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文史春秋》2007,(9):48-48
2日清度支部奏准开采江西、云南铜矿,以利造币。4日清廷以袁世凯为外务部尚书兼会办大臣。4日清廷授张之洞、袁世凯为军机大臣。4日清廷以吕海寰为会办税务大臣。7日福州发生特大水  相似文献   

2.
摄政王载沣驱袁事件,既是清廷内部的一场权力斗争,同时也夹杂着复杂的国际因素,与当时中美日三国外交存在十分微妙的关系,尤其与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的失败直接有关。在这场政治权力斗争中,载沣之所以没有处死袁世凯,固然由于载沣本人性格优柔寡断、缺乏政治斗争经验,以及慑于袁世凯的北洋势力,但同时与列强尤其是美国的强力干预有着密切关系。而就几个主要列强来说,它们对载沣驱袁的态度和反应并不一致。其中,因为袁世凯的联美制日外交妨碍了日本对中国东三省的侵略,日本方面对袁世凯遭罢黜实际上持欢迎和支持态度,极不愿意看到袁氏复出;而美国政府由于担心清末新政改革政策发生逆转,同时也为了抵制日本对清政府的控制及与日本争夺中国东三省的控制权,坚决反对载沣罢黜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期待袁氏尽快复出。在载沣驱袁权力斗争的历史背后,同时也浮现出日、美两国较量的影子。  相似文献   

3.
袁世凯接圣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后,清廷大为震惊,仓皇不知所措,摄政王载津立派陆军大臣荫昌为钦差大臣,从北洋军第二、四、六镇(相当于师)中各抽调一协(相当于旅)精锐组成战时混合军,由冯国璋任“军统”, 驰赴武汉镇压革命军。同时,又命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长江水师赶往武汉协助陆军作战。  相似文献   

4.
晚清重臣徐世昌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世昌素称北洋军师,是袁世凯幕府领袖,其与袁世凯关系之非比寻常人所共知。徐世昌出身“累世仕宦”的官僚世家,但家道中落,“幼而贫困”,赖其母刘太夫人“针黹纺绩度日”,督课力学,于1882年与其弟世光应顺天乡试,得中举人;1886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89年散馆授编修。编修仅为一七品京官,俸银很少,徐世昌在编修任上一居近十年,被称为“黑翰林”。徐受不了这个穷,多次活动外放。遂于1897年“应袁慰亭之聘至小站任总理本军  相似文献   

5.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后,经内阁总理大臣奕劻和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14日摄政王载沣发布上谕,任命被罢官后定居在河南彰德(今安阳市)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所有该省军队及各路援军,均归其节制调遣;陆军大臣荫昌和海军巡洋、长江联合舰队统制萨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军政界有许多著名人物,因身世、籍贯、任职或政见等相同或相近,被世人并称,如“三杰”、“五虎将”、“八大金刚”、“十三太保”等。这些人大都任过军政要职,既有治世之能臣,亦有乱世之奸雄,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杰三洋北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建陆军”时,麾下有三位天津武备学堂的高材生: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均被袁委以重任。一次,袁世凯在山东德州举行秋操。见王、段、冯三人各领本部,行操布阵,有条不紊,在场的德国顾问不禁脱口赞道:“此三人,堪称北洋军中之杰!”从此,“北洋三杰”之称不胫而走。民国时期,这…  相似文献   

