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迪  方辉 《中原文物》2023,(6):93-105
本文依据石磬的形制、编列、与其他乐器的组合等特征,将史前至商代的石磬分为史前至中商、晚商两个发展阶段。史前至中商的石磬出土在北方,形状多样,出现鼓磬、铃磬组合。这一阶段的石磬皆为特磬,主要作为节奏乐器,用于祭祀场合或者乐舞伴奏。晚商时期的石磬,除了北方外,在长江流域也有发现,倨句五边形、鱼型的石磬增多。鼓磬组合仍是重要的形式,新增铙与磬、埙与磬、埙与铙磬、骨排箫与铙磬四类组合,都出土在贵族墓葬中。石磬不仅作为节奏乐器与祭祀用器,而且随着编磬与铭文磬的出现,用于演奏旋律与进献纳贡。  相似文献   

2.
越文化青铜乐器有铙、甬钟、纽钟、镈钟、句鑃、铎、鼓等,除铙、部分甬钟的年代可拟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外,其他皆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可分属于越建国前、越国两大时期。越建国前的乐器中,南方风格的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在越国时期的乐器中,出现了成组的中原风格的编甬钟、纽钟等,说明越国的上层贵族已华夏化。  相似文献   

3.
自铎铭文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春 ,浙江省绍兴市出土一件50字铭的青铜甬钟。此器为典型的甬钟形式 ,却自铭为“铎”。西周甬钟源于南方商周时期的大铙 ,所以这件甬钟自铭为“铎”或许正是南方大铙的本来名称。此甬钟从铭文字体看 ,是典型的越国鸟虫书风格 ,铭文却注明是徐器 ,或可表明是徐人流亡越地后所作。因此 ,这件青铜甬钟的铸造地 ,当在越国故都绍兴 ,其具体年代约在越王勾践晚期或稍后。  相似文献   

4.
钟在商周青铜乐器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既是宴飨宾朋、祭祀先祖神灵的礼乐用器,也是统治阶级身份的象征,因而备受重视。它以流行年代久、地域广、出土数量多及在古代特殊的作用,也一直为学界所关注。目前所见的西周甬钟主要出土于古周原及邻近地区,在湖南、江西等地也有发现,而以周原为大宗。本文主要通过对扶风五郡窖藏出土的5件甬钟与商铙和早期甬钟的比较,就甬钟的起源等问题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6.
浙江瓯海杨府山西周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抢救性发掘一座西周时期墓葬。随葬品有鼎、簋、铙等青铜礼乐器和戈、矛、短剑、镞等铜兵器。同时出土的还有玦、镯、柄形器、蝉形饰、管形饰等玉器,以及绿松石饰品。该墓是在略加平整的山顶上直接堆土掩埋,为一座典型的土墩墓,墓主是西周中期越族的贵族。  相似文献   

7.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8.
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芮姞簋,学界通常将其视作姞姓""族与姬姓芮国之间的通婚证据。实际上,依照商周时期女性作器的金文通例,簋铭中附缀的族氏铭文"",所标识的当系器主夫家的族氏名号,而"芮姞"则为出身芮国的姞姓女子。芮姞簋所见的这一姞姓之芮,很可能就是商周之际活跃于汧陇地区的古芮国。  相似文献   

9.
曾侯乙编钟复制研究中的科学技术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钟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乐器。钟的前身是铃。从早商的扁圆形铜铃到殷商的编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编钟、西周晚期的纽钟和鎛钟,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商周时代用礼乐制度规定名位、等级,制礼作乐成为施行政教的大事。"钟鸣鼎食",作为众乐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2月,浙江省长兴县发现一座未遭盗掘的战国大墓。其墓圹开凿于山体表面,东西长14.8、南北宽5.1~5.7、坑深2.3米。墓葬东壁还有一条斜坡墓道。葬具有木椁,随葬器物有原始瓷器、陶器和玉石器等。在此墓北侧的山坡上发现一个长方形岩坑,出土大量的原始瓷或硬陶乐器,种类有甬钟、磬、镈、钩鑃、钲、(钅享)于、悬铃等,显然这是一个陪葬的乐器坑。作者认为,该墓的年代为战国早期晚段,墓主人是越国的贵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性别考古学的研究视角运用到传统的史学研究上,通过对西周时期不同墓地中贵族夫妻墓的对比,总结出西周贵族墓葬所见性别差异的一般规律。分析表明,西周贵族妇女的社会地位虽总体上低于丈夫所在层级的男性贵族,但相差并不悬殊。即使与商代贵族妇女的状况相比,其相对地位也未出现显著的下降。有些西周贵族妇女可能具有比丈夫更高或与丈夫相当的社会地位。毕姬墓规格高于倗伯墓的原因有可能是西周时期异姓贵族娶姬姓女子为妻,出于尊周的目的,在埋葬时赋予姬姓女子较高的墓葬规格。  相似文献   

