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摩崖刻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涉县中皇山,亦称唐王山,在县城西北15公里清漳河左岸的索堡镇。摩崖刻经镌刻在山腰娲皇宫(俗称奶奶顶、西顶)建筑背后的山崖上(图一)。这里属太行山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的腹地,自古就是秦晋与齐鲁间的交通要道。北齐时,这里是邺都与晋阳两都之间的必经之地。北齐佛教空前发展,境内最盛时佛寺达4万所,僧尼200万人,仅邺都就有佛寺4千所,僧尼8万人。这些佛寺除集中在邺、晋阳两都及大城邑外,在两都之间的滏口陉道路两侧也  相似文献   

2.
一、地理概况及原因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这里属太行山八陉之第四陉滏口陉的腹地,自古就为"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北齐时,这里是邺都与晋阳两都之间的必经之地。  相似文献   

3.
里耶秦简释义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比较,里耶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县之“守”、“丞”、“守丞”的职权范围和职责内容不同;查历史文献有关记载与里耶秦简所记官制实际大相径庭;从里耶秦简本身文例分析:县之“守”、“丞”、“守丞”互见、无别。基于以上分析,本文认为:1.里耶简文县之“守”、“丞”、“守丞”涵义相同,义指“官长”;2.秦时县一级官长“守”、“丞”或“守丞”即行“县令、长”之实,却无“县令、长”之名。文章还针对里耶简文其他一些句读、注释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4.
天龙山石窟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36公里的天龙山上。太原古称晋阳,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被称为“乱世之强藩,治世之重镇”。北魏晚期高欢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控制了北魏政权。建立东魏后,仍长期居住晋阳宫,在天龙山上建起了避暑宫,开凿了石窟。高欢的儿子高洋取代东魏建立北齐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文物世界》2014,(5):1-1
<正>公元前497年,"晋阳"这两个字伴随晋国赵卿赵简子"入于晋阳以叛"进入了历史的视野。公元前247年,秦在晋阳初设太原郡。公元前106年,汉武帝设并州刺史部。从此晋阳、太原、并州一地三名享誉三晋。晋阳曾经战国赵都、前秦国都(苻丕)、东魏下都、北齐别都、唐北都、唐北京、后唐西京、后唐北都、后晋国都、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国都,共九朝之都,时间逾1400余年。有人说晋阳是"三家分晋的策源地,中国社会制度的策源地"。从历史的节点看,着实一语中的。春秋晋  相似文献   

6.
刘朔 《文物世界》2014,(3):55-57
<正>一、宗教祭祀与高官墓葬——晋阳遗存在史料记载中,晋阳古城最早出现于公元前497年。而早在公元前248年,秦设置太原郡时,治所便已在晋阳;西晋时扩展筑晋阳城;公元386年,北魏占领晋阳作为并州郡治所;后作为东魏霸府,继而成为北齐别都,并增设龙山县。隋末李渊父子起兵晋阳,建立唐朝,晋阳与当时的长安、洛阳并称为"盛唐三京"。北宋初年的公元979年,晋阳城因遭受战火而被焚淹,夷为平地。  相似文献   

7.
据《宋史·李怀忠传》载: 太祖掌禁兵时,隶帐下为散都头,累迁殿前都指挥使、都虞候、领开州刺史。乾德中,授东西班都指挥使,改领富州。开宝中,从太祖征晋阳,……还授散指挥使,迁富州团练使,改日骑左右厢都指挥使。太宗即位,改领本州防御使,稍迁侍卫步军都虞候、领大同军节度。三年,改步军都指挥使,五月,卒,赠侍中,(标点本9021——9022页)  相似文献   

8.
晋阳古城遗址在今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该城从春秋末期始筑,至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焚毁,1500余年间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名城重镇,亦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别都。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从晋阳起兵,创大唐基业,视晋阳为“王业所基”之地。并州长史李(?)、崔神庆先后在晋阳展筑东  相似文献   

9.
《沧桑》1994,(3)
晋阳古城,即今太原市南郊区古城营村一带,历史上为我国北方的名城重镇。曾名晋阳、太原、并州、北京、北都,西京……。北齐高洋父子,唐代李渊父子,后唐李存勖,后晋石敬瑭,后汉刘志远以及北汉刘崇都是从晋阳起家,进而夺取天下的。故晋阳又有“龙城”之称。宋太平兴国四年(979),赵光义三下河东灭北汉。云:“参商不并立”,惧怕这龙兴之地再有真龙兴起,争夺天下。炬焚晋阳,继而引汾水灌之。至今远隔千年,古迹荡尽,史料散佚,对晋阳古城的城垣布局,范围大小,人们莫衷一是,众说纷云,各持己见。  相似文献   

10.
里耶秦简“守”和“守丞”释义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相互参照和分析,本文认为里耶秦简中县的“守”、“丞”和“守丞”含义不同,它们分别为代理县今、县丞和代理县丞;而迁陵县和阳陵县频繁更换县的代理官员的原因是:(一)县的官员参加战争,(二)县的官员去世、生病以及短期离开官署。里耶秦简也说明了秦朝“守官”制度的完备。本文还对里耶秦简中其他一些称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1.
高昌戊己校尉的组织,是关于戊己校尉研究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不少,意见分歧亦大。本文主要对戊己校尉的设置员数和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正常情况下,校尉应有三员,即:戊己校尉、戊校尉和己校尉;戊、己二校尉是戊己校尉的属部。戊己校尉的组织结构分为两个阶段:戊己校尉初置为前一阶段,仅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人;戊己校尉下分戊、己二校尉(或称戊、己校,戊、己部,左、右部)为后一阶段, 组织结构为:戊己校尉直属有史(长史)、司马、丞,戊、己二校尉下也各有史、司马、丞及兵曹掾史和左、右部, 部下又各有前、后、左、右、中五曲候,候下又各有丞、令史及士等。  相似文献   

