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埃塞俄比亚南部奥莫雷特谷地、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和苏丹交界处的图尔卡纳湖北部地区,生活着一个饱受洪水和干旱袭击的民族。他们就是达桑内科族。  相似文献   

2.
大约10万年前,在最后的冰河时代中,狼从欧亚大陆迁徙到现今为埃塞俄比亚的高地。冰川退却后,埃塞俄比亚狼依然固守着这片土地。如今在人类的四面围困之下,非洲唯一的狼种步履维艰,正节节溃退,却无处可逃。  相似文献   

3.
《华夏人文地理》2006,(5):128-139
大约10万年前,在最后的冰河时代中,狼从欧亚大陆迁徒到现今为埃塞俄比亚的高地。冰川退却后,埃塞俄比亚狼依然固守着这片土地。如今在人类的四面围困之下,非洲唯一的狼种步履维艰,正节节溃退,却无处可逃。[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野性的呐喊     
埃塞俄比亚西门山区中的一只狮尾狒,反映了非洲各种生不逢时的野生动物前途未卜的命运。虽然埃塞俄比亚战争的结束使它们获得了暂时的安全,但这些完全依赖高山草场而生存的狮尾狒又面临着农地扩张,气候变化等长期威胁。  相似文献   

5.
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热闹非凡的Piazza街角。安静地伫立着一栋简洁雅致的三层建筑,沉重的木质旋转门关住了历史和繁丽,在外面绝对看不出来,可一旦你费力推开那扇门,许多的惊喜和故事便会噼里啪啦地掉出来。Taitu,在埃塞俄比亚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自由和色彩。这也正是我推开酒店大门时的感受。  相似文献   

6.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国家。埃塞俄比亚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期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高潮中。埃塞俄比亚人民英勇奋战,曾多次挫败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和进攻。捍卫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1895—1896年由皇帝麦纳利克领导的埃塞俄比亚人民抗意卫国战争,就是其中最光辉的一页。十九世纪中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农奴制生产关系比较发达的封建国家,虽然在名义上有一个皇帝,但实际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个公国(其中较大的是绍阿、提格雷、阿姆哈拉和戈贾姆等)独霸一方,连年混战,致使埃塞俄比亚国力衰弱。趁此机会,欧洲殖民主义国家加紧对埃塞俄比亚的渗透和侵略。特别是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之后,红海地区的商业和战略地位日益重要,濒临红海的埃塞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遗产》2009,(1):109-109
本期《世界遗产评论》聚焦保护圣地:世界遗产面临的巨大挑战、世界精神遗产之峰和在乌奴奴和卡他茱达国家公园的澳大利亚沙漠腹地的世界遗产。特别报道介绍了重竖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方尖碑,以及古代埃塞俄比亚首都的历史与考古、在埃塞俄比亚阿克苏姆世界遗产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等相关工程项目。  相似文献   

8.
李溱  陈阳 《世界》2012,(2):52-87
这里有八十余个部族!部族,代表着一种和现代社会的疏离和迥乎不同。走过埃塞俄比亚大地,一支支鲜活的部族,一幕幕独特而奇妙的生活片段,组成一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人文欢宴。  相似文献   

9.
正12世纪的"新耶路撒冷城"——拉利贝拉岩石教堂,是埃塞俄比亚基督徒眼中的圣地。这11座建造于中世纪的岩石教堂坐落于埃塞俄比亚中心山区地带,是12至13世纪基督教文明在埃塞俄比亚繁荣发展的非凡产物。它的建造是人类创造力的经典之作,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遗产》2007,(4):109-10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和意大利建筑公司Lattanzi SRL签订合同,在埃塞俄比亚的原址重建阿克苏姆方尖碑。这座方尖碑是阿克苏姆世界遗产中的第二大石碑。1937年被墨索里尼的军队运往罗马,68年后的2005年4月,意大利政府决定将方尖碑归还埃塞俄比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遗产》2008,(5):142-142
9月初,经过数月的重建,阿克苏姆方尖碑重新竖立于其在埃塞俄比亚的原址。在1937年被墨索里尼的军队带到罗马后,方尖碑在2005年4月由意大利资助运回埃塞俄比亚。由教科文组织牵头的一个专家小组于7月31日把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区块的阿克苏姆方尖碑成功安装完毕。  相似文献   

