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晚年政治活动中多与中国近代军阀有所联系,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与中国革命当时所处的特定历史时期有关,军阀与帝国主义勾结并分割中国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孙中山为了能进一步的瓦解军阀势力,与皖、奉军阀建立了"三角反直同盟",这是孙中山坚决反对军阀及其背后的帝国主义的一种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客观的加速了近代军阀覆灭的速度,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摩尔 《文史月刊》2009,(9):65-65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清朝政府奔走呼号。但他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利用军阀与清廷作斗争。后来虽然推翻了清朝,建立了共和,但由于军阀的部队不听调遣,共和政权还是灭亡了。因而,孙中山很想建立自己的军队。  相似文献   

3.
孙日关系与矛盾论俞辛孙中山在革命运动中面临两大矛盾:一是他与清朝及执掌北京政权的北洋军阀间的矛盾,即共和主义及体制与封建专制及军阀独裁的矛盾;二是他与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即侵略与反侵略间的矛盾。孙中山在革命运动中将国内的矛盾作为主要矛盾,而将与列强...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彻底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他为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北洋封建军阀而奋斗终身。他领导革命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迄至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孙中山又吸收了新的革命思潮,制定“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把旧的三民主义发展为新的三民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新的发展阶段。孙中山为革命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自述是“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事业,必然“有志竟成”。他在历史上是一个无…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晚年进行的两次北伐,是他坚持民主革命、打倒军阀、统一中国的重要军事活动。1921年孙中山统兵讨伐桂系军阀平定桂局后,于次年2月在广西桂林设大本营举行首次北伐,3月中旬北伐受阻后,孙中山决定回师广东,设大本营于韶关,改道江西继续出师北伐。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与粤皖奉三角联盟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皖奉三方之所以能够建立三角联盟,孙中山的日本背景是重要因素;而孙中山在进行联皖、联奉的同时,又不断进行联直活动;孙中山联合军阀打军阀,搞三角联盟,有成功的地方,亦有失败的记载:孙中山通过联合军阀来打军阀。负面影响很大,此乃时代局限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绿林出身的李福林结识孙中山后加入同盟会,成为辛亥革命时期广州地区民军首领,为广东光复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为自己赢得出路。但在革命转入低潮时,李福林却见风使舵,一度疏远孙中山的革命阵营,与龙济光合作。在受到桂系军阀的排挤后,李福林为寻求政治依靠,再次转向孙中山,却又希望在孙中山与桂系军阀之间左右逢源,与革命政府若即若离,以求利益最大化。随着驱桂战争形势的顺利发展,李福林宣布独立,帮助粤军成功驱逐桂系军阀。由此,李福林赢得了孙中山的信任,其所领导的地方武力成为大元帅府时期革命政权的重要支柱,李的政治地位随之达到新的高度。即便如此,作为地方实力派的李福林,其革命动机的“两面性”,仍然是制约其行为的重要因素。1924年商团事变中李福林充当调停人,周旋于地方势力与革命政府之间,倍感无奈又不断自责。李福林的个人利益视野,既无法使他成为坚定的革命者,也严重制约地方社会对革命的支持,革命党人始终未能在最具条件的革命策源地广东扎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8.
1924年孙中山北上是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在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的历史发展与延伸。那么,除了应皖奉军阀邀请之外,孙中山本人对北上是否有深刻的思想动机?他的思想动机与国民党人实现中央革命的设想、与粤皖奉反直三角联盟、与谋求建立中日俄东方同盟各有什么关系?孙中山北上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的史实真相如何?以及孙中山北上之得失又如何评价?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晓光 《中华遗产》2011,(4):116-133
他成长于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的历史时期。他曾深受孙中山之赏识,愿助中山先生实现建立统一的中华民主共和国的理想。他进入奉系高层,本想利用日本人反奉系、倒军阀,却最终成为历史的牺牲品。郭松龄,这位乱世英雄的悲剧,似乎正出自闹革命与做军阀之间:要闹革命,就得灭军阀,可是不做军阀,又如何闹革命?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个世纪20年代,由国共两党结成的革命联合阵线与帝国主义及其走卒北洋军阀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于两党携手合作,由孙中山一手建立起来的南方革命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这对于北洋军阀是一个严重的威胁。盘踞在中国中部、北部的各路军阀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暂时停止了彼此  相似文献   

