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0年代美国对中苏冲突事件的观念演变及其对华政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20世纪 5 0年代 ,美国一心想分化中苏同盟 ,争取中国脱离苏联 ,学术界对此早有研究 ,但 6 0年代 ,当中苏分裂真正发生后 ,美国却逐步改变了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这是被史学家们忽视的问题 ,肯尼迪和约翰逊政府对中苏分裂事件的观念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肯尼迪政府执政之初曾短暂地认为 ,美国争取中国脱离苏联符合自己的利益 ,并于 1 96 2年底提出过所谓对中国“微开门”的方针。但进入 1 96 3年后 ,美国决策者开始挑选自己的“头号敌人” ,最终他们错误地选择了中国充当这一角色。 6 0年代美国民主党政府之所以未能跨出对华政策的关键一步与其对中国的偏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1949~1959年的中苏关系,经历了从走向结盟到蜜月合作再到出现公开分歧的发展历程。美国作为影响中苏关系的一个外部因素,其制定的分裂中苏关系的楔子战略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从第一阶段以中国作为主要突破口,通过所谓灵活政策来阻止中苏结盟;到第二阶段仍以中国为主要突破口,通过强硬政策致力于分裂中苏的长远目标;再到第三阶段以苏联为主要突破口,通过软硬分施的策略来推动中苏同盟走向分裂。楔子战略的侧重点和实施手段不尽相同,效果也前后有别。  相似文献   

3.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政府缔结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虽然不是针对美国的,但中苏同盟的建立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苏联是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强大后盾。《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力地牵制了美国,使其不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境内;苏联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提供了有力的军事援助;苏联积极帮助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大力援助中国建设工业基础;苏联在外交上坚决同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作斗争。这些对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和完成国民经济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和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苏同盟的兴衰 ,在冷战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2 0世纪 40年代末 5 0年代初 ,中苏两国在同盟形成之时都曾宣称 ,它们之间的“兄弟般团结”是“永恒的”与“牢不可破的”。然而 ,不过十年间 ,中苏同盟关系已出现了严重裂痕。到 60年代末 ,两国关系甚至达到了反目为仇、兵戎相见的地步。中苏同盟的瓦解对冷战的发展影响至为深刻。它不仅实质性地改变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 ,并在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冷战中两大阵营对峙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及制度对立的性质 ,因而使得冷战在 60年代末 70年代初以后演变为一个同常规性国际对抗有着更多…  相似文献   

5.
1958年7月22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谈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说:“这个条约是爱国主义的条约”。①怎样理解毛泽东概括的这个内涵丰富、言简意赅的精辟论断呢?无疑要借助胜于雄辩的事实。只要认真回顾一番从《雅尔塔协定》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再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历史,仔细考察一下蒋介石和毛泽东对《雅尔塔协定》截然相反的态度,再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特别是这两个条约的附件进行反复比较,是非便注渭分明了。1941年12月7日,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已达四年之…  相似文献   

6.
中苏结盟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历史过程:由于缺乏信任,1944年中共和苏联都没有把对方作为战后合作伙伴的首选;1945年毛泽东在党内宣布苏联是中共的朋友,却遭到斯大林的白眼;1946一1948年苏共谨慎地援助中共建立起革命政权,但只限于中国北方地区;经过激烈的争论,并在毛泽东表示政治上的顺从后,斯大林决定支持中共夺取全国政权;斯大林在中苏民族利益的冲突中被迫做出重大让步,从而对毛泽东的忠诚和中苏同盟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毛泽东在极端困难和矛盾的情况下,毅然决定出兵朝鲜单独对抗美国,避免了中苏同盟条约被束之高阁的命运。总之,中苏同盟并非出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尽管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从中苏结盟的过程看,这种无奈的选择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同盟破裂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1969年中苏边界冲突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使双方走到了战争的边缘,美国方面对中苏冲突的反应是一个从倾向于中国“好战”和“挑衅”到看清苏联意图的认识过程。美国一直想利用中苏分歧,使其在与苏联争夺霸权的较量中获利。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客观上为美国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尼克松政府也抓住了这个机会。中苏边界冲突造成的中苏关系空前紧张的形势,使尼克松、基辛格感到美国有可能在处理美、苏、中三角关系中处于优越地位。所以,中苏冲突客观上是促进美国加速调整对华政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8.
中苏两国于1950年2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新中国成立后对外签订的第一个双边关系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人民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建立了完全新型的关系,标志着中苏关系从此走向一个全面合作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与苏联同中国国民党政府在1945年8月14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比较来看,《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中苏双方在充分协商、积极对话的基础上产生的,所强调的不仅是同盟,更是互助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中苏同盟与战略利益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苏同盟是战后雅尔塔格局的产物 ,同时又对这一格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中苏同盟的演变反映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其实质则是中苏在战略利益上的选择。本文从战后国际格局和国家利益的角度 ,对中苏在结盟中的战略利益选择问题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45年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各项协定(文中简称中苏条约),是近现代中苏关系史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文献。它是当时中苏关系的真实写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日战争结束前后苏联政府、美国政府、国民党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四边关系,具有重要的现代史研究价值。然而,长期以来,中外史学界对它的评述或失之偏颇,或语焉不详,影响了有关问题在学术研究上的公允评价和深入探讨。本文谨就中苏条约的产生背景、签订过程及其后果和影响作些初步探讨,期望能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确立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对日政策上,中国政府在反对美国长期单独占领日本、反对旧金山片面对日媾和以及积极恢复中日邦交等方面与苏联政府一直保持着密切沟通与合作,制定出既保证本国利益,同时又体现出中苏同盟关系的对日政策。  相似文献   