12.
张恒 《华夏考古》2020,(4):66-78
叶家山M28随葬有形制、纹饰、大小、铭文基本相同的三套"曾侯谏"铜鼎和一对"曾侯谏作媿"铜簋,本文依据晚商西周时期高级贵族墓中鼎簋组合提供的线索,认为这是一种与墓主身份等级相适应的器用制度。该器用制度的年代可追溯到晚商时期,并延续到西周中期,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为推定叶家山M28墓主是曾侯谏提供了有力证据,也为认识商周器用制度的演变提供了一条较为清晰的轨迹。  相似文献   

13.
钟为众乐之首,又是先秦乐器系列中唯一用金属铸作的重器。由于编钟地位的重要、所费不赀,历来都把铸钟作为一件大事,它们荟萃着该时代工艺技巧的精华,是没有疑问的。商周钟铙历代多有出士。据我们初步统计,解放前后所出西周到战国的编钟、编镈已近四十组,其中,以曾侯乙编钟数量最多,重量最大,铸制也最为精美。因此,研究这一编钟群及其(?)铜构件的冶铸技术就具有代表性。欧洲和印度的钟都是正园形,唯独中国的编钟是合瓦式的,因为钟体扁园,衰减较快,所以能成组编列,作为旋律乐器使用。  相似文献   

14.
考古发现的商周车马坑多达数百座,多数属随葬性质,分布于各地各等级贵族墓葬附近。车马坑与主墓的方位及朝向关系,往往体现了不同地区、国属、等级、文化背景的墓主人的葬制葬俗。通过统计分析,商周各时期各地区车马坑的位置设置各有特征,能够作为不同葬制葬俗对比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荥阳小胡村晚商墓地应为晚商"舌"族家族墓地,小胡村M22、M28是晚商"舌"族中小贵族墓葬,年代应在殷墟二期晚段。两墓所出"舌"铭铜器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舌"族铜器。从两座墓葬随葬青铜器的差异看,两座墓主生前在军队中应分属不同兵种。1933年安阳薛家庄出土"舌"铭铜器的殷墓墓主应属小胡村"舌"族一员,身份应为"舌"族高级贵族或族长。小胡村晚商墓葬随葬青铜器、玉器,罕见陶器以及普遍铺放朱砂的葬俗,与同时期殷墟及郑洛地区都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徐少华 《江汉考古》2023,(4):95-101
当阳曹家岗M5附葬坑发现的几件青铜礼器,既晚于南阳彭射墓亦略晚于淅川下寺M10出土的同类器,而略早于寿县蔡侯墓随葬的相关遗物,与南阳彭启墓发现的同类礼器相近似,制作年代当在公元前510年上下或略早,该墓的下葬约在公元前500年前后。赵巷M4残存的几件铜礼器,与下寺M36和M4所见的同类器相当,其下葬以在公元前570年前后比较适宜,属春秋中晚期之际。曹家岗M5的埋葬方式与器物特征,呈现典型楚文化的风格,墓主人可能是春秋晚期的楚国名臣申包胥。赵巷M4包含有不同的文化因素,墓主当是一位地位较高、身份较特别的楚系异姓贵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南方地区出土的商周铜铙因分布地域广、特色鲜明而颇为引人注目。以往学者们曾就这类乐器的型式、年代、源流等问题展开过细致的探讨,研究认识不断深化。[1]但其中的类型学研究多着重于从纹饰角度出发,而忽视了对铜铙形制演进的综合分析。因此,在新发现和新认识的基础上,仍有必要对这些铜铙的型式演变及年代判断等问题进行重新分析。 一、南方出土铜铙的型式 据统计,目前已发表的南方地区出土商周铜铙有70余件,分布于湖南、江西、浙江、福建、湖北、江苏、安徽等省,尤以湖南和江西两省发现最多(见附表一)。铜铙体形均高大…  相似文献   

18.
卡殷墟宫殿宗庙区内埋葬着两座特殊的晚商高级贵族墓葬——妇好墓与亚长墓.这两座墓葬在墓葬级别、墓室面积、随葬礼器、墓上建筑等方面存在诸多的相似之处.从墓葬位置和墓主人身份等诸多细节来看,它们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妇好和亚长生前曾为殷商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死后则葬于宫殿宗庙区,继续担当殷商社稷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9.
山东章丘出土青铜器述要兼谈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章丘县出土了一批商周青铜器,其中两件带有铭文。铜器出土地点较分散,出土单位也多不清楚,但仍不失为研究鲁北历史的重要资料。现择要概述其中的一批青铜器,并对相关问题探讨如下。一、铜器出土地点及器物种类小峨眉山地点:位于县城明水镇东南部的小峨眉山北侧。北约0.5公里为明水湖,东北0.5公里为绣水村(传为汉土鼓城)。此处未发现墓葬及居住遗迹,但陆续出土了铜器80余件,有甬钟、铙形器、圭形器、璧形器等。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