11.
一、辛亥革命元老1905年,潘怡如在兵营写了反清的诗歌以后,与封建军阀频繁作战,身先士卒,屡扭危局.他在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征程上,舍死忘生,失败后仍继续战斗,终于积劳成疾,重病缠身.1928年2月,潘在上海养病期间,认真回顾自己走过的历程,特别想起挚友董必武的多次忠告:孙中山先生革命屡遭失败,其原因在于“不依靠工农而总是依靠军阀的路  相似文献   

12.
1950——1952年国民党在台湾的党改造运动中,将原来的“革命政党”定位改为“革命民主政党”,即兼具有“革命”与“民主”两种特质的党。一再强调要“以革命组织与革命精神保障民主制度”。这种“革命”已不同于孙中山提出的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国民革命,而是以“动员戡乱”、“反共抗俄”唤起党员,增强凝聚力,建立一元化的领导权威。  相似文献   

13.
在郑州市区,有一处叫“碧沙岗”的地方,这里不仅草木葱郁、绿荫满地、花香鸟语,而且存留有大量北伐革命期间的遗迹、遗物,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人来这里参观和游园。 发生在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第一次最伟大的革命,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它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为基础,建立了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基本扫除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1926年7月9日,在国共两党合作的…  相似文献   

14.
<正>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军有8个军,约10万人。7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4日国民党发表《北伐出师宣言》,两党一致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三支军阀部队:一是直系吴佩孚,二是奉系张作霖,三是由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在帝国主义指使下,这三支反革命力量联合起来了。北伐仅一年时间,基本消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军阀张作霖  相似文献   

15.
《百年潮》1997,(6)
孙中山提议,苏俄红军攻取新疆、甘肃,与四川国民党人胜利会师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因西南军阀的背叛而失败,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转往上海。之后,孙中山一面“专理党务”,致力于中华革命党的改组工作,一面仍像过去一样,积极从境外寻求援助。这时,孙中山在秘密同日本银行界接触的同时,已经注意到了俄国革命的胜利,他明确讲:“此后我国形势,应注意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期大发展也。”为此,孙中山特别请了一位俄国教师,去教廖仲恺、朱执信、李章达和李朗如等人学习俄文。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与王文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护法运动中,孙中山先生对西南军事力量,曾寄以很大的希望。可是,西南军阀没有革命的诚意,不过借助于孙中山先生的政治威望自谋私利。在一些关键时刻,对护法军政府的指示阳奉阴违,甚至另树旗帜。因此,孙中山先生对西南军中少壮军人的培植极为重视,希望他们在军中起骨干作用,传播革命思想,培养革命势力,使西南军队成为可靠的革命力量。贵州少壮军人王文华(1889—1921),在清末读书时代,与革命团体自治学社成员接触颇多,受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了反清秘密团体的活动。后经朋友介绍,注籍于三藩市同盟会支部。…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的功臣很多,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术界的研究强化了孙中山,弱化了其他领袖人物。本文通过对孙中山贿志竞成》一文的再读,分析了其中原因之一;通过对孙中山、黄兴有关业绩的比较,再现了黄兴对革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1924年6月16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从此,神州大地一批批革命精英满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心壮志,云集在“革命的黄埔”旗帜下,保证了东征、北伐的胜利,重开国共第二次合作后,打败了日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曹锟政府,随即驱逐傅仪出宫,推黄郛为看守内阁,欢迎孙中山先生北上,欲以倾向革命之名助长他自己的声威。此时奉系军阀已进入华北,北京政权实际上是张作霖、段祺瑞、冯玉祥三派的联合政府。吴佩孚战败后,直系军阀的主力退到长江流域。旧军阀的政权倒了,新军阀的政权还没有巩固起来,段祺瑞、张作霖企图收买人心,巩固其统治,借口共商国策,也邀请孙中山先生北上。在广东国民党内部,亦由汪精卫首倡“孙段联合”,意在造革命舆论加强革命声势。经过段祺瑞派许世英跑广州、汪精卫跑天津,最后商定孙段会于北…  相似文献   

20.
1923年,孙中山在桂林建立了一支强悍的卫队,首任卫兵长竟是苏联红军的元帅加伦。此事一直被传为佳话。 在中国国民党“一大”之前,孙中山就努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布尔什维克党及政府为了支持中国革命便派遣红军B&#183;K&#183;布留赫尔元帅率红军军官代表团前来中国,帮助孙中山建立国民革命军。这位元帅来华后,人称“加伦将军”。他是苏俄国内战争中的著名英雄,苏联红军第一批元帅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