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楼淑琦 《内蒙古文物考古》2006,(1):109-110,113,图版四
受内蒙古蒙元文化博物馆的委托,我有幸负责并参加了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的《蒙元文化与历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大朝遗珍精品展》中服饰的修复与陈列工作,在这里主要介绍展览品中对鹰纹织金锦大袖袍、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和绫地云龙织金胸背辫线袍的服饰工艺及修复的体会。一、服饰工艺及修复方法(一)鹦鹉纹织金锦辫线袍元代服装大量用金,超过以往历代。《元史·舆服志》所记的皇帝、百官质孙,就有不少用织金衣料制成。织物加金,早在秦汉以前即已出现,古籍中就有“衣金缕”的记载,材料极其珍贵。椐虞集《道园学古录》所记,金锦…  相似文献   

2.
《收藏家》2017,(6)
<正>清宫吉服,是清代皇帝、后妃、宗室等在元旦(春节)、冬至、万寿(皇帝寿辰)三大节日和其他喜庆吉日穿着的服饰,虽然《大清会典·舆服制》中将吉服款式、颜色、龙纹图案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不得僭越,但因其是在喜庆之日穿着,所以吉服的色彩之华美,图案寓意之丰富是其他典制服饰所不及的。清宫通常称清帝吉服为龙袍(图1),图案除龙纹外,还饰有十二章纹饰,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龙袍形式为:圆领、大襟右衽、马蹄袖端、四开裾、直身式袍  相似文献   

3.
简讯二则     
北纬首拍清宫龙袍半数成交北纬拍卖首届艺术精品拍卖会1月16日上午在北京港澳中心落槌,共成交5542.1万元,成交率56%,其中"宫廷艺术精品专场"共40件拍品,成交4315万元,成交率55%。出乎大家意料的是,拍前被广泛看好的数十件龙袍并未掀起高潮,全场30件龙袍仅半数成交,且绝大多数是以起拍价成交,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蓝色龙纹男夹吉服袍以200万元成交,创下当日龙袍拍卖的最高价。拍前  相似文献   

4.
《文物》2021,(7)
200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耶特克孜玛扎现代墓地下方出土一件较完整的古代布袍,现藏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笔者考定这是一件元代蒙古袍服中的光腰线袍,并从现代服装人体工学设计角度阐释了袍服的廓形、领型、袖型、腰臀线破缝、下摆款类等设计与工艺特征,以及相较于辽金袍服的优势和在明代禁而不止的缘由,为服装史论研究中关于服装款式的民族融合和流行动因提出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哈尔滨市文物管理站收藏有130件清代织物。这批清代织物用料高贵,做工精细,纹饰多样,色彩绚丽,是一批珍贵的文物藏品。现介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件龙袍。蓝绸地平金绣云龙海水纹龙袍。长148、宽233.5厘米。典型满族风格:圆领、箭袖、马蹄形袖口,右衽、前后各有小开襟,钉五枚镀金纽扣。前后衫为蓝绸地,袖和领口为石青缎,镶暗黄绸边。主题纹饰为捻金线平金绣九条五爪戏珠龙。在龙袍的前胸、后背和两肩各绣正面团龙一条,龙  相似文献   

6.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龙纹造型在继承史前至夏代时期龙纹造型的基础上,形成了多样化造型特征,同时又具有鲜明地时代特点,从商代的夔龙、蟠龙,到西周时期的交龙、攀龙,再到东周时期的蟠螭纹、蟠虺纹,在器物的装饰中由次要纹样逐渐变成主体纹样,造型逐渐图案化,反映了其主体内涵或功能的变化。商代青铜器上的龙纹造型更多体现了神灵意识,西周时期的龙纹造型主要体现的是祥瑞观念,东周时期更突出的是装饰、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试论商代金文的装饰图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利娟 《华夏考古》2012,(1):81-90,152
商代金文特别是族徽文字表现形式独特,构形近同图画,与青铜器上的装饰图案十分接近,若混于装饰图案中,则难于分辨。附于文字左右的装饰图案主要有三类:兽面纹、夔龙纹及鸟纹,而易与文字混淆的的装饰图案主要有目雷纹、双目纹、龟纹、蝉纹、火纹等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古玩市场购得为数不少的青铜器,其中有一件形制特殊的青铜瓿,颇为引人注目(以下简称上博瓿)。这件瓿口微敛,折沿,颈、肩几乎浑为一体,且斜伸至腹最宽处,然后急收到与留足交界处,肩饰夔龙纹,上下以连珠纹为界栏。腹最宽处饰一圈连珠纹,腹部饰斜方格的百孔雪纹,也称乳钉雷纹,这是一种几何形图案的连续排列,乳突较长而尖锐,留足饰云雷纹和连珠纹。高21、口径197、腹径28.5厘米(图一)。通常的瓿有折肩.圆启等样式,颈、肩、腹比较容易区分,而这件瓿的肩部亦可称为上腹部;实际上两者没有什…  相似文献   