7.
夏冬波 《江淮文史》2006,(3):126-132
说到中国近代史,不能不提袁世凯,说到袁世凯,不能不提吴长庆。据吴长庆孙女、吴保初长女吴弱男《见闻录·袁世凯轶事数则》记载,“袁世凯系我祖父(长庆)义子,庶出,行四,我七八岁时曾见之,称之曰四伯。因袁童年好玩不好学,为父所不喜,我祖父则赏识之,谓可以习武,因乞为义子,移居我家多年。值南通张季直在我祖幕府中,即延其课袁读书。袁有胆识,敢于担当,我祖病重,由朝鲜任所,以遗折向清廷保荐,因获任用,由此腾达……”从这里可以知道,袁世凯很小时就到了吴家,是在吴家长大的,吴长庆对袁世凯有培植、举荐之功,且两家有世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辛壬鼎革之际,赵秉钧作为北洋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而言:第一,武昌起义后,奉袁世凯之命秘密潜赴北京,联手亲北洋的王公贵族,积极筹划维护京师治安,破除京师谣言,避免了京城满汉尖锐对立局面,保证了京师安全。第二,在袁世凯开始转变政治态度,对革命党由剿转抚之时,赵秉钧又立即支持南北议和,并赞画袁世凯左右,有效地避免了皇族年轻贵胄们制造的多起反袁举动,解决了袁世凯诸多后顾之忧;外交上,亦能随势而动,虚与委蛇,策应袁世凯的外交方略。第三,赵秉钧在清帝退位一事上出力颇多,当清廷御前会议犹豫不决、踯躅不前时,为袁世凯独当一面,充当马前卒,适时游说隆裕、诸亲贵,接受全国共和之大势,最终促成了辛亥和局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李新军 《沧桑》2010,(6):120-122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廷在京城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处理对外交涉事务。而李鸿章在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也涉足清廷的外交事务,晚清的对外交涉,他几乎都参与其中,其外交地位甚至一度超过了总理衙门。甲午惨败后,李鸿章本人受到极大的攻击,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后被罢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其继任者无论是王文韶、荣禄还是袁世凯,都无法再现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那种纵横捭阖、一枝独秀的辉煌。北洋大臣在晚清外交中地位衰落了。  相似文献   

10.
正蔡廷干是被清廷选派为第二批三十名幼童之一赴美留学的,最初分派到康纳狄格州哈特福德语文学校学习,不久又进入新不列颠中学读书,因蔡氏品性比较顽皮,被同学称之为"好斗的中国人"。在长达八年的美国生活中,他和多数的留美幼童一样,在西式教育的影响下,对中国固有的封建礼教社会伦理的观念有所淡薄,成为几名首先剪掉辫子的学生之一。1901年,袁世凯出任北洋大臣,蔡廷干经唐绍仪的推荐,为袁收入幕府,  相似文献   

11.
所谓“北洋三杰”,是指清末民初北洋军事集团中的骨干分子冯国璋、段祺瑞和王士珍。他们三人都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尤其是冯国璋。1911年“辛亥革命”镇压武昌革命党人起义,袁世凯任命冯国璋为前线总指挥。冯身先士卒攻人武昌,扬了北洋的军威,为袁世凯争了名声。大功告成后,冯被调回北京,配合袁世凯逼宫。1912年1月,南方革命党与北洋军阀达成协议,由冯国璋率领北方军界60名将领通电全国,要求改变国体,实行共和。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走投无路,只好宣布退位,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告终。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三次参弹张翼,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作为地方督抚职在守土、捍卫主权的目的;也有与张翼争夺开平煤矿经办权,掌控北洋官业的目的;同时英国人对张翼、袁世凯间矛盾的利用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张翼借助朝廷奥援与袁抗衡又演化为政治集团间的斗争。这些因素使得袁世凯在开平矿权交涉中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这桩近代史上的疑案至今未得解决,相信者袭用不误,怀疑者也不乏其人。前者称,光绪二十七年十月初三(一九○一年十一月二日)“启銮至开封,止不进。合肥遗折至,力保袁世凯才略堪任艰巨,请以继任直督,并请速回銮,以慰中外之望。诏并从之。”或谓:“李于临死前一日,口授于式枚草遗疏保荐袁世凯继任直督,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西太后得了李的遗疏,想了一想,……于是就把直督兼北洋大臣一席授于他了。”两个说法虽不尽同,但意思一致,即袁世凯继任直隶总督是李遗疏保荐。然而怀疑者也据有理由:一、命袁署理直督为时在先,遗疏其后才  相似文献   

14.
尽管冯国璋对于袁世凯的洪宪称帝是始终反对的,但是,多年以来,他受着袁的一力提拔,最后竟成为“北洋派”的两个支柱之一,因此,他对袁的所谓“知遇之感”,也还是始终不渝的。就因为这样,所以,当他看到了北洋政府国务院发来的通报“袁大总统薨逝”的麻电(袁是6月6日身死的,就在当天发出了这个通电)的时候,竟自悲痛得大哭起来。据当时在他身边的参谋长师景云后来告诉我:他看了那个麻电以后,立刻嘴里就发出了“嗯”的一声,表示出了不敢相信的神情,跟着便看到他的眼泪不自觉地流了出来。随后,他又拿起那个电报来看,边就泪随声下地说“:大总统这么…  相似文献   

