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蜀青铜器(尤其是巴蜀青铜兵器)是巴蜀化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化与工艺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为巴蜀青铜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本就巴蜀青铜器尤其是兵器研究作了部分整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2.
近年,在宜昌地区境内的长江及其支流清江流域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时,除发现大量的原始文化和楚文化之外,还出土一批令人不可忽视的周代巴蜀青铜器。本文试图就此略陈管见如下。一、本区域巴蜀铜器的特点宜昌地区所出土的巴蜀青铜器按用途可分为:兵器、乐器、容器等。其中铜兵器、乐器出土较多。现简介如下: 1.兵器:常见剑、戈、矛、钺、箭镞  相似文献   

3.
出土巴蜀铜器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境内,发掘战国晚期的墓葬时,往往都会出土一些“巴蜀式”的铜器。这些铜器,特别是铜兵器,在形态、装饰、图案、使用方法及功能诸方面都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器存在着明显地差别。我们先后对成都罗家碾、新都马家乡、成都枣子巷、峨眉符溪、绵竹清道和犍为罗城等地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铜器进行了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鄂西境内的长江及其交流清江流域附近进行文物普查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批巴蜀青铜器。所出土的铜器按器物的用途可分为:兵器、乐器、容器等。其中尤以青铜兵器、乐器出土较多。现择其几件铜器简介如下。扁茎无格柳叶形剑又称“巴蜀武”剑。在湖北的宜昌、恩施、襄阳等地均有出土。而以鄂西出土数量最多。其中宜昌的当阳、枝江、长阳、秭归以及恩施等地发现的剑又多于其他地区。这种剑是巴蜀兵器的主流。例如1973年——1975年枝江建省化肥厂  相似文献   

5.
试析巴蜀青铜器上的鸟、鱼、龟、虫(蚕)纹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于蜀的历史,在现存的史籍中已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还能见到的不过是零星的传说和孑遗,且多附有神化色彩。巴蜀青铜器上的某些纹饰是否与蜀的历史有关?能否吻合?为了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对当时人们亲手制作的青铜器纹饰重视,因为这些纹饰都是那个时代的痕迹,比历史传说和后人的记述更加确切可靠。 有鸟形纹饰的巴蜀青铜器出土数量较多,单就兵器来说,据刘瑛时《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中统计,鸟纹约有七种。若将巴蜀青铜器上的鸟形纹饰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凤鸟纹。如1977年在成都市郊凤  相似文献   

6.
巴蜀文化是四川地区殷周以来形成的一种地方文化。在巴蜀文化中,地方特色很浓厚的青铜兵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在形态、纹饰、捆扎技术,使用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原地区同一时代的青铜兵器截然不同。为了研究和探讨巴蜀式青铜兵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我曾对1976年在绵竹县清道乡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巴蜀式青铜剑,进行了合金成分的分析。分析的结果除了具有青铜器应有的主要合金成分——铜、锡、铅外,在微量成分中,还发现了磷元素。这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青铜兵器中,尚未见到的合金成  相似文献   

7.
巴蜀铜鍪与巴蜀之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巴蜀铜鍪与巴蜀之师刘弘铜鍪是晚期巴蜀文化的典型器物,它与柳叶型剑“烟荷包”式,中胡三穿与大三角援戈,巴蜀图语印章,辫索纹竖环耳釜、、及削、斤、锯、凿等构成了战国时期巴蜀考古学文化特有的代表性铜器群。任何一种文化都具有向其文化区域外的幅射力,从考古学角...  相似文献   

8.
巴蜀青铜器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巴蜀青铜兵器除了有其独特的形制、巴蜀符号以外,在其表面还常见一些精美奇特的斑纹。这些斑纹呈现银色或黑色,俗称“虎斑纹”(图一、二)。对这种斑纹的成分、结构及其工艺原理目前尚缺乏研究。下面介绍作者近期对“虎斑纹”的一些研究成果,供研究者参考。一带斑纹兵器的考察在有关文物考古单位大力协助下,对巴蜀青铜兵器,尤其带斑纹兵器进行了调研。考察的单位有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市博物馆、彭州市博物馆、什邡市文物管理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庆市考古研究所、涪陵文物管理所、忠…  相似文献   

9.
宝鸡■国墓地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该墓地以出土众多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西周青铜器享誉海内外,特别是该墓地出土的许多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兵器格外引人注目。与此同时,该墓地还出土了一些具有北方青铜文化特色的兵器及一些含有人物形象铜器,别具特色,是研究该墓地族属难得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该墓地出土的这些铜器略陈管见。 1.铜人 共发现两件。一件系宝鸡茹家庄二号墓出土,铜人为女半身立像。圆脸尖颔,额头窄小,双突目,尖鼻头突起,小嘴,双大耳,眉目清秀。头顶上竖立一三叉形铜发饰。…  相似文献   

10.
试析巴蜀青铜器上的虎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十分引人注目的巴蜀青铜器,特别突出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兵器等器物上,往往铸造或雕刻有一些内容丰富的纹饰符号,这些纹饰符号与单纯的图画或文字有一定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纹饰简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植物、人形三大类。较为常见的动物图形纹饰有虎纹、鸟纹、手心纹、兽面纹和蠕虫纹等,这之中又以虎纹最为常见,无论在川东巴国或川西蜀国都出土有虎纹饰的青铜器。据刘瑛同志的《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中统计,巴蜀兵器上的虎纹饰约三十种。从近年来大量新出土的巴蜀  相似文献   