9.
1956年春,在本院库房发见一件单经蓝地缂丝顶寿龙袍捻襟式衣料,缺领边袖。身高155公分,宽141公分。通身为宝蓝色纬线织地,以紫赤圆金和淡圆金两种细金线,织就大小正龙、昇龙、降龙和行龙30条,施大红和桃红、秋香和柳绿、石青和宝兰等杂色线,织成五彩祥云缭绕于龙云周围,龙云之  相似文献   

10.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N10凤鸟花卉纹绣浅黄绢面绵袍,本文以N10绵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形制结构、材质纹样、装饰工艺,特别是腋下袖裆嵌片的特殊结构进行分析,其腋下结构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服装最早基于十字平面结构运用立体因素进行功能性探索的实例。通过实验考古学的方法对绵袍进行复原实践,探讨古人的造物思想与制衣智慧。  相似文献   

11.
刘金霞 《文物春秋》2014,(3):71-72,F0002
多年来,沧州市博物馆收藏了数十面具有一定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的铜镜,本文介绍了其中的9件精品,包括汉代鸟兽规矩纹镜、"位至三公"铭文镜、八乳规矩草叶纹镜,唐代瑞兽葡萄纹镜、菱花形禽鸟云兽纹镜,宋代菱花形双龙纹镜,金代童子持莲镜等,它们均造型规整,纹饰精美,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故宫旧藏景泰蓝面紫檀方凳,其形制为有束腰直腿内翻马蹄式,工艺上采用抱肩榫连接,并在面心、束腰和坠角上装饰珐琅嵌件;嵌件上与凳子上都雕刻拐子龙纹和西番莲纹,并且相互呼应,具有清中期带束腰直腿方凳的典型特点。此文物修复前满是灰尘,一条腿内榫卯受损严重,结构松散,嵌件缺失,经过除尘拆解修补榫卯后,重新组装加固,并补配缺失的嵌件,最后烫蜡保养,才最终使这件紫檀方凳恢复原貌。这一类文物在故宫中有大量遗存,通过修复这件文物对同类型方凳修复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乡市博物馆馆藏古代兵器,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较全。今选出几件有代表性的兵器作一简单介绍: 夔龙纹铜钺商代。长11.7、宽11.8厘米。平肩,弧刃,两肩有长方形穿,内为长方形有圆穿。饰镂雕夔龙纹,内饰兽面纹,铸制精美(图一)。“◇”铜戈商代。长22.4、宽6.5厘米。援起脊,靠内处饰三角形蝉纹,首和二前足翘起。直内两面嵌松绿石虎纹,有圆穿。  相似文献   

