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石碑的书、撰、刻,历来都是以书者与撰者传世的,刻者之名,则鲜为人知,甚且有的镌刻精湛,连同书、撰并称“三绝”的.人们为了临习书法而专重书者,撰者之名也渐被隐没,更不用说刻者了.虽然如此,文人学士对于刻石,认为事属风雅,还是感兴趣的,不仅有的大家手自勒石,就是一般学人,也不乏治印名手,形成专门艺术,被称为篆刻学.可是对于雕板印书,则只有名家书写,却不见方家雕镌,这或许  相似文献   

2.
现存世最早而且有着具体刻印时间的唐懿宗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卷尾镌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为二亲敬造普施”字样,这只记录了主持镌刻人,而没有实际操刀者。见于记载的最早刻工,当为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至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在四川镌刻《开宝  相似文献   

3.
雕板和刻石一样,都是写刻的成品,因此,同样离不开写工和刻工。我国最初用文字记事,不外刀刻和笔写两种方式,除了铸刻在铜器和石块上职外,便是竹木、缣帛和纸三种载体。《墨子》有云:“书于竹帛”、“镂于金石,可见在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前221年),不仅铜、石仍在应用,而且已  相似文献   

4.
元代石刻刻工主要见载于《石刻考工录》、《石刻考工录补编》,二书网罗宏富,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囿于时代和条件限制,难免缺漏疏误。从新见石刻拓本图录、各地新出或原受时彦所遗落的金石文献资料中检得涉元刻工近百人,补充碑目近百篇,以补各家著录之缺失并作出订正。  相似文献   

5.
写书职业工人的出现,是和雕版工艺同时产生的,如果不先书写上版,刻工是不好动手鐫刻的.从资料记载和现存实物看,记录写刻工的情况,却是各个时期有所不同:五代监本儒家经典有着书写者的记载,而且均为名人学士,却没有刻工姓名,在那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刻工身份低下,  相似文献   

6.
雕版印书,需时费力.一部书可分若干卷,一卷书又不知多少页,一页一版,有的正反两面镌字,两页一版,这样,刻印一部卷量不大的书,也需要几百上千块书版,要是雕印一部卷量大的书,动辄就是几千上万块版片.历代雕刻的大藏经,大都在五千卷以上,像宋太祖命令雕造的《开宝藏》5480卷,雕版就达13万块,民间募化雕印的《迹沙藏》为6362卷,最少当雕版15万块以上,无怪经历了两个朝代,费时91年.如果不是最高统治者的命令或宗教的魅力,雕印这样规模的书,是很难想像的.雕版印书,一书一板,要另印一部书,又得另雕一套版,  相似文献   

7.
关于明清时期石刻刻工的辑录,曾毅公和程章灿在其学术著作中已收录较多,但仍有遗漏,笔者依据《三晋石刻大全忻州市宁武县卷》对明清时期的刻工予以辑补。  相似文献   

8.
我国陵墓石刻漫谈刘莲香我国陵墓石刻是指中国古代皇帝、王侯臣僚和贵族地主陵墓地面上的装饰性圆雕和浮雕。包括神道上的石象生、碑、望柱、阈及其陵墓其他位置上的石人、石兽、牌坊等①。从现存实物来看,陵墓石刻始于西汉、东汉时已很普遍,唐代达到顶点,之后延续直至...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歧山县南四十里之五丈原上,有元代创建,后代屡经重修的诸葛武侯祠。祠内献殿两壁嵌有岳飞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卧碑四十方(每方横60、纵55厘米)。正文之前,刻有朱元璋的题词“纯正不屈,书如其人”八字,和“洪武御笔之宝”的钤记。表文之后,刻有岳飞自跋和“岳飞私印”及“少保”印样。由跋语得知,此石刻之墨本,书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八月。时岳飞路过南阳,谒武侯祠,遇雨,遂宿祠内。次晨,住祠道士出纸求字,岳飞挥笔写诸葛亮前后出师表以赠之。自跋之后,又依次刻着左宗棠、袁保恒、方玉润、胡鸿宾四人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泉州市是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泉州,早在南朝时就开始与外国有友好往来,至唐代已成为中国四大海外交通商港之一。北宋时,泉州设置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南宋时,泉州跃为中国两个最大商港之一,同广州齐名,此间已与70多个国家通商往来。到元代,泉  相似文献   