11.
巴蜀铜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符号,学术界争论较大,或称巴蜀图语,或称巴蜀文字,或谓巴蜀图腾,从说纷经,所以说巴蜀符号,是迄今仍未解开的巴蜀之谜。巴蜀符号,主要镌刻在巴蜀墓葬出土的铜兵器(如戈、剑、矛、铱)、铜乐器(如钟、5享于、怔)、铜工具和生活用具(如瓶、罐、壶、)器物以及铜印章上,本文所要探讨的正是铜印上的这种符号。中国的古印,是指秦以前的官私势印。目前传世的古印,则大都是战国时期的遗物,它是当时政治关系的凭证和经济交往的信物,对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汉字的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中国过去研究古印的主要是中原地区,对一些边睡…  相似文献   

12.
解放初期,四川省绵阳县涪江沿岸出土了几件巴蜀式铜兵器,现收藏于绵阳市文管所。戈 1件。通长21.7、内长5.5厘米。援狭长且直,有中脊直通援后部的桃形穿,无胡,援本近阑处有两长方形穿,弧形刃,内上有一穿。内两面铸有巴蜀式刻纹(图一;五;七:2;八:7)。剑 3件,分两式。Ⅰ式1件。通长38.7、宽5厘米。剑体呈柳叶形,有中脊,扁茎无格,茎上有两小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中国古滇地区铜铁农具、兵器和工具的制作工艺,采用金相显微镜组织观察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的方法,对昆明呈贡天子庙和呈贡石碑村出土的战国至西汉时代11件铜器和2件铁器样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铜器的材质有红铜和铜锡合金两种,相同的器物有较稳定的化学成分。铜器中农具、兵器和工具为铸造制作而成。2件铜柄铁刃剑的材质为亚共析钢,作为兵器,具有优良的性能。本研究成果对进一步研究古滇地区铜铁器具的工艺技术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于孟洲  黄娟 《南方文物》2023,(2):225-242
四川盆地战国至西汉初期墓葬出土的铜璜形饰与其他地区表现出大体同步的发展趋势。借鉴了广义中原文化体系中的铜璜形饰,但加上具有地区性特点的纹饰,甚至其形制亦被纳入巴蜀符号体系,使得四川盆地已发现的多数铜璜形饰都可以归入巴蜀系铜器范畴。这充分体现了巴蜀地区在物质文化交流上的超强吸纳与融合能力。因地理环境及对外交流上具有不同特点,成都平原和渝东地区在铜璜形饰的使用种类上也存在一定差异。西汉中晚期以后铜两头动物形饰的流行区域仅限于渝东区域,再一次说明了两地在丧葬习俗和文化发展特点上的差异始终存在,这也是巴蜀文化地区差异的缩影。  相似文献   

15.
宝鸡(弓鱼)国墓地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该墓地以出土众多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西周青铜器享誉海内外,特别是该基地出土的许多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兵器格外引人注目。与此同时,该墓地还出土了一些具有北方青铜文化特色的兵器及一些含有人物形象铜器,别具特色.是研究该墓地族属难得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该墓地出土的这些铜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6.
小胡村墓地为殷墟晚期"舌"氏家族墓地,为探讨其出土铜器的腐蚀特征,揭示其所蕴含制作技术和相应考古学信息,从而为器物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及能谱仪对墓地出土12件铜器进行基体锈层结构和制作技术分析研究。研究表明,相较纯铜、铜锡和铜锡铅合金,铜铅合金耐腐蚀能力较弱,腐蚀严重;铜器经冷热加工处理易造成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内应力残存,间接加速铜器腐蚀;12件铜器材质:纯铜2件、铜铅合金4件、铜锡合金3件和铜锡铅合金3件;仅2件兵器(刀M28:1、戈M38:1)经有意铸后热锻和冷加工,其余皆直接铸造成型。M21墓4件铜器皆为铜铅合金明器,小胡村墓地作为殷墟周边商文化系统,趋同商文化中心区,亦呈现部分中小贵族随葬铜器明器化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器物修复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 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 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一致,可称之为昆明夷铜器工艺类型。大波那墓地铜器基本不含铁,其余墓地存在较多高铁铜器,大波那地区的先民应该采用了不同的冶炼技术。砷铜全部出自红土坡古墓群,初步推测晚期墓葬出现的砷铜乃至砷铜工艺很可能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由西北地区传入祥云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辉县琉璃阁甲乙二墓出土铜器是研究东周时期铜器文化特征、制作技术以及与周边列国的相互关系等学术问题的重要资料.为进一步揭示甲乙墓出土铜器包涵的科学信息,本文对河南博物院馆藏部分甲乙墓出土铜器进行了科学分析检测.结果显示,甲乙墓出土铜器的材质以铜铅锡三元合金为主,部分兵器、车马器为铜锡二元合金,两类材质的合金化程度均较高.铜器的合金成分与器物类型之间的关系明显,显示制作者已能根据青铜器的用途而选择合适的制作材料,代表了较高的青铜冶铸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古夜郎地区的青铜器铸造技术,本文对贵州可乐墓地2000年出土的33件铜器进行了金相观察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战国早期至中期,铜锡合金的配比技术已经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战国晚期,可乐地区开始规范化、甚至批量化生产铜器;战国末期到西汉前期,铜锡铅合金的配比技术进入较成熟阶段;工匠先后掌握了锡青铜和铅锡青铜的制作性能,能够根据器物选择材质和加工方法;战国中晚期,可乐地区可能能够自行生产巴蜀、石寨山风格铜器,且与两地青铜技术水平相近。  相似文献   

20.
铜鍪小议     
铜鍪是巴蜀青铜器中颇具特色的容器.从形制来看,属于实用器物铜鍪的传播范围很广,除本土四川外,陕西、河南、湖北、广东等地均有出土.存在时间也很长,从战国早期直到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