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准日记选     
《百年潮》1997,(4)
顾准于1915年生于上海,家境贫寒,12岁便进入潘序伦主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依靠勤奋自学,他从刻蜡纸、印讲义、改课卷,到夜校讲课、当夜校部主任、撰写多种会计学著作,一直当到之江大学、沪江大学兼职教授。1934年,顾准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次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从上海到苏南、苏北、延安等抗日根据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相似文献   

2.
(1966年)5.6 上午学术讨论。下午听录音报告。晚钞清《关于清官与好官》一文的几点说明。5.7 上午到室讨论体例。下午在寓学毛选。晚在(吴)斐丹(经济系教授)处谈至十时,《方舆胜览》(宋代地理总志,当时正准备写该书出版序言)。  相似文献   

3.
正1947年2月底,国民党宣布国共和平谈判完全破裂。闻悉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即将离开南京后,一天傍晚,陈布雷叫上侍从副官,坐着小汽车辗转到达中共驻南京办事处所在地梅园新村。他让副官在楼下会客室坐着,自己径直去了楼上周恩来的办公室待了两个多小时。和周恩来下楼后,两人又走到楼前花园左角继续谈了约半小时。临别时,两  相似文献   

4.
陈布雷,原名训恩,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西乡官桥(今属余姚)人,1890年12月28日生。陈布雷5岁入私塾,备受封建文化之薰陶。而在邻村蒙馆兼及数学,又爱读译本新书。13岁时入县应童子试,继应府试、院试,次年成县学生。不久,清廷废科举,普设新学。陈于1904年入慈溪县中学堂,除学文、史外,并习普泛之科学文化知识。他在从兄和进步教师的启迪下,披览倡导维新自强的新书报,试与同学秘密组织“覆满同志社”,成为后来革新思想的滥觞。  相似文献   

5.
这是谭其骧先生现存日记中最早的一册,此前只留下极少的片断。所用日记本为小64开紫红漆布硬面记事本,封面有烫金“学习”二字及“上海学联文化用品代供销站”一行。首页印红色双行口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第二页为毛泽东黑白照片。扉页谭先生自题:“五一年十月至五二年四月土改与思想改造”,盏有“复旦大学工会”蓝印,下签“1951、10”,估计为参加土改所发工作手册。土改部分起1951年10月27日自安微省五河县出发,止1952年2月5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寓所完成总结,当时他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思想改造部分无日记,仅所听报告、他人发言、本人发言及总结的摘要记录。日记均用蓝黑墨水书写,少数日期颠倒,据日记系出于补记。兹据原文录出,极个别无法辨认的字以口号表示,园括号及其中的字是原有的,方括号及其中的字为整理者所注。日记中涉及的土改队方面人名一般均以×号代替,少数人名保留并在首次出现时注明身份,当地人名均保留。少量无关内容作了删节,删节处以……代替  相似文献   

6.
梅贻琦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从1931年起,他执掌清华大学校篆达18年之久,其经历几乎与这所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在解放前的历史相始终。然而,多年来对他的  相似文献   

7.
二十五日七点,与仲芝、子良、希文共谈时局。蒋、阎电报战已渐开始,正太路上各方代表络绎不绝,此正“山雨欲来风满楼”之象,百川殆终将不辞一战乎?  相似文献   

8.
文田 《文史天地》2006,(2):25-30
陈布雷,满腹经纶的末代秀才;沙孟海,不问政事的书坛圣手。二人同门,情同手足,又先后为蒋介石所用。一个是蒋介石的“国策顾问”,最终自杀石头城,随蒋氏王朝西去;一个是蒋介石“的文学侍臣”,却得更生西子湖畔,成就一代书坛宗师  相似文献   

9.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是原浙江高等学堂的高材生,毕业后,曾任上海《天铎报》、《商报》、《时事新报》主编,地地道道是一位学者、评论家的文化界人。1927年,年仅37岁的陈布雷就一跃为浙江  相似文献   

10.
1946年11月,南京寒风凛冽,国共第二次和谈破裂。闻悉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即将离开金陵,陈布雷接连几天神情忧郁,沉默不语,衔着烟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长吁短叹。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时任侍从副官的我走进陈布雷屋里。他正在伏案批阅公文,见我进来,搁下毛笔问:“居副官,今晚你要当班吗?”“我不当班,布雷先生。”“同我一起出去可以吗?”“有什么事?我可以随行。”“你不要对别人讲,有人问起,只说到津浦铁路局局长孙鹤皋处。”陈布雷一生淡泊名利,经常教育子女不可卷入政治旋涡,要多读些实用科学的书。他很少参加宴会,封疆大吏到京宴请宾客,…  相似文献   

11.
馆藏国民党政府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档案中存有国民党政府军新八师参谋熊先煜负责指挥执行炸毁郑州黄河大铁桥以阻日军沿平汉路南犯的日记,是为1938年2月国民党军政当局关于破坏郑州黄河铁桥决定最后执行情况的第一手史料,特选辑发表。  相似文献   

