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分析甘肃出土的几件铳炮出发,全面论述了我国古代管形火器从发明、改进到全面投入使用的历史过程。文中以大量事实纠正了某些不确切的说法和史籍记载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两周时期,江淮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徐舒蔡楚吴越邗等南方各国流行鼎形繹、缶形繹、鬲形繹、飌形繹、提梁?繹、方繹、双耳兽流繹等,既受中原影响,又承袭土著文化,既具时代特征、又有地域风格。特别是源于江淮地区北部,流行于楚吴徐等国的?繹,代表了东周时期南方系统青铜文化特色,并对中原及百越地区的青铜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任妮娜 《东方收藏》2024,(2):124-126
铜铳是元明清时期用于海战的重要军事武器,荣成博物馆馆藏的明洪武十一年铭文铜铳应该是靖海卫用于海上作战、防备沿海倭患以及海运的海防水军兵器,也是目前威海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明代碗口铳。该铜铳的出现,再次印证了荣成在明初重要的海防地位。  相似文献   

4.
青铜■是西周时期新出现的青铜器类,根据自名器对西周晚期典型青铜■进行形制分析后,认为青铜■是起源于西周早中期的同型陶器,西周中期就已经出现青铜■,西周晚期发展出了周原式和东夷式两类青铜■。春秋时期,青铜■的名称发生了变化,汉淮地区将青铜折肩罍也统称为■。青铜■的起源、发展是相对独立的,应与青铜罍无关。  相似文献   

5.
材料是一切物质的基础,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纵观材料的发展史,其有足够的理由代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历史学家把某一材料的特征及其广泛应用作为人类文明史的各个标志。本文从源远流长的青铜材料出发,详细阐述了青铜材料的发展历程和各时期特点,并以四羊方尊和散氏盘为例,深刻剖析了青铜材料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青铜鬶     
依据相关考古和文献资料,青铜鬶是夏商时期盛酒进行祼(灌)祭的稞器,是中国古代时代最早的青铜祼器和礼器.  相似文献   

7.
衔石 《收藏家》2004,(12):64-64
大孟鼎于道光初年眉县礼村沟岸出土,同治十三年九月至潘祖荫处,1951年由潘达于捐赠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相似文献   

8.
青铜之光     
贾文超 《收藏家》2003,(5):30-36
绚丽华贵是一种美,质朴淡雅也是一种美,而这种美较之前者,似乎来得更持久,更凝重,更富有气的。也正是如此,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魅力历千年而不衰,至今仍为世人所崇尚。我国古代青铜器自公元前2000多年开始形成,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漫长的历史年代,这一时期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在石器时代结束,而铁器时代尚未到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铜器便成为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及政治、军事等各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宝鸡地区凤翔县、陇县、宝鸡县县功镇周围,相继出土了青铜斧、锛、凿,根据形状分为四类,表述如下: 一、小型类: 1.斧,长77,刃宽48,长方銎39×25毫米,重188克。双刃,斧面、背穿孔,銎部有一道箍纹(图1)。 2.斧,长88,刃宽33,长方銎29×16毫米,重79克。双刃,斧面、背呈三角形穿孔(图2)。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数量大,种类丰富,制作精致,是华夏古文化的精华。在商周社会,礼器是贵族奴隶主在祭祀、宴享等重要的仪礼性活动中使用的一种器物。青铜礼器只有贵族才能使用,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铜礼器的数量、种类、大小都有严格的区别。所以,铜礼器在奴隶社会是“明...  相似文献   

11.
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与礼制的结合更加紧密,冶铸技术日趋成熟,出现了长篇铭文,创造了较之商代更加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早期基本沿袭晚商,纹饰仍以兽面纹、夔纹为主,风鸟纹装饰多于商代,出现了象纹和双身龙纹等新的纹饰。中期以后,奴隶制转向衰弱,旧的生产关系影响了青铜工艺的发展,纹饰更加朴素简单,多以横条沟纹为主。晚期,礼器制作往往粗率简陋,造型与纹饰都趋于程式化和定型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起源、发展,青铜艺术品的类别、铸造技术、造型、纹饰纹样、风格、民俗文化等方面研究入手,以其出土实物资料为依据,论证越南青铜文化深受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和外来文化之影响,并相互渗透、相互交融。越南的青铜文化至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出土的遗存较为丰富,类别也较齐全,而且,所铸造的青铜艺术品璀璨绚烂,并且,许多器物蕴藏着浓厚的越南文化而独具特色,令人喜爱!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器物之造型、纹饰、技术工致殊绝、独树一帜,特征鲜明而成为越南青铜文化艺术的瑰宝。自古以来,中越两国一衣带水,其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绵延2000多年,这是中国、越南经济交通和文化艺术交流水乳交融的结果,是中越人民世代友谊的见证。  相似文献   

13.
冀北周代青铜文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北部是中国北方文化带的一个重要地区,其中属于周代的青铜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根据出土的青铜器可以将其分为五群,分别以昌平白浮墓、延庆西拨子窖藏、平泉东南沟遗存、延庆军都山东周墓地和张家口白庙四、五类遗存为代表。前四群属北方文化,最后一群属中原燕文化。第四群最为复杂,它应属狄人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4.
依据历史文献记载,在今西南地区,两汉时期已明确的西南诸夷有夜郎、滇、邛都、徙、筰都、冉(胧)、白马、嶲、昆明、劳浸、靡莫、滇越、哀牢、钩(勾)町、漏卧、白狼、(貘)薄、盘木、唐藏等.依据文献记载的西南夷分布位置、地理标志、年代等,探讨了考古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存与西南诸夷的相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奇 《南方文物》2022,(3):164-178
近20年来,缅甸揭露了一批公元前一千纪的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为深入讨论缅甸青铜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文章梳理了缅甸钦敦江、穆河、萨蒙河流域及掸邦高原已发现的青铜文化遗存,并尝试对中国云南与缅甸青铜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上述缅甸地区的青铜文化受到云南青铜文化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6.
徐政芸 《收藏家》2003,(1):46-48
大约在战国至西汉期间,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建立了一个被称为“滇”的古王国。由于当时云南的少数民族尚未使用文字,其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逐渐湮灭在时光的流逝中,仅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出现在史籍里。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学家开始对云南晋宁石寨山进行考古发掘,此后又对江川  相似文献   

17.
郑祎 《宁夏史志》2009,(5):29-31
从20世纪70年代虱奉世纪初,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青铜兵器、车马饰件、动物纹装饰品等为主要特征的北方系青铜器,陆续在彭阳境内被发现,分布相对稠密,且独具特色。从而使这一小区域成为研究“北方青铜器”的有机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彭阳县境内共发现、发掘和清理的各型青铜文化墓葬50座,文化分布点30处,出土文物2500件。  相似文献   

18.
19.
对34件吴国青铜容器样品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成分分析,发现器物均为铸造成型,材质多为铅锡青铜,含砷的青铜也有一定数量。铅含量普遍偏高和含砷青铜的存在是吴国青铜容器的两大合金特点。这一工作为了解两周时期吴地的青铜铸造业,尤其是容器的合金技术,提供了新的数据。同时也为了解吴地与中原及其它地域在青铜技术方面等的传播交流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青铜簠是西周晚期大量出现的一个新器类,在春秋早中期得到较大发展,直至战国早期以后才逐渐衰落,此文对两周青铜簋做了初步研究,对其衰落原因提出了分析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