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在宜昌地区境内的长江及其支流清江流域进行考古发掘和文物普查时,除发现大量的原始文化和楚文化之外,还出土一批令人不可忽视的周代巴蜀青铜器。本文试图就此略陈管见如下。一、本区域巴蜀铜器的特点宜昌地区所出土的巴蜀青铜器按用途可分为:兵器、乐器、容器等。其中铜兵器、乐器出土较多。现简介如下: 1.兵器:常见剑、戈、矛、钺、箭镞  相似文献   

2.
1975年以来,宜昌地区配合农村水利建设,相继在当阳赵家湖的金家山、曹家岗、杨家大山、枝江姚家港等地发掘了三百多座中小型楚墓。这里仅就出土的青铜剑,予以介绍如下: 截至1989年为止,当阳楚墓共出土铜剑70余件,赵家湖墓区共出士64件,枝江楚墓出土铜剑10余件。根据这些铜剑的首、茎、格、剑身等可分为春秋剑和战国剑。  相似文献   

3.
巴蜀式青铜剑虎斑纹的铸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以来,在四川的广大地区:东起巫山、万县;西至芦山、石棉;北抵广元、青川;南达犍为、宜宾。先后出土了众多战国晚期的铜器,其中又以巴蜀式铜兵器为多。在这些铜兵器中,特别是青铜剑,无论在形态上,还是在使用方法上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巴蜀式铜器是巴蜀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湖北秭归县境内的城关大沟、沙镇溪、卜庄河、树坪、芝兰、杨林等地曾先后出土东周时期的巴式剑、戈、矛等兵器。其中以一九八四年五月,宜昌地区博物馆文物普查小组在杨林、芝兰交界附近收集一枚剑保存较好(据秭归县尹万成同志反映,是农民挖地发现,为随葬品)。剑呈杨叶形、  相似文献   

5.
出土巴蜀铜器成份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境内,发掘战国晚期的墓葬时,往往都会出土一些“巴蜀式”的铜器。这些铜器,特别是铜兵器,在形态、装饰、图案、使用方法及功能诸方面都与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器存在着明显地差别。我们先后对成都罗家碾、新都马家乡、成都枣子巷、峨眉符溪、绵竹清道和犍为罗城等地战国晚期墓葬中出土的铜器进行了最主要的合金元素——铜、锡、铅的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宝鸡(弓鱼)国墓地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该墓地以出土众多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西周青铜器享誉海内外,特别是该基地出土的许多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兵器格外引人注目。与此同时,该墓地还出土了一些具有北方青铜文化特色的兵器及一些含有人物形象铜器,别具特色.是研究该墓地族属难得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该墓地出土的这些铜器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江陵出土吴王夫差矛铭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11月,湖北江陵马山砖瓦厂5号墓出土1件青铜兵器,因其形制与矛相同,故一般称之为矛。器中脊两侧近基部有错金铭文两行8字:"吴王夫差自乍用(?)。"春秋时期的吴国铜器传世较少、铸有铭文的吴国兵器,过去只见有戈及剑,这件吴王夫差矛的出土,是近年来吴国铜器的重要发现。这件铜矛铸造工艺极为精美,与江陵望山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堪称为吴越兵器中的双璧,是稀世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8.
试析巴蜀青铜器上的虎图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四川地区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十分引人注目的巴蜀青铜器,特别突出的是在出土的青铜兵器等器物上,往往铸造或雕刻有一些内容丰富的纹饰符号,这些纹饰符号与单纯的图画或文字有一定的区别,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纹饰简单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动物、植物、人形三大类。较为常见的动物图形纹饰有虎纹、鸟纹、手心纹、兽面纹和蠕虫纹等,这之中又以虎纹最为常见,无论在川东巴国或川西蜀国都出土有虎纹饰的青铜器。据刘瑛同志的《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中统计,巴蜀兵器上的虎纹饰约三十种。从近年来大量新出土的巴蜀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6,(9)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对小田溪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2规模较大,出土器物丰富。该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葬具为一棺一椁。出土器物有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以铜器为主,包括容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根据墓葬规模及出土器物判断,该墓年代应为秦代至西汉初年,墓主应是巴国王族后裔。该墓是历年来发现的巴文化墓葬中出土器物较为丰富的墓葬之一,为研究当时西南地区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宜昌地区发现夏商西周时期文化遗存多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宜昌地区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当阳、枝江,宜都、秭归等县进行认真的文物普查和初步试掘,到目前为止,已发现夏、商、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二十处,从而填补了鄂西地区古文化在这段历史时期的缺环.宜昌地区地处鄂西,前几年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了这里存在着大溪、屈家岭、季家湖等原始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春秋战国及以后的历史文化,而原始社会与春秋战国之间约八百多  相似文献   

