人提出疑义。世传揭傒斯的书法墨迹尚存数种,多是跋古法书名画的题跋书,与此卷书法不相类,故引起本人的疑问。经考鉴,此卷书作确有问题,应是一种伪书。又,本人发现明陆士仁曾伪做过文(?)明、祝允明的书法,颇疑此人当不只是伪做文、祝二人书,而该卷书法确与陆士仁本款书作《四体千字文》有相合处,故又初步认为此卷书法亦出陆士仁之手。以下就有关问题,逐一讨论。一款识中的问题揭傒斯的《真草二体千字文》,前有明王逢元的“智永千文”四字引首,卷后又有明刘瑞一跋,以及明袁衮、徐伯虬的两行观款。因  相似文献   

16.
闻一多先生在《龙凤》一文中认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都是图腾的遗迹,“龙”和“凤”并不存在于生物界,都是虚拟的生物.在我国古籍中,“龙”、“凤”是“天生”的一对.“龙”是原始夏人的图腾,“凤”是原始殷人的图腾.就最古老的意义说,“龙”、“凤”代表着我国古代民族中最基本的两个单元——夏民族和殷民族,因之把“龙”、“凤”当着中华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以说是十分恰当的.  相似文献   

17.
黄山的奇峰、奇石、奇云、奇松,已风传天下,可黄山还有一奇,却鲜为人知,你听说过手撕“书法”吗?就是用两只手撕字。那撕出来的字挺漂亮,可以跟毛笔书法比美。  相似文献   

18.
镇江焦山之《瘘鹤铭》是我国历史文化遗珍,历来得到书家推崇,但其时代和书者却向存争议,现学术界、书法界一般论定其为梁朝陶弘景所书.本文作者遍集资料,从铭刻的文本、思想内涵、晋代书法风韵以及其与王羲之的关系等多种角度加以探讨,认为“陶弘景书之说”不确,而唐人和部分宋人所持此为东晋王羲之书法遗存的说法却有相当充分的根据.文章持论公允,证据颇丰,是近年来研究《瘘鹤铭》的佳作.发表出来,供有意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纵横》2007,(9)
谭延闿曾经是民国初期名震朝野的人物,不管是在政界还是军界,文坛还是书法界,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从谭延闿的业余爱好入手,为读者揭示了一个"饱尝美食,不计健康"、"疾爱书法,妙绝天下"、"骑马观马,至死不变"的"谭婆婆"形象,资料翔实,生动有趣,亦从独特的视角剖析了民国初期社会上层的内幕。  相似文献   

20.
乔传义 《中国钱币》2008,(2):70-71,F0004
哈尔滨素有“东方莫斯科”的“美誉”,这一“美誉”源于早年哈尔滨曾经是俄人的天下,就连当时哈尔滨的货币都是沙俄的“羌帖”。正是这些“羌帖”曾经给哈尔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也正是这些“羌帖”派生出了很多地方性纸币。本文根据史料介绍一种以羌帖为本位的特殊纸币—滨江农业银行存票(封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