15.
《近代史研究》2021,(4):55-69
辛丑回銮后,清廷为重树权威,裁抑东南互保的"抗旨"势力,同时为增强北洋实力以拱卫京畿,开始扶植袁世凯加强对江南财赋之区的控制;而袁世凯也借此将北洋势力逐步向南洋扩张,此一进程可称之为"北洋下南洋"。这使得两江总督的争夺白热化,严重冲击了南北派系平衡,积累了难以调和的矛盾,是酿成丁未政潮中统治高层激烈斗争的关键因素。除了清流浊流的分野外,瞿鸿禨和袁世凯交恶的重要原因是,北洋强势南下,湘人瞿鸿禨虽努力调护,南洋的湘系势力仍遭受重挫,瞿也因之孤立。岑春煊之所以发动政潮,反对奕劻、袁世凯,部分也是由于运动江督连续受阻,其与周馥、端方交恶,实有竞争江督的因素在。丙午官制改革后的政治安排,诱发了奕劻和瞿鸿禨的直接冲突,而瞿鸿禨公开揽权、奕劻病重、东三省用人等因素,都刺激了政潮的发生,但奕劻、袁世凯和瞿鸿禨的关系还可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6.
武昌起义爆发,清政府迫于内外交困,重新起用两年前被罢官的袁世凯。袁出任内阁总理大臣后,率北洋军反攻,占领汉口、汉阳即按兵不动,造成南北对峙局面。一方面,利用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逼清帝退位;另一方面,利用其掌握的北洋重兵向革命派施加压力,迫使革命党人交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革命阵营内部开始分化,帝国主义列强也在施加压力,南北议和谈判在上海举行。1911年12月25日,坚决反对妥协的孙中山先生从海外回到上海,并在29日当选临时大总统。这样,就打乱了袁世凯的篡权计划,袁恼羞成怒,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式,一面撤销唐绍…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要闻     
3日《苏报》登载章太炎的《客民篇》,斥清政府为“客帝”。4日清政府命户部右侍郎铁良会同袁世凯办理京旗练兵事宜。4日驻美俄使向美国务卿海约翰声明俄并不反对满洲开埠。4日黄兴离日本回湘,运动排满革命。4日俄国:沙皇发布命令说,只允许犹太人在他们的居住地拥有财产。6日沙皇尼古拉批准了《俄国臣民移居东省铁路地段条例》。6日美俄在华盛顿谈判满洲开埠问题。7日上海盛传留学生回国请愿代表钮永建、汤尔和为袁世凯所杀。7日马赛:法国轮船“里本号”沉没,150人丧生。9日《苏报》发表章太炎的《读革命军》及《介绍革命军》。9日外务部奏上…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有句俗语说“袁世凯人臭币香”,说的是袁世凯复辟做皇帝,所以人很臭,但是袁世凯像的民国三年银币,因银色好、分量足,在市场流通中很吃香而受人们欢迎。但是人们却很少知道尚有与袁世凯有关的四种纸币,现分述于下。 一、北洋经武银号银两票 北洋经武银号是袁世凯经办,见有北洋经武银号的银两票和银元票,银两票直式,币值有一两、三两、五两、十两四种,银元票有一元、三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六种。银两票和银元票的 背面都印 有汉、满 两种文 字,银两 票正面印 李鸿章 像,像下 横书两行 “北洋经武银号”和“光绪丙…  相似文献   

19.
从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借辛亥革命党人之声势,逼迫清宣统帝退位,3月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直至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历时十余年。此间北洋第二号人物“北洋之虎”段其瑞,威风凛凛,一再出头,成为北洋军阀史上名噪一时且颇具争议的人物。  相似文献   

20.
北洋集团以小站练兵为契机起家,经北洋首领袁世凯精心经营、巧借时势,由新建陆军扩充至武卫右军、北洋常备军,及至北洋六镇编练成军,逐步成长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在清末民初这个新旧社会的变更时期,北洋集团作为代表清廷统治阶级内的一股新兴政治势力,对清末民初政局产生重要了深刻的影响:北洋集团是支持晚清十余年统治的一大支柱;也是影响辛亥革命使之政权转移的主要力量;袁世凯复辟帝制恶化了民初政局;北洋军阀之间混战为国民党建立统一政权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