11.
有关信阳楚墓铜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信阳战国楚墓的发掘,除了出土不少的漆器、木器、陶器、玉器、竹简……之外,也出土了很多铜器。铜器中有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书史器、车器、马器及配装在木器和漆器上的零件等。这一批铜器,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正在整理中,准备作为整个发掘报告的一部分。现在就这一批铜器中的某些问题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试析巴蜀青铜器上的鸟、鱼、龟、虫(蚕)纹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关于蜀的历史,在现存的史籍中已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还能见到的不过是零星的传说和孑遗,且多附有神化色彩。巴蜀青铜器上的某些纹饰是否与蜀的历史有关?能否吻合?为了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对当时人们亲手制作的青铜器纹饰重视,因为这些纹饰都是那个时代的痕迹,比历史传说和后人的记述更加确切可靠。 有鸟形纹饰的巴蜀青铜器出土数量较多,单就兵器来说,据刘瑛时《巴蜀兵器及其纹饰符号》中统计,鸟纹约有七种。若将巴蜀青铜器上的鸟形纹饰大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类: 一,凤鸟纹。如1977年在成都市郊凤  相似文献   

13.
(一)发现经过:一九五六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平江县瓮江红茶初制厂因兴建厂址,在平土方的时候发现了好几件古代的兵器、乐器和生活日用器,他们无法确定它是否有学术研究价值,便来函要求我会派人去鉴定、处理。十二月十日我们到了建筑基地,彭哲汉股长首先将挖出来的铜器搬出来要我们览定,并介绍了出土的一些情况,他指着遗存侧边的一堆卵石说:这些铜器,出土  相似文献   

14.
湖北枝江百里洲发现春秋铜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2,(3)
1969年8月,湖北省枝江县百里洲八亩公社社员,在王家岗挖沙时发现一批春秋铜器。宜昌地区文教局派人到该地进行了调查,宣传党的文物保护政策,得到广大贫下中农的大力支持,并立即派专人将发现的全部文物送到宜昌地区文教局。后来,湖北省博物馆又派人前往调查。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巴蜀文化青铜器中,虎纹是最常见的纹饰之一。有虎形(或虎斑)纹饰的巴蜀铜器在全川几乎都有发现,而且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远非其它纹饰种类所能比。除了在戈上铸独立的虎纹外,在剑、矛、钺等器物上,虎纹也居于很显著的位置。据统计,仅巴蜀文化青铜兵器上,虎纹就有三十种,多施于戈援本部、矛(骨交)部、剑身基部,一般为侧面形,有图案装饰性,只刻一耳或两足,有的拖尾张口,有的扬尾张口,尾尖成钩状,有的身有虎斑纹。在川东、鄂西和湘西还发现一种乐器——虎钮(钅享)于。这些铸有虎纹的器物多属于春秋后期至战国晚期、秦代。  相似文献   

16.
云南祥云红土坡14号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雁芬  杨伟林 《文物》2011,(1):4-14,1
祥云县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东部。1987~1988年,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在祥云红土坡对战国至西汉时期的79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4出土501件器物,除1件陶罐外,其余均为铜器。铜器种类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礼器、装饰品、动物模型、乐器等。此墓出土有197件铜杖首,种类较多,造型丰富,有鸟杖首、鹭鸶杖首、鸳鸯杖首、鱼鹰杖首、鸡杖首等。M14的年代上限为战国时期,下限至西汉早期。  相似文献   

17.
巴蜀青铜器(尤其是巴蜀青铜兵器)是巴蜀化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化与工艺的系统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为巴蜀青铜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资料。本就巴蜀青铜器尤其是兵器研究作了部分整理与归纳。  相似文献   

18.
古息国考辨——河南古国史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发现息国专铜器不少,但其中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研究。《文物》1972年第三期刊载《湖北枝江百里洲发现青铜器》一文,所记枝江百里洲王家岗出土的春秋青铜器,其中有两件铜簋,形制完全相同,器和盖都有相同的铭文,其中同时出土还有一件铜(?),器底铭文是:“佳(唯)正月初古庚午,(?)公孙(?)(将)父自乍(作)盥(?)其眉  相似文献   

19.
宝鸡■国墓地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西周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该墓地以出土众多的独具自身特色的西周青铜器享誉海内外,特别是该墓地出土的许多具有巴蜀文化特色的兵器格外引人注目。与此同时,该墓地还出土了一些具有北方青铜文化特色的兵器及一些含有人物形象铜器,别具特色,是研究该墓地族属难得的实物资料。本文拟就该墓地出土的这些铜器略陈管见。 1.铜人 共发现两件。一件系宝鸡茹家庄二号墓出土,铜人为女半身立像。圆脸尖颔,额头窄小,双突目,尖鼻头突起,小嘴,双大耳,眉目清秀。头顶上竖立一三叉形铜发饰。…  相似文献   

20.
巴蜀文化是四川地区殷周以来形成的一种地方文化。在巴蜀文化中,地方特色很浓厚的青铜兵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在形态、纹饰、捆扎技术,使用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原地区同一时代的青铜兵器截然不同。为了研究和探讨巴蜀式青铜兵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我曾对1976年在绵竹县清道乡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巴蜀式青铜剑,进行了合金成分的分析。分析的结果除了具有青铜器应有的主要合金成分——铜、锡、铅外,在微量成分中,还发现了磷元素。这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青铜兵器中,尚未见到的合金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