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给中日关系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的历史问题具有浓厚的政治性,但与学术性历史问题也不无关系。这是因为,学术性历史问题研究的缺乏与不足,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政治性历史问题存在的基础。换句话说,立足于严谨实证基础上的学术性历史问题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将有助于政治性历史问  相似文献   

2.
所谓历史问题,并非历史问题本身,而主要是对历史认识的问题。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特别是当代中日关系的历史问题,中日间差异相当大。这个问题实际上在战后一直都没有得到解决,只是有时显得比较突出,有时可能又被一些倾向掩盖住了。具体剖析靖国神社、日本历史教科书、战后民间诉讼、遗弃化学武器等典型问题,均可以看出两国在认识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这一研究经历了兴盛、低落和复兴三个阶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定义、历史认识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作用、历史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四个基本方面,这些讨论深化和拓展了大陆学术界关于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的研究,其不足主要是原创性思想不够。  相似文献   

4.
巴托尔德是俄国著名的东方学家。他运用历史批判的研究方法,率先将中亚历史地理问题研究纳入科学轨道,成为中亚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考古学、阿姆河流向、人工灌溉和政权更迭等问题为导向,对中亚区域史地问题进行研究,构建了他的中亚区域历史地理观。开启了中亚历史地理研究的先河;他的中亚区域历史地理观,对中亚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对当今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和国别研究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王夫之史论在历史认识上的价值研究重大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价值,是评价性的历史认识。王夫之史论对历代皇朝兴亡、君主专治政治、社会经济、历史人物的评价,大多就属于这种评价性的历史认识,本文就是从这些方面来探讨王夫之史论的认识价值的。一、对皇朝兴亡的看法。皇朝兴亡盛衰之故,即历史上某一时期皇朝的命运前途是由什么决定的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问题;史学家、政治家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是史学史和政治思想史上的重大问题。我国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有久远的历史传统,如西周人对殷亡周兴的探讨,汉初从刘邦、陆贾到董仲舒、司马迁对秦亡汉兴的议论等等。而王夫之史论对历代皇朝兴亡盛衰问题的认识有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所谓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笔者认为这是书写历史一直要关注,从来都有,永不间断的问题。阶级和国家即使成为历史概念,但是这些基本问题任然存在,需要回答。文中从人类的自我定位、对于过去未来的探究、对于人类基本关系的探究和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出发,探讨了四种人类历史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这门学科,我想就下面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国历史上的边疆问题,是边疆史地研究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弄清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对我们确定边疆史地研究的对象、范围,是很有帮助的。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是:1、长期以来,历史上中国边疆的巩固、动乱、变化、兴衰等,无不与少数民族的活动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关,因此历史上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民族关系问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国内的历史认识论研究,在承接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认识论研究的基础上,更有别开生面的发展。总括而言,十年来的历史认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认识客观性、"历史事实"概念、马克思主义历史认识论、西方历史认识论和对历史认识论发展趋势的判断五个方面。学界的研究认为,历史认识论研究的未来发展,应该关注几个方面的问题:1.研究、建立以认识主体为核心的历史认识论体系;2.重视历史认识生成机制研究;3.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历史认识论思想是一个值得挖掘的新的研究领域;4.应该重视借鉴西方现当代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成果;5.历史认识中的主客体问题、历史认识中的价值性认识或历史价值判断等问题,有进一步深入发掘的必要。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将能把历史认识论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认识主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陆学术界历史认识论问题研究中的根本问题,这一研究经历了兴盛、低落和复兴三个阶段.有关这方面的讨论大体可以概括为历史认识主体的定义、历史认识主体的特点、历史主体意识的结构及其作用、历史认识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四个基本方面,这些讨论深化和拓展了大陆学术界关于历史认识主体问题的研究,其不足主要是原创性思想不够.  相似文献   

10.
一、土地问题长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中心问题中国历史在长时期里,农业生产占着社会经济的主要地位。所以土地问题,也就长时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历史的发展,重要的是地主阶级不断采取各式各样强取豪夺手段,从农民手中掠夺土地;而农民则却不屈不挠的、大规模小规模的以暴动革命的方式和地主阶级进行斗争。所以中国历史长时期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是中国历史长时期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斗争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学蕴含着丰富厚重的历史理论遗产。近年来,史学工作者尤其是中国史学史研究者,在发掘、梳理、阐释中国古代历史理论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本刊作为历史理论、历史教育、历史文献学、历史编纂学的专门刊物,始终关注上述领域研究的新进展。为了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促进历史学在理论建设方面进一步发展,我们约请了几位专业研究者就有关中国古代史家的通识与智慧问题、中国古代民族史观问题、中国历史上的历史文化认同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国家起源论等问题,撰写了一组文章,希望能够引起史学界同行更多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之后,西方历史哲学的演变出现了根本的转向。先后问世的“批判的”和“分析的”历史哲学致力于“划定”历史研究在知识地图上的地盘,使诸如历史思维、历史认识、历史知识等问题提升为历史哲学研究的主流话语。然而,全部问题的关键仍在于拷问和呈现这些研究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6.
张立青 《神州》2012,(21):210-210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规定中指出: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力。很明显,这一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它将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7.
《史学理论研究》2022,(1):F0004-F0004
一、本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刊,以大力推进历史理论研究、积极回应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为己任,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提倡贯通式、大历史、长时段的研究。为此,本刊欢迎研究、评析国内外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以及探索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一、本刊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所刊,以大力推进历史理论研究、积极回应重大历史与现实问题为己任,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目标,提倡贯通式、大历史、长时段的研究。为此,本刊欢迎研究、评析国内外的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以及探索重大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9.
乐志 《河洛史志》2000,(2):10-10
史学问题的探讨是历史研究的组成部分。历史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史家和史学工作者、爱好者对历史的再认识过程。任何认识都是价值观念的反映,不同的价值观念左右着史学家对历史的判断,影响着不同的历史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以来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属于历史认识问题,即日本人如何认识当年对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所进行的侵略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和保守势力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篡改历史,美化侵略,严重动摇了日本与中、韩等国交往的政治基础,阻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1980-1989年,我国学术界主要简单介绍和分析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1990-1999年,集中探讨"家永教科书诉讼案";进入21世纪,则较为全面地研究了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发展历程、表现、实质、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更为关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历史观,重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注重借鉴欧洲教科书问题解决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