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史研究已成为中国史苑中的一朵奇葩。自80年代以来,国内社会史研究者从探讨社会史的概念范畴和理论方法起步,进而深入到对社会构成、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探讨,近年来,不少学者把研究目光投向地域社会史,应该说,这既是中国社会史研究向广度和深度继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拓展中国社会史研究之必然。在国内地域社会史研究方兴未艾之际,我们试图通过对近代华北农村社会变迁的初步探索,谈一点对地域社会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
社会史浅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学科的社会史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方兴未艾。然而,与成熟的西方社会史研究相比,中国社会史研究理论的贫乏、选题的琐碎,甚至学术领地的难以落实,使社会史学者们深感困惑。这种境况促使我们必须尽快地对这门新兴“学科”进行彻底的“体检”,以便查准病因,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开展并非自20世纪80年代始,因为20世纪初期社会史研究曾一度兴盛,但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被中断,因此,对于新时期以来的社会史研究,学界称之为"复兴"。但新时期以来,社会史研究不仅"复兴",而且实现了新突破,呈现出朝着中国社会史学科体系化努力的态势。回顾近些年来的社会史研究,学界对社会史的理论认识并不一致,呈现出两种鲜明的思路,即宏观社会史与微观社会史。宏观社会史以宏观社会为单位,力图揭示普遍的社会发展规律,即包括政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诸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以来,社会史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学科理论方面,学者们围绕社会史的定义、研究对象、范畴、学科地位和研究方法等问题发表了许多专论,展开了深入细致的和认真求实的讨论。许多人还将他们的理论见解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具体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取得了公认的成果。但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对象,并构建起自成体系的整体社会史著作还很少见。学科理论的不足和学科体系的琐碎芜杂,不仅影响到社会史专题研究的深入,制约了中国社会史学科的发展,返回来又滞慢了社会史理论的成熟。1992年,我们出版了《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再度兴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冯尔康教授是中国社会史复兴潮流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之一,冯先生的社会史研究既有《中国社会史概论》的理论总结,也有宗族史、谱牒学、日常生活史的精深探研。在新时期,如何将中国社会史研究向前推进,冯尔康先生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德国史学的发展脉络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二战后的德国史学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批判史学的突破阶段(1945年至60年代中期);2.社会史学派的崛起阶段(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3.社会史学派与后现代史学流派竞争阶段(80年代中期以来)。而第三阶段又与东德史学的解体以及东西德史学的统一过程在时间上大致重叠。二战后德国史学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围绕纳粹主义历史根源问题对德国近现代史的批判研究,其二是研究领域随着新学派兴起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社会史研究也许是 2 0世纪中国史学中最值得讨论的一个领域 ,因为它的有关理念萌芽发端于该世纪初 ,在经历了停滞、复兴又发展的曲折历程后 ,到世纪末又成为中国历史学术中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社会史研究也是最难加以评价的一个领域 ,因为关于“社会史”概念的认识多有歧见 ,因此把哪些研究成果归入社会史的研究领域并对之进行概括总结 ,就变得极为棘手。其实从 2 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社会史复兴开始 ,就一直有部分学者注意对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史研究进行总结 ,各种综述性的文章甚至专著都屡见于世 ①。但作者一般是按照自己对社会史的理解 ,…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史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全面复兴以来,逐步从历史学的边缘领域走向舞台中心。1996年,为进一步确立社会史学科的性质、任务和地位,加强对社会史研究的“宏观把握、整体架构工作”,由龚书铎任总主编,曹文柱和朱汉国任副总主编的8卷本《中国社会通史》出版面世,描摹了先秦至民国数千年间中国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图景。  相似文献   

9.
<正>自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史复兴以来,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研究积极引入相关人文社科理论与方法,突破传统史学的政治史和制度史架构,自下而上地为中国史的纵深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学术前景。近年来,随着1949年后农村基层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学界纷纷将社会史视野延伸至当代史领域,进而使得当代社会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个分支学科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区域社会史在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就已经萌芽生长,其中最重要的源头是社会经济史领域的区域性研究。区域性研究汇入蓬勃发展的社会史潮流之中,两者相互激荡、相互启发,在90年代中期催生了有别于地方史的区域社会史概念,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而且获得了新的研究方法和问题意识。从事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者在区域社会史与地方史、整体史的关系上进行了诸多有价值的理论探索,或主以区域重构整体史,或主以整体区隔地方史。这两种取向都不能忘怀于整体史。以区域重构整体史,有助于解决宏大叙事之不足。以整体区隔地方史有利于解决研究的碎化、提升研究的对话空间。探寻中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学术定位体现了学界重新书写整体史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1.
自觉建立社会史学的努力,国内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此后,中国社会史研究主要围绕着引进与建设两个方面展开。近二十年来,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在理论探讨和研究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史理论的探索、新材料的开掘与使用以及研究视野的新拓展。就目前的研究看,社会史研究仍然存在着值得反思的问题,如社会史学的理论建构、"碎片化"的研究倾向、交叉学科的研究边界、断代史研究的平衡、研究史料的进一步拓展与运用等等。未来社会史研究前景广阔,但也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社会史兴起以来,区域社会史研究逐步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流,呈蓬勃发展之势,现今在华南、西北、长江中下游、华北等地区已经形成"岭南模式"、"西北模式"、"江南模式"、"华北模式"等研究范式,并各自成立了相应的社会史研究机构。东北区域社会史研究,也正在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北模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以人口为切入点,运用人口学、计量学、统计学、家庭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透析东北区域的人  相似文献   

13.
倪婷 《世界历史》2012,(2):96-106,159
本文概述了社会史在美国的发展,重点讨论了社会史的起源、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作者也考察了社会史研究方法的变迁,包括借鉴人种史、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及计量学的研究方法。美国社会史对于历史研究的贡献在于:普通老百姓不仅有自己的历史而且还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社会史还使超越政治的各种人类行为成为历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美国社会史的诞生及成长绝非一帆风顺,特别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社会史学家不仅需要面对其他史学同行的挑战,而且还要在与保守派的斗争中赢得美国公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华北乡村史研究”学术讨论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界掀起了社会史研究热潮。20多年来,这一研究方兴未艾,取得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成果的总体结构上看,在乡村史方面的研究略显薄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史研究自80年代中期兴起以来,十几年间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自然也不例外,不但涌现出大批的研究成果,其专业研究队伍也日益壮大。对之进行归纳与总结,不但可增进学者对目前研究状况的了解,也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鉴于...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孙江 《史学月刊》2006,(5):9-1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