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和田玉玉文化三大文化基因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伯达 《文博》2009,(1):3-13
和田玉在我国历史上的百余种玉石中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著名大玉矿所出玉石中,是品质最为优越的玉石,堪称为玉石之精英。和田玉为古人发现、利用的历史已不下5000--6000年,在最初的第一个千年内,其性之坚韧、质之优美,已为远古的土著民所理解并加以利用。在殷王室玉中已成为主要玉材.被朝廷厘定为“真玉”。作为一种玉材来说,它的主导的、垄断的地位在文明时代的四千年间从未中断过,也从未被动摇过。这种崇高的、光荣的历史地位迄今仍为我国平民百姓所津津乐道、赞不绝口。和田玉玉文化的玉美学、玉神学以及玉德学的三大文化基因决定了它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有着极其显赫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玉文化代表着中国古老文明的精髓。而和田玉从3000多年前,甚至更早踏入中原起,无不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中原居民将这些纯然天成的石头雕琢成他们喜欢的装饰品,陈设在室内,或随身携带,点缀着他们的生活,死后还将玉器随葬在自己的墓穴里,永久相伴。与此同时,人们把玉器作为一种精神的寄托,要像玉一样坚韧不拔,像玉一样缄默,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史前玉文化板块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史前玉器有着长达6000余年的历史,遍布东、北、西、南各地,组成相对独立发展的群体及其玉文化区域。其历经玉兵器、玉美器、玉神器以及早期“王室玉”等若干阶段的演进和积淀,为华夏文明的创造奠基了第一块坚实的基石。本文采纳地质学上的“板块”一词以概括说明史前玉文化的宏观性质及其微观特点,史前玉文化板块分为东夷玉文化板块、淮夷玉文化板块、古越玉文化板块等三大玉板块以及海岱玉文化东夷亚板块、陶寺玉文化华夏亚板块、石峁玉文化鬼国亚板块、齐家玉文化氐羌亚板块和石家河玉文化荆蛮亚板块等五个文化亚板块。它们按自身规律运动又互为碰撞、渗透、并存以至融合,终于走向其归宿,熔铸为统一的中华玉文化。  相似文献   

4.
胶县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玉器有璇玑形玉环(玉圆孔边刃三牙器)、玉镞(包括方、圆两种锥形器和四式玉镞)、钏、耳坠、管、环以及鞍形饰、马蹄形饰共35件。玉圆孔边刃三牙器应为女巫事神的玉神器,玉镞中的12件用作尸主口中之唅(琀),体现了鬼神食玉的原始巫教理念。由于三里河大汶口文化遗址和墓葬的地理位置靠山面海,不可避免带有海洋性文化的特点,玉圆孔边刃三牙器就是海洋性玉文化的的象征和例证。距今4500年前后,女巫以玉圆孔边刃三牙器事神,标志着其原始宗教仍处于女巫事神的早期阶段,远远落后于东北夷、东夷两大玉文化男巫为教主的阶段。大汶口文化始于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年前后发展为山东龙山文化。该文化处于北夷、南越两大玉文化板块之间,昊夷玉文化板块之东,故厘定为莱夷玉文化板块。三里河大汶口文化玉器中的玉圆孔边刃器的出现,是莱夷玉文化板块即胶东半岛玉文化板块的标志和结晶,而胶县三里河一带也就是两个玉文化板块的碰撞带和撞击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玉器从诞生到发展的全部历程中,与历朝的宗教信仰、典章制度、社会道德以及风尚习俗息息相关,进而发展出一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体系——玉文化。本文就中国的玉文化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并对中国自古至今的制玉材质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6.
玉配饰作为玉器的一个种类,不仅从诞生迄今从未间断过,而且品种不断翻新、款式繁多,是历朝历代能工巧匠们施展才华的载体。各时期最具特色的工艺特点也都在这些玉佩饰中得以体现,玉配饰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相似文献   

7.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漫长的筛选过程中,和田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玉是中国的国宝,因此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在1978年、2000年、2011年、2012年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  相似文献   

8.
本文整理了《诗经》中与玉有关的文献资料,并根据不同的功用,将其分为装饰物、祭祀用器、指代美好事物、身份的象征、用于社会交往、赏赐品等六类,认为其主要反映出周人的用玉观念。通过对这些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玉文化的分析,可以得出几点认识:《周礼》中关于祭祀用六器的记载确有其事;玉器作为礼器有着其特定的使用环境;而周代以玉用于赏赐和社会交往的文化功能,为我们审视墓葬出土玉器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相似文献   