12.
1.《方镇表·邠宁栏》唐大历十四年“复置邠宁庆观察使”考辩《新唐书·方镇表》一,大历十四午 (779) 邠宁栏原刊“复置邠宁庆观察使”,百衲本、殿本并同,局本“观察使”作“节度使”,孰是? 按:《新表》大历十四年前,邠宁栏中于乾元二年始“置邠宁节度使,领州九:邠、宁、庆、泾、原、鄜、坊、丹、延”;但,第二年即上元元年,栏内便“罢领鄜、坊、丹、延,就在同年渭北鄜坊栏内有“置渭北鄜坊节度使,治坊州,并领丹延二州”,吋邠宁节度实  相似文献   

13.
《文史月刊》2014,(8):F0002-F0002
<正>晋阳古城遗址晋阳古城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从公元前四九七年建城至公元九九四年宋太宗赵光义火烧水灌毁灭晋阳城的一千四百多年中,晋阳城规模宏大,军防体系健全,商业文化发达,俨然与长安、洛阳、开封等地并列为国内著名的大都市。曾是战国七雄之一的赵国都城、北齐别都、唐北都以及后唐、后汉、后晋等六朝古都,有"龙城之  相似文献   

14.
清人杨晨《三国会要》卷10职官下载:“郡置太守,有丞、边郡丞为长史;正心一人;都尉一人,大郡或二人;司马一人。……又有功曹掾、五官掾、上计掾、门下掾、文学掾、文学祭酒、督邮、主籍、主犯、门下书佐、纲纪、循行、干铃下伍伯,多者二百余人”(中华书局1956年版).此段材料中“干铃、下伍伯”当为“干、铃下、伍伯”之误断.如《三国志》卷15载“(刘类)性又少信,每遣大吏出,辄使小吏随覆察之,白日常自于墙壁间窥闪,夜使干廉察诸曹,复以干不足信。  相似文献   

15.
<正> 西晋永嘉四年,刘聪杀刘和即皇帝位,不久实行“胡汉分治”,《晋书·刘聪载记》载汉嘉平四年刘聪大定百官,“置左右司隶,各领户二十余万,万户置一内史,凡内史四十三。单于左右辅,各主六夷十万落,万落置一都尉”。就是说,左右司隶共领有43万户的“晋人”(汉族人口)。此时关中地区仍控制在晋室手中,汾、晋以北则为并州刺史刘琨控制,座镇晋阳,刘聪所据有的地域仅是并州的上党郡、西河国、乐平郡和太原国的南部,以及司州的平阳郡、河东郡、弘农郡、河南郡、河内郡之大部。其左右司  相似文献   

16.
成爱萍 《文物世界》2005,(5):106-107
战国末期,秦国日益强盛,统一六国已是大势所趋。秦庄襄王二年(前248年),秦将蒙骜攻打赵国,占领了晋阳一带37城,并在晋阳置太原郡,从此以后“,太原”这一名词就专属于现在的太原地区了。第二年,秦庄襄王死,赵国又收复了晋阳。秦王嬴政元年(前246年),秦国二次平定晋阳,重置太原郡  相似文献   

17.
<正> 满城汉墓出土封泥两种,共五件。即一号墓(刘胜墓)出土的“中山御丞”封泥一件;二号墓(窦绾墓)出土的“中山祠祀”封泥四件。这两种封泥的内容和作用都很不相同。 “中山御丞”封泥 “御丞”是“御府令丞”的略称,是“少府”的属官。《汉书、百官公卿表》,“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属于宫廷内部服务官的性质,所谓“少府以养天子也。”宫廷服务内容庞杂,故属官也较多,如“中山谒者、黄门、钩盾、尚方、御府、永巷、内者、宦者八官令丞”等,各司其事。其中“御府”的职责据颜师古的注是“主天子衣服也。”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本《清史稿》卷63《地理志十》2093页陕西西安府兴平县下云:“县丞驻张店。”然检索史籍,此处兴平县丞所驻之“张店”实为“店张”之误。嘉庆《重修一统志》(商务印书馆民国23年影印本)卷226《陕西统部·文职官》西安府下云:“(乾隆———引者注)二十六年,移兴平县丞驻店张镇。”《清高宗实录》(中华书局影印本,1986年)卷472“乾隆十九年九月上乙酉条”云:“陕西巡抚陈宏谋奏:西安府属兴平县之店张驿,差务繁多,驿丞不能独办,应将店张驿归醴泉县经管。驿丞缺裁。”同书卷648“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下戊戌”条云:“……又兴平县属店张镇…  相似文献   

19.
一、标点: ①《秦本纪》:“白起为武安君。”《正义》:“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娃安集,故号武安。故城在洺州武安县西南五十里。七国时赵邑,即赵奢救阏与处也。”(216) 按:“得”当上属,“战必克得”为句。正文列举白起战绩,如:“左更白起攻韩、魏于伊阙,……拔五城”;“大良造白起攻魏,取垣”;“白起攻赵,取代光狼城”;“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此皆白起克敌得地之证,故  相似文献   

20.
<正>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唐书》卷三八《地理志一》京兆府下云:“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此处断句有误,“八十八”应接上句,为:“天宝领县二十三,户三十六万二千九百二十一,口一百九十六万七千一百八十八。府理京城之光德坊。”标点者可能将此句中的“府”理解为折冲府,这是错误的。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