12.
中苏联盟与中国出兵朝鲜的决策──对中国和俄国文献资料的比较研究沈志华1950年2月14日毛泽东与斯大林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战争,10月25日中国政府宣布派出志愿军赴朝作战。中国出兵朝鲜与中苏结成同盟有什么直接和内在...  相似文献   

13.
对于1950年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谈判过程,近年来学术界已经出现一批新的研究成果,但对其中一些重要史实的认识仍然存在着差异,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判断,其结果可能影响到研究者对中苏双方立场和心态的理解。其中主要有三个有争议的问题,即:关于毛泽东答塔斯社记者问是如何出台的问题;关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最初是谁起草的问题;关于毛泽东对《补充协定》及合股公司持何种态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印边界冲突与苏联的反应和政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一个在国际冷战史中占据突出地位的事件 ,对中苏分裂的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对中印边界冲突的反应和政策 ,是苏联对印度政策发展变化和赫鲁晓夫推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 ,是自 2 0世纪 50年代中后期以后苏联和中国在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及国际战略问题上所存在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分歧的突出体现。这些矛盾和分歧成为中苏论战的重要内容和中苏分裂的重要起因及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50年代美日同盟关系调整的特殊时期,为赢得日本对两国同盟关系尤其是对美国的信任,为规避哲拉德事件可能给美国海外尤其是亚洲驻军地位带来的负面影响,艾森豪威尔政府灵活处理了哲拉德事件与驻日美军司法管辖权之间的矛盾关系。美国政府对此事件的决策过程表明:日本政府对两国同盟关系的新诉求和日本民众对驻日美军犯罪行为的愤怒情绪,是致使美国军方按既定方式处理哲拉德事件并致其复杂化的外部因素;美国决策者们不情愿让日本拥有处置驻日美军问题主导权的心理,是导致哲拉德事件复杂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国会议员和社会舆论则是导致美国政府在哲拉德事件上左右摇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家忠 《百年潮》2014,(12):48-50
正20世纪60年代,中苏两党围绕国际共运的总路线出现分歧,继而展开大论战。之后又将矛盾扩大到国家关系,进一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破裂和国际共运的分裂。当时美国侵越战争正不断升级。对越南及其领导人胡志明来说,如何对待社会主义阵营出现的分裂,又如何同时争取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对越南抗美斗争的有力支持,是十分敏感和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书讯     
《中苏关系史纲(1917—1991》沈志华主编,新华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50万字,55.80元本书共分四卷,四位作者均为中苏关系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第1卷“难以确定的对手(1917—1949)”由杨奎松撰写。本卷一方面记述了从孙中山“以俄为师”改造国民党到蒋介石国民党最终与苏联分道扬镳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与苏俄(联)及共产国际关系的曲折发展过程。第2卷“同志加兄弟(1949—1959)”由沈志华撰写,所述为此十余年间中共与苏共、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史。这个同盟始于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终结于50年代末中苏之间的分歧逐渐显露、莫斯科…  相似文献   

18.
构筑美苏中大三角关系是尼克松政府的重大外交决策,它开始于1969年.在中苏边界冲突发生后,美国政府围绕第63号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进行了详细研讨,全面评估中苏分歧对美国对外政策及世界格局的影响.经过多次讨论,美国政府内部基本达成共识,即构筑美苏中三角关系是最有利于美国的政策选项,要以灵活的态度处理三边关系,但不允许发生会导致核战争或世界力量对比出现重大改变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互相支持,反对美国推行侵略政策,在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嬗变,由结盟到对抗,其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可谓尖锐复杂,惊心动魄,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20.
1950年毛泽东访问苏联,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个社会主义大国互相支持,反对美国推行侵略政策,在世界上发挥了重要作用。50年代中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发生了复杂的嬗变,由结盟到对抗,其间毛泽东与赫鲁晓夫的交锋可谓尖锐复杂,惊心动魄,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