14.
梁彦民 《考古与文物》2006,(6):78-82,87
殷周青铜器上装饰的双身龙纹,是一种时代感很强的纹样。其主要特征是在一个龙头的两侧,各有一条弯曲的身躯,形成一首双身的怪兽形象。关于这种纹饰的名称,有“双尾龙纹”、“双体龙纹”、“单首双身龙纹”、“双身龙纹”等不同说法。这种纹饰在青铜器上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存在于方鼎、簋、尊、卣、方彝等少数器种的口沿与圈足部位;流行时间也比较短,主要在殷末至西周的早期。尽管被作为一种特殊型式的龙纹,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有所涉及,但尚未见有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殷周青铜器上的双身龙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对双身龙纹的年代、在青铜器上出现的寓意以及与环带纹的关系等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15.
萨迦守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萨迦寺所藏明宣德御窑青花五彩碗,造型与永乐撇口碗相似,可能是宣德早期的形制。碗内壁口沿处装饰青花藏文一周(意为昼吉祥、夜吉祥、昼夜吉祥、三宝吉祥)。外壁口沿至上腹部饰青花云龙纹一周,共绘行龙五条,各龙之间饰青花?字云纹三朵,龙纹上下各有青花弦纹一道和两道,形成一个装饰区间。龙纹边饰相当宽阔。约占碗身高度的三分之一。龙纹边饰以下为主题纹饰——莲池鸳鸯。莲池中有五彩鸳鸯两对在水面浮游。碧荷衬托着盛开的红莲,绿色的慈菇、浮萍和红色的芦苇点缀其间(图版捌:1、2)。  相似文献   

16.
高雪  张语师 《收藏家》2020,(3):69-72
10.清乾隆青花折枝纹棒槌瓶(图10)高30.5、口径4.6、底8.1厘米。圆口,长直颈,坡肩,长直腹,下收,平底,圈足,底无釉,本品造型俊俏挺拔,直口丰身,旧称"蒲槌瓶",或因形近而得名。全身花饰繁密,层次丰富,口沿绘卷草纹,其下绘以3组折枝牡丹纹;肩部分绘卷草纹寓覆莲纹装饰;折肩以下高凸,绘有缠枝花卉纹与腹部下缘的缠枝花卉纹相应,腹部突起10组开光,内绘各式折枝花卉纹,绘画笔触娴熟。圈足处亦绘卷草纹,与口沿、肩部的卷草纹上下呼应。  相似文献   

17.
王霞 《考古与文物》2007,(1):103-106
对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发掘,是近20年来陶瓷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确定了宋代生产天青釉汝窑瓷器的窑场,而且在器类、器形、纹饰内容和装饰方法等方面出土了大量的新材料。新见器形有折沿盆、梅瓶及盖、宝珠纽碗盖、花口杯、盒盖、套盒、莲瓣纹碗、莲花形香炉等,装饰工艺有划花、刻花、贴花、印花等,纹样有莲瓣纹、莲花纹、鹿衔灵芝纹、龙纹等,说明汝瓷并非都是开片素青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汝窑乃至两宋之际的瓷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古代玉器的装饰纹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纹(龙形器)最早出现在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古玉中的龙纹图案起源于远古的图腾,龙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玉器制作中,龙更是主要的创作题材。商代玉龙,是随甲骨文的形成进行雕琢,因此与甲骨文的龙字近似,商代龙纹(龙形器)的特点是龙身短,尾巴有刃,头部角形似邹角,商代时期玉龙以片状为多,张口为多,到商晚期出现圆雕,早期龙身多为光素,中期出现双勾阴刻线,纹布有重环纹、菱形纹、云雷纹、龙背出脊较密。周代玉龙,角是钱形角,龙身比商代长,尾部刃消失,龙身的图案纹饰比商龙繁密,出现对称图案,线条走势见隙即补…  相似文献   

19.
<正>龙是中国最神秘的一种动物,没人见过其具体是什么样,它是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风播雨的神异动物,被视为一种吉祥瑞兽,其形象是各类艺术形式表现经久不衰的题材之一。龙纹作为陶瓷装饰的传统纹样之一,最早出现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晚期的龙山文化中。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出土的陶盘上的龙纹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商代前期与中期的灰陶器及白陶器上流行夔纹,夔为一脚的龙。西周印纹硬陶上尚  相似文献   

20.
《收藏家》2017,(8)
<正>玉带在古代服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由鞓带、尾、带銙、带扣四部分组成。玉带銙是玉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形制以方形、拱形等为多见,其上多装饰龙纹、兽纹、花鸟纹、人物纹、植物纹。玉带上带銙块数的多少和纹饰的不同,代表官阶和身份的差异,同时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风格。本文以西安博物院藏玉带銙为例,择其佳者,供同好赏析。一、唐代玉带銙唐代玉带銙多呈方形和长方形,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