12.
一、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中央党务考察团派许健、姜毓彭、潘涯、朱启后、谌琦五同志于晨九时来处开始考核工作。除将本处三年来工作造成报告,交各同志参考外,复将本处组织及各单位之工作实况,作口头说明。考察团由许同志代表发言,声明此次考察,注重于二十九年工作,因将该年度之工作计划及实施报告交各同志为考核基础,并排定今日下午起分科考核,先自编撰科及外事科人手。  相似文献   

13.
<正>陈布雷(1890—1948),原名训思,字彦及,号畏垒,浙江慈溪人,布雷是他的笔名。陈布雷早年曾任《天铎报》《商报》主笔,武昌起义时,陈布雷在《天铎报》上以“谈鄂”为题,鼓吹革命,抨击封建制度,文笔犀利,斗志激昂,为沪杭各大报纸竞相转载,从此布雷之名响彻京沪。  相似文献   

14.
15.
1947年8月10日上午。北平市东交民巷里的六国饭店门外,车水马龙,好不热闹。国民党军政要员、社会贤达、名流以及他们的太太、小姐们,手持粉红色请柬,兴冲冲地步入豪华的宴会大厅。“袁永熙先生,陈琏女士婚礼,现在开始!”主婚人以他那充满喜悦的洪亮声宣布,请证婚人何思源先生(国民党北平市长,解放后为全国政协委员)入座。伴随着轻快乐曲,身着新婚礼服的新郎,手挽着穿戴得犹如白雪公主般的新娘,在伴郎、伴娘的簇拥下,来到大厅的中心,接受男女宾客们的祝福。婚礼在热烈气氛中进行着。从证婚人到来宾,有谁会想到他们是在为两位共产党员,一对革…  相似文献   

16.
陈布雷对刀笔事务已生倦意。在杭州九溪买了块地,准备在那里安度晚年。没想到,这块地竟成了他的魂归之所。 陈布雷与杭州似乎有剪不断的缘分,19岁时他来杭城求学,40岁时他来杭州担任浙江教育厅厅长。除此之外,他每年从政之暇,总要来杭州小住,所以,朋辈嬉称他是“身在庙堂,心在山林”。 抗战胜利后,他的心更是向往杭州。无止无休的刀笔事务,日续一日的内心烦躁,把陈布雷折磨得心力交瘁,他不想再在官场上混日子了。然而,他还是继续在官场上“混”了几年。其原因,一则是“与家人筹划此后生计,不仅无片椽尺地足以在外栖旅,…  相似文献   

17.
总统国策顾问之死1948年下半年,光明和黑暗在中国大地上进行最后的决战。9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响了辽沈战役的第一炮,经过两个月的激战,歼灭国民党军55万。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被俘、郑洞国被迫投降。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9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向拥有10多万兵力、设有坚固工  相似文献   

18.
序曲沿杭甬高速公路西行北折,背枕四明山、襟带余姚江、紧邻河姆渡的余姚市三七市镇官桥村(旧时属慈溪县)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来到官桥,自然被吸引去参观陈氏祖宅“良七房”。这里原有一组清季民居院落,历经百年春秋风雨,如今只剩下一座,但前厅、后屋、楼房、罩屋、两厢的格局依然保留,闪烁着历史幽光。这里诞生了陈布雷和他的八兄弟七姐妹(包括嫡堂大哥陈屺怀),又因此延伸了他们众多的儿女、孙辈,并逐渐形成“勤奋、求知、平凡、自立和尽忠国族”的“清白家风”,演绎着中国现当代史上诸多跌宕起伏的故事。陈布雷(1890—1948)是官桥陈家三…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协和先生告我,西安发生事变,云云。午后二点,鹿端伯①告我,介石在西安被扣。我到协和先生处,未在家。又到哲生处一谈,哲生亦方知长安之变。我又到头条巷②,协和先生来谈,溥泉来,同鹿瑞伯谈。哲民③来,报告张汉卿扣介石,并要求八条。先请(钅监)三④兄北去,告韩、宋⑤,小心说话为主。后,到何敬之家开会,即谈话:  相似文献   

20.
邢方群 《百年潮》2010,(9):64-70
每忆起陈琏,我的脑海里便呈现出40多年前一个端庄、秀丽、刚毅的女青年形象。她有一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玉脂般的皮肤,适中的身材,经常穿着一件浅蓝色的布旗袍,一双布鞋,走起路来轻盈盈的,言谈举止,温文尔雅。从外表看来,她很像生长在江南的大家闺秀,但她的性格却是坚强的,富有反抗旧制度的精神,她的心里蕴藏着革命的烈火,充满对党对人民大众的热爱。她是有蒋介石“文胆”之称的陈布雷的女儿,更是一位外柔内刚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