12.
王延庆 《世界历史》2020,(2):80-95,I0005
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促使美国把非洲之角纳入其大中东战略,并选择与埃塞俄比亚结为军事防御联盟,其中作为主要纽带的卡格纽通讯站就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美国政府主要根据对该基地的战略需要程度决定对埃塞俄比亚军事援助的规模与速度。而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以稳定政权统治及应对周边威胁为根本目标,将之视为向美国索取更多军事援助的筹码。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卫星技术的突破以及迪戈加西亚军事基地的兴建,卡格纽通讯站的作用迅速下降,美埃(塞)关系处于崩溃边缘。然而,由于苏联大规模介入非洲之角以及埃塞俄比亚革命的爆发,美国转而强调埃(塞)的地缘战略意义,并在加速运送已承诺的军事援助基础上采取了观望政策。最终,门格斯图革命政权因意识形态以及急需大量武器以应对来自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威胁,而选择了苏东集团,与美国的联盟关系随之破裂。  相似文献   

13.
“非洲之角”主要指的是今日的埃塞俄比亚、索马里和吉布堤等三个国家。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可是从十八世纪末叶起,由于各公国之间争夺王位的斗争连绵不断,因此,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只是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才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索马里这块辽阔的土地上,居住着属于含族的索马里人,人们以畜牧为生,逐水草而居。直到十九世纪,索马里还处于部落社会阶段,各地部落酋长是当地的最高统治者,在这里还未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的国家。最早与“非洲之角”发生关系的是埃及人和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商人。公元七世纪,伊斯兰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夏季,我赴埃塞俄比亚探望在那儿援教的丈夫,对该国的家庭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状态颇有感触,觉得有不少东西值得我们中国父母借鉴。埃塞俄比亚是一个每天都阳光明媚的国度。让孩子们具备阳光一样健康、快乐、和谐、坚韧的品质,似乎是这里的父母们教育孩子的基本理念。让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埃塞俄比亚,非洲东北部内陆国。作为国家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除了20世纪30-40年代被意大利占领了几年以外,它历经多少世纪,一直保持着自已原有的特征。公元前后建立了阿克苏姆王国,10世纪末被扎格王朝取代。13世纪,阿比西尼亚王国兴起,19世纪初分裂成若干公  相似文献   

16.
咖啡的故事     
默非 《世界》2003,(6):14-16
非洲东北部的埃塞俄比亚是个山峦起伏的古国,大约几百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了。  相似文献   

17.
今古珍闻     
吉林和龙发现贞孝公主墓一九八○年在吉林省和龙县龙海大队发现渤海国文王大钦茂四女儿贞孝公主墓。该墓田野工作已结束,正在进行文字整理。埃塞俄比亚发现人类最早使用的石器几年前,由美国和法国考古学家组成的国际阿法尔调查团,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发掘出人类250万年前使用的石器及动物的碎骨片。  相似文献   

18.
宗道一 《文史精华》2006,(11):40-48
上世纪70年代初,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高潮时期。经过艰难努力,中国与非洲国家埃塞俄比亚建立了外交关系。埃当时亲美且地理位置重要,因此中埃建交意义重大。中国首任驻埃大使、资深外交家俞沛文身负重任,精心培育中埃友谊,并与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交往甚密,期间有过种种轶闻趣事。详见《中国大使与外国皇帝》一文。  相似文献   

19.
1935—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以及英、法对意大利的纵容,是继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对集体安全体系的又一次严重打击。它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因素。埃塞俄比亚危机期间,法国处处袒护意大利,劣迹十分明显;而英国由于推行了一种“双重政策”,它的真正企图却一时不易分辨清楚。1935年10月战争爆发以前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2010,(6):60-61
在非洲大陆,南非和埃塞俄比亚在世界遗产景点数量上并列第一。为了保护这些世界奇迹,让游客世代共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后宣布了8处南非世界遗产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