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考古说明:原始人群首先是以篝火为中心的洞穴居住环境条件下,才改变了那种风餐露宿,茄毛饮血的自然生存方式的。在任何动物种群中至今还不曾出现对火的利用和控制,这样对火的利用不但改变了人的食性和生理机制,而且还推动人从自然生存进入到社会生活与生产方式时代。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研究了殷墟卜辞中一些与"火"有关的内容.例如"好火",凡对人类有益的自然现象称为"好",《尚书》中有"好风"、"好雨"."火"是阳精,古人认为阳气盛会降雨.卜辞中还有"执火",与祭祀活动有关."火"也会给人类造成极大危害,商王曾占卜火灾.  相似文献   

3.
本简要地介绍了火的起源、火的利用、火的灾害以及如何预防火灾的发生和灭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波 《四川文物》2008,(1):65-70
"火照"是中国古代制瓷业中使用的一种测温工具,它为窑炉内瓷器的顺利烧成提供了保障.火照出现于唐代,在唐以后的制瓷手工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搜集了各个窑址中出土的火照的材料,并对火照的分类、起源、使用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商书》中盘庚在迁都之时,对殷商贵族做出的“予若观火,予亦拙谋”的训诫,实际上是殷商时代先民“钻燧改火”习俗向政治领域的文化转喻,而殷商时代“火历”是该习俗形成的重要文化背景,在殷商“火历”、“钻燧取火”习俗与《商书》的政治隐喻之间存在一种潜在的对应关系,反映着古人建言修辞的重“象”维度.  相似文献   

6.
魏秋萍 《文博》2013,(4):46-49
陶井是汉代常见的随葬品,"东井戒火"画像陶井则为其中颇具特色者。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记载及简牍资料,从星象、巫术、神话的角度对画像铭文以及扛旗男子、禽鸟等纹样进行了考察,认为汉人利用人力、动物、植物对火灾进行预测防范,具体从画像来说,抗旗男子应是防火吏,禽鸟不是以往所说的公鸡而是"御火"鸟,这是一组含有"御火"主题的画面。  相似文献   

7.
在宋代儒士中,已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许多探索与思考。在他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中,“天人合一”的宇宙哲学观、“中庸”的处世道德观等,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基础和道德原则。宋人的环境意识认为,人是天地间自然万物的一部分,是自然万物中同等的一员;关心自然就是关心人类自己,人类应该像爱护自身一样爱护自然万物;人类应承认自然界有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价值,承认自然界的生物享有与人类相似的生存权利和价值。宋人有关环境伦理的理性思考,还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宋人的环境意识,还在如何利用和改造自然以及保护环境方面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刘鹏 《中国土族》2012,(4):64-65
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明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使祭祀社与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复的民间娱乐活动.  相似文献   

9.
作为民俗文化活动的“炼火”,早期在浙江许多地方有所存在,但绵延至今的“炼火”活动则在磐安仅有。本文通过对磐安“炼火”历史渊源及其活动过程的阐述,揭示了“炼火”这一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神秘的魅力所在,同时也为民俗研究者提供了一份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火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在长期的的用火实践中,湖南汉族形成了丰富的用火习俗,并且产生了对火的崇拜。由于崇拜火,又产生了对火神的崇拜。湖南汉族火神崇拜的突出表现是灶神崇拜、南岳圣帝崇拜和火德荧星崇拜。通过崇拜火神,人们采用特殊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火的重要性的认识、对火灾的忧患意识和祈求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1.
黑死病在14世纪的英国流行期间,既有遍及全国的普遍性,又体现出不同人群和地域之间的差异性。这种流行特点与当时英国的聚落环境密切相关。其中,聚落空间环境为鼠、蚤、人的紧密共存创造了条件,聚落社会环境则使得瘟疫可以在人与人之间迅速传播;同时,这两者还相互联系,依据不同的社会、自然条件,对瘟疫的传播形成影响。但无论是聚落空间环境,还是聚落社会环境,都是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人类创造的一种生存和生活环境,因此瘟疫可以依托聚落环境而肆虐,亦可随着聚落环境的改变而受到控制。在这背后,则是人在与瘟疫博弈中获得主动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2.
张小稳 《民俗研究》2017,(6):102-107
改火说和子推说是目前学术界关于寒食起源的两大观点,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其实这两种观点是古人对寒食起源不同解释的延续。两汉魏晋南北朝,子推说是寒食起源的唯一阐释;隋唐时代出现了改火禁火说并很快占据主流地位,玄宗时以国家意志固定下来,成为后世关于寒食起源的定论。寒食起源的诠释之所以在隋唐时期发生改变,是寒食节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唐王朝为加强统治,而为其注入新因素的结果。寒食节的重新诠释,成为皇权宣示统治合法性、借儒家思想来整合民间社会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朱力平 《沧桑》2011,(6):107-109,117
拉祜族的节日具有浓厚的万物有灵、宗教信仰和神灵祭祀的神秘色彩,尽管在节日中有大量看似是宗教祭祀的活动,似乎主要是敬神灵,然而他们心中的神灵应该就是自然,无论是大神厄沙还是祭水、祭火、祭谷和祭沙马斯赕,都在表达着拉祜人对自然的敬仰和感恩,并且从他们丰富的祭祀自然的活动中,看出拉祜族善于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特点,世世代代的节日祭祀活动,不断地向他们的后代宣传着他们保护自然、敬畏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理念,这些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刘力 《古籍研究》2002,(2):102-105
老子和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痛感礼坏乐崩的乱世现实.基于自身的经验与理解,从改变人的生存状态、发展人的自由自适、恢复人的自然纯朴、建构人的真实关系的社会理想出发,在全面批判传统礼乐制度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阿细祭火:祭祀表演与文化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细祭火仪式是云南省彝族阿细支系的传统仪式.在仪式过程中,地方精英与外界的互动不断地实现传统文化的重建与复苏.  相似文献   