11.
<正>关于元代石刻刻工,前辈学者的各类辑录基本已将现存各种金石书目及考古资料搜罗详尽,总共录得1067条。然而笔者在翻阅《中国方志集成》《中国方志丛书》《地方金石志汇编》《辽金元石刻文献全编》等未被利用的方志史料汇编时又多有所获,期间也发现了各类刻工辑录的一些讹误或缺漏之处,合计33条56人,参照程章灿先生《石刻刻工研究》之体例录为一文。  相似文献   

12.
庙前山摩崖石刻反映了北宋时期当地居民祈雨、贺雨的内容。随后在其旁边找到了一条驿道,为古代晋阳古城通往交城、娄烦的重要通道。石刻、驿道的发现为我们找到了研究晋阳古城历史变迁、对外交往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3.
安徽的刻书业始于中唐,盛行于南宋,到明清之际达于高潮,“徽本”雕镂精美,插图绚丽,纸白似玉,墨色清纯,人争宝之.所刻之书,上自经史子集,下至戏剧小说.其特点多附以版画插图,而且非常精致.“徽本”之所以享有盛誉,这都与当时徽州刻书业拥有一大批刻工名手分不开.他们世守剞劂,精益求精,为我国的刻书、版画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据周宏祖《古今书刊》记载,明万历前,安徽各地刊本共59种,其中江南61种,江淮之间28种.具有传统版画基础的徽州、金陵、杭州、吴兴、苏州等地书坊林立,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大量刊行市民爱好的文艺书籍.这个时期的出版物,几乎无书不图,无图不精.开创了我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徽  相似文献   

14.
慕容 《中国土族》2001,(3):58-59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在悠悠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56个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中华民族的文明和辉煌,特别是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56个民族沐浴着党的温暖阳光,在开拓家园、振兴中华伟业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携手并进,亲如一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新型的民族关系,56个民族就如56朵鲜花,绽放在祖国的大花园中,斗奇争艳。本刊从本期开始隆重推出《五十六朵花》栏目,旨在从一个侧面和角度,深刻展示各民族的历史演变、自然风貌、民族习俗、风土人情,以及在改革开放中形在的好方法、好经验、好典型,以便在西部大开发、祖国大发展中,团结一致、奋发图强,共同谱写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强大的壮丽篇章。  相似文献   

15.
徐君慧   《广西文史》2006,(2):61-68
中国自古以来,除统治外,社会分工是士、农、工、商四大类。这四大类,大抵农、工是以有形的产品贡献给社会和换取本身的生活资料;士、商是以无形的才智贡献给社会和换取本身的生活资料。在几千年的历史行程中,都各有其险阻与坦途。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桂林石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地处南岭山系西南,坐落在越城岭、海洋山、驾桥岭、天平山所夹持的岩溶盆地的近中央地区,漓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市区内的地貌,主要是在燕山期运动奠定的构造格架基础上发育形成,地貌的物质构成大部分属碳酸盐,以岩溶峰林地貌发育最全、分布最广,约占市区总面积的80%。它以峻峭的山峰、清澈的江河,  相似文献   

17.
认识一部書的版本时代,只要这部书完整无缺,序跋俱全,甚至有刻书牌記存在,是很簡单的事。但是,我們知道,書籍和其他文物不同,它是最容易被毁掉的,我国的雕板印刷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历代刻印出版的書籍数量极多,而今天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却不算多,这些幸而保存下来的古刻本,又多已殘缺不全,这样,要鉴定一部书的版刻时代,就比较麻烦了。对于一部序跋不全,本身又沒有任何标記的书,要决定它的版刻时代,只能从書籍的現存条件着手,此如观察書中的字体、刀法、紙张等等。除此  相似文献   

18.
藏东石刻     
昌都地区是西藏吐蕃时期石刻分布最多的地区。探寻这些石刻,似乎是对“唐蕃古道”沿途节点的考证,千年的时光早已让古道的样子模糊,但会说话的石头还在传递着吐蕃时期藏东艺术的余温。它们是汉、藏.印等艺术交流的典范,也是佛教在藏东地区弘传的一个辉煌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南山石刻     
南山石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贵港市南山风景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南山石刻,楷行隶篆,各显功力,是南山古迹又一绝。从南山寺门八角亭至山门,触目皆是碑刻摩崖,大部分岩洞都有题刻,其中石佛洞、观音岩最多,共40多(块)处。据旧志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骚人墨客留题吟咏南山的诗文联额100余篇(首),近100块(处)石刻。南山的摩崖碑碣历史久远,其年代上至宋初,下至民国。其形式有题记、题额、诗联、序跋和捐资列名等。  相似文献   

20.
唐崇陵石刻     
《文博》1997,(4)
1.石狮2.石马3.石人4.华表唐崇陵石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