9.
和田,古称于阒,旧称和阗,意为"产玉石的地方"。人们大都知道,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上有一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玉石之路。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只有2000多年的历史,而玉石之路却有7000年的历史。历史证明,我国边疆与中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玉器丰富内涵和实用功能进行了阐述,认为它们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理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乍一看,也许你会认为这两张图中的印章是一种东西,然而它们却拥有不同的名字——图①为桂林鸡血红碧玉印章、图②为鸡血石印章原石(供图/文房一号)。不仅如此,它们还分属“玉”和“石”两个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葬玉是专门为丧礼制作的器物。成体系的葬玉礼仪在西周时期形成,春秋时期,秦人接收了周人的葬玉文化观念并发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葬玉体系。本文对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一批具有代表性春秋秦墓出土的葬玉,进行分类整理与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玉器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礼玉作为玉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哲学蕴含与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探究。中国哲学的"天地人"思想贯穿了玉礼器发展的始终。礼玉的艺术精髓体现在对生命的永恒追求、道德的艺术体现和美学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14.
石林梅 《沧桑》2013,(1):42-44,49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契丹族本身无用玉传统,可建国以后受到其他国家的用玉传统文化而大量使用玉器,在用玉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契丹民族特色的玉器。辽代玉器的形成对中国玉文化产生了特大的影响,在中国玉器史上有着辉煌的成就。辽代玉器的特色、继承、独创在中国玉文化当中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新石器中晚期(8000~3000a B.P.)玉器从石器中分出形成相对独立的玉文化.玉文化遗址是玉文化保留至今的载体,本文通过田野考古资料结合陆地卫星遥感图像分析技术探讨我国中东部各流域玉文化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如下结论:(1)玉文化扩散包括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两种形式;(2)玉文化扩散具有纬度扩散性、经度扩散性和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土新石器时代绿松石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次一前言二主要发现三绿松石器的分类四绿松石器的形制特征及演变五绿松石器的时空分布特征六绿松石器的出土环境及背景七产地来源及相关问题探讨八结语一前言绿松石很早就作为装饰品为古人所喜爱,湖北绿松石和新疆和田玉、辽宁岫岩玉、南阳独山玉号称中国四大古玉。近现代对于其他几种古玉,尤其是考古发掘出土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古玉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但是对绿松石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出土的史前时期绿松石器,  相似文献   

17.
靳彦乔 《收藏家》2011,(9):35-40
一.神秘的中国玉文化 玉器在中国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其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伦理道德、宗教信仰上都发挥过其他艺术品不能取代的作用,中国古代玉器承载着颇多的文化内涵,并蒙上了一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这就是中国独有的玉文化。  相似文献   

18.
黄帝受命有云瑞 夷巫事神琢瑞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红山文化墓葬发掘出土的上百件玉器中,玉箍和玉勾云形器是重要的玉神器,尤以玉勾云形器为最最重要之事神用巫玉。其表面器形构架由(?)三种图案组合成复合勾云纹造型,反映了红山文化群体对"云"、"雨"的崇敬和期盼。其深层内涵则是云上有天、天上有神,天神是至高无上之神,具有权威性和震慑性,也为红山文化群体视为保护神加以膜拜。玉勾云形器、玉龙、兽面饰块形器等红山文化玉神器均以云纹作结构框架并普遍应用,说明其群体以崇敬云天为己任,并创建了高度发达的东夷玉文化板块。此一玉文化或可能与"黄帝受命有云瑞"、"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的记载有关联。而"玉勾云形器"之名称不甚准确,经考证古文献,应为"吉云饰玉神器"、"玉吉云形器",宜定名为"玉瑞云纹饰"。  相似文献   

19.
凌云 《环球人物》2015,(6):96-97
梁建国在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对面坐下后,就一遍一遍地洗着功夫茶具,直冲得小茶盏洁白耀眼。眼前的他看着有种内敛的神韵,一袭中式黑衣,带着淡然的笑,不紧不慢地说着话。作品如其人,梁建国主持的北京时尚大厦等室内设计及高端家具都强调中国精神,处处显露出一份禅意。"玉石屏风一放,尊贵的感觉就有了"近年来,梁建国迷上了以玉石做设计。在他看来,中国是用玉石最早、历史绵延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邦"的美  相似文献   

20.
<正>我在本届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中说过:中华玉文化中心,已经不是名义上的中心,经过这几年的认真、刻苦的努力,确已成为了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枢纽,如同一座公路上的立交桥,矗立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网络之中,已成为实实在在的中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中心了。我们这个玉器与玉文化研究中心,在结织和沟通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网络的同时,也对中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发挥了导向与引领作用,成了中华玉器与玉文化研究的标兵,不仅如此,它的这一地位及其某些研究成果,还为良渚遗址申遗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