16.
鄂西火垅     
陈孝荣  穆林 《旅游》2009,(9):12-12
鄂西火垅是鄂西人的断肠娃,握在温暖的手心里呵护。一般是单独一间房,或置于偏厦,或置于私檐,或置于绕间。留一到二扇门。一扇门,通往屋外的开阔世界。一扇门,通往里屋的生活深处。置一户窗。窗户斗般大小,迎接户外光线。屋子方形,二十来个平方,够十来人围火而坐。半人以上的地方,包括楼板、楼索、窗户、火炕、炊壶、梭钩,以及墙上铁钉,都被慈祥的炊烟,抚摸得漆般黑亮,钻石般戴在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17.
石俊会 《四川文物》2006,20(3):64-70
本文利用出土的考古材料及目前所见的大宁河流域环境考古研究成果,在具体分析大宁河流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大宁河流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变迁使得当地各个时期的人类主要是在沿河两岸优越的自然条件中生存和发展,人类在利用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各个阶段灿烂的文化,同时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周围环境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类活动及其创造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北魏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茹小策合邑一百人造像碑,题记有结社,设盦,供奉火臤的内容,刻有圣火祆神图像和女神像,反映出6世纪初内入柔然人聚落信仰祆教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我从1943年11月25日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为止,担任伪山西省壶关县政府顾问.我采用了以壶关县人来打壶关县人的方法,操纵伪县保安队进行奴役和残杀中国人民.1945年2月13日,我曾命令伪县长周吉彰等人和伪县保安队300人,攻击壶关县土河村,用柴火将逃避在窑洞中的该村和平居民赵腾云等15人熏杀了,并且在附近射杀了吴怀义、吴乐义二人,又用刺刀刺杀了妇女赵叶则.不仅如此,还同样用火烟熏杀的残酷办法,在刘寨村杀害了王海水等3人,还把他们的尸体投入火中.在三王头村里,用火烟熏20余名和平居民之后,拿刺刀去刺昏迷后的人们.在宋堡村,还把熏了以后昏迷不醒的人抓来,浇些凉水使他苏醒,然后把他们用刺刀刺杀了.三王头村被杀害的20人中,还有5名是不懂事的儿童.还以军刀砍脑袋、刺刀刺、活埋、挖眼睛、割耳朵、割生殖器等等极端残忍的方法,夺去了禾登村、南阳护村、北阳护村、宋堡村、秦庄村、大山南村、修善村、马驹村、坛上村、坛坡村、集店村、鸟集头村、辛村等地的和平居民百余人的宝贵生命.被我夺去的这些人的父母、兄弟的悲叹和对我的憎恨是不难想象的.我真惭愧得很,我衷心向诸位谢罪.  相似文献   

20.
傅辰彦 《民俗研究》2010,(2):162-171
古希腊初民对神人分离过程所进行的生动描述,内蕴着古希腊人对存在于自然、人的生存和劳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性思考。劳动出现在神人决裂之后。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神人关系重建的中介——通过将劳动所得的产品变为对神(自然)的祭品,人重新为神(自然)所眷爱;又是人类能够永续生存的基本技艺——神(自然)保证劳动之人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牲畜和黄金"。不仅如此,劳动还是人类显示自身存在独特性的本质性规定。劳动是人在世的神圣职责,人在创造性劳动中博取声望,实现自身价值,并借助劳动将人与其他生命物种区别开来。人类是最具神性而惟一能与神分享创造乐趣的种类。以是观之,在希腊初民通过神话形式所欲表